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烟台东炮台怀古(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烟台东炮台怀古(散文)


作者:枫桦 秀才,2235.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8发表时间:2024-04-17 07:31:47


   我们是在下午两点钟来到东炮台的。大概是因为时间紧迫,如果去别的景区会觉得时间很局促,而来这里却正合适。大巴车停下,女导游便宽慰地告诉我们,时间是很宽裕的,尽可以在景区里转,四点整收队。
   我能感受到她的心情。烟台的东炮台就在路边不远,不必去赶什么路程。把走路的时间都节省了出来,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欣赏空间,而不再是蜻蜓点水似的以点带面。
   烟台市的东炮台海滨风景区,位于景区的归岱山上,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末古炮台。很早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这里,今天能站在山下,已经觉得十分的幸运。有时候,行走的脚步是不由自主的,许多的因素让自己无法控制,想去的方向可能就在不远处,却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海在不远处,晃荡着巨大的水波,对于这座山而言,还更像是一个徒然的存在。
   说是山,却不具备山的气势,在我的眼里不过是个山包而已。石阶平整,砌起的石墙有三四米高。一个斗拱的门楣上,便是那非常有名的匾额“表海风雄”。这是清末著名新派人物马建忠所题写的,字迹苍劲有力,光华四溢,仿佛把这里的一切都给照亮了。
   此匾额非常有趣的是,因为没有落款,从左向右读为“雄风海表”,从右向左读为“表海风雄”。不管从左边读,还是从右边读,都能够读得通,于是近百年来,关于正确读法一说,一直都在争论着。而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在书写起首和落笔,往往以落款而定,需要一点问候常识。中华文化是多趣多意的,所以解读起来就缤纷多彩,蕴意丰厚。
   据说已故的烟台民俗学者、原烟台博物馆馆长王焕理先生曾撰文,特意为匾额取证解读。他认为,对于四个字的读法,不能单从字面上的意义去理解和判断,要从历史的深处去寻找依据。
   他的依据之一是,清雍正皇帝曾经为湄洲妈祖庙题写过“神昭海表”四个字,并敕令福建水师提督复制三块匾额,分别悬挂于湄洲、厦门、台湾三处妈祖庙。乾隆年间又复制了一块,悬挂于仙游妈祖庙,至今保存完好。东炮台匾额的书写者,只是把雍正皇帝的“神昭海表”中的“神昭”二字,改为“雄风”,神昭是称颂妈祖,而雄风是称颂炮台。如此仿写,也不失新奇,真是一绝。
   他的依据之二是,东炮台四个字的书写者是马建忠,在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东炮台的建设是当时国防建设的一件大事,由知名度很高,影响力很大的名人来题写匾额,也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马建忠是清末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曾参与到洋务运动之中。他精通英、法文以及希腊文和拉丁文,对汉语文法更是通晓,作为书写者,马建忠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倡导的汉子横排的主张,在书写“雄风海表”四个字时,特意从左向右写。“雄风”是在传颂炮台,“海表”则是海岸的另一种说法。雄风海表成为正确的读法,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过,“表海风雄”也是另一种解读方式。东炮台竣工于1891年,那时候的横字书应为从右读,这是个常识。其次,表海风雄的语法结构也是正确无误的,此处的“表海”是指我国的东海,表海风雄即中华扬威之意,用词精当,蕴含深刻,读来铿锵有力,与炮台的军事风格相匹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凌云气节。写物只写其形,流于肤浅,同理,写一处百年老炮台,如何唤起它的精神价值,作者是费了心思琢磨的。
   又回到匾额没有落款这里,是不是书写者另有深意,其中滋味耐人咀嚼。我前前后后反复地念叨着,匾额以两种文字风格存在着,让人不禁赞叹我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海潮声声,似乎在宣泄着难以排遣的心绪。一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听懂了那颗心,才明白那是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我游览文物古迹,几乎对题字从未认真过,唯这四个字,让我牢牢记住了,一股雄风,直至今天依然风声浩荡,变成了一种民族精神之风,海表,不再是近海,可以想到更远,我们今天的脚步是生风的,风动船帆,远航天下海洋,打破了“转守为攻”的军事防御策略,以“转守为进”的姿态,面对世界百年大变的格局。这四个字,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无限期待。
  
   二
   炮台上,克虏伯大炮以无限巍峨的姿态,出现在我的眼前。大炮一身蓝漆,与头顶的天空相互融入着,也与近处的海,有些某些暗合。粗大的炮身所指向的地方,已经在那里有了近百年的描画。炮架下,还有泛着金黄色彩的炮弹,随时装填,随时都会让入侵者为之粉身碎骨。
   炮台是由德国技师设计督造,耗银100万两。武器需要技术含量,曾经的中国,造的是火铳,落后必须图强,但这种以白银购买的方式,也只能是一时的,技术的进步,必须靠自力更生。如今,中国的国防事业,蓬勃发展,已经告别了过去的落后。但我们无法忘记这种伤痛和无奈。
   这尊大炮当时被誉为“世界岸炮之王”。但中国的沿海,还是没有抵御得了强盗的入侵和欺凌,为什么?曾几何时,克虏伯就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然而,令人不能相信的是,这里的大炮竟然没有发出过一发炮弹,成为名副其实的摆设。又是为什么?在外敌面前,我们的火炮为何做哑,想想也知道原因。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还敢有抗争的底气吗?卑躬屈膝地求和。只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列强们更加得寸进尺,用不着以同等的火力就可以叩开中国的大门,甚至大摇大摆,不废一枪一弹就可以闯入中国。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却又是大炮之后的故事。国弱则炮哑,甚至连人的声音也没有了,大炮有什么用!
   走到这里,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凄冷。这座炮台的里里外外,都是坚固如磐石一般,不可谓不先进,不可谓不牢固。只是,大清王朝已经是夕阳衰草,人心难齐,纵有这般坚固又如何?
   炮台建成十年后,《辛丑条约》的签订,列强们要求清政府拆除所有海防设施,大炮未发一弹便拆除了炮机,成为一堆钢铁摆件。1938年日军侵占烟台,炮身和炮座也被拆除。可以说,大炮在日寇面前只是一个威胁,甚至是一个笑话,这段历史,真的让人心酸。站在炮台前,用眼光抚摸炮身,更多的是一种感伤。荣耀,一下子被耻辱压住,这是多么深刻的一尊大炮,又是多么孱弱的一堆钢铁。
   炮台上没有了炮,便没有了精气神。当炮台回归于建筑本身意义之中时,空泛地支撑起一段时光的荒疏与萧条。
  
   三
   说起东炮台,就不能不说起李鸿章,正是他的考证与上奏,才让清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炮台。1894年,李鸿章来视察竣工不久的东炮台,在详细检阅海防工事之后,他曾这样说:“东炮台与崆峒、芝罘两岛鼎峙海门,天然关隘,渤海千余里,固若长城。”
   他说这话没有多久,大炮便拆除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报应会来得这么快,啪啪打脸,一张脸肿得如猪头,实在有些难看。
   李鸿章大概只是沉迷于大炮的威力,却忘了他的清朝政府,不过是个好看的绣花枕头,里面一团糟。他和他的主子,没有去借鉴先帝的成功经验,相反,无法控制的腐败与腐朽成为最大的诟病,让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深渊。当然,也不可能有一人可以力挽狂澜于不倒,他只是一个大厦将倾时的见证人罢了。
   李鸿章生逢动乱的年代,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人。夸他的人说他是中兴名臣,贬他的人说他是千古卖国的罪人。弱国无外交,作为一个弱国的官吏,夹在洋人与朝廷之间,有谁能不失偏颇,顾全所有呢?
   晚清政府如同是一座将要倾倒的大厦,而东炮台虽然还在,却与倒掉又有什么区别呢?这里所凝聚的东西,如同一块漆黑的污迹,经历了这许多年的风风雨雨的冲刷,至今依旧污秽不堪。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冲淡了我的记忆,拉回久远的思绪。眼里的大海异常的安静,它可以消化很多的东西,包括我们所不能消化的痛苦,还有那些无法平息的内心骚动。大海能够容纳百川,我们这点点的零碎,还算的了什么?
   炮台下的快乐是每天都有的,不远处有一个生动的雕像,引人瞩目。那是一个月亮的造型,有一张慈祥的脸,那是个月下老人,在笑眯眯地看着大千世界的男男女女们。
   月亮湾,这个名字不错啊!从炮台走下来,我所看见的人间幸福,在演绎着人间的繁华。大海在为这幸福时刻,掀起一朵朵的浪花,敬献给一对对的亲密爱人。小小的海湾所荡漾的美感是那么的无与伦比。这种美简约、坦荡、雅致、安静,这里的每个人都从心里流淌出一首无词的歌谣。
   我一直都在注视着,海湾里有礁石,有海滩,还有一群海鸥,在人群前光顾着,极其敏锐地发现着可以果腹的食物,便飞快地落下,然后又迅速飞起,一道道白色的影子,在绚烂的阳光里,格外耀眼。此时的炮台成为一处风景,海鸥绕着炮台飞翔着。以前没有硝烟,以后也不会有,有的只是欢乐的人群和欢乐祥和的氛围。
   望向大海,那些所有的杂念都被迅速消融掉了,望向天空,湛蓝与蔚蓝的交接竟然是那么的完美,在消融着那些狭隘与偏颇,让这个世界更加清明起来。
  

共 34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炮台,一个充满硝烟味道的名词。作者正在烟台东炮台海滨风景区,深情怀古。“表海风雄”,完全可以写真炮台风景区的曾经,无论顺着读,还是翻着念,都是有雄风吹来。作者根据已故烟台博物馆馆长的考证,对这四个字做了分析,旁征博引,推出马建忠这个人物,据我的专业,曾经对这个人物有过皮毛研究,中国汉语语法体系(主谓宾补定状)就是马建忠从西方引进。作者在文章里还列举了他的多方面贡献。作者认为,无论怎样去解读,那三个字深藏的爱国之心,抗击外侮的灵魂都在其中。作者对炮台上的大炮的建造,尺寸,来历,以及在海防上的意义,做了清晰的介绍,并由此谈到坚炮利器并不能让一个国家安全,国无尊严,枪炮就是废铁,那些不平等的条约比炮弹的毁坏力还大。作者谈及东炮台,想到李鸿章和这个炮台的关系和故事,李鸿章的断言,被现实啪啪打脸,凭借天险,从来都是一个笑话。关于李鸿章,所有的后人评论,都只能用摇头来表达。从历史返回现实,如今的炮台,成为一道历史风景,人们在风景里重新书写故事,绘画场景,曾经的历史,只能是一页不堪,将来的历史,一定是可以雄风穿海。主题非常鲜明,直击历史痛点,有深度表达和思考。文章内容丰厚,涉及颇多,但都在怀古框架,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曾经的世界,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的痛和精神。旁征博引,很多观点都是新颖合理的,读后令人沉思。文笔精当,摆事实,谈历史,说感慨,写得深沉。力荐征文佳作,目睹历史缝隙里射出的一道强光吧。【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7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7 07:36:36
  说来一些惭愧。我在烟台求学期间,并未重视这处东炮台的风景,从我的记忆里去寻找这些影像,一切都是模糊的,毕业后,也曾数次到烟台,我只是在求学地附近转悠,格局小了。有时候,外地人,对风景的关注和理解,要敏感,枫桦老师就是,下次导航直接奔赴炮台,再去缅怀一段历史。在胶东半岛,以炮台为村名的也不少。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烟台,炮台,这里曾经硝烟弥漫,烟台是一个有着痛的城市,必须给与她很多的热爱。感谢枫桦老师投稿东篱,带来这么精彩的征文作品,遥握,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4:24:55
  我记得我们社团的女作者房顶月亮有一篇文章,写过烟台,而且还写到了东炮台。那时候,我的这个题目就已经有了,我还特意提到了“雄风海表”。为什么这篇文章放了这么长时间呢?我想到的是对李鸿章这个人物如何下定论,他这个人极具争议。说他好,他确实办过些好事,说他坏,是真的坏,叫他卖国贼不为过。我在这篇文章里的评价是中性的,并没有什么偏颇。这一类的题材非常的不好写,就在这里。因为征文,我把它拿出来。当然是另有比较之后,才写出来的。昨夜加了个班,才赶出来。今早上,单位太忙了,防火检查,局长亲自前来,不敢怠慢。没想到的是,赶回家来,竟然发现文章已经推出来了。老师为文章做了润色,感觉非常的好。因为赶稿匆忙,难免有疏漏,老师给一一补上!非常感谢!老师的身体不好,还要如此操劳,深感不安!敬茶!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17 08:00:00
  跟着枫桦老师的笔墨,来到东炮台,了解历史,了解建炮而不曾炮过的炮台,一段沉痛的过往,了解日渐衰败的清朝政府。我对历史知道得很少,在老师这里,在东篱在江山能学得很多知识,真好!问候老师,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4:30:17
  烟台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因为在海边,便有了沉痛的历史。我所行走的沿海城市,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历史。我曾经写过,那些庞大的狼子野心,是被海浪送到这里的,我们那时候的落后,让人不能容忍。坚船利炮是没有什么情面开讲的,是血淋淋的生吞活剥,太残酷了!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7 08:03:38
  历史上,曾有“表里山河”一语,烟台有“雄风海表”的铭志。一脉相承,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守土的决心和自豪。枫桦老师的文章,透着深刻的文化气息,很有余秋雨之风格。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4:38:13
  “雄风海表”之所以没有落款,当然是书写者的得意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说,彰显中华文化的精深。那幅匾额可以说是古炮台上最大的风景,为什么呢?那上面唯一存世的只有它和古炮台,大炮都是后来才挪上去的,之前的大炮去了哪里已经不得而知。那四个字真的是有光芒的,就单单这四个字,去写一篇文章,我觉得也不为过。再谢老师的精彩解读!
4 楼        文友:简柔        2024-04-17 09:58:38
  一座有着特别的炮台,有震撼,有唏嘘,没有发过一枚大炮,可见清政府的软弱和颓废。对表海风雄的读法寻根问源,有趣有据。历史的沧桑与现世的安稳在这里上演。文章有感受历史的凝重,也有欣赏风景的欢畅。老师此文写得凝重,风度翩翩呀,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5:24:11
  整个中国的古炮台太多了,不胜枚举。为什么这么多呢?我以前曾经写过,都是因为那时的海防力量太差了,都是人家的坚船利炮打到了家门口,才开始反击。北洋水师的没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些炮台有多大作用,就不必去深究了。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祝文丰笔健,精彩不断!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4-17 10:02:58
  一看题目,觉得烟台东炮台有厚重的历史,读罢才知道,建炮台对海防的意义。从炮台和李鸿章的故事中,我感觉到,一个国家队尊严,要靠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来维护,那些不平等条约比炮弹的威力更大。炮而不发,就是佐证。而今东炮台成为烟台的一道风景,怀古抚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好文,拜读学习!祝老师春祺笔丰!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5:26:50
  是的,花了大价钱建造的大炮台,竟然一无是处,多么的悲剧!大炮台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大炮台的没落,就是清王朝的没落,真的是殊途同归啊!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4-17 10:06:09
  青岛去过几次,想去烟台,多次未果。老师的东炮台,我也看过几个作者写过,实话实说,唯老师的写法颇有味道。没有过多铺陈,便将怀古情绪表达出来。开篇我还担心,一个炮台有多少内容可写,读罢,方知炮台只是一段历史的封面,老师掀开一本书给我们阅读,内容厚重,超乎想象。情思交融的美文佳作,拜读学习,顺祝老师春日安好,工作写作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5:30:52
  烟台是很美丽的城市,山东的几个沿海城市,都有自己的芳容,真的知道一去。我们那天在烟台也只是去了东炮台,然后下榻酒店,一早上起来就离开了,行色匆匆,好歹还算不虚此行。其实,烟台可去地方太多了,只是我跟错了旅行团。真不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是不是还能去。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7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4-17 13:31:29
  老师的文章是我喜欢的风格,沉郁,庄重,内敛。深沉厚重不必说了,您笔下的炮台山让人追思既往,深刻感受那澎湃奔放的爱国之情!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5:33:18
  我也非常喜欢老师的文章,差不多每篇必读。我喜欢老师文字里的通透感,里面有对文字的认知。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就是东北人的性格!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4-17 15:26:27
  东炮台,未发挥应有的威力,简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该文,内容厚重,情感深沉,作者缅怀一段历史,吊古抚今,心情复杂,百感交集。李鸿章,的确是有争议的人物。本文对“雄风海表”的解读,很深邃,启人心智。值得细致品读的力作,语言灵动,想象驰骋,文风典雅,耐人寻味!问候枫桦老师,春祺安康!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15:38:30
  东炮台所对应的是西炮台,也是与之一个结果。现在来看,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风景了,只是里面所承载的东西,太沉重了。那幅匾额上的“雄风”,真的是一种呼唤,在呼唤这个强大的国家,再展雄风的时候。现在的中国,国富民强,是不是那个匾额所期待的呢?上苍有灵,相信一定会看到的!谢谢罗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9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7 17:47:32
  喜欢这样的文字,沉稳,深邃,生动,以史为鉴,可知兴亡。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朋友忽来让去青岛看个项目,本不打算去的,但是,我现在正在去往青岛的路上,也许不会去烟台炮台,但是去看看青岛也挺好~
风轩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23:27:47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4-17 18:28:00
  在这篇关于烟台市东炮台海滨风景区的文章中,作者巧妙地结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展示了这个清末古炮台的独特魅力。文章通过对匾额“表海风雄”的深入解读,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多趣多意和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整篇文章文笔流畅,既有深度的历史分析,又有生动的现场描绘,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佳作。祝枫桦老师工作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0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23:31:24
  古炮台的前世,充满了血泪。而古炮台的今天,又让人充满了希望。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