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蜀南竹海(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蜀南竹海(散文)


作者:风轩 秀才,168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70发表时间:2024-04-19 08:58:13

【江山·根与魂】【东篱】蜀南竹海(散文) 初看到这几个字时,心生欢喜。
   顾名思义,竹子若森林,壮观似海。人未至,情已迫,眼前浮现着大片大片的竹林,郁郁葱葱,竹叶婆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是脑补出现的画面。当我真正的走进这片竹海,我想,是我肤浅了。
  
   一
   晚风轻抚。三月的风带着一股暖意,即便是在大山里,也未觉寒意。
   车子抵达鸡冠岭山脚下一处“滨翠山庄”外,女主人热情出来迎接,笑声爽朗,马尾轻绾,一身得体的休闲装透着干练。她操着蹩脚的普通话跟我们打着招呼。今夜,我们这批“大部队”就住在她家了。
   来到竹海,一定要吃全竹宴。这是人未到,领队在车上早已嘱咐过了的,当时车厢内一片欢呼声,压倒了领队的声音。
   硕大院子里招待客人吃饭的“房子”,是由各种造型的竹子搭建的,竹沿下是呈波浪形的细竹子一分为二垂吊,可以有效抵挡风雨。竹墙、竹窗、窗花是几何形状的竹子做成,连走廊都是一根根竹子横竖支撑,并做了一个扇形的门楣,颇具艺术感。吃饭的桌子是常规的玻璃台面转台,坐的椅子是竹椅,大竹椅,小竹椅,就连头顶上的灯,也被一圈参差不齐的竹枝围绕,令我新奇之余感到开了眼界。
   端菜的是“滨翠山庄”的老板,一个略瘦的中年男人。菜开始上桌,红的绿的,白的褐的,油汪发亮,冒着腾腾热气。菜未至,香气扑鼻,闻香感饥饿。我们迫不及待大快朵颐。竹笋松脆,咀嚼中,发出轻微“嘎吱嘎吱”的声音;而有的则滑溜溜的,含在嘴里,不待品咂,一不留神就滑到了肚子里;那各种竹菌汤,喝一口,鲜嫩可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一桌菜,真是色香味俱全,满足了味蕾。
   老板每上一道菜都报下菜名。——干煸笋尖、笋片烧肉、竹耳炒肉、特色竹毛肚、土鸡蛋炒竹燕窝、家常竹荪蛋、脆笋烩竹胎儿、火爆竹胎盘、竹海回锅肉、炝炒楠竹菌、炝炒滑菌、酸菜竹菌汤、三鲜竹荪汤、竹筒豆花。乖乖,当我们七嘴八舌地品尝着这一道道美食时,不停地有人“咔嚓咔嚓”对着盘子拍照。老板介绍完菜名,说,这都是老板娘一人做的。我们皆瞠目结舌。
   我们喊来老板娘,让她给我们介绍菜品的来历。老板娘微笑着指着土鸡蛋炒燕窝,说,竹笋你们都认识,我就不说了。这个“燕窝”是竹子上长的菌类,口感滑嫩,需要特殊的环境才能长“燕窝”,极其稀少。说着打开手机展示她拍的视频,只见一根斜插云霄的竹子上,半绿半褐的“身子上”,趴着一长溜白色若银耳状的“燕窝”,像小小的花朵,一簇一簇,煞是可爱。她继续说,这个家常竹荪蛋,则是长在竹子跟脚下的,是菌菇一种,可以增加人体免疫,营养价值丰富。
   听她说着,不由我伸出筷子又夹了一块,仔细打量,褐色,质地软糯,入口滑爽,也令人心情大爽。她指着另外一盘,已经被我们吃的所剩无几的“残羹”,说,这个“脆笋竹胎儿”呢,是长在竹荪蛋中间的,也很稀缺的,补气血,润肺补脑,营养价值极高。另外竹笋烘干晾晒后,吃的时候要提前泡发,一般泡发一天左右,吃的时候要提前煮半小时再下锅煸炒或炖汤。你们现在吃的是楠竹春笋,佛竹笋到八九月份才有。
   竹海有几种竹子呢?有人问。
   这儿的竹子品种很多,大概有五六十种吧,毛竹、箭竹、楠竹、淡竹、墨竹、脸竹、佛竹、斑竹、罗汉竹……而且竹子全身是宝。她回答着,如数家珍。
   竹子全身是宝,的确是。
   国宝吃的是啥竹呢?我问。
   箭竹。箭竹营养全面,最适合熊猫吃。她说。
   脸竹是啥意思?我继续问。
   脸竹是竹子上长着像人脸形状的一种竹子,也叫“鬼脸竹,竹节稍长,明天你们就会看到的。她微笑着说。
   我们听着她的解说,一脸的惊奇。她像一位资深导游,提前给我们做了讲解员,留下了悬念。
   我们看着眼前的杯盘狼藉,品味着还存留在舌尖的淡香,听着老板娘的解读,让我们这群来自平原地带的河南人长了见识,直呼过瘾。没想到饱餐了一顿饕餮盛宴,见识了山脚下一个普通女人的高超厨艺,还有她那对竹子的深度了解和情感。
   站在山脚下的小院里,借着昏黄的灯光,看着附近的竹林,有三五棵的,有成片的,不过规模很小,尚不能称“林”;它们个个亭亭玉立,眼观有二三十米高,直插云霄;而眺望远处,夜色朦胧,远山如黛,不知是黑夜裹挟着大山,还是山林晕染了暗夜,苍茫,深邃,无边无际。
  
   二
   翌日,在清晨的鸟鸣中苏醒。
   拿出手机查看,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宜宾长宁,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度娘说有500多座峰峦,竹林密布,碧浪连天,是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一。仅此,已令人震撼神往。
   中国的梅、兰、竹、菊,被冠以四大君子,而竹子则以刚直不阿,虚心向上,高洁风雅之美誉被后人喜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下无数关于竹子的诗句,耳熟能详的郑板桥画作《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明写竹,暗喻人,一直被后人喜爱和传颂。白居易赞竹: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雪皑皑,花草枯萎,唯有青竹长青,令人刮目相看。唐·刘禹锡曾写《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四季常青,不惧严寒酷暑,外形潇洒挺拔,生而有节,以其风度翩翩,卓然玉立之姿独领风骚,把它誉为君子一列,实至名归,君子怎不让人们爱戴和赞扬呢。
   简单用过早餐,接下来就要一睹竹海真面目了。
   车行驶约二十分钟,步行约十分钟,索道便至眼前。随着索道缓缓滑行,映入眼帘的山峦层云叠嶂,珠围翠绕,索道下面是大峡谷,峡谷下面貌似还有条河流,峡谷两边郁郁苍苍,巉岩峭立,神秘莫测,波诡云谲,令人有点不敢直视,但又禁不住好奇,就这样,风景尽收眼底。
   索道对面远观是褐红色山峰,而在那褐红色山峰的腰部,呈现了一组组人为雕刻的痕迹,似乎翘檐楼舍,奇形怪状,看不清楚。索道配音员解说,从索道前方远望,有几道山脉,那是云贵川的山脉,雨过天晴,便会出现漂亮的云海,酷似一幅幅水墨画。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祈福风光片,就拍摄在竹海。我深以为然,大自然的杰作谁都无法复制。
   索道停下,进入山道。
   沿着台阶拾阶而上,远观褐红色的山石已近在眼前,想着山石应该介于红土之间,用手触摸,坚硬无比,果然是石。悬崖峭壁,滴水淅沥,杂树林立,盘虬卧龙,藤蔓低垂,蕨类丛生,小花小草频现,未见竹林。继续攀岩而上,贴壁而建的翘角长廊,这应该就是在索道里面看到的景象了。迎面而来的是雕刻在石壁上的古代历史名人和典故,其一:车轮战马,人物披氅而立,目光炯炯,手握剑戟,直指前方,这是“围魏救赵”之故事。其二:一位硕大头像凸岩而出,眼窝深邃,苍髯如戟,一旁高矮不一的人像贴壁排列,或骑马,或站立,或举矛,或持剑,这是三国演义里面“欲擒故纵”之典故。
   斑驳的石壁上,各种塑像入石三分,惟妙惟肖,感佩石匠技艺的高超,再现历史的沧桑与久远。
   行至一转弯处,石壁上刻有“回音壁”三字。领队杜老师对着大山大喊了一嗓子:哈喽,老杜来了——。未几,空灵辽远的声音传来——哈喽,老杜来了——。我双手握拢,呈喇叭状,向着大山喊:大山,你好——。稍倾,对面传来曼妙清晰的声音——大山,你好——。哈哈,真好玩,众人皆笑道。同伴们纷纷使劲扯着喉咙,对着空茫茫的远山大声喊叫着,有想永远健康的,有让保佑发财的,有唱歌的,有背诗的,一时间,山中回音四起,籁音不绝。
   穿过一条洞道,里面寒凉逼人,路面平整,石壁左右两侧分别镶嵌了两条暗黄的灯带,照在人的身上、脸上,晕黄色,恍恍惚惚的,有种走在旧时光里之感。出洞转过一处贴壁修建的亭台楼阁,沿着石阶下行不远,来到了一个小桥流水处,而两边山坡上郁郁葱葱的就是竹林,它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三
   竹以漫山遍野之势陡然闯入了视野,令人视觉震撼。
   竹子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高有矮,疏朗有致,婆娑缤纷,每一棵竹子都长得干干净净,如水洗过,又直又圆。有独立的,有一簇簇窝生状的。我只知道楠竹是独立生长,风仪玉立,它靠竹鞭繁衍;而佛竹则是丛生窝长,有雄伟壮观之感。当然,这也是从老板娘那听来的。走在竹林中间的小道上,两边的竹林浩荡长空,威风凛凛,感觉我是如此的渺小。抬头仰视,几乎每棵都高耸如云,林林总总,有种排山倒海,冠压群芳之势。
   目及所处,一眼望不到边,果然云山竹海,翠甲天下,林涛阵阵,诗意壮观。它们都长的大同小异,我辨别不出那么多的竹类品种怎么区别,走进竹海,它是一本浩瀚的大自然书籍,一时半会,很难读懂。
   眼光掠过一棵又一棵竹子,我在寻找,寻找我们吃过的“竹荪菇”,寻找老板娘说过的“竹燕窝”,还有令人难忘的“竹胎儿”,以及仿若人脸的“鬼脸竹”。很遗憾,没有看到,果然稀少。
   小路的两边,以及竹林遍野,倒有许多叫不出名的小花小草以及一些杂树和蕨类植物。它们甘当竹林的配角,默默无闻,暗自芬芳。
   手机响起,收回贪婪的目光,是朋友淑打来的。你在家吗?她问。我在竹海。我说。你啥时候去的珠海啊,那城市好玩吗?淑的语气有点惊奇。竹海很好玩,漫山遍野的竹子,太美了。我笑着回她。啊?竹海呀!淑更惊讶了。此竹海非彼珠海。我们同时说道。
   山涧流水,潺潺淙淙,鸟鸣啁啾,竹叶婆娑,此情此景,仿若在画中行走,令人心旌摇曳。这时眼前出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凉亭,上书:古贤亭。一旁不远处,地上有几尊人物石塑,席地而坐,或手抚瑶琴,或饮酒对弈;或摇扇而立,或坐石凳挥毫泼墨。个个形态逼真,表情安然。他们就是“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位才学斐然的名士学流。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因常在竹林对酒当歌,琴棋书画,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可以想象,周围竹林环绕,流水潺潺,几位雅士风流倜傥,远离尘世喧嚣,欢聚一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的归隐生活,是何等的潇洒快活,自在人生。
   前面几棵长相特别的“树”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们高约两到三米,主杆咖色有棕,苍劲挺拔,没有枝条,只是几扇羽叶,螺旋排列,仿若大伞,山风吹来,又如大鹏展翅,美轮美奂。手机软件对着识别,显示“桫椤”,后又问度娘何为“桫椤”,度娘说是一种现存世界最古老的濒危植物,是唯一一种能长成树的木本蕨类植物,繁盛于1.8亿年的侏罗纪时代。桫椤不开花,不结果,叶子背面会孕育孢子,一年后随风散落,择地而栖。但是存活率极低,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正惊奇中,忽见山坡不远处有两位女生正坐地写生,画板支起,神情专注,不知是在画竹还是画蕨。我想,其实她们就是一幅画,在这深山竹林里,一切都是画。
   山路沿途中,不时有当地男人或女人,地上摆列着用食品塑料袋盛放的干竹菌、竹笋、竹菇、竹胎……很多都是我们昨晚刚刚吃过的。一包斤把重,三十二十元不等,很便宜,同伴纷纷购买。当然,我也没有例外。这么珍贵的竹之食品,怎能不带回去一点让家人也尝尝呢。
   走出竹林,路旁依然是竹林,一株株,一丛丛。忽然,看到有棵竹子的身上长满了“人脸”,哇,这应该就是“脸竹”了。随着脚步,更多的“脸竹”出现在面前,它们仿若冬霜,却形成人脸形状依附在竹身,竹节稍长,而“人脸”错落有致,直教人大呼大自然之神奇,植物的造化之功,令人惊叹。
   山脚下出口处,有几间房舍,每个屋里都是琳琅满目的竹制品,他们看到游客,没有其它景区招揽顾客嘈杂的叫卖声,只是安静的做着手中的竹制品。一棵粗大竹子的根雕,仿若船舶形状,一位年轻的小伙正在打磨,手里工具发出轻微的“呲啦”声。他们是艺术的传承者,也是中国技艺文化的锻造者。屋里摆满了各种竹制品,竹勺、竹筷、竹碗、竹铲、竹筒、竹杖、竹笔筒、竹烟缸、竹茶杯、竹案板……根雕有不同形状的弥勒佛和老寿星,个个慈眉善目,喜笑颜开,形态各异;各种笔筒和茶具上,雕刻着不同的花草图案、诗词小字。是为奇观,令人大开眼界。
   竹制品,名目繁多,早已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
   我买了两把竹椅,椅背上面烤漆墨染了两个熊猫和竹子,一见就喜欢上了。希望在晨曦微露时,细雨淅沥时,花朵绽放时,夕阳西下时,我可以坐在竹椅上,慢慢回忆那片竹,那片海,在蒹葭时光里,醉了自己。
   来到蜀南竹海,原来竹海不仅仅只有竹子,它包罗万象,山包海汇,就像一个人胸有丘壑,心存山河,意蕴万千;又像大海,不仅仅只是水,水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鱼。如果说海是鱼的故乡,而竹海,装着各种各样的灵魂。
  

共 4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月,作者奔赴蜀南竹海。先进竹屋,屋子里多是竹制品,令作者大开眼界。接着品全竹宴,香气四溢,滋味不俗,舌尖的享受呀。细心的老板娘介绍菜品的来历,竹子的品种,令作者感到新奇。作者给予竹以赞美,列举关于竹的诗句,感佩竹的精神。作者进入竹海,美景如画,谁看也得醉。作者在山道看山石,观石刻,在回音壁,自得一番雅趣和妙趣。终于踏入竹林,形态各异,非凡的气势令作者震撼。款款漫步竹林中,作者感受到“竹林七贤”的风采,被特立独行的“桫椤”吸引。作者在竹林还遇见了卖竹之食品的人,生动的“脸竹”,两个画画的女生,都像画似的好看。一个做竹制品的小店,没有市声扰扰,只有安静地制作,令作者赞叹。作者喜爱竹海,最后做出一番深度表达:竹海如人,也如海。一篇精致,优美的游记,作者有滋有味地品竹的盛宴,把那些菜品描写得活色生香,让人垂涎,光是那一道道菜品就透着诱人的魅。作者从从容容地走,欢畅自在地行,情随景转,把竹海的美景以妙笔精彩展现,让人神往,让人入境,似有坠入竹海的清幽与美妙,有竹的气息在鼻尖涌动。请跟随作者,感受丰富多姿的竹世界吧,将会带给你新鲜,新奇而曼妙的身心体验。佳作一篇,盛情推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9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4-19 09:02:57
  竹海,一个美妙多姿的世界。品全竹宴,舌尖的新鲜;居竹屋,享用竹制品,奇妙的体验;漫步竹林,心也荡漾,神也荡漾,无限欢喜扑人面,无限新奇绕周遭。美食,美屋,美景,美文,请跟随风轩老师享受四美。感谢老师赐稿,创作辛苦,祝春褀,编创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9 21:06:53
  多谢简柔老师费心编辑和美评,辛苦了。给您上茶!从小就喜欢竹子,何况竹林竹海,看见就走不动了~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4-19 09:48:46
  文章写得不错,见功底。叙事沉稳,推进从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足够引人入胜,不舍掩卷。蜀南竹海,一副浩瀚的图画,在老师笔下,随风摇曳,多姿多彩。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顺祝春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9 21:16:36
  深谢韩格老师留墨美评,敬茶。文字还很稚嫩,向老师学习。对于美景,总是抵挡不住诱惑,对于竹海,如果不是随团出游,真的想在那多住几天。谢谢韩老师鼓励,春暖花开,体健笔丰。
3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9 13:00:11
  一篇游记写得风生水起,脉络清晰!文章的细节之处,有丝丝入扣的感觉!观察仔细倒不如文字的仔细,赞的是工夫在文字之外的思量!每个人于风景之前的感受各异,犹如一盘菜的炒作,因人不同,而味道不同!赞!为这般细腻的文字而赞!
回复3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9 21:24:49
  多谢枫桦老师留墨,文字还很稚嫩,写景总写不好,内涵也挖掘不够,喜欢写一点真实情感,感觉还有很多没写出来,奈何笔力有限。再次谢谢老师的鼓励,祝您春暖花开,笑口也常开,笔丰体健。敬茶!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4-19 14:08:07
  这篇关于竹海的描述令人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竹子的形态、色彩、生长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竹海的浩渺壮观与个人的渺小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震撼又温馨的氛围。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融入了“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使得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得益彰。最后,对于“桫椤”这一古老植物的介绍,更是增添了文章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总体而言,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科普意义,值得一读。祝风轩老师创作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9 21:31:51
  深谢老师来访留墨美评,谬赞了。我喜欢竹子,小时候还经常用毛笔画过竹子,所以对竹也算一往情深,到此一游,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做个留念,而且又特别喜欢大自然的原始森林风貌,喜欢各种各样的植物,您的美评给拙文增姿添彩,敬茶!祝老师春祺,笔健。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9 15:21:06
  写活了蜀之竹,竹风悠悠,透古香,纵摇新意!好文美文!怀才在蓬莱阁匆匆阅览,给风轩老师大赞!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9 21:38:37
  多谢怀才老师留墨美评,如果您去了,以老师的生花妙笔,定然是精彩绝伦的美文。待我闲暇之余,慢慢把老师的厚厚文集美文看完,只是恁写文的速度实在太快,看都赶不上您写的,实在汗颜~深深祝福,敬茶!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19 20:48:29
  很有特色的游记,文中的竹屋竹设备竹席,令人神往,老板如数家珍地介绍,将读者带入竹景,文章有很强的画面感,佩服老师的文采,写的实在是精彩,点赞学习,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9 21:46:09
  谢谢红花草老师百忙之中留墨美评,给拙文增添光彩,给老师敬茶!祝春暖花开,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