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生如夏花品自高(杂文随笔)
夏花曾孕育着生灵,
夏花正盛开着生命。
夏花怒放向上性格,
夏花饱绽刚正品行。
穷极一生,每个人都在用夏花的脚步丈量生命的里程。
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抒情道:“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好。还在乎拥有什么?”一语中的,鞭辟入里,使人禅悟到了人的取向和价值。
上世纪左翼作家鲁迅、刘半农、冰心、徐志摩等吸吮泰戈尔诗作营养,获益颇大,一首小诗刺激了他们以后写作灵感。
人的一生当如夏花,用一生的奋斗,凝聚生命精华,用不懈的追索,铺垫生命厚重。内心强大坚强,志向笃定执着。心如夏花璀璨,脚下芳草青青。生得壮伟,活得生机,富于绮丽,赫赫扬扬。走好人生之路,雁过留声美名。
不凋不谢,不停不怨,乃夏花之精神。昙花一现,浮云朝露,是对夏花的侮谩和亵渎。
哲理,人的一生从一而终,始终不渝,生是起点,一步步走向终极。其间的一步一行可至千里,力求精彩,惊鸿一瞥。一路一程方抵彼岸,日瑧完美,了然无悔。
夜放昙花有几时,
昙花落去空留枝。
夏花令人流连,昙花使人生厌。前者给人带来慰藉,后者叫人颓废生畏,两者大相径庭。
生命如时间,特质一维性,但愿不负韶华,归来仍是少年。
秋叶有情更护花,别去红尘恋凡间。人的一生是从赫烈走向平静,从必然王国趋于自由王国。
夏花伴我徐步行,
惜惜生命念信奉。
便知一朝落叶日,
化作泥土魂牵情。
夏日之花,盛艳灿灿,娇冶如火,柔情绰态。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清宁随愿。我们何不生如夏花?吐纳精华,奉献美丽。胡不死如落叶?远离尘嚣,泥土护花。何愁飘香不万里,忧念风姿更婀娜?
道家鼻祖老子,用道法自然思维逻辑将人生分为“六断”,即:胎儿婴养,幼子虚养;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老人养福。胎教,母体启蒙,幼养生命积淀,童蒙异禀养正,少年立志取向,成年积德荫后,老年福禄寿喜。
支撑华夏屹立不倒的两大文脉道儒两家。两者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如出一辙。
儒家孔子以仁、义、礼、智,乐善好施理念条理,把人分为“七层”,即:吾十有吾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
两家琴瑟共鸣,道儒一脉相承。
六断,六层都是告诉人们,不管什么时间断,都要活得通透,尊重自我,以道促得,切莫悖逆。
德国诗人歌德用诗歌概括人生走向。
少年,我爱你美貌,
壮年,我爱你言谈。
老年,我爱你德行,
生命,绚烂归平谈。
生命,具有阶段性,循复性,从属性。惟不能折返,回头,覆水难收,木已成舟。
愿你珍惜当下,希你吝惜眼前。
一位诗人说过:
少年是艺术,一件又一件。
壮年是工程,一座又一座。
老年如阅读,一页又一页。
三断式也好,二断式也罢,要旨,生如夏花。
德国诗人席勒曾说:美的东西,必须跟自然一致。若要尽善尽美,必须贴近自然,离开自然是虚无的美,惟自然美才是健康的美,永恒的美,夏花难道不是吗?凋零是为了更好盛开,盛开是为了营造静好。生是瞬间的事,死是霎那的事。这就是规律,这就是辩证,这就是生生不息。
生如夏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广玉兰纯净芬芳而气质,紫薇花热气奔放而幸运,栀子花祥符瑞气而喜悦,凌霄花敬佩母爱而声誉。凡此种种,妆点凡尘,惊鸿艳影。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这是毒性的美,例如罂粟、夹树桃、普陀罗、马缨丹。毒害生命,贻误后学,为人不齿。
自古夏花出少年,点缀华夏文脉苑。
上元三年,唐初四杰以生如夏华的姿态荣登文化舞台。
杨炯边塞诗: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风阙,
铁锜绕龙城。
卢照邻诗:
相思在万里,
明月正孤悬。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诗: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夏花的年龄,写出情感真挚的诗句,真是难能可贵,炎黄后生可畏,让人叹服。
让人五体投地的是夏花绽放,意气勃发,血气方刚,满腹经纬的少年王勃。
公元676年,大唐第一神童,重情重义,驰笔抒意:
《送杜少府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官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惜别生如夏花的珍贵,也道出了时间荏苒的惋惜。情感交融,千古传诵。诗韵驻心里,情致伴远身。
王勃交趾省亲,路经故郡豫章,适逢高阁典庆,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大发诗兴,即兴作骈,洋洋洒洒,773字,一气呵成。
唐高宗吟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欲召见王勃,呈陛,王勃溺水而亡。
天妒英才,想必极乐世界急需华夏难得的才俊。
每个人都有过生如夏花的履历,也都在用夏花的精神履职。如此,生就逢时,何乐而不为?
近代史上,生如夏花比比皆是,熠熠生辉,人们敬仰,万众折腰,总让人们慎思追远。
碧血丹心文天祥,精忠报国岳飞,震撼寰宇林则徐,扬眉四海郑成功,将门虎子戚继光,大漠狂飙霍去病,赤胆傲骨史可法,壮志凌云祖逖。
现代史上,夏花青春层出不穷,灼灼生辉,人民仰慕,万民山呼,总让人们沉思挂念。
人民好儿子毛岸英,党的好儿女赵一曼,人民的好战士雷锋,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一位伟人为献身中国革命事业而捐驱的生如夏花的英烈,留下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的墓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她们活得可歌,死的可泣。生如夏花绚丽,死如秋叶静好,生得炽热,死得清白。
人们啊,“慎勿思北来”吧!生活在夏花的国度里,你可曾想到,路怎么这么宽?水为啥如此蓝?山咋就那么绿?人凭啥这么饱满?
没有那么多疑问?只有由哀的感叹!
远去了鼓角铮鸣,暗淡了血肉杀声。先辈们,你们留下了不少激昂,你们带走了些许纯然。流淌着涓涓鮮血早已汇成历史长河,你们在这扎心的长河里飘浮着不朽的英灵,你们用献出了曾经生如夏花的生命,蘸着鮮血谱写出了壮美的华夏图腾。
多年前翻看泰戈尔的《新月集》拢共50多篇,大多风水,飞禽,自然景观,风物人情。诗言志,志托物。对话慎密,哲理启悟,赐予人以精神上的力量。其中,“我们还在乎拥有什么?”对我思想冲击挺大,震憾不小。
是也,一个人生如夏花足矣,干嘛利欲熏心?空灵该是最高境界。
犹太人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是什么?爬到山顶,上边还有神学。
我们不必纠结利多利少?什么都是魂魄的附属,明智时什么都不是自己的,糊涂时什么又都是自己的。清醒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恍悟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老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就是半清半醒的人生,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花开花谢不足奇,精神不死才能济济。
一位教授给学生讲课:开明宗义,许多国人没有信仰,充其量只有信奉和信念。因为早期信仰是宗教的产物,曾经至高无上。贪欲洗脑,被动牵强。具体化了,逼窄把我们围猎。
当下有一种诟病,越是想要的,越得不到。欲速不达,适得其反,这就是哲理。外延看问题,才能对事物对象做宽泛的了解,格局太小,维度不够。怪不得当下有些人信念危机,思想滑坡?把世界看得狭隘、肮脏、龌龊、私利,以偏概全,是不是信仰和信念颠倒了?
余暇值得读一读泰戈尔及爱因斯坦的诗集,收获匪浅,大都激励向善,鞭策进取,鼓舞斗志,人间大爱,鞭笞贪占,抛弃战争。他们反对神的存在,他们又在神的庭园里徜徉,用神的旨意教化子民向善度劫。
换个维度看身边的世界吧!如论如何,有了生如夏花的心里,就是静好的生存。
生如夏花和而同,
一路踏歌皆纷呈。
纵然天道著风雨,
依然执着自从容。
八万里路脚下行,
播洒付出待看红。
位卑勿忘再戮力,
不啻惭愧念余生。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