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回乡偶记(散文)

精品 【云水】回乡偶记(散文)


作者:黄溪散人 白丁,6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0发表时间:2024-04-16 11:35:16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离家久了,每每有老家人抵昌,我都会邀请他们来家坐坐,禁不住要问家里亲友安好、家乡变化等家长里短的事,想以此来纾解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父母离开我们后,好似自己与家乡的人与事渐行渐远,但因自己在家乡的那段成长经历及对生我养我的故土故人的感恩,而有了更多的回忆和浓浓的思乡情结。加上今年春节也没回家过年,情不自禁地滋生回老家看看的情愫,于是,决定清明节回家祭祖扫墓。
   清明节一大早,我与妻带着侄女驱车踏上回遂川老家的路,二十分钟左右出了南昌城,一路向南,有熟悉的道路,变幻的风景。沿途多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三小时不到我们便下了高速,映入眼帘的是进县城的快速路,两边簇新的规划整齐的新农村建筑,代替了原来凋敝的自然村庄。
   记得二十年前第一次带妻子回老家,我们坐大巴车走105国道,一路上车流量大,至少颠簸了八九个小时才到遂川县城。当时天色已晚,早已没有回镇上的班车,只好到保险公司本家爷爷家住了一晚。第二天赶早搭乘中巴在盘山泥巴公路上颠一个多小时才回到镇上,一路尘土飞扬不说,长时间颠簸十分劳累。而现在一路全是快速道和高速公路,连进村的道路也是宽阔的水泥路,从南昌到村里仅需4个小时,在平稳的行进中,一路高尚观赏风景是一种特别享受,心情亦出奇得好。
   穿过县城赶往回家的路上可以看到,每个村庄新农村建设规范整齐,老家村落也不例外。村里人能吃苦,农闲时老少一起外出务工挣钱,做手艺的靠手艺营生,没手艺的出去靠劳力攒钱。多年积累下的钱,都用来改善住所,将原来的土坯房扒掉改建洋楼,几年间村里土砖房全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水泥钢筋洋房,气派地耸立着。
   镇上到村里主干道已修成水泥路,沿路都装上了新能源路灯。特别是近年来,镇里陆续推进乡村3.5米的机耕道及村民入户道路改造硬化,并铺上混凝土面层,出行变得十分便捷。村里人务农,上街采办生活用品,销售农产品,小孩上学等出行平稳安全了很多。前些年,村里进行了“厕所革命”、道路河道定期清整等系列卫生整治,给这个老村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不知不觉我已离开故乡整整三十多个年头,常年奔波在外,回家的次数并不多。近些年因多方面的原因回乡的次数相对增多,每年的清明节或春节必须回家。尤其近两年,父母去世后,每次回乡除了探望叔叔、姑姑、二哥等亲人外,多了一种心情——想到村里的山上走走、田里看看,捡拾年少时的记忆,感受曾经耕种过的那片热土的泥土气息。
   在老家有很多难忘的记忆,自小在母亲的带动下,无论田里、菜地、家中的营生样样都没落下,繁冗的劳动让人劳累,让我没有闲情逸致关注身边的美景,所以没能留下美好记忆。很多村庄里的美好景致,在离家多年后反倒成了一种追忆。
   记忆里,以前在家时族人、邻里之间有什么红白喜事,我都会前去帮忙打理,能感受到一个大家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氛围。那时,常年在家的我脑海中从没有“故乡”二字的概念。
   离开家乡后求学工作那些年,虽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回去转一圈就离开,但村里谁家生儿嫁女、谁家盖房起屋、谁家妯娌争吵生分等很多邻里乡党的大事小情,总能在平时,在与父母打电话过程中了解到,沉浸在这些乡情俗事中,感觉家乡仍离我很近。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步入中年后每次想家时,这样的感慨总会涌上心头。
   童年记忆里的家乡风调雨顺的,流过村子中央的小溪就是最好的印证。小溪岸滩加河流总共二三十米宽,溪流平缓,水不深,只有个别水潭有一米多深。溪流两岸有菜园及各种果树,不同时节结有不同的果实。夏天来了,小溪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绿树、红花、蓝天、白云。我们一群调皮的孩子每天在水潭戏水后,又到菜园里偷吃李子、水蜜桃、石榴、枣、黄瓜等果实,被主人发现“告状”,总逃脱不了父母满村追打、责骂。
   那些年,村落里的山川、田野到处都有着我的足迹,村落到处留有我的记忆,这片热土贮存着我的灵魂。无论我离家多远,我始终被这里的一草一木牵引着。只是后来我离家时间久了,家乡慢慢成了故乡,记忆里的一切都被酝酿成无尽的乡愁。
   或许,这样的乡愁,只存在于在家乡生活过的而又背井离乡漂泊的人——如我一样三十余年在外漂泊的人。尽管眼下我行走于大都市的高楼丛林中,却把最为金贵的那份美好记忆留在80年代的村落里。在经历岁月与时光的碰撞后,所有的记忆在时光中不断碰撞变成碎片,就像烘焙好后的木梓籽在村落桥头榨油槽房碾盘沟槽内碾压得粉碎,被一点点地剥离出一缕缕乡愁,碾得越久香味越醇,乡愁就越浓……
   平时工作生活都在城里,生活算得上舒适,但近些年来每天夜里或许缘于有很多的心事而没有好的睡眠。特别是在父母去世后,再无双亲牵挂,感觉自己更像无根的浮萍。确实如此,有时只是一个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子女绕膝的场景再也找不回来。
   这次回乡冒雨扫墓祭祖,漂泊的心灵亦得到安宁。那几天我没有急着返回城里,白天陪着家人们一起畅所欲言,挖野菜、烧火做饭、做米果及美味菜肴、喝着自家酿造的米酒……做着那些小时喜欢做的事,似乎又变成童年的自己,心里开心极了。
   这个生我养我的村庄无论白天晚上,没有丝毫喧嚣,在这里感受不到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常年的失眠竟然消失。上床很快就能进入梦乡,一觉睡到天亮,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十分舒适。
   让我十分欣喜的是和十几年前相比,这个原本寂静的只有留守老人和小孩的村落变得热闹起来。以前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在家发展,拖家带口地南下广东打工,目的是想多赚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从叔叔口中得知,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好,很多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创业,或在镇上、县城做些小本生意,凭着自己能力做各自擅长的营生谋生。
   积攒到钱的乡人,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洋房,多数家庭还添置了小轿车,生活得到大大改善。因而,以前没落的村落又变得越来越有烟火气息,乡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美满。
   由于工作关系,我到过全国很多地方,到处可见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人们生活富裕,开心幸福。这些,得益于国家好的政策,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已展开,推动着每一个村落走进现代化、科技化,美丽乡村建设,融入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我有理由相信,今后每个游子离家的路虽然遥远,但回家的路却在变短,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多,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共 26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回乡感怀的叙事抒情散文。自父母离开后,好似自己与家乡的人与事渐行渐远,但因自己在家乡的那段成长经历及对生我养我的故土故人的感恩,“我”深怀思乡之情,于请明节一大早,携妻驱车踏上回遂川老家的路。回家的路变好了,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景生情,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了过去;二十年前,第一次带妻子回家,坐大巴车走105国道,一路路窄车多,颠簸难受,八九个小时才到逐川县城,当日天晚无车,只好在县城留宿。第二天乘中巴在盘山泥中上行驶一个多小时才终于到家;而今,家乡公路通了,房子变成了小洋房,环境变好了,整个村庄焕然一新。过去奔波在外,回家少。而今回家次数多了。这次回乡目睹乡村变化,挖野菜,烧火做饭,喝着米酒,过着爽心的生活,好似回到了童年。心里想到是党的富民政策才使家乡变好。不用说,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一定会越来越好。作者通过回故乡的所见所闻,讴歌了党和政府重视乡村振兴,改变农村面貌的丰功伟绩,抒发了热爱家乡,为家乡变美变好而欢喜鼓舞的深深情感。文章新旧对比,首尾相扣,描写细腻,感情丰富。感谢黄溪散人老师提供佳作,特推荐赏读。祝老师春日快乐,创作愉快!【编辑:乡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6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笛        2024-04-16 11:49:31
  身同感受,身临其境。写出了我们那个年代家居农村的状况及心声。
2 楼        文友:乡笛        2024-04-16 11:50:51
  描写细腻,情感丰满。好文章,耐人寻味。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17 06:51:30
  这是一篇深情满怀描写故乡今夕变化的精彩散文,乡愁气息浓郁,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故乡,是人们津津乐道永远也谈不完的话题,每个人对故乡感受不同,但无论故乡贫穷还是落后,无论经历什么,人们对它的热爱始终不变。文章情感真挚丰沛,笔触优美动人,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很有代入感。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四月好心情,工作顺心如意。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17 06:52:52
  情真意浓,感人至深的文章,让人回味久久。恭贺黄溪散人老师佳作喜摘鲜亮的红豆!向老师学习,问好。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乡笛        2024-04-23 18:00:22
  再次祝老师散文荣获精品。社老师春日安好,创作快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