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薪火相传积德善 范氏中医保民安(报告文学)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薪火相传积德善 范氏中医保民安(报告文学)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121.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7发表时间:2024-04-13 16:48:23
摘要:记范氏骨科鹤壁积善中医院范时雨院长(原创首发)

范氏骨伤疗法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卫辉市孙杏花镇王奎屯村,先后经历了范中贵、范百仝、范致安、范忻、范熙敬、范时雨等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医骨伤流派,并创立了“范氏骨伤”医院品牌。鹤壁积善中医院是豫北著名的骨伤专科医院,该疗法于2021年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收录。
   范氏骨伤疗法创始人范中贵,生于清嘉庆年间,为清末武举人,兼通医术。他不仅武艺高超,还在多年习武生涯中精研医术,创建了一套医治外伤内伤及刀枪伤、烧伤的整体疗法,尤以治疗跌打损伤见长,常用范氏“如意金创散、接骨续断膏”救治百姓。范中贵把医术传给了子孙,始创了范氏中医骨伤疗法,主要以独特手法整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为特色。在战乱时期,范中贵还将研制出的跌打损伤药品免费发放,造福一方百姓。
   范氏骨伤疗法第二代传人是范中贵的儿子范百仝,他自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了不少接骨疗伤手法,又在中医四部经典的基础上,学习易学医理。历经三十多年的观察、实践、收集、整理、创新,将经络腧穴理论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及自己和家传的经验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因为经历了数次战乱,范百仝明白了治病救人是造福百姓的善举,自此以后,范家不再习武,转为专门行医。
   第三代传人是范百仝的三子范致安,字静亭(1887—1957),出生于1887年(光绪13年)。他秉承父业,继续从事祖传家业之中医医术,经常给老百姓正骨接骨、针灸推拿、把脉开方。为了让祖传的医术更好的造福乡民,他将老家王奎屯的中医堂铺,搬到了繁华的卫辉府城,正式建立了“积善堂”堂号药铺,顾名思义,立志积德行善,接骨济世。因其医术精湛,德艺双馨,给穷人治病不收诊费,为富家看病良心用药,童叟无欺,在卫辉被百姓誉为“活神仙”。据说袁世凯还慕名前来找范致安看过病,因疗效显著特为积善堂亲笔题词,并称范致安为“范仙”。在瘟疫盛行的年月,范致安配制中药向百姓免费发放,有效地控制了瘟疫在当地的蔓延。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积累,范致安对前辈们的骨伤疗法进行了创新,其特色有四:一是正骨接骨法;二是固定制动,指的是局部敷贴药膏,再放置压垫,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最后用胶布条和纱布绷带绕扎固定;三是康复锻炼,指导患者早期主动被动、动静结合进行导引练功;四是中医药物治疗,指的是创伤四期辩证论治,初期气滞血瘀,以“消”为用,治宜行气活血;中期营损络伤,以“和”为用,治宜接骨续筋;后期肝肾亏损,以“补”为用,治宜补肾壮骨;康复期正虚痹阻,以“通”为用,治宜补虚除痹。
   第四代传人是范致安的长子范忻,字乐民(1910—1979),先后在汲县(现卫辉)第三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卫辉运输公司门诊等单位工作,后回家自己开办诊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范忻努力提升医术,精心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特色,经过勤奋、刻苦、认真地钻研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采用具有“多诊详参,摸诊查伤,明确诊断”的诊疗特色:手法轻巧灵活,善用巧力接骨入位;夹板量身塑形,固定牢靠,轻便灵活,易于锻炼;动静结合,导引康复,既防伤残;整体辩证,引药入位,气血并重,内外兼治。就诊的病人,都十分愿意接受这种传统医药手法疗伤,不用开刀,不用打钢针,痛苦小不受罪。骨伤复位的手法轻巧,不会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或者增加痛苦,所用的膏药和中草药也没有毒副作用,而且医疗费用相对便宜。
   范忻先在县医院上班,后来在卫辉医专教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后来到县医院上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范忻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医生也受到了波及。范家四代行医,家境殷实,范忻当家后,陆陆续续购置了不少田地,后来范家的田地竟然占了村里土地的三分之二,因而在土改时期确定家庭成分的时候,由于范家田产众多,家里还有租户和长工,被定为地主成分。后来经过调查,那些租户和长工都是范家的亲友,种地不交租子,不存在剥削现象,就改为富农。即使这样,范忻还是因为这个家庭成分被下放到农村丢了工作,甚至被分配去干挑大粪这样的苦力活。可是范忻依然不忘兼顾行医治病救人,每次干活他都把针灸用的银针随身携带,以便及时为人看病。有一个肾炎患者,医院都拒绝收治了,患者家人找到范忻,范忻给病人治疗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病情有了好转,后来范忻和儿子范熙敬一起为病人进行了规范的治疗,患者终于痊愈。有六个病人,患了肺炎、发烧等重病,经过范忻的治疗得以痊愈,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认范忻当干爹,至今还有两个干儿子在世。
   范氏骨伤疗法的第五代传人是范忻的长子范熙敬(1938—2005),他自幼随祖父范致安学习中医,毕业后被保送到河南中医学院就读,后就读于新乡卫生干部学校临床检验专业。1960年分配到鹤壁市人民医院工作,创建了中医骨伤科。1988年退休后,相继开办了“范熙敬中医骨伤门诊”、“鹤壁市同济中医骨科研究所”等医疗机构。其中由鹤壁市同济中医研究所申报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胶囊》获得了国家专利,开设门诊治疗的相关疾病包括骨伤骨折、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股骨头坏死、股延迟愈合、骨结核、骨髓炎、颈肩腰腿疼等疑难骨病、烧伤、烫伤等。
   范熙敬在新乡卫生干部学校就读时学的是临床检验专业,1960年被分配到鹤壁市人民医院化验室工作。他的西医理论学得非常好,生理、病理、解剖也学得非常棒。年轻的时候,还钻研过西医学。因为从小就学习中医,在家里的药铺里帮忙,给患者抓中药,背药方,所以在化验室工作了三年后,就调到了中医科工作。
   从医四十年,范熙敬治好了多少病人,谁也说不清,可是有几个疑难病症的治愈却让人至今依然津津乐道。有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全身肿疼变形,因为长期出汗,身子下铺的草席都糟了。中医西医都看了,并没有起什么效果,后来家人带着女孩找到范熙敬,范熙敬认真诊治,给她开中药,敷药,最后治好了;还有一位叫三妮的农村妇女,她因患骨髓炎大腿外侧有好几个口子流脓,范熙敬也用中药给治好了;一位重症肺结核患者吃了范熙敬开的整整一百副中药也治好了;一位肝腹水患者去医专医院治疗,抽水输液治疗后过两天肚子依旧变大,直到找到范熙敬,吃了他开的中药之后肚子才没有再变大。
   文化大革命期间,范熙敬被下放到了红卫医院,家里珍藏的医书也被红卫兵拉走了一部分,为了不惹人耳目,家人又卖掉了一部分,只偷偷保留下一小部分珍贵的医书。医院的院长耿爱民挨了批斗,并且负了伤,没有人敢去给他看病,在院长夫人的央求下,范熙敬晚上偷偷去了他家,给他看病,结果被造反派发现了,导致范熙敬也被拉走批斗。
   即使这样,范熙敬依然不改医者仁心的本份,只要有患者需要,他就义不容辞地奔赴到患者身边。1978年的除夕,大雪纷飞,全家在等范熙敬下班吃团圆饭,一直到晚上八点范熙敬才顶着风雪回到了家。一吃完饭,他就倒在床上睡着了。半夜时分,一阵猛烈的敲门声,将全家人惊醒,几个人走进房间,急促地喊道:“范大夫,你快去给我老婆看看吧,她快不行了!”范熙敬连忙应着:“好好,你别着急,我穿上衣服咱就走,你家在哪?”那人说:“不远,曹家。”妻子知道曹家村离这儿有五六里地,外面又是漫天大雪,行路艰难,就劝阻范熙敬等到天亮了再去。可是范熙敬二话没说,穿好衣服就跟着那几个人出门了。直到次日三点多,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家。
   70年代,范熙敬从鹤山医院下放到红卫公社卫生院期间,在内科救治了很多危重病人,有五个患儿痊愈后,认在他跟前做了干儿子,逢年过节来家看望。他们有的是新生儿心衰,有的是新生儿肺病,大叶肺疾。在那个全院只有一台呼吸机缺医少药的时代,范熙敬靠摸脉,细微不至地观察呼吸、皮肤颜色、大小便状态、气味做为用药基础,靠几天几夜的不眠不休抢救了他们的生命,朴实的村民们无以表达对范熙敬的尊敬,让儿子女儿认他为父,以示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范熙敬自己本身也得过许多病,例如肺结核,乙肝等,都是自己给自己医好的。
   范熙敬育有三个儿子,长子范时珍(1963年出生),先是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工作,后选择继承祖业留在父亲开办的“范熙敬个体门诊”工作。他秉承祖训,保持着祖上传下来的骨伤疗法:一是外部整体复位,用传统手法整复闭合性骨折或脱位;二是药物治疗,用祖传中草药配方制作的老范家药膏,敷于患处,切实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父亲范熙敬去世后,范时珍继承了父亲的门诊,至今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范氏骨伤疗法第六代传人范时雨,出生于1969年,是范熙敬的三子,他不负家族厚望继承祖业,为发展中医传统骨伤疗法投身于医疗事业,相继创建了鹤壁中医骨科医院、鹤壁积善中医院、鹤壁爱心老年公寓、孙药圣职业培训学校以及孙药圣中医门诊等医疗培训机构。2021年范氏骨伤疗法正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范氏骨伤顺利入选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范时雨,也同时被评为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相比于前几代传人,第六代传人范时雨的从医经历比较坎坷,但更有创新精神,所以范氏中医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1988年9月的一天早上,一个最远到过安阳从未出过远门的男孩,背起行囊,坐了两个小时的车,从安阳火车站踏上了去往广东的一趟绿皮慢速火车,奔向了南方,奔向了湛江,奔向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三天两夜,途经武汉、长沙、桂林等这些只在书中见到过的地方,来到了湛江水产学院,学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这个男孩就是范时雨,他从记事的时候起,就看见父亲给人看病,听见父亲和病人聊天,有时和父亲一起到病人家里走访或出诊,痊愈后的病人来家里表示感谢,给他们家送来了西瓜,小米之类的农特产。父亲有时也会跟儿子聊聊天,讲讲范家老爷爷的故事,其中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有一个尿不出来的病人,来他们家找老爷爷看病,之前已经请了几拨大夫去看过了,都没看好。曾祖父看过病人之后,就下了药方,其中有味药叫芡柏,单单这味芡柏就用了半斤的量,病人服药后就好了,这事也就传为佳谈,别的医生问道:好像你开的药我们也都开了,为啥你治好了我们治不好?曾祖父说药量不同,当然效果也不同。
   上大学的时候,范熙敬希望儿子范时雨上医学院,填报志愿时站在他身旁说了好几遍:“填个河南医学院吧。”范时雨说不上,范熙敬走来走去,不太高兴地又说了一遍:“报个河南医学院上吧。”范时雨说:“两个哥哥都不上医学院,我也不学。”范时雨心里在想,他要去最远的地方,要去南方,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学习新科技,创造自己的梦想与神话。
   范时雨毕业的时候,广东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活力,从政府到乡村,从企业到个人,到处洋溢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景象,相比于老家的落后与闭塞,真的有天壤之别。这无疑让他决定了留在广东,留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寻找自我提升的道路。
   中山市横栏镇接纳了他,范时雨先在镇工业总公司进入了一个电子工厂工作,负责生产与技术工作。厂子是个合资企业,从工厂的建立到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再到开始生产,范时雨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员,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当时他们用的是创新的自动生产设备,生产各种主机电路板,工厂里的生产线。可是安逸的工作依然拴不住一颗热烈跳动的心,范时雨不想过这种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他迫不及待地想去外面到市场上看看,去闯闯,刚好小横镇的一个空调企业(汇电空调厂)招收明星销售人员,他便去应试。很幸运,本科的学历和朴实的外貌让他得以被录用。1993年春天,范时雨被派往了南京,做销售业务员,跑商场,站柜台,谈客户,进家庭,他跑遍了南京所有的国营大商场和安宁电器、江苏省五交化等国有经营的电器批发公司,也亲自上门学国产安装及做售后服务。第二年,他被任命为江苏省办事处主任,负责江苏全省的空调销售和售后工作。这一年,他经历了南京市场上著名的空调大战,国营商场与民营公司的对决,也如愿找到了强大的合作伙伴安宁电器,实现了厂子的销量突破,当年销售一千多万元。要知道当时的格力等著名品牌,在江苏的销售也就一个亿。范时雨坐着高端的轿车出入各大公司,商场,住四星五星级饭店,会见各大空调厂及销售公司的高层,陪同会见国际品牌空调公司的高级代表,一年的收入在二十万以上。他的人生好像踏上了一个闪耀的舞台,前途一片光明,一切是如此顺利和美好。

共 22302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报告文学的篇幅很长,记述了范氏骨伤疗法以及范氏骨科鹤壁积善中医院的发展史。据传,范氏骨伤疗法共经历六代人的努力,其创始人为范中贵。范中贵为清代嘉庆年间武举人,在多年习武过程中研创了范氏中医骨伤疗法,以”如意金创散,接骨续断膏”医治病人。可以想见,初创之时基本是凭经验,没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但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此举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范氏骨伤的第二代传人是范中贵之子范百仝,在他这一代,范家不再习武,改为专门行医;第三代则是范百仝的三子范致安,他接下父亲的衣钵,正式建立“积善堂”药铺,在这一代,他的行医已有基本的中医理论做为指导,自然效果亦有所提高,他生活的年代是清末民初以及建国后的几年,当时国家积贫积贫,百姓生活困苦,在普通百姓对医药知识更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对骨伤做出了一定创新:接骨,制动,康复,中药。其中前三者与现代医学暗合,这是很好的。即使放在现在,这种理论不也过时,这的确是中医骨伤的一大长处。第四代传人是范致安的长子范忻,他这一代因行医而富,购地数量已达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二,树大招风,这放在哪个年代也会让人因嫉恨而眼红。他成了被“革命”的对象,也可能因为他的医生身份,从而免于被划成地主成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范氏家族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家族,很有社会活动能力。能治病是一方面,治病治的再好,也只能是一名“良医”,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还要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代言人。第五代传人是范忻长子范熙敬,从名字来分析,其家已有一定的文化气息。他学习了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接受了系统的现代医学知识,之下所列疾病之名称皆为现代医学所有:痛风、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结核、骨髓炎等。治病救人,医者仁心,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总是正向的和积极的。范氏的第六代传人是范时雨。范时雨开始并不想行医,到湛江读了水产学院,学的是电子技术,是与医学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但后来“半路出家”,也开始投入了医疗行业。从新闻的背后分析此事,应是看到了医疗行业的商机。因为那个年代,国家管理不严,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及注册制度,医疗行业是很混乱的。很多人尤其是治疗皮肤病的都成了产业一条龙。文章列举了一些范时雨治疗的病例。他不仅继承了范氏家族的正骨八法,还加了点、揉、旋、扳四种手法,形成范氏正骨十二法。2005年,他考取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后来,他抓住机会筹建了中医骨科医院(民营医院),足见此人是一个“能人”,高情商,有斗志,这往往也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后来范时雨又投资开办了大医精诚中医药文化有限公司,还积极参与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斗争中。这场斗争,对大医精诚中医药文化公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范氏骨伤疗法在范时雨的手上发扬光大了,后来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技术是一方面,拥有商业头脑是和发展眼光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范氏正骨在二百年前发了一个芽,然后就像一个百年老字号一样传承下来了。文章结构严谨,叙事条理清晰,用字用词贴切准确,重点突出,轻处一笔带过,重处浓墨绘制。好文推荐欣赏。【编辑:沧桑战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6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4-04-13 18:49:14
  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讲逻辑,重证据。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古人朴素的哲学观上的一种经验医学。
回复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4-14 08:18:25
  这篇文章写起来不容易,编辑起来也很费劲,感谢战神老师不辞辛苦编辑文章,这么长的编者按真的辛苦战神了。编者按精准,到位,为我的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再次感谢战神!
2 楼        文友:乡鹤        2024-04-14 19:16:03
  碧柳老师的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江山文学作品难得的一篇鸿篇巨制,其文字扬扬洒洒2万多字,把范氏骨伤疗法的前世今生,介绍得面面俱到,深刻而透彻,犹如一位老友在叙述一篇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详略得当,把范氏骨伤疗法从19世纪中期,以“如意金创散,接骨续断膏”救治贫民百姓,造福一方,前后经历了6代人的坚持和砖研,并尊循科学性和医学性的结合,建立在哲学的深度,把范氏骨伤疗法发扬光大,并有了更为疗效的方法。本篇报告文学创作严谨,资料确实,举例真实,数据真切,是一篇很有说服力和参考性的范文,学习了!碧柳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4-15 20:54:59
  感谢曹老师欣赏美评支持!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4-16 22:24:29
  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写作和编辑都辛苦了!欣赏好文。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4-17 20:37:55
  感谢彩蝶妹妹一如既往的支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