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山河】中华武学的真意(散文)
春暖花开的时节,趁节日与周六周末加之我的调休等混合假期,我坐高铁到菏泽再转乘大巴回到老家郓城。
一说到郓城,人们就会想起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这个梁山不在郓城,只是与郓城紧紧相连,路途咫尺之遥而已。
自参加工作,每年都会回老家探亲一次,而每次回家,我都会抽出几天时间去学习武术。因为我的身子素质较虚弱,练练武术有益于强健自己的身体。更多的是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别人多出一个神奇的功夫,有力量,威武一些。
我郓城老家人可能是因为传统的遗留,都喜欢武术,把练武称为“拉架子”,大概就是拉开架势练武的意思。
我家大爷爷就是一位武术爱好者和乡村武术初习者的教练,虽然已经是老年人的状态,看起来依然是精神奕奕,像个中年汉子。
这次回乡,我特意请大爷爷电话引荐去了算是县城里唯一一家有规模的武术培训学校。培训学校整体不算大,有一栋三层的教室和一个大操场,还有一栋学生宿舍楼。很年轻的李校长看到我就直言不讳地说,我这里只收学生,是小学生,您的年龄已经可以做我的教练了。
我解释我是一名武术痴迷者,此次来的目的是想对武术有个进一步了解,丰富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对以后修习武术是的熟练掌握有一定帮助。我还掏出我的工作证件让他看,以取得信任。
李校长一听是来请教的,看了我的工作证,加之听我的口音是外地人士,又是家人介绍来的,很客气地请我坐下,用浓重的乡音问我想了解那些知识面。
我对校长说,对于武术我也不懂,就由校长命题校长回答吧。
李校长看看我,笑笑说,那我就任意发挥了。他给我倒了一杯水,坐在我的对面就讲起了课。武术,不是单一的拳脚功夫,它综合了许多特征。首先,它是一种文化,包含有软硬气功等在内的中国中医文化,以及中医医学方面。兵学等方面,也包括有社会哲学等方面,由传统的文化思想以及传统的文化观念组成和造就了武术。我们中国的武术,不是今天才有的,要说起来那就有历史的韵味了。大约在几千年前,我们这里的民间就有用武舞和导引的方法锻炼,以求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比如,我们武术界常说的五禽操,就是中医名师华佗先生根据中医的导引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运动的特点,经过反复演练,并在民间试用改进,最后创建了以健身气功为特点的“五擒戏”。
我问李校长,关于中医与武术之间的关联,能否讲详细一点。
李校长指指墙上悬挂的中医经络图对我说,传统的武术与传统的中医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不可分割。中医讲究注重内外兼修,刚柔并举,既求武术的形体规范,又求武术的精神传意。他加重语气地说道,中医使武术达到了内外合一。内,中医泛指心、神、意聚集。外,就是手眼身步的形体运动。他讲得可以说是最完善的理论知识,非常新颖,我从没有听过,听起来不免有些茫然。
因为,没人给我讲过打打拳、练练功还要先知道这么多纹路,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所以,我不太怎么在意,就有些心不在焉。我的神情被校长看在眼里,他站起身,伸展了一下双臂,说,要探知武术的精髓,最基本的常识就是练武时要做到外动内静,于动中求静,同时还要动静兼备,刚柔并济,内外兼修。他一边说,一边手脚并用地演练起来。
他表演的究竟是哪门哪派的拳路,我看不懂,但我能感觉到他身上带来的那股刚劲,稳健而不虚夸,心神专一,拳法干净利落,让我十分佩服,都有点想拜他为师了。
一套武术演练罢,他给我做了一个总结:武术,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精萃。武术,没有强弱之分,武术的练习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武术,也没有高低之分,武术的搏击是体现武者精神和武学真意,不是为了欺凌霸弱。另外,武术,是一种锻炼方式,没有固有格式,随心随意。武术,更是一种学识文化,有其内涵,需要用心去感悟。
李校长看我只对武术的一招一式感兴趣,问我是不是喜欢表演时的花架子。
我赶忙否认,我的确想了解武术,并从你这里已经得到了武术的真谛,有得于你的不吝赐教,非常满意了。
李校长看着我笑笑,武术的真谛是文化与精神,我也正在进一步的探讨中,还没有完全领会。您如果喜欢并实操武术中的花架子,这也没什么不可,只要你的手脚动了起来,就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随后,李校长在我的请求下带我来到图书室。资料室内摆放着许多书柜书架,基本上都是与武术有关的书籍。四周的墙面上也都挂满了不同武术招式的绘图。这让我很兴奋,可以面对面地接触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了。
鉴于从武侠书中看到的武术派别忌讳,我没敢去动这些书籍和画册,只是将脖子伸得很长,一本一本地看着封面。
练武之人,感觉是很灵敏的。李校长拿起一本太极绘图,对我说,不碍事,武术本来就是要发扬光大的,您可以随意看,如果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更好。但这里的东西,只能看,不能带走,借也不行。
我急忙千恩万谢地接过来认真地看了起来。这本书摸起来挺厚,其实都是一张一张的手绘图,我很快就全部浏览完,放回了原处。说实话,我没看得太懂。
有一本封面字体很大的书吸引了我,拿起来一看,这本书的简介说是有关武术理论及武术内涵的诠释,我打开来一看,大部分都是文字记载,便问李校长,其中的经典句子我是否可以摘抄。
李校长对我说,当然可以啦,这本书里的内容用手机拍照都可以。但这里有的书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内部读物,您可能都没法看到。我可以告诉您,没有什么武林秘籍,所谓武术套路都是由人们相互借用创就的。您可以自创,无须拘泥。
我问李校长,怎么才能打通任督二脉,让自己获取极大的能量。
校长笑笑,我没打通过任督二脉,也没听说国内那位武林高手打通过任督二脉,您可能是看了太多的武侠小说故事吧。任督二脉是中医中所说的经络,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机能。如果能打通任督二脉,您是不是就可以成为绝世大侠,我不敢说,但您一定会长寿的。
我有点尴尬地笑了笑,拿着这本书随同李校长回到他办公室。有人来找李校长,他便去了会议室,我坐在沙发上,慢慢地翻阅起来。
这本书里的确有许多我认为是经典的段落,比如说,武术是修习者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联因素和社会客观规律以及物质文明的传统感受形式,等等。又比如,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推动着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发展,风雨历程数千年。修习武术,是从身到心、由精至神的提升,等等。
我第一次对格式化的文字感兴趣,概要地记录下了一些我认为比较适合于我探讨的语句,这个语句指的是搏击动作的要领。在李校长回来后,我交还了书籍,留下相互的电话,道了谢,就返回我的老家。
任何知识都是学了看了体会来才明白,才能够真正地去理解,去发掘它的内涵。在我就要返回工作单位时,李校长给我打来电话,说学校有一个对外联谊活动,如果我有空闲,可以来看看。我当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在这次联谊会上,各路武术大师的表演不但让我大饱眼福,更让我了解了中华武术的独特文化魅力。一位省城来的武术教练告诉我,中华武术有其国粹,那就是健身、修身、防身。武术从古传至今朝,运动形式已经有了更加多彩的演变,它的表现内容和深邃的文化意蕴,也已经延伸至具有搏击和娱乐等综合一体的社会功能。
我向这位武术界享有盛誉的武术大师请教,怎么才能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他沉思了片刻,说,练就了一身武功,出神入化,能以一敌五,还算不上是武术的最高境界。能将武术的思想和文化完全融入到修炼里面,习武如做人,做人即习武,达到人武合一,这应该属于武术的最高境界吧,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这次的回乡探亲,让我真正接触到了武术的实质,完全改变了我原来学习武术的出发点。真没想到,中华武术竟内藏着那么多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