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恒】我经历的“石器时代”(散文)

精品 【宁静·恒】我经历的“石器时代”(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184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发表时间:2024-04-18 09:46:33
摘要:如果说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那么,当今社会许多石器工具,因被机械化、智能化或电气化所取代,则是人类文明史上更高级、更伟大的进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下,石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石磨、碌碡(石磙)、石碾、碓窝子等,都是用石头打制的。
   提起乡人们吃的煎饼,我们便联想到了制作煎饼所离不开的石磨。石磨的一个最显著、最令人伤感的特点,就是它迫使人们为了填饱肚子,而把一头用绳子连着石磨、一头放在小肚子上的“磨棍”,用力地往前推,无休止地围着石磨转圈圈。
   推磨前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前一天晚上,要把小杂粮、山芋干等放在清水里浸泡,到了第二天的凌晨,女人们便会起床,把泡在水里的山芋干捞出、淋干水分,用菜刀在切菜板上一点点地剁碎。那时候,家家户户住的是隔音性能极差的草房子,剁山芋干子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左邻右舍之间相互传递,形成了寂静夜空中的一种美妙的听觉享受。大约到了两点钟的样子,把剁碎了的山芋干和小杂粮等相混合,加水以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糊状。然后再用安放于地面、且距离地面高度二十余厘米的铁鏊子,通过烟火的加热、炙烤,而烙成煎饼。
   推磨是件力气活,一般要用三四个人一起推。因为石磨转动时的惯性几乎为零,一步不用力往前推,磨的转动就会停止。我是在十岁左右的年龄,开始帮大人推磨的。尽管父母亲和哥哥,已经围着石磨推了半个多小时,为了腾出时间让母亲烙煎饼,便不得不把我从床上叫醒。可凌晨两三点钟,正是深度睡眠的时辰。猛然起床,那浑身的酸楚劲儿没法想象。
   人有了好吃的东西,会表现得狼吞虎咽,反之则难以咽得下去,磨亦是如此。当磨眼里添加的是纯粹的粮食时,人推动起来会显得轻松、省力。而在因粮食短缺,只能用“绳头子、鞋带子(皆指山芋底部的细根)”或谷糠、野菜一类的东西,往磨眼里添加的时候,人们推动起来,就感到格外的费时、费力。我是多么地希望,每次推磨都只用粮食,而不用其他勉强果腹的东西。可是,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顿纯粹用粮食做的煎饼。
   推一次磨,做出的煎饼大约能够一家人吃三四天的时间。也就是说,每三四天就要推一次磨。每次推磨,包括淘洗粮食、用菜刀从事的初加工,三四个人推磨及烙煎饼等劳作,所花费的时间合计相加,相当于一个人连续劳作十个小时之多。一年累积计算下来,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石磨用久了,就要请石匠前来修理。锻磨的匠人除了锻一盘磨获得三五毛钱的酬劳以外,还可享用一次一餐四个小菜的待遇。为了节省请石匠的费用,父亲置了一套锻磨的工具,自行学会了锻磨。没想到的是,因了会锻磨,他经常被邻居们请去帮忙锻磨。偶尔在人家吃顿粗茶淡饭,既不喝酒,也不抽烟,更不会收取人家的钱财。
   大集体时,打麦场用的都是土场。麦子收割之前要“按场(整理场面)”。按场的程序是这样的:先把从冬天到春天,已种植了小菜、或垛了草垛子一类杂物的场面清理干净,用犁耙把场面整平后,均匀地撒上麦糠,泼上水,再用人拉着石碌碡,在场面上反复碾压,直至场面平整如镜为止。之所以用人拉碌碡,是因为未整理好的场面土质松软,容易被牲口踏出一个一个的小洼坑。整理后的场面,其硬度堪比钢筋水泥浇铸。既没有裂痕,也鲜有灰尘。待场面稍稍晾干以后,收割后的麦子便可堆放在场面上。
   把麦穗与麦秸用铡刀分作两部分,分别晾晒到场面上,晒干后再用碌碡分别碾轧。碾轧麦穗头,脱粒出来的是麦粒,而碾轧麦秸腿的结果,形成的是柔软的麦瓤子。麦瓤子可以喂牲口,可以苫盖屋面,还可以生火做饭。
   因牲口不够用,脱粒时,大多都用人工。四个人拉一个碌碡,在铺了厚厚一层麦草的场面上一圈一圈地转,时间久了,因火辣辣太阳的照射和白亮亮麦草对人眼镜的反射,及碌碡发出的吱吱呀呀刺耳的声响,会让人觉得昏昏欲睡,进而行走在滑溜溜的麦瓤子上极易跌倒或晕厥。
   原本芒种时节收割的麦子,一直拖到夏至也不曾脱粒完毕。尽管生产队长反复念叨“小麦上场要紧打,过了夏至别怨天”,尽管社员们也深知过了夏至就是雨季,可是,到夏至之前完成脱粒任务的年份,基本上就没有过。在政治运动高涨的年份,脱粒小麦竟然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速度慢的使人吃惊。
   春雨贵如油,春旱是常有的事。用碌碡把土壤压实,不至于因干旱而致麦苗死去。麦苗旺长时,用碌碡压麦苗,使其部分根茎断裂,可以抑制麦苗的过快生长,利于分蘖,利于丰产增收。
   农闲时节,横七竖八的碌碡横亘在土场上,成了人们嬉戏锻炼的工具。一个碌碡的重量两百多市斤,用双手把碌碡从一头掀起来再推倒,再掀起来再推倒。这种游戏,叫做“打碌碡”。用这种方式比赛的话,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谁“打”的次数多、速度快,谁就赢得了比赛。还有一种游戏叫做“叠碌碡”,就是看谁能够将碌碡抱起来,再垂直放到另一个碌碡上。父亲在我们生产队,堪称此项比赛的冠军。他不仅能抱起碌碡,还能自行把二百多市斤的碌碡放到肩上,使三个碌碡叠加在一起。正因为这样的游戏,父亲右手的中指被伤了一节,致使他打算盘时,只能用拇指和食指。
   乡下人建房打地基也是用的碌碡,而且是三四百市斤重的大号碌碡。乡民们把用碌碡打地基,称作“打硪”。打硪的人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八个人将固定有略大于虎口般粗细的四根木棍的碌碡,在与起“硪号子”的人,惊天动地的一唱一和中,齐心用力地将碌碡举过头顶,再使其自由落下。为了不影响白天的集体劳动,打硪一般都在灯火通明的晚上进行,其声势颇为壮观。为表示对打硪人的谢意,主人家一般会烧一大锅香喷喷的豆汁,让大家喝个痛快,有的还要送给每人一包香烟。
   那时候,邻里之间相互帮忙是不需要工钱酬谢的。记得我们家盖房子时,除了家人拓了一些土坯备用以外,其他的如打地基、打墙、苫屋盖等,都是以雇请邻人无偿打庆工的形式完成的。邻里之间的团结互助,是刻在村民们骨子里的传统美德,并在这种和谐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亲情。之所以说小草恋山,故土难移,或许是与邻里之间这种崇高的亲情所决定的。故乡是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天长地久,我始终都不会把她忘记。
   石碾的功能主要是加工粮食,或者去皮脱壳,或者加工成面粉,都离不开石碾。而在我们老家,石碾除了这些功能以外,制作草纸卖钱也离不开石碾。没有石碾,用小锅炉蒸熟了的麦草就没法碾压成糊状。即使碾碎蒲棒,或用纸板箱二次加工成草纸,离开了石碾,也很难加工成造纸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形态。做草纸赚钱,使村民逐渐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所以,为了感谢石碾给村民做出的贡献,逢年过节时,人们会在石碾上贴一张象征着吉祥的红纸条。不止于石碾,过新年时,家中的石器也都会被贴上红纸条。
   石碾的碾盘重量约三千市斤,碾坨重约一千市斤。把碾盘和碾坨从离家上百华里的马陵山一同运回到家里,要用老牛拉着木制的四轮子大车,风餐露宿地行走三四天的时间。大车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行走,方向极难掌握,稍有不慎就会掉入路边的沟渠里。
   碓窝子是用于舂米的,有时也可以用来踹(捣)炕熟了的辣椒面或花椒、胡椒粉等。用碓窝子舂米费时费力,舂三五市斤的谷子要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朦胧记得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米舂好后从碓窝子里取出来,要用一只手往外掏,不可以使用双手。不然的话,会生双胞胎。我思忖了大半辈子才想明白,因为人们担心生双胞胎不好抚养,才演绎出这么一个美妙而又浪漫的故事。现在看来,医疗条件好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在孩童稀缺的当下,生了双胞胎,岂不是人们求之不得的好事?
   仿佛一夜之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因了机械化、电气化的如约而至,那些沉稳厚重、或小巧玲珑的、用石头打制家具用具,都一天天的闲置起来。
   满大街都在出售机器制作的小麦煎饼,杂粮煎饼,菜煎饼,或煎饼果子,再没人做手工煎饼,致使石磨成了无用之物。收割庄稼用上了联合收割机,麦子在地里就能脱粒完毕。家里的土坯草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生火做饭用的是煤气和电器,麦草除了造纸就是肥田,再没有了其他的用途。因而,用于脱粒或打夯的碌碡,成了无人问津的闲置物。此外,造纸和粮食加工的机械化,石碾和碓窝子等也没了用武之地。
   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种地再不是脚踩牛粪的辛苦行业。笨拙的、效率低下的劳作方式,已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农业已变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农民已成了与城里人生活方式没什么差别的农业工人。农闲时外出打工赚钱,或者外出旅游。最可喜的变化是,原来的打麦场,已变成了市民广场。那里有设施齐全的体育设施。茶余饭后,人们在那里谈天说地,在那里锻炼身体,或者进行像模像样的运动会。厨房实现了煤气化、电气化,使得千百万家庭主妇从厨房的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小康社会中,新农村的农民,真的很幸福。
   如果说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那么,当今社会许多石器工具,因被机械化、智能化或电气化所取代,则是人类文明史上更高级、更伟大的进步。我们理应为这一伟大的进步而欢欣,而鼓舞。
  

共 35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早一点可以推至到二三百万年。显然“我”是不会经历石器时代的,但一段时间里,在中国的农村还离不开石磨、碌軸(石磙)、石碾、碓窝子等,石头打制的石器,因而作者紧扣石器二字回忆和讲述“我”经历的“石器时代”,读来便饶有兴趣,反映了一个时期农村的发展现状。石器中的重中之重当属石磨,用来磨面,但实质如同作者所言:石磨的一个最显著、最令人伤感的特点,就是它迫使人们为了填饱肚子,而把一头用绳子连着石磨、一头放在小肚子上的“磨棍”,用力地往前推,无休止地围着石磨转圈圈。石磨是那个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这其中饱含酸甜苦辣咸。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把这些石器的用法功能,特别是蕴含其间的日子,一一道来。在文章最后,言简意赅地把石器与当下电气化、现代化的新农村作了对比,并为社会进步而欢欣,而鼓舞,使整篇文章主题思想得到升华。散文立意新颖,叙事清晰,感情真挚,事与理与情交融,美文共赏,力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8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18 09:52:38
  真情实感,写出过去“石器时代”的生活,新旧对比,升华主题,讴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进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18 09:53:16
  感谢孙兰茂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18 09:53:44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孙兰茂        2024-04-18 11:07:49
  谢谢朱老师百忙中的辛苦编按。但愿你写作愉快,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18 10:35:17
  拜读老师新作,引起回忆,只是我在农村时年纪偏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煎饼,石磨,碾子等都是有印象的。文风朴实,情感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欣赏学习,祝老师佳作频传。问好老师。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4 楼        文友:孙兰茂        2024-04-18 11:04:57
  雪飘飘老师你好!受到你的佳作《山东大煎饼》一文的启发,我突然想起了石磨,由此便联想到了碌軸、石碾、碓窝子等石器。该文的形成,真该好好谢谢你。
5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4-18 15:45:35
  老师的散文很有时代感,我小时候就见过老师所写的那些石器,但使用过的只有碌軸。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一些老物件被定格在历史中,但也说明了农村建设的快速进步。欣赏,问候作者!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5 楼        文友:孙兰茂        2024-04-18 17:46:36
  林总的光顾我感到非常荣幸。不才在文学上尚未入门,文章写的非常粗糙,望老师多多给予指教。此作对涉及的石器,只是作了粗线条的描述,拿得出手的话,还有很大的距离。
6 楼        文友:李岩        2024-04-19 13:26:01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感觉很累
回复6 楼        文友:孙兰茂        2024-04-19 14:14:28
  李岩老师是文学大家,写了四部长篇小说,真的不容易。接触到你感到非常荣幸。我只是爱好,随便写写,还望老师指教。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