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实力写手】相依为命(散文)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相依为命(散文)


作者:于文华 布衣,22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发表时间:2024-04-18 13:41:45
摘要:总结他们爱情的秘方,爹和娘的生活里,我从未听见他们彼此指责与埋怨对方,而是设身处地顾及对方的感受与想法。发现他们始终忠贞不渝,心中有对方,牵挂着彼此的冷暖安危,互相体谅并忍让,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生活中不攀比,穿戴有讲究,饭菜有质量,尽心尽力过好活着的每一天!

【晓荷·实力写手】相依为命(散文) 爹走了,娘的天就塌了。
   这些天,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直嚷着嘴里苦涩苦涩,没有一点点味道,即或是调了白糖的蜂蜜喝上,也是如此。
   娘在忧郁中思念,总是绕不开爹的突然失去这个主题,就像我的儿子在从新疆出发坐飞机前,还问我:老爹,爷爷走了是真的吗,会不会是他们搞错了,明明身体那么好,不是白天还打了视频电话,说奶奶感冒了,怎么突然爷爷说没就没了……我也不大相信,但只能回答:这事绝对准确,谁都不能开这样的玩笑。
   前几日,刚送完爹,晚上就发觉娘高烧了,精神恍惚。她还犹犹豫豫,不肯上医院治疗,说歇一歇就好了。要不,白天了再说。我不容置疑地说:穿好衣服,赶紧到县医院。其实,我发现平时精明利索的娘,失去主心骨和相依为命的人生伴侣后,那些天,仿佛被抽走了脊骨般,乏踏踏的,走路、说话有气无力。我们几个将她拉到县医院。测量体温时,半天竟然摸不到隔壁窝里的体温计。搜寻了好一阵子,还是无果。护士好有耐心,和颜悦色问:奶奶,你好好找一找?窸窸窣窣半天后,只听“咣当”一声,一个东西掉在地板上,碎了。不得已,只好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医生按惯例先做了全身各项检查,说是急性气管炎发作了,需吸氧、输液等。于是办理了住院手续,平生第一次享受起被三个儿子精心伺候,吃喝拉撒都在病房内的生活。
   那几天,娘的饭量渐渐恢复了,唯恐医院食堂的饭食太清淡,老三还特意在输完液后,陪娘到县城街道上的饭店里喝了扁豆汤。又坐出租车到上城老街、人民公园和牡丹园转悠了半天。三月的公园里,杨柳吐翠,春花烂漫,触景生情,娘一个劲的掉泪,念叨着:你说好端端的,怎么就不言不喘走了,撇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怎么活?去年国庆节,还让你儿媳妇陪伴着,在这里说说笑笑。如今,却物是人非,嗨!不转了,越转越伤心,还是回吧……无奈之下,老三只好陪娘吃了碗凉州行面,切了盘卤肉。也吃了半碗饭和几片肉。
   后来,病情稍有缓解后,我们商量着还是出院,到家里慢慢调理。得知要出院,护士将下午的液体也调至上午,连着输了五小瓶液体,娘说还是回家做些拌汤吃,胃里舒服些、我们言听计从了,收拾好东西,办理好手续,由老四的小车拉着,出了医院大门。
   有烤红薯和土豆的缕缕香味钻进鼻孔,老三赶紧下车,各样挑选些,秤了三斤多。我递给娘一个烫呼呼的红薯,拿起烤的焦黄焦黄的土豆兀自吃起来。半路上,娘忽然说:停车,有些晕车,想吐……说着,嘴里“哇”的一声,坐在后排座的老三,手忙脚乱找纸巾和塑料袋,已然吐在了衣服上。幸亏是乡村道路,可随意靠边停车。扶着娘在路边吐了半天,擦干净裤子和衣服上吐下的污垢,老四说让娘坐在前边,估计会好些。视野开阔,空气舒畅,心情就好些。我们一再分析,应该早晨输的液体多了,肠胃里全是液体,又吃了烤红薯,加之在路上的颠簸等因素,导致呕吐不止。即将到家了,娘又感觉不适,赶紧停靠在路边,又吐了半天,几乎将早晨喝的米汤和烤红薯,都吐了,才好受些。娘说:也许是输完液后,同病房的妇女,好心好意提来的米汤有些冰凉,本不想喝,可人家提来了,不喝吧,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心善的娘只好接过来,一口气喝了,谁知……
   到家后,阳光从树梢射过来,照着那个空荡荡的,早没有爹的半点身影和气息,也冷清枯寂了许多的的院落里,我们扶着娘到炕上。娘一遍接一遍,絮絮叨叨地述说:你爹每天上街,缺什么不用吩咐和安顿,自然而然早早卖回来了;家里的所有开支都是他计划和安排,包括几个存折的密码都是他清楚,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一声,也不知道有多少钱了(后来,我们找出了所有的银行卡,最大的一笔是社保卡。最小的2.3元,都是那种老人都知道的密码,新开了张银行卡,让娘自己设了密码,方便存储和取用)。到家后老三主动劈柴,生火。而我则准备做饭。老四前些天接电时,未将电闸拉上,不小心从高高的铝制长梯子上摔下来,脚扭伤了,无法动弹。
   闻讯我们出院了,左邻右舍提着鸡蛋和水果前来探视,说:逝者已走,村上也算是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发送好了,留下来的人就要好好活着。晚饭前,素来和爹有交往,在新疆哈密养老的郭家爸,提着牛奶前来慰问。老三大显身手,铁锅炒土鸡,炒了几个菜,既是慰劳客人,也是犒劳辛苦付出的娘和我们。饭后,郭家爸深情回忆道:算起来,二嫂和二哥结婚也有六十多年了。你们结婚时,我还是小娃娃,记得队里的大红马驮来了新娘,我们前呼后拥,争想观看。我看到一对粗粗的大黑辫子,穿着碎花红衣服,很是俊俏的女子。后来,我看见二嫂一直穿着打扮很干净,很时尚,一辈子从来没有邋遢过。娘也附和着:就是的,我的衣服就是破破烂烂了,也洗干净,弄整齐,人前头从来都穿得好看。
   西北男人在家里从不做饭,做家务,也鲜有不打骂妻子的,可我爹是个另类。他不仅一辈子没有动过老娘一指头,很少红过脸,吵过架,恩恩爱爱,夫唱妇随。爹说的即或是错的,娘也照办不误。除非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发现有争议时,娘会据理力争,毫不相让。比如,在我复读问题上,当年我连续复读三年后,还是名落孙山。但我不想前功尽弃,娘毅然决然的坚定支持我。可爹说,一同岁的人都结婚生子了,还读什么读,就没读大学的命。认命罢,找个对象结婚得了,活人么,不过几十年的动物,好好赖赖都是活……可娘不信邪,不认命,说只要娃想读书考大学,就是砸锅卖铁,吃糠咽菜,提上棍子要饭吃,我也要供!这不,如今的我,退休在老家陪伴老娘度晚年,月月有几千元工资花,村上的人说还是你娘英明,要好好孝敬孝敬你娘。
   爹和娘牵手一生,相伴到老。风雨人生路上,互相搀扶陪伴,经历了大集体时代的缺衣少食,生活困难,但还是义无反顾,任劳任怨,养大了我们兄妹五个;品尝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吃粮的宽裕,日子过的不再紧巴。
   其实,青年时代爹也赶时髦,当过工人,很是时兴了几年。但三年自然灾害时,加上58、59年大跃进时,土门镇放卫星被国务院嘉奖,此后的公购粮层层加码,导致后来遇到天灾后当地粮站一时之间无粮可调剂,人民生活雪上加霜,叫苦不迭。为了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日,爹在奶奶一份接一份加急电报的催促下,辞职回家种田后,就再也没有当上工人,吃上皇粮。但生产队时,不是计分员,就是会计,或是出纳,从未吃过大苦。后来公社成立宣传队,爱好文艺,能说会道的爹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当起了“演员”,风风火火唱革命样板戏,走村串户,在大会战的现场,在过年过节的公社舞台演出,很是风光了一阵子。
   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后,爹先是在街上贩卖苹果,从当年的土门林场低价批发来各种苹果,沿街叫卖。后来,又瞅准时机,从临近的九条岭煤矿拉来煤炭。面的筛出来,和渣子分开买卖,也算是挣了些钱。(但没有继续扩张和投资,街上有几个经营煤厂,很是赚了一笔)我们弟兄几个结婚成亲后,爹带着老娘,走出家乡,到兰州附近的永登县城倒卖起了莫合烟。他骑自行车到乡下换豆子、玉米、小麦等各种粮食,娘则整天待在市场上。晚上,吃过娘做的拉条子肉菜,爹领着娘,过了几年城里人的生活。他们租住在回民家的二层小洋楼上,优哉游哉,很是自在。当年,我曾领着丫头到那里看望过,爹也曾自豪的放弃买卖,领着我们到县城的游览胜地青龙山公园逛了大半天。龙山的寺庙与青松紧紧相拥,得山水之灵气,蕴天地之华英,龙山和丽水,组合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整体,让这个西部小城卓而不凡,秀绝西陲。
   再后来,记得还是二十多年前,爹坐班车找到我,一再坚持要借给他800元钱,我问要干啥,他吞吞吐吐,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其实,对爹的“伎俩”早已清楚而明白。这不是借,分明就是一种“巧取豪夺”。当年挣钱不多,刚刚够花,且要供一个丫头读大学,一个儿子读高中,且妻子上班的制药厂停产了,算是下岗职工,正在爬坡阶段,哪有余钱可借支?再说,又没有一个正经理由。见我犹豫不决的样子,爹有些生气,质问我:老二做买卖你给借钱,老四走宁夏也肯借钱,偏偏老子借钱,你借个钱就这么不爽快……最后,我东拼西凑了不到百元钱,气的爹没有吃饭就摔门而走。从当家子兄弟口里,我后来得知,爹将家里唯一值钱的毛驴拉出去卖了,又粜了二斗多麦子,凑了差不多一千元钱,领着娘到了兰州张苏滩,继续过上了所谓的城里人的生活。
   爹和娘之间免不了发生一些磕磕碰碰,但好像从不记恨对方,而是以乡下人特有的宽容和理解,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疼爱,牵挂对方。记得当年爹每次到沙漠深处搂发菜、铲沙米、烧蓬灰……娘总要早早爬起来,给爹做了拌汤饭吃。说吃热乎了,好走长路,出力气。还借了面,烙上几个锅盔,说不能饿着肚子干重活。从爹出门后,就盼星星盼月亮,估摸着就要来了,半夜里一次次不厌其烦起来,到院门外张望,巴候候等爹“满载而归”。爹感冒了,娘比爹还着急,有时熬焦小米喝,又是烧纸瞭擦,又是在拿针在指头上放血(从胳膊上一直捋血到指头尖上,针刺破后流出血,属于一种民间治疗感冒的土法子)。这些天来,默默倾听娘的诉说和倾吐。娘一再念叨着:是我耽搁了,那两天有些感冒,食不甘味,饭食大不如前,我应该催促你爹到街上看看……哎,说什么都没用了,再追魂也没用。你爹早就说我走到你前面就好了,要是死到你后面,谁给做饭吃、谁给洗衣服……其实,爹啥都会做,曾在一个油库当过一年多的大师傅。会自己加工五仁糕点,过年做的烩面片和馄饨,儿子夸赞说比饭馆里的好吃。有时候兴趣上来,让娘歇着,爹会兴致勃勃做一顿好吃的,让娘胃口大开,食欲大增。
   说实话,爹对娘全心全意好,也许他羡慕并向往大都市好久,但一把年纪了,考学根本无望,凭本事也无能为力,只好继续走做小买卖的老路,或许靠自己的自力更生,勉勉强强过了一段时间的兰州人。娘或是擀好手擀面,切好;或是晚上饧好行面,小塑料袋套好,方便上班族回家做饭(后来,在各地果真兴起了这种生意,很能赚钱。应该说,头脑灵活的爹想法极好,但未能认真实施!);或是批发市场批些蔬菜,仔细洗的干干净净,小把包扎好。爹发现其实回民很热情,好打交道,便继续找了回民的楼房租住。他们相依为命,互敬互爱,互相呵护,搀扶着不需要儿女的任何帮助和支持,过上了自给自足、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我好几次风言风语,听说父亲骑自行车摔倒在地上,且好几个亲戚和弟兄都给我递言,说爹娘都七十好几了,要是有个三差两错,或发生疾病或者是什么意外,你们不追悔莫及吗?爹的老朋友,结拜兄弟刘叔叔在兰州拉货,正巧打听到他要回古浪,随将情况给他说了,我生怕爹不情不愿回老家苟且偷生,还特意邀请了能说会道的姑舅兄弟,但找到爹娘,他们二话不说,愉快答应,只是爹悄悄给我说:我老了,挣不动钱了,你可得给我生活费。随将所有置办的家什,灶具等一股脑儿,收拾了大半货箱,拉到了土门老家。许久不曾住人的院落,长满了杂草和灰土。铲了铲,堆在一起,烧光后,洒些水将爹娘安顿在了家里。
   那些贫穷却幸福的年月里,年纪虽小,明白的事理不多的我,从父母之间那种以关心他人为己任的爱,使我从小就感受到了什么叫着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在相处过程中相互尊重,时刻顾及彼此之间的感受,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日积月累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爹和娘相互陪伴,日子过得很是惬意和自在。每天爹起个大早,给他的娘、祖先牌位,以及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像上香后,到院门外的马路上走路半小时左右,简单吃喝些娘做的肉菜(早餐必吃好是爹一辈子的生活定律,或牛骨头汤里放几块牛肉,或几块牛肉中加几片萝卜;或是煮的猪骨头,或是卤猪肉,或是秤的牛下水),尔后骑车上街玩牌。这几年爹中午一般不吃饭,简单吃些零食对凑。下午五六点回家,继续上香,尔后和娘一起吃晚饭,周而复始,雷打不动。除非天气不好,会待在家里看电视。吃过晚饭后,照例会在院门外的马路上走路半小时左右,嗑瓜子看电视,偶尔喝上几盅儿,随意和娘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天、说话。
   常说山高可攀,海阔可越,塌了的路可以修复,断了的桥可以重架,熄灭了的灯可以重新点燃,唯有人的生命气息断了,就再也无法延续!以前,当听到或看到村上熟悉的、不熟悉的人过世,唯隐约感到一种悲哀和惋惜,慨叹一声“人生无常”。然而面对爹的突然撒手人寰,本想身体良好,我们3月8日乘火车长途跋涉到新疆领孙子,他老人家白天尚骑电动自行车街上玩耍,按理可安享天年,长命百岁的爹,却因突然跌倒,当家大哥打电话告知我爹救护车到家后,就四肢冰凉,毫无生命特征,仓促离世——让我深切感受到人的生命竟是如此脆弱,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竟是如此的无望与无力!爹走后的当天晚上,我们三个儿子都在外地——我在新疆,老三在北京,老四在银川。他们匆匆忙忙往回赶,而坚强的娘未滴一滴泪,忙出忙进,张罗着爹的丧事。她说爹操劳一生,要让他走的安心,要他生前一样体面而风光。前来帮忙的邻居郭家婶说你们的娘太有骨气,一点也没有慌乱。找花椒要煮水擦洗爹的身子,说有,在柜子里;找小米煮东西,给爹做献饭,包括一些晒干的艾叶和沙枣花,也毫不费力找到。早就准备好的爹的衣服、鞋袜,包括手绢和绣好的荷包等都叠的整整齐齐,一一找出来,让村里的老人穿戴齐整,先放在冰柜里。爹撒手西去,留下古稀之年的妈妈,我是老大,要撑起这个家。要让娘感觉老有所依,要让弟弟妹妹感觉到家的温度还在。一直在家里陪伴着娘,照顾她的起居和生活。说到底都是尘归尘,土归土。人的生命尽头,就是肌肤、器官和骨骼等瓦解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最终消散在土壤里。头七、二七、三七……我们到坟上祭奠,而娘每天每天,按时将一日三餐“供奉”于爹的遗像。吃饭前,我们常常忘记了爹的吃喝,而娘好像爹未曾离开一样,她不吃不喝,也要先将爹的饭食准备好。早茶、稀饭,热腾腾的油胡璇,中午的米饭,下午的面条饭,爱吃的小吃和饮料等,都恭恭敬敬敬献于供桌前。自我懂事那时起,我就知道爹的心里只有娘,而娘的心里也始终只有爹,他们虽则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曾花前月下的浪漫,但彼此互敬互爱,活得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总是把关心、体贴作为爱恋对方的一种方式,一种责任,一种做人的准则。爹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知道母亲操持家务的不容易,那些年生产队劳动回来很累很累,回到家中,爹要娘坐在一旁歇息,而他却手忙脚不停做饭、洗锅(而在乡村,男人一般是不做饭洗锅的)。在娘的眼里,爹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累倒,不能出事。也是几个儿女和她的脸面。每次上街,娘总要求爹穿戴齐整再出门,从不邋里邋遢,灰头灰脸。一直很维护爹的权威的家中家长的地位,虽则几个儿女各有各自的家庭,也有自己是事业和子女,但到老家里,因娘对爹的尊敬和礼敬,我们自然也对爹毕恭毕敬,从不高声说话,更没有吵闹和过分不恭的举止。

共 72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人活一辈子,父母终有一天会离开自己,儿女长大后也有各自的生活。而夫妻从结婚的那刻起,就会一直相伴到老,相依为命,把对方当成另一个自己。文章娓娓道来,讲述文中作者的老父亲离世,母亲郁郁寡欢,思念着自己的丈夫。文章采用穿插的写作手法,慢慢道来父亲与母亲年轻一路走来的相依为命,那时候很艰苦,俩人却养大了五个子女。尤其是作者,连续复读三年名落深山,是母亲的坚持让他完成了大学学业,有了一份皇粮的工作,好让这份退休工资和他一起陪着老娘颐养天年。文章从父母相依为命,写到儿子与母亲相依为命,透出了人类亲情的浓厚。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4-18 13:42:48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2 楼        文友:于文华        2024-04-18 15:59:54
  诚挚小雨编辑的精心点评及鉴赏意见。我是实话实说,写的有时候太客观实际了……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4-19 20:26:31
  恭喜精品!于老师文章扎实,厚重有感情。佳作点赞!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4-20 11:27:1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5 楼        文友:萧垦        2024-04-20 14:10:13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问好,点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