
【云水】最是书香能致远(随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年时大哥写下的这副对联张贴在我睡房窗户的两边。因年少对其含义不是很懂,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及参加工作后,在居住的房间显眼的地方,我特地挂上大哥新写的这副对联。经历了许多磨练后,我对此才有较深的领会。
自小酷爱阅读课外书,甚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放牛途中,上学路上,甚至砍柴火间隙休息时仍不忘拿出书来读上一段,导致眼睛近视度数激增。在小学当老师的表姐多次劝阻无果,为了保护我的视力,违心向母亲“告密”,识字不多的母亲怕耽误我的学习,多次以严厉打骂来制止我的“不务正业”,可母亲还是以失败告终,而我最终的“收获”是几年后戴上厚厚的近视眼镜。
童年的记忆里,农村大部分地方没通电,更没有电视可看。而我打小就喜欢听母亲与本家爷爷们讲述人间各种传说与趣闻,以此来丰富幼时的想象力和打发时间。
上小学三年级后我识字多了,听人讲述故事已不能满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罕有可供少年儿童阅读的读物,平常只有带文字的连环画(小人书)。虽然购买一本只要二三毛钱,可大多数孩子依然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难得有人舍得买。那时,舅舅家相对殷实富足,表姐表哥他们亦喜爱阅读课外书籍,家中也舍得花钱给他们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故而藏有很多小人书、《小说月刊》《故事会》《童话故事 》等读物。于是,每年春节一过,我必定吵闹着要去舅舅家做客待上几天。每次到舅舅家后就躲藏在表哥的房间里,不停地翻找些书来阅读,顾不上冬天的寒冷及可口的饭菜,甚至夜里不肯睡觉。
平时在学校,只要看见有同学在偷看小人书、《故事会》等书籍,就四处打听书的主人,然后想着法子去借来阅读。村里有好几个高我一个年级的大孩子,知晓我酷爱看书,总是用书本来交换我家的李子、枇杷等水果吃,最后等待我的总是奶奶或母亲一顿劈头盖脸的捶骂,然我心里却因读到新的书籍欢喜极了。
时间久了,学校及村里人家的藏书基本上都被我翻阅了多次。为了能读到新的刊物,有时我还翻山越岭走十来里山路去隔壁村借书读,为确保还书时间,又要避开母亲及兄长们,常在夜里偷偷点煤油灯躲在厨房里阅读,早晚放牛时也不顾蚊蝇的叮咬捧着书本阅读。多次因读书入迷,找不到牛,大晚上还在大山里打转不敢回家。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找书,小学期间,我已经读过《安徒生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一千零一夜》《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很多同学们都未曾听说的书籍。
一直在外工作的父亲,看到我们兄弟几个喜爱阅读,便省吃俭用订购了《少年报》《初中生》《中学生》等与写作有关的读物。每每新报或新书送来,兄弟几个争先恐后抢来读。而我得到书报后,喜欢躲在一处清静的地方进入到书本,忘却了整个世间,什么也顾不上,单纯地只是从心底喜爱阅读。
上了初中,课外阅读的书多了很多。为了躲避母亲的责骂,中午我躲在学校后山看书,也不回家吃饭,饿了就吃点早上带来的干粮。有时回家吃午饭,哪怕是太阳底下,也是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进初中二年级时并班,新的班主任是本家堂叔,又是语文老师。自小他就很喜欢我,看到我经常不回家吃饭,就叫我中午在他宿舍吃饭、休息,而我愿意去是因为看上了他房间满满一书架的各种书籍。每天,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在堂叔的呼噜声中进入到故事情景中,难以自拔。
那几年,在母亲、表姐等亲属的责备反对中,我还是偷偷地读完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还有很多中外名家著作。或许,只是因为我喜欢读书的缘故,所有课程仅有语文与历史成绩一直优秀,而其他课程则不尽如人意。这直接导致自己没考取好的学校,也没有再升学学习。
初中毕业后,我回到家每天要完成各种田里营生,哪怕下雨也有忙不完的家务,心里十分的苦闷。幸而时常能借到各种读物,有书可读我就能忘却所有劳累,感受到一份欣慰。渐渐地我也会后悔自己没能好好学习,失去了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重返学校学习,重回到知识大炉里铸造。那几年,我仍坚持自己的爱好,学习之余都泡在图书馆。那些年远离家乡,生活很拮据,却十分珍惜那一次学习的机会,阅读与学业,两不耽误。那是我一生中少有的一段幸福充实的日子,有书香可闻的时光,又可以在书海里安放自己那颗浮躁的心。
毕业参加工作后,经济上允许自己可以结合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方向。在工地每天下班后,我总能静下心来看书到深夜。常读常新,自己的生命与灵魂能感受到一份安宁。诚然,每一本好书,每一篇经典,每一次品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文字里的精髓激发出的是人们在不同时空的共鸣。
读书思悟,勇毅与笃行会促进自己成长。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品味成长之乐,在安静的时光中能沉淀生活的智慧。正因为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使得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略有成绩,在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中,能静下心来学习并通过考试。
经历过两次搬家,因为爱书,故专为自己装修了书房,书架上摆满读过的各种书籍。那些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不同思想的激荡,都有不同灵魂的感动。每本书,它改变不了世界,但它能影响我一路走来的初心。
现在书架上我的存书逐渐被上大学儿子的书“排挤”掉,只能逐一被散落安放在客厅及其它不起眼的空间。实在摆不下的,就只能如同收藏宝贝一样,分类装进收纳箱里保存。
我明白,在这些年的耳濡目染中,儿子亦已酷爱上文学,喜欢上了阅读。在一张张书页翻过的文字里,他定会与我一样,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