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情系黄鹤楼(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情系黄鹤楼(散文)


作者:浩渺若尘 探花,1367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发表时间:2024-04-11 10:04:57
摘要:心里始终牵挂着黄鹤楼,像一位痴痴等待爱人归来的女人,盼望着,等待着。


   鄂州武昌,长江之南,蛇山之巅,黄鹤楼屹然耸立。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驰名中外的江南三大名楼。作为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千百年来,风霜雪雨,世事变幻,饱经沧桑,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之一,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和文化繁荣。
   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在课本上曾经读过许多有关黄鹤楼的诗词歌赋。尤其是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诗句,让我对黄鹤楼心驰神往,希冀有一天能登上黄鹤楼,一睹其风采,体验望长江东去。只是可惜,由于工作繁忙、生活琐事缠身,我一直都没有去过黄鹤楼。但心里始终牵挂着黄鹤楼,像一位痴痴等待爱人归来的女人,盼望着,等待着。
   我等来了这个机会。去年三月,春到江南,有幸应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同济医院过敏专科的黄南教授邀请,到武汉进行学习交流。黄教授是我们这次学习交流的授课老师,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是我的医学挚友,对我帮助很大。以前他去衡阳做医学交流时,闲暇时我也曾陪他去过衡山。他知道我喜欢黄鹤楼,也曾经提出在我到武汉时,一定要陪我去黄鹤楼游览。这次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抽空在一个傍晚,邀请我去黄鹤楼。终于,可以面见我情牵心念的黄鹤楼了。
   一位来自长沙的医生,听说我要去黄鹤楼,也要一同前往。于是,我们两人和黄教授一起上了出租车,很快出发了。出租车穿行于高楼林立的市区,不一会就行至武汉长江大桥。通过车窗,向外望去,只见远方江面上的淡褐色天幕,夕阳在地平线上残留一丝桔红色的光亮。高空中,繁星闪烁;低处,无人机的蓝光,在空中盘旋闪耀。
   “黄鹤楼快到了。”随着黄教授的声音,我凝望远方,黄鹤楼金碧辉煌,远远地在我的正前面,熠熠生辉。随着桥面的车辆分流,黄鹤楼又到了左侧,再到左后方,最后消失在黛青色的夜色里。
   车辆几个连续右拐弯之后,我们绕到了蛇山后黄鹤楼景区入口。下车后,我们按照景区路线图指导的方向,沿着斜坡一直往上走。当黄鹤楼真正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忽然觉得并无惊艳之处。古香古色的廊坊,花岗石板的地面,与民族文化街的店铺,相差无几。从入口进到蛇山,灯光影影绰绰,忽明忽暗,反而没有街道两边商铺的亮堂。
   踏过灰暗的石板路,眼前是一处椭圆形的荷塘,朱红色的亭廊,在灯光的照射下,红光鲜艳。亭廊沿着山势随弯倒弯,顺势而建,把荷塘紧紧包围。亭廊的壁画图文并茂,历代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词或金句,托大师的手笔,呈现其上。
   绕过长廊,沿石板小道向上,地形开阔,一眼千米。一口铜质大钟悬挂于此,悠悠钟声,绵长回味。再眺望前方耸立的黄鹤楼,在强光的照耀下,闪光发亮。空间瞬时被凝固,美得那样梦幻,不忍卒读。
  
   二
   从后山一直上到山顶,才真正走近黄鹤楼。一幢飞檐翘角的亭楼,锃光瓦亮。工作人员用语音提示:“登楼请往左边走。”我们随人流排队,进入黄鹤楼内。大厅采用石板铺建,游人踏踩地面的足音,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沿木楼梯拾级而上,护栏上大圈套小圈,那是大树结绳记事,记录过往的精彩。
   登上黄鹤楼楼顶,夜幕下的江城,星光闪耀,繁华喧嚣。长江仿若一条柔软的绶带,佩戴在胸前,船只上的航灯,是一枚枚军功奖。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理当佩戴军功奖。
   黄鹤楼感染了我,也感染了黄教授。黄鹤楼是武汉的地标建筑,更是武汉这座城市的象征。虽然黄教授已经来过很多遍,但每一次再来,仍让他心潮涌动。面对黄鹤楼,黄教授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述黄鹤楼的沧桑历史。这一刻,黄教授仿佛已经不是医生,而是一位熟知历史的讲解员。
   远在西周时期,武汉就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也代表楚文化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在还没有形成城市规模时,生活在这里的武汉先民,就曾经衣衫褴褛上蛇山砍柴、到长江边取水,世世代代,繁衍到今。到现代,武汉人更是以龙的传人精神不畏艰难、砥砺奋进,建设一个美好家园。
   说起楚文化,黄教授还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传说楚王打猎时,不小心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弓。随从急忙去寻找,楚王制止,说道有人失去、有人得到都一样,不必找了。这种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态度,正是现代人所崇尚的豁达。还有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励志故事,也让黄教授津津乐道。楚文化发祥于湖北,因此湖北自古就有“荆楚”的美称。当然,楚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当属屈原的《离骚》,他创作的独特“骚体”,至今仍然让无数文人墨客所推崇。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这楼建成后名气不算大,有一种养在深闺的意味,只因机缘巧合唐代诗人崔颢登临此楼,并写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千古诗句,从此闻名遐迩,引来许多文人墨客观楼、作词赋。
   武汉这座城市伴随黄鹤楼而生,也伴随黄鹤楼成长。千百年来,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黄鹤楼几经战火摧残,又不断进行重建,历经一千八百年的沧桑,依然傲立于世。它见证了武汉繁荣和昌盛,也见证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变迁和沧桑。
   到了近代,武汉作为华中重镇和“九省通衢”的中心,更加显示出特殊的历史地位。这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也是北伐战争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具有划时代的八七会议在这里召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抗日战争中,武汉会战在这里爆发,成为中国军队反抗日本侵略规模最大的战事。孙中山、黄兴、董必武、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张自忠等人都曾经留下过足迹。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前仆后继,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京广铁路穿过武汉,让“天堑变通途”。毛主席曾在这里畅游长江,即兴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篇。黄鹤楼目睹了这里发生的一切,也把这些深深埋在胸膛。黄教授对于武汉的历史,如数家珍。我想这就是来源于血脉深处的故土情结,而黄鹤楼就是这种情结的象征和写照。作为武汉人,他为黄鹤楼自豪,更为武汉这座城市骄傲。
   黄教授随后又讲起了新冠疫情爆发后,武汉封城,他和所有医务人员一起,一起向病魔做斗争的经历。他顾不上家中有人感染,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抗役第一线。疫情期间的黄鹤楼,就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鼓舞着所有的信念。武汉人吃苦耐劳,从禁足做起,切断易感人群之间的传播途径。英雄的武汉挺住了,等到全国人们的八方支援。黄鹤楼既见证了武汉人的奋斗和坚韧,又见证了炎黄子孙众志成城,最终战胜疫情的伟大壮举。终于,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黄教授让我肃然起敬。我感觉他也如同黄鹤楼一样,代表着武汉人的拼搏精神。黄教授一生行医,不但医术精湛,而且还富有创新精神。他创建的云诊所,为全国过敏患者服务。经过他治好的患者不计其数,他既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站在黄鹤楼上,手扶护栏,遥看万里长江向东奔流,不由得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慨叹;又俯瞰两岸万家灯火、车流涌动的情景,更加为伟大祖国的繁荣而自豪。
   巍巍黄鹤楼,极目楚天舒,护佑我华夏,富强壮神州。
  
   三
   从黄鹤楼下来,按工作人员提示观看黄鹤楼灯光秀,到达黄鹤楼的正前方广场。
   广场分为上下两级。上层的广场离黄鹤楼更近,除灯光区不许游人观看之外,人们密密麻麻地站在广场仰望。下层的广场更大,观看的立体效果更好,不似上层,高个子有可能挡住观看的视线。
   黄鹤楼灯光秀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广场的音乐响起,灯光闪烁,变换灯光的色彩,把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呈现眼前。散去的灯光聚焦在黄鹤楼的正前方。一只羽翼丰盈的白鹤,翘首而立。它时而梳理羽毛、恬静淡然;时而引颈高歌、翩翩起舞;时而抖动身姿、振翅欲飞。越飞越高的白鹤,优雅地划过黄鹤楼的楼顶,留下片片羽毛,在空中翻飞。黄教授对我们说,这是在讲述黄鹤楼的由来。
   随后,场景变换。灯光交汇,组成明清时期的闹市。黄鹤楼下,人们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吆喝声、叫卖声、欢呼声、嘻笑声共聚一堂,一片繁荣景象。转瞬间,战鼓擂动,战火炎焱,草木干枯,爱好和平的人们,眼看着黄鹤楼黯然失色,在战火中坍塌。待来年春暖花开时,勤劳勇敢的人们重建生产、复苏经济,黄鹤楼恢复往日自强不息的神韵。
   我站在下层广场的正中央,昂首仰望。浅褐色的天空中,远方微弱的光亮映衬着浓茶色的黄鹤楼。它宛若一位古典美女,头顶一颗红色的巨大的夜明珠,在暮霭中舞动曼妙的身姿,楚楚动人,欲语还休。
   灯光秀结束,我们离开黄鹤楼。当坐上出租车那一刻,我还不由得回头。出租车启动了,眼望渐渐远去的黄鹤楼,我心中竟然生出一丝依依不舍的感觉。
   又见滚滚长江,远处高楼大厦已是灯火辉煌,路上车辆川流不息。黄鹤楼从古至今与武汉生生相息,与时代共振依存,记录了荆楚大地上的点点滴滴。此时,时代更替与今非昔比的感叹油然而生,脑海里浮现毛泽东词亭里镌刻的豪迈诗篇《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共 36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内容厚重并且充满正能量的散文。坐落于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是驰名中外的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具有一千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作者以清新流畅的文笔,通过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闻,既展现出黄鹤楼的巍然景致和沧桑历史,也体现出华夏儿女的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作者在开篇,通过少年时读过关于黄鹤楼的诗词歌赋以及对它充满情牵期待,以及长大后受到的医学挚友黄南教授邀请的描述,都为这次游览黄鹤楼铺垫了美好的气氛。终于,作者等来了机会。在武汉进行学习交流期间,和黄教授一起游览了黄鹤楼,也圆了作者心中的梦想。在文中,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从黄鹤楼景区入口开始写起,通过荷塘、亭廊、外景、铜质大钟等外景渲染,再具体描绘黄鹤楼内的景致和手扶护栏遥看万里长江的抒怀,最后写出灯光秀的美轮美奂,又通过黄教授对于黄鹤楼和武汉历史的详细讲解,都让作者对黄鹤楼肃然起敬,也让读者对黄鹤楼心驰神往。在文章的叙述中,作者还恰如其分地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意象的联想,使得文章更显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对于新冠疫情中武汉人民众志成城和全国人民八方支援的描述,更使得文章充满激情,不禁令人心潮澎湃。“巍巍黄鹤楼,极目楚天舒,护佑我华夏,富强壮神州”,这样的语句,就是源于作者心中对于黄鹤楼的深刻理解与感彻感悟,起到了点墨成金的作用。在文末,作者通过对于毛泽东诗句的吟诵,更加突显出对于黄鹤楼的崇敬之心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豪迈之情。这是一篇色彩斐然、内容厚重、感情充沛、意蕴深邃的散文,作者擅长将场景和历史揉合在一起,极为生动,自然入心。而且,在意境上随文章的深入从容拓展,也渐次将内心的情怀淋漓展现,读来洗练而凝重。特别是文中词赋的引用,以及恰切细腻的心理描写,更增强了散文的抒情性和真实性,深深打动读者心灵,并唤起情感的共鸣。欣赏作者散文佳作,感谢赐稿,倾力推荐文友品读,共同领略黄鹤楼的熠熠风采!【编辑:蓝天之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4-11 10:06:43
  欣赏拜读浩渺若尘老师优美的散文佳作,感谢赐稿宁静社团,祝福老师春安文琪,佳作继续在宁静社团精彩呈现!
回复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4-26 22:18:46
  感谢蓝天之下老师,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4-11 10:13:22
  这是一篇内容厚重并且充满正能量的散文,读后令人心潮澎湃,感悟颇深。黄鹤楼,其实也是一种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令人敬仰,也令人神往。感谢浩渺若尘老师带给读者的精彩散文,祝福老师文思泉涌,佳作丰硕,宁静社团有您更加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4-26 22:21:13
  感谢蓝天之下老师精彩的编按,让小文到达新的高度。敬茶问好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11 10:18:52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4-26 22:21:28
  感谢感谢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11 10:26:44
  拜读社长新作,此篇文章写得大气,正能量满满,读后心潮澎湃,佩服老师文笔,文采飞扬,不同凡响。我对武汉和黄鹤楼,因为有亲人之故,有着特别的情结,读此文感到格外亲切。佳作美文,拜读,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4-26 22:23:10
  感谢雪飘飘来访和留言鼓励。飘飘文思泉涌,我当向你学习!问好
5 楼        文友:老鼠的亲兄弟        2024-04-11 14:23:33
  这篇稿子小罗号是费了一番心思的,甚至可以说心血。无论从结体,语言,与文本的本身,都见作者无不用心去写。我记得我翻过的熊氏家谱记载,是属于楚王之后,后由江西迁之浙江。就我这小庄上的村风来说,也与别的村庄略有不同,熊家庄上的人相对于邻村,比较大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能我也是在诠译其内涵。不过我现在对这一精神,有着新的理解与认识,只是一言两语说不清楚。与作者文本也没有关系。说这么一堆的废话,就说明一点,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对当代的心理结构,是有根可寻的,而当代人的价值去向,无论如何多样化,复杂化,也有其核心的精神内核。文本我略感到些许遗憾的是对当代的“我”的取舍,与挣扎,少了点表达。当然,要是再进一步,写得太好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回复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4-26 22:24:42
  感谢大哥来访和留言鼓励。大哥洋洋洒洒一长段留评,我却没能及时回复,抱歉!向大哥敬茶
6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4-12 06:58:53
  若尘老师的力作写得太好了,着实让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的我感到汗颜,自愧不如。我远远达不到老师的水平,多年前曾去过一次黄鹤楼,当时走马观花的逛了逛,后来就几乎没怎么去了,借助了老师的妙笔,让我领略到身边熟悉的风景原来是那般令人神往!向老师问好,敬茶!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回复6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4-26 22:27:19
  感谢夏以沫老师来访和留言鼓励。我的去年到的黄鹤楼,今年才写,酝酿了一年才写,是怕写不出黄鹤楼的美。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