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齐鲁.春】人与粮食(随笔)

精品 【齐鲁.春】人与粮食(随笔)


作者:罗婷 秀才,12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0发表时间:2024-04-18 07:15:24
摘要:无论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粮食都至关重要。因为充足的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由一部反映非洲人民生存的电影,联系到自己青少年时期粮食的短缺以及对饥饿的恐惧,对粮食的渴望,最后再放眼整个国家,全世界的粮食不足以及浪费问题,呼吁人们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最近,我带着学生看电影《追风少年》。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非洲的一个十三岁少年,用就自行车零件搭建风车,拯救遭受饥荒肆虐的村庄的故事。它关注的并不是种族歧视,它将焦点聚焦在非洲人民的生存困境上。
   影片中的事情是发生在2001年,而这些人却常常因为干旱等原因,过着家徒四壁,常常要饿肚子的日子。主人公一家大小五口人:中年两口子,一个姑娘,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婴儿。他们全家的口粮就是一堆玉米,估计也就是几个月的伙食,却因为干旱,被坏人抢走。妻子和女儿怎么也拦不住,欲哭无泪。儿子去买政府的粮食,跟着许多人去抢(人多粮少),好不容易挤进去了,却只买到了十五公斤玉米。面对少得可怜的那点粮食,男主人只好让大家投票决定,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看看大家决定吃哪一顿?妻子说:“晚饭吧,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睡觉。”
   儿子说:“早饭,我喜欢早饭的感觉。”
   轮到女儿,女儿生气地跑了出去,觉得这不可思议,甚至还和母亲吵了起来。最后母亲打了她一巴掌,并且骂道:“你觉得我会让你饿肚子了?还是我把自己的胳膊剁下来喂你才算你是我的女儿?”然后母女俩抱头痛哭。
   女儿实在忍受不了这贫困,留下一封信:“我走了,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家人愤怒,痛苦,甚至连出去找她的路费都没有。
   千禧年了,中国大部分地方应该是基本都满足了吃饱穿暖了,甚至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视机,有部分人已经有了小灵通,公用电话也很普及了,而那边的人,还在为吃饱肚子发愁。又因天气飘忽不定,时而洪水,时而干旱,庄稼没法活下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和契机,才让他们的儿子萌发研制风力发电机,把地下水抽上来,浇地,救活那些庄稼,救活身边的人们。
   可怜的孩子,没有资源,没有资料,只能在垃圾袋里去找可以派上用场的东西;去图书馆找有用的书籍。最后,在看到老师的自行车上的装置后深受启迪。在数次劝说父亲让出他的自行车让他改造并被数次拒绝,甚至被打的情况下,最终说服父亲,成功造出了风力发电设备,把井水抽了出来。大家相拥而泣,欢呼雀跃。有了他的发明,他们吃饭问题或许慢慢就解决了。这个电影当然是个励志故事,但是,我想说说粮食这个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
   看着这个电影中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变幻无常的无奈,对饥饿的恐惧,我想到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记忆中,在十几岁前,我们似乎都是那种饿肚子的日子。我的童年时期,农村还是集体制,生产队模式。所有人的地是公家的,劳动力也是公家的。每天天不亮就被铃声召唤出工了。
   我的父母都是起早贪黑。母亲开始是全劳力。但是那个时候,女人和男人一样干活,挣的公分却没有男人多。比如男人出工一天可能挣十分工,女人却是八分。后来,因为母亲身体的原因,成为半劳力,到最后被彻底下了劳(不能挣工分了)。于是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分,要养活一大家人,谈何容易。而且那个时候,不许出去打工,搞副业。农业社的收成又低,每天人又被捆得死死的,所以,每年分钱和分粮的时候,我们家常常是分的最少的,而且常常要往出拿钱(别人家挣钱,我们家欠钱)。
   于是,每年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左右,虽然那时候每天只吃两顿饭。后来很多年,我会常常听到这个词“返销粮”。那个时候不懂,只是听说这个是国家照顾穷人的粮食,应该比市面上的价格低一些。我们就属于穷人(用现在的话,大概就是“贫困户”),我们好像吃了好多年这种“返销粮”。但是,依然接不上来年粮食成熟的时间。于是,就会每年都出现“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就是说每年麦子成熟前的那段时间。人们饿得眼睛发花,晚上肚子咕咕地叫,睡不着觉。
   每年春天这个时候,我们去摘“洋槐花”,回来后蒸麦饭,剩下的用开水焯一下,晒在院子里晒干,然后装起来,收麦子的时候再取出来,用开水烫一下,调点油盐酱醋就是一道菜了。
   等到再过段时间,桃子有了点味道,我们下到沟里,去采摘那些桃子。因为没熟,不能生吃。所以就会回来在开水锅里煮一下,或者蒸一下,饿了的时候再当饭吃。
   记忆中,家里的面缸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常常是空的。可以说,早上吃了饭,下午的饭还不知道在哪。父亲死要面子,只能由母亲出面去借。有时候是借的粮食,自己回来磨面。有时候用碗或者盛子(比斗小,一种用来盛粮食的工具)去直接借面,大部分时候,邻居们还是很善良的,也很厚道,因为我们家人的口碑很好,有了就肯定会还的。但是也有的时候,母亲借回来的是“红面”(磨麦子的时候,最后收的面)。那也没办法,几个孩子总得吃饭。所以,我们家大部分时候,是烩面片。因为菜多面少。只有父亲和二姐才能享受特殊待遇——一人半碗干捞面。
   大哥上中学的时候,拿的是高粱面馍。经常是硬的跟石头似的,即使用开水泡也泡不透。常常是把整个馍泡到开水里,外面泡软的一层,被大哥啃点。里面的瓷核也舍不得扔掉。周末背回来后,母亲再想办法泡软,加点调料,蒸成馍花让家里人吃了。记忆中,我们吃的麦子面很少,有高粱面,玉米面,糜子面。现在身边的人,为了养生,常常主动去吃杂粮面馍,但是我很少主动去吃,因为记忆中那些都是苦涩的。
   有时候,甚至五六口人,啥吃的也没有了,只有菜缸里的酸菜。大家捞点,剁碎了,用开水一烫,调点盐,把肚子哄哄就算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我女儿说我的话:“开水泡剩菜,不是你的最爱吗?”我也才突然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习惯了,那是饥饿年代留给我的习惯啊!
   大姐曾经跟我说过一件事,让我听后又想哭的感觉。父亲去农业社干活,似乎是积肥吧,饿得快晕过去了。当时就在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门口,那个人好像是父亲的一个姨妹。她可怜父亲,就进去给父亲夹了两个辣子馍,出来死活塞不到父亲手里。给的人面红耳赤,被给的人也面红耳赤,最终也没给到父亲手里。倒是旁边的三大,看到这情况,接了过去说:“哥不吃了给我吃,我饿得很。”父亲自以为清高的很,还非常瞧不起那个三大。等到干完活,手里拿着鞭子(没来得及放下),直接走进许久不曾进去的爷爷院子,把爷吓得以为父亲要打他呢。结果就听见父亲有气无力地说“有啥吃的么,快给我吃点,我快不行了。”爷爷赶快端出自己蒸的馍,父亲一口气吃了半篦子馍馍才好了。那时候,爷爷一个人过活,锅不大,篦子当然也很小,一篦子最多也就十来个小馒头。
   后来,大哥中学毕业后,为了生活,年纪轻轻的,就去了煤矿上班。四十多年前,那里设备简单,安全设施很差。常常会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农民的孩子为了有个活路,只能冒险去上班。很多年里,大哥每个月把工资很少一部分留给自己吃饭,其它的全部捎回来帮着父母买粮食,养育几个兄弟姐妹。虽然那几十块钱,也只能买玉米的时候多,因为玉米便宜,同样的钱,可以买得多一点,但是无论如何,总算不至于饿肚子了。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分给了农民,每家都能分到十几亩地了。从此以后,我们家里再也不缺少粮食了。有一年,大概是八零年左右,我们家里种了四亩玉米,我记得麦子面依然很少,大概是产量低的缘故吧,整天吃玉米面,二哥和二姐同时在上学背馍。母亲每个礼拜天要忙活一天,早上蒸几锅馒头(玉米面和麦面两样和的面,我们那里把那个馍叫“加个面馍”)。但是馒头不好储存,容易坏掉,于是母亲下午又要忙活一个下午去把馒头切片再炕一遍,相当于烙的锅盔吧,这样子便于保存至少三天。等她下午忙完,常常是脸肿头疼。我们在家里的人,也是玉米面条或者玉米面搅团。人啊,往往是不知足,吃饱肚子了,又渴望吃点白米细面。
   有一年,我上初中,每次想回去吃点汤汤水水的饭,但是一想到玉米面条或者搅团,胃里就开始泛酸水。有一周跟着一个关系好的同学,走了十几里路回家取馍。那天,她姐姐给我们做了一顿豆子面,我感觉好吃极了。后来一辈子念念不忘豆子面,但是好像再也没吃出那个美味了。
   我上高一那一年,父亲被抽调去参加乡政府组织的“四清”。具体“清”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被抽掉的都是各村的能行人,能打算盘,能写字,脑子比较清楚。有一天,乡政府灶上吃肉夹馍,父亲都没舍得吃,用纸包了两个肉夹馍,走了好远给我送来,并且看着我把馍吃完,才满意地离开。
   一九八六年,我们那边雨水太多,导致麦子几乎全部出芽了。那时候虽然收获了十几石麦子,但是有三四石因为芽子太长无法吃了,就直接埋到地里当作肥料了。余下的也都基本长芽了,只是稍微轻点。磨出的面粉是青色的。做饭的时候,面粉也黏不到一起,做出的面条成不了条。于是,母亲每次给面粉里加上碱面,就可以做出很长的面条。面条很长,很光滑,但是颜色是黑褐色的,吃多了肚子也不舒服。我父亲那时候已经病入膏肓,平时给他吃的是病号饭----挂面里面打个鸡蛋。那时候,他的胃已经被切除了三分之二。但是,母亲出去的时候,他常常偷偷地吃这个面,结果会常常胃疼,不舒服。一家人就这个“然然面”吃了一整年。后来听说专家把这种面粉放到显微镜下面,里面的虫子很多。可怜我我们一家人,硬是舍不得倒掉那些麦子,硬是吃了一年。后来我们家几乎人人都胃有毛病,我估计与那年的芽麦面有很大关系。现在想想,为啥那么笨,并不知道把这些麦子卖了,换一些好面呢?估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钱。另外,那些年穷怕了,饿怕了,如今能有粮食填饱肚子,已经很知足了,谁还敢想多呢?
   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很是扬眉吐气了一阵子,因为我从此可以吃商品粮了,成为“国家”的人了。对于我们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不过,那年有个政策,每个学生要转粮户关系,必须得先交半年的公粮,才能拿到那个粮户关系证明。记得父亲,母亲和我在院子里晒麦子,晒了一院子的麦子。父亲那天心情很不好,一直在抱怨,骂骂咧咧。我不明就里,后来才知道,他是担心我把粮转完了,家里余粮不多,母亲和他会饿肚子。可怜的父亲,他哪里知道:我去了学校一个月左右,他就离开了人世。而转粮剩下的粮食,他也几乎没吃上几口(因为我走后,他的病情就加重了,在最后的二十多天,他几乎是水米未进),他要是提前有预知的话,估计那天绝对不会发脾气了,毕竟,他的小女儿考上大学,成为吃“商品粮”的人,是他最开心的事情啊!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经济时代,粮食被人们分为三种:农业粮,商品粮,黑市粮。前两个比较好理解:农业粮肯定就是当时的八亿农民吧,种地,收获的粮食一部分交给国家当公粮,有富裕的还可以叫“购粮”——国家以比市场价高点的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当然,农民自己就吃交完剩下的粮食,所以叫农业粮。商品粮,当然就是吃公家饭的人,干部职工,能吃上比较轻松的饭。因为他们挣工资,可以掏较少的钱,吃到便宜的饭。还有第三种:就是那种户口不在本地,既没有土地可以种粮食,也没有能力吃到商品粮的人。比如当时我一个姓翟的同学家,好像就是河南还是哪来的,一家人在县城摆摊做小本生意,他们在市面上买粮食的价格就要高一些。我日思夜想的商品粮,可惜只吃了包括大学在内大概四五年年的时间。那个时候还有粮票。
   我记得大学期间男生每月三十二斤粮,女生三十斤,还有每个月五斤杂粮。每个人每个月只需要花不到二十块钱办伙食,然后就可以吃一个月了。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确实也挣的少,五十斤的一袋标粉才九块钱(当然是有粮本的情况下,也就是商品粮);五十斤一袋的精粉才十一块。可惜这个幸福没持续很久,记忆中大概一九九二年,粮本就作废了。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吃黑市粮了。虽然挣工资了,却没有吃上商品粮,而是吃上高价粮了,因为我们粮食关系已经转走,家里也没有我们的土地了,想吃农业粮也没有机会了。
   当然再往后,我们再也没有饿过肚子,无论吃得好坏,蔬菜,蛋肉是否充沛,营养是否全面,至少能吃饱肚子了。记得有次我们被较年轻的同事取笑“六零后饥饿后遗症”,我虽然是第一次听到别人这样叫,但是仔细想想,也对啊。没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是无法理解那种感受的,所以才会有人们见啥都觉得能吃,槐花能吃,构树絮絮能吃,榆钱能吃,苜蓿能吃,野菜能吃,有的人甚至只要是绿色的,认为都能吃。在那种饥荒年代,即使小孩子走在地里,也是见啥都看能吃不,玉米秆可以当甘蔗吃,各种地里长的,都尝试着往嘴里送。而放在现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物质非常充足,我们不会挨饿了,但是也不提倡浪费。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去年有多达8.28亿人,即近10%的全球人口受到饥饿影响,这一数字较2020年多出了4600万人,较2019年多出了1.5亿人。报告还指出,2021年,全球约有23亿人(占比29.3%)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共增加了3.5亿。全球近9.24亿人(占比11.7%)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两年间增加了2.07亿。形势或将进一步恶化。联合国警告称:随着冲突、极端气候、经济冲击和不平等现象不断加剧,全球到2030年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目标面临挑战。预计到2030年仍将有近6.7亿人(占全球人口的8%)面临饥饿,2020年,全球有22%的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6.7%或4500万的儿童存在消瘦,这是最为致命的营养不良形式,会将儿童死亡风险提高12倍。
   在中国,虽然随着全民脱贫奔小康的计划实施以来,我们国家大部分人已经脱离了贫困,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尽管这样,我们每年的浪费也是一大笔钱。我们的餐饮习惯,使浪费更为严重。大小饭店,各种红白喜事,聚餐,致使大量食物浪费。任何时候,请记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甚至因为饥饿而死亡。
   浪费粮食可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一种现象: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大片土地荒芜。有次我去陕南,在高速上,我从高铁车窗望出去,路边成片的耕地就那么荒芜着,看着让人心疼。好多年前,人们是那么热爱土地,自己甚至开垦土地,开荒种地。
   而现在,人们出去打工,只为了抓住现钱,然后大批人自己买粮食吃。这固然与农民靠天吃饭,收成收入无法把控,不如打工来钱快有关。另外,与政策等也有关系。政策的不稳定性,也有影响。前些年,鼓励人们“退耕还林”,很多人在鼓励或者默许下,种了很多树苗,好几年没有收成。实指望可以卖个好价钱,结果,风向一变,突然那些苗子不仅没人要了,还得自己掏钱找人把这些树苗清理出去,再种粮食。
   无论如何,一个大国家,一个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一定得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发生灾荒会事什么样子?
   希望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不会再为生存担心!
  

共 59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读了作者的这篇文章,会给人带来震撼和沉思。现在,很多非洲地区,还在挨饿,他们还生活在食不果腹的艰难中,这是因为天气原因,也有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因素。地球在变暖,气温在上升,厄尔尼诺现象频发,造成旱涝灾害。这是人类发达的工业体系,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让地球暴露在太阳的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下,气温就会逐渐上升。文章从各个层面,为我们讲述了粮食的重要性,和世界所面临的危机。我们中国的百姓,因为有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绝大部分人,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坏的习惯和风气,比如奢侈成风,浪费粮食等。据说,中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足够几个非洲国家全年的口粮。文章也讲述了现在的土地撂荒的普遍想象,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年轻人大部分都去城市打工,农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一群人。他们有心无力,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的良田变成荒芜的土地,心里充满了痛苦。作者通过数据,给我们列举出让人震惊的事实,粮食危机,不是危言耸听,真实地存在在我们身边。所幸,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英明的领导人,心中装着百姓,装着人民的衣食住行。逐渐出台了很多对于粮食生产,促进保粮稳产的好政策。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一篇忧国忧民的佳作暖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出了粮食对于国家,人民的重要性,紧迫性,是一篇非常不错的好文章。也可以看出作者知识面之广,文笔的深厚!为这篇文章点赞,为作者的爱心点赞!浪费粮食,天理不容,节约粮食,为后代积德!感谢老师赐稿!一篇充满了正能量的佳作!倾情推荐!【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4-04-18 07:16:25
  一篇非常不错的好文章。也可以看出作者知识面之广,文笔的深厚!为这篇文章点赞,为作者的爱心点赞!浪费粮食,天理不容,节约粮食,为后代积德!感谢老师赐稿!一篇充满了正能量的佳作!倾情推荐!【
2 楼        文友:成敏        2024-04-18 07:16:53
  一篇非常不错的好文章。也可以看出作者知识面之广,文笔的深厚!为这篇文章点赞,为作者的爱心点赞!浪费粮食,天理不容,节约粮食,为后代积德!感谢老师赐稿!一篇充满了正能量的佳作!倾情推荐!
3 楼        文友:成敏        2024-04-18 07:18:40
  读老师的文章,让人心情激动,会陷入沉思,粮食的重要性,是关系到国家,人民的稳定和发展,必须重视!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4-18 09:56:46
  一篇优秀散文,回忆过去缺吃少穿的日子,也是一种不忘初心。想想那些日子,既辛酸又高兴,这正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造就了一代人的品德。珍惜今天的好日子,爱惜一粒米,奋斗新征程。点赞,问好。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5 楼        文友:李岩        2024-04-19 13:27:15
  民以食为天,
6 楼        文友:李岩        2024-04-24 17:20:03
  粮食是国家的命脉,弥足珍贵,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会了解受苦受累的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