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透过武侠谈读书(散文)
“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雪连天射白鹿。”
一幅十四字对联,在总括金大侠的十五部小说的同时,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个荡气回肠、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也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的成人童话。
我们醉意于令狐冲的逍遥自在,向往于韦小宝的八面玲珑,憧憬于胡斐的引刀一快,每每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置身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江湖,幻想着自己也能仗剑走天涯、事了拂衣去……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一个个武侠主角的成长经历无时无刻不在告诫着我们,要想在江湖这个成人社会中立足成长并闯出名堂,或要有绝世武功傍身,或要有深厚内力奠基,不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抑或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锤等等十八般武艺,你总要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而要拥有这些,你就得先好好读书,读剑艺刀谱、读拳经腿法、读内功口诀等等。君不见,一部《九阴真经》让“华山论剑”精彩纷呈,演绎出的“五绝争雄”流传至今;“银勾铁划”张翠山潜心揣摩师傅张三丰空临《丧乱帖》,终成一代武当张五侠;而程灵素继承了毒手药王的遗作《药王神篇》,仅凭一株“七星海棠”就让武林中人胆战心惊……
某种程度上,练得一身绝世武功,和今天的高考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你得先要将各套教材这个“秘籍”读通读透读懂,才能在考场下笔如有神助,才能考上梦寐以求的理想高校,才能在人前显贵。
每位武侠主角依靠“秘籍”练习提升武力的途径不一,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体看来,读书这个过程是离不了的,更离不开勤学苦练这个不二法门。
读书第一层,通读背读,读了即可。冰火岛上,金毛师王谢逊让张无忌背他的武功口诀长达两年之久,中途不曾有一刻停歇,别的练习武艺什么都不教,也不学。后来张无忌回到中原后,就靠这两年中背诵口诀所打下的基础,慢慢地体会所记忆的内容,才在一次次的实战中渐渐受益,也能快速领会武当祖师张三丰所传授的太极拳法与剑法,从而挽救武当于大厦将倾之际。这就是读书时记忆和背诵的影响。同理,我们平日在读书时,初次可不用太强求一下子领会到书中的道理与意义,只要读过,它所想要告诉我们的,想让我们明白的知识自然而然地会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慢慢显现出来。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
读书第二层,不懂就问,名师指点。郭靖虽然资质愚钝,憨厚傻傻,但有着江南七怪手把手传授武功,研习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七位师傅倾心指点,慢慢地成长为武林中人。后来遇到全身七子中的马钰,毫不藏私地传授内功心法,加之郭靖不懂就问,终于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代“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还有藏边雪谷中狄云通过血刀老祖打通任督二脉练成《神照经》绝世武功,令狐冲在思过崖遇到风清扬,杨过剑冢遇见神雕种种,可以说,只有虚心求教,不耻下问,问老师、问同学、问朋友,才能真正读深读透一本书,才能真正领悟到书中的精彩,也才能真正通过读书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
读书第三层,勤学苦练,实践运用。袁承志不论是师从华山派学习混元功和剑法,还是自木桑道长学来神行百变和暗器功夫,都是靠着勤学苦练和稳扎稳打才一步步走向成功。鸠摩智贵为吐蕃国师,刻苦钻研“火焰刀”并将其修炼至大成境界,终以横扫吐蕃并威震西域。随后远赴江南慕容世家燕子坞修习,少林寺藏经阁中无数日夜偷学偷练秘籍,无一不是苦习苦练,虽然终在枯井武功尽失,但却大彻大悟,终成一代名僧。豪气干云的乔峰,没有虚竹那般幸运的百年功力,更没有段誉的六脉神剑等开挂绝学,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和实战不断提升自身,一套降龙十八掌让一代大侠实至名归。大侠尚且如此,我们读书更要刻苦勤奋,也还更需实践运用,如此方能真正读的明白、读出收获、读出成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读是首要,先要从读做起,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勤是态度,勤能补拙是良药,勤读、勤学、勤思、勤问,有道是,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苦是基础,读书要刻苦,练习要刻苦,实践更要刻苦。只有这样,才能读好一本书,读通一本书,读透一本书,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武林豪侠,也才能让“腹有诗书气自华”长久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