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川菜之魂(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川菜之魂(散文)


作者:北方雪飘飘 举人,598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2发表时间:2024-04-22 08:54:13
摘要:写着写着又快到饭点了,看来今天中午,不做一道有豆瓣酱参与烹制的家常菜,有点对不起文中的主角,大名鼎鼎的郫县豆瓣酱,不能彰显它调料界老大的地位,它的出场总该要有一点仪式感吧。说什么今天也要让它刷刷存在感,风光一下,毕竟它主宰着我们的味蕾和胃口,我们离不了它,要靠它下饭,并且一辈子永远吃下去。

在四川,郫县豆瓣酱被称作川菜之魂。
  
   一
   中餐,即指具有中国风味的餐食菜肴。在海外,它和中医药、武术这三大中国元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代表中华饮食文化的中餐,很有吸引力,风靡全世界,受到各国人们的喜爱,中餐馆在全球遍地开花。这其中,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在中餐里可谓独树一帜,因浓厚的地域色彩而倍受瞩目。
   川菜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以其独特的麻辣味,以及调味手法的多样性而闻名,并不拘泥于传统老式菜品,不断推陈出新,创出许多新派川菜。多年来,川菜早已突破盆地的地域限制,作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传播速度极快,冲击着外地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挑战和征服了众多食客的味蕾和胃口,走向了全世界。
   要做出正宗的川菜,地道的原材料和调味料是最重要的两环,是菜品好不好吃的关键所在。川菜使用的调味料,一般以川糖、辣椒、花椒、豆瓣酱等为主,通过各种搭配,创出多种味型,如麻辣、鱼香、怪味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豆瓣酱,使用频率极高,绝大部分川菜都离不开它来参与烹制,不可或缺,独一无二,可谓川菜的灵魂佐料,因而被称作“川菜之魂”。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就专门提到过郫县豆瓣酱。
   说到酱,中国人历来喜欢吃酱,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开门七件事”中,酱居第五位,仅次于柴米油盐。在古老的过去,起初烹饪食物很简单,只能依靠盐梅著味,可谓单调乏味。自从有了发酵之后产生的各种酱,便成了极其重要的补充。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直接可以生食的各种蘸酱,而是做菜用的一种独特的调味品。
   在川菜中,豆瓣酱能增味、增色、增香,帮着去除肉腥味,解腻。有它给菜添色,菜品色泽更加红亮,赏心悦目,卖相更佳,刺激食欲。其酱香豆香的浓郁风味,使味道香醇而厚重。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冲击视觉、嗅觉、味觉,让人欲罢不能。
   川菜中使用的豆瓣酱,以成都本地出产的郫县豆瓣酱最为正宗,被广泛应用于川菜系列菜品,用郫县豆瓣酱,能做出上百道川菜。这些都是经过长期验证过的菜品,更因为都是蜀地常见的家常菜,川人家家户户都会做,故而流传甚广。只有流传下来的才是精华,那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已被淘汰掉。川菜历经岁月洗礼,世人口口相传树立起来的口碑,被世代继承并发扬光大,也必将继续传承延续下去,永无止境。
   如此堪受大用的郫县豆瓣酱,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川菜之魂豆瓣酱做菜好吃的原因,秘密都藏在其制作环境与工艺上,天机就体现在这几句话里:“翻来覆去年复年,晒到斜阳一线天。露盼东方鱼肚白,日月精华在其间。”
   豆瓣酱主要在于选材精细,制作工艺独特。原料其实很简单,就是二荆条辣椒,配以蚕豆、面粉、盐巴。但要通过长期反复的翻、晒、露,这三项看似简单的工艺方法发酵酿制而成。制作工艺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妙就妙在郫县豆瓣酱香味醇厚,但却根本就没加一点别的什么香料。其色泽油润,但却并未添加一点别的什么油脂。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最终让它产生出独特的味道,达到色香味俱佳的高标准严要求。麻辣咸鲜,辣而不燥,红亮油润,酱香浓郁,回味醇厚。
   郫县豆瓣酱作为成都市下属原郫县(现已改为郫都区)的特产,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顶尖的调味料之一。其制作技艺,也早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郫县豆瓣酱漂洋过海,远销海内外,售往全世界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蜚声海内外。
   郫县豆瓣,成都味道,四川特色,中华元素,世界名片,全球知名。
  
   二
   细究郫县豆瓣的历史,其实最初纯属偶然,乃偶发小概率事件,甚至看起来还有些糟糕,说来话长。
   豆瓣酱诞生的历史背景,要追溯到明末清初,由于四川地区历经战乱,人口剧减,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天府之土,沃野千里,但地广人稀,需要大量的人来开荒耕种劳作。当时的清政府采取移民入籍和减免五年赋税的惠民举措,鼓励大量迁入外省人口填补。一些在外没有土地的人及川内逃离的原住民等,被政策吸引主动来川,人员主要来自邻近的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被称为“湖广填四川”,被后人所熟知。豆瓣酱的最初雏形,就发生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
   据传有一名叫陈逸仙的福建人,在入蜀的途中,随身携带了以备路上吃的食物蚕豆。不想由于遭遇连日阴雨绵绵的潮湿天气,蚕豆都发了霉。他舍不得丢弃,就摆放在田埂地头,在太阳底下晾晒。后来他加进去一些鲜辣椒,混合搅拌在一起食用,谁知吃过之后意外发现,那个味道竟然特别鲜美。发霉的蚕豆并没有被浪费掉,反而从中有了意外之喜,衍生出了新的商机。从那以后,陈氏族人便以经营“辣子豆瓣”为营生过活。
   由此也让人想到,还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凡事要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坏事变好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衍生出灵感智慧,化腐朽为神奇。
   清朝康熙年间,陈氏后人陈家遂在郫县开了一家加工作坊,用的是本地原材料和当地的饮用水,大量生产豆瓣酱。其后人陈慧春,在郫县城西街开设了一家叫“顺天号”的酱园,并潜心研究,以进一步改进辣子豆瓣的生产工艺。
   时间流逝,转眼来到清咸丰年间,陈慧春的后人陈守信,发现豆瓣酱不耐储存的问题,于是也开始潜下心来继续研究,找寻解决之道。他试着借鉴了豆腐乳的发酵方法,在豆瓣里也加入面粉进行发酵,果然味道更好,且不易变坏,因此制成了著名的郫县豆瓣,就从那正式问世。陈守信开的“益丰和”号酱园与之前的“顺天”号合并,“益丰和”号酱园成为“郫县豆瓣”的真正鼻祖。
   等到了民国时期,郫县豆瓣酱的生意已经做大做强,形成规模量产,向周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推进,产品分别销至湘鄂、云贵、康藏、陕甘等地。随着岁月飞逝,时代更替,时至今日,郫县豆瓣酱已经拥有三百年的历史。
   作为当地特产,肯定跟本地的水土气候有关,郫县豆瓣酱的制作,就跟成都的气候密切相关。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周围高山连绵,历来潮湿多雨,我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深有感触,的确如此。
   郫县地处成都平原西边,被都江堰之岷江水系灌溉,属于传统的上风上水位置。未经污染过的优质好水,本来就是成都市区的居民饮用水源。水源佳,水质好,富含磷、钙、钾、铁、镁、锰等多种矿物质和不少微量元素。跟酿酒一样,好水也是造就好豆瓣酱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郫县雨量非常充沛,湿度偏高,常年保持在83%左右,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6℃左右,这些都为豆瓣酱的酿造,提供了必要的温度环境条件。郫县的日照率在百分之二三十之间,每年受到的太阳辐射总体上偏少,故紫外线强度也相对偏低,因此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生存也比较稳定。
   利用光热在阳光下反复翻晒,去除食源性的有害微生物,让豆瓣酱暴露在朗朗天地之间,利用昼夜之间产生的温差作用,加速生成其中的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故而形成了郫县豆瓣酱独特的味道,风味绝佳。
   二〇〇八那年,郫县产的豆瓣酱,被正式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乃实至名归。其中,早在八十年代就注册了的“鹃城牌”豆瓣酱老商标,位列各品牌榜第一位,深受好评,非常畅销。
   在成都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们平日里炒菜,也都爱买这个牌子的郫县豆瓣酱,是厨房必备的最佳调料。
  
   三
   对于我个人来说,初次和郫县豆瓣酱扯上关联,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让记忆回到九十年代初期。
   那时年轻的我,第一次从成都的市中心,去往郫县的望丛祠游玩,那时郫县还属于市郊县份。多年以后的现在,因城市发展需要,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郫县已被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的又一个新区,改名为郫都区。但我们大家依然按照老习惯,提到郫县时还是按老称呼。毕竟郫县产的豆瓣酱扬名天下已久,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多少代人的深刻记忆,郫县就等同于豆瓣酱。
   望丛祠是郫县的一处著名人文景点,为纪念古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承者丛帝而建的祀祠。里面园林建筑,古色古香,环境清幽。“一祠祭二主”,两帝合祭,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传统,对研究古代帝王陵墓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那次当我们逛完望丛祠后出来,随意游走在郫县的街上。一抬头,不经意间发现马路对面,有家专门售卖郫县豆瓣酱的店铺,十分打眼。那时候还不时兴,现在应该称作“专卖店”。走到近前,看到店里的柜上,堆满了一罐罐红通通的酱料,让人眼前一亮,那就是著名的本地特产郫县豆瓣酱。除了罐装,还有一些黄纸包装的简易版,外围再贴上一张醒目的红色宣传纸,印有名称、商标、地址、电话之类。
   可能是为了节约包装成本,才用这黄纸包裹着豆瓣酱。有点像是过去旧年代时,人们用来包老桃酥、老点心或者卤菜、烧鸡之类的那种黄油纸,外面用麻绳捆好,掂在手上,拎着绳子。其实老式黄纸包装的豆瓣酱,至今也还有这种样式在售卖。
   既然来到这郫县豆瓣酱的原产地,干脆顺手买袋豆瓣酱带回去。其实市内到处都有卖的,但我之前从未买过,这还是我平生第一次主动想着买点做菜的调味料。因为年轻的我根本就不会做饭,对各种调料的使用方法一无所知,毫无任何概念,烹饪经验为零。在我那时独居的房子里,除了有盐和酱油以外,再无其他任何调料。反正我那时在家很少做饭,顶多偶尔会煮个稀饭或面条,平时一般都是在外面买熟食吃,中午则在单位食堂打饭。
   记得有一次,单位同事兼好友来我那里,说起做菜来,我见她说的头头是道,貌似很懂,以为她会,就说要不你来做。谁知她也不会做饭,还说:“你这里什么调料都没有,做菜需要很多调料的呀。”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做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说做就能做,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佐料,没法作出好吃的菜。可见自己那时候多么无知,毫无生活经验。
   自从有了郫县豆瓣酱这个能百搭的法宝,我这个厨房小白,也可以试着学做一些家常川菜,做菜似乎一下子变得容易起来。郫县豆瓣酱并不像黄豆酱那样可直接食用,它只是一种调味料,需要用菜籽油炒一炒,激发出发酵过后的香味,炒出红油色,再加上肉或者蔬菜混炒。几乎不需再加盐和别的佐料,豆瓣酱里本就有盐味。很快,一盘色香味美的川菜就做好了,简单易做,一般不会翻车,味道也还行,几乎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酱成菜。作为家庭必备的调味料,这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少不了郫县豆瓣酱,它就是百搭之王,调料之王,万能烹饪神器。
   不过,纵然有豆瓣酱这个万能调料,千好万好,但要想真正做出正宗好吃、像模像样的川菜,却也并不是像我说的那样简单,那个只能算最低标准,能吃而已的底线。做菜还是要有所讲究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烹饪技术和条件。比如原料地道、食材新鲜、刀工精细、用料适量、调味搭配、火候掌握等,不能毫无章法的一通胡乱操作。像我那样随便做做,也就只能是随便吃吃,但肯定算不得多好吃,跟正宗川菜比不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只是思想意识上的初醒,一切都只不过才刚刚开始。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终于算是出了师,能做些一般的川味家常菜。
  
   四
   在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成都,这里最具烟火气。人们平日里悠闲自在,喜欢泡茶馆,打麻将,吃小吃,过着最安逸、最巴适的慢生活,又好吃又好耍。
   作为一座被联合国认定的美食之都,这里的美食众多,好吃嘴也多,民以食为天,倒也无可厚非。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认真对待,这话很多名人都认同,比如蔡澜、俞敏洪、曹德旺等人。如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热爱美食,还能动手做出来。成都的饮食男女,似乎自带一种天赋,很多人拥有一手好厨艺,几乎都能做出几个拿手家常菜。而这些在川内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到了外地人眼里,则统统归于美味好吃的川菜系列。
   后来我和爱人生活在一起,他作为地道成都本地人,做菜手艺不错,且刀工很棒,会做很多家常味川菜。我开始不会做饭,但天天耳濡目染看他做饭,逐渐开始产生兴趣,慢慢学习、练手,后来也学会了做一些川味家常菜。多年以后,我貌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他,在四十多岁以后至今,从他手里接过做饭的重担,他这个曾经的师傅被迫沦为我的助手。
   至于做川菜离不开的豆瓣酱,我对它的使用方法已经驾轻就熟,心中有数,知道怎么使用,哪些菜可用,如何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菜品的颜值和味道。再也不是以前的胡乱搭配,只为达到熟了能吃即可的最低标准,有了更高一级的追求。
   谁能想到,年轻时的我还对做菜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一切却从最初的一次不经意行为,在郫县大街上随手买的一袋豆瓣酱调料开始练手,到后来逐渐爱上做菜,并掌握了基本的烹饪技术。郫县豆瓣酱引领我走上厨艺之路,它对正宗川菜的调味很重要,对我的厨艺成长也很重要。

共 63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中餐在海外,和中医药、武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元素,在国内又分成八大菜系,鸡鸭鱼肉都有不同的做法,然而一个豆瓣酱会做成啥样呢?在作者或是许多食客眼里,郫县豆瓣酱就是川菜之魂。料理川菜少不了豆瓣酱,而郫县豆瓣酱与川菜是绝配。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常见的酱料,以小见大,从容不迫地展示郫县豆瓣酱是如何练成川菜之魂的。从川菜制作过程,到豆瓣酱的制作,特别是豆瓣酱的来历,以及“我”与豆瓣酱的联系,“我”与豆瓣酱的故事,层次清楚,细致细腻地叙事描写,令人大开眼界,垂涎三尺,拍手称妙。中国有着五千的文明史,文化博大精深,豆瓣酱一个寻常之物,也极富文化内涵,因为它千百年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说是豆瓣酱味美,不如说是生活的妙趣,与其说豆瓣酱是川菜的灵魂,不如说是一方水土上人的情怀,如果远隔重洋,豆瓣酱就是闻得到的乡愁。散文主题思想深刻,以饱满的情感,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文章布局合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豆瓣酱到与豆瓣酱的日子,始终紧扣主题,写出豆瓣酱在四川人眼里的位置,可以说整篇散文情景交融,绘声绘色,色香味俱全。小编忽然想,作者是不是可以开个小店,用豆瓣酱炒菜,说豆瓣酱的故事。美文共赏,力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2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22 08:57:13
  郫县豆瓣酱是赫赫大名,不单是川菜的灵魂,在我们北方也有用这酱炒菜。以酱入题,以酱写文化传承,以酱表达生活感悟,作者这也是独具“酱”心了。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22 09:31:57
  感谢小猪她爸老师对拙作小文的认可肯定,原来北方也有用豆瓣酱炒菜了。我记得东北大酱很出名,做鸡蛋酱,蘸酱菜 ,老师也可考虑写写东北大酱,让我们见识一下。谢谢老师鼓励支持!祝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22 08:57:54
  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22 09:32:21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定当继续努力加油。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22 08:58:30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22 09:32:49
  感谢社团厚爱 ,鼓励和支持。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22 09:27:59
  感谢小猪她爸总编编辑拙作,佩服老师文字能力,老师真乃快手,编按出的快且好,精准又精彩,读您的编按,比看小文精彩,给拙作增光添彩。郫县豆瓣酱,是川菜必不可少的灵魂佐料,因为有它,才做出那么多好吃的经典川菜。也是平常日子里,这里的老百姓家中少不了的调料。感谢老师高看,但我只不过掌握一点皮毛,这里的厨艺高手比比皆是,我还需要继续学习。谢谢老师鼓励支持!辛苦了!祝春安,愉快。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5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4-22 14:51:07
  喜欢郫县豆瓣酱的味道,热锅熬出红油,做一盘鱼香肉丝,很下饭的一道菜,吃起来很是美味,从老师的大作里仿佛嗅到了那种味道……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22 15:07:25
  感谢林总编来访关注拙作小文,留言点评,支持鼓励。郫县豆瓣酱就是一种调味料,适合做大部分川菜, 很百搭。看来老师对川菜也不陌生,颇有了解。谢谢老师美评,期待新手老师大作。祝好。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22 22:00:25
  期待欣赏老师大作。笔误,写成新手了。不好意思。见谅。
6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4-22 21:41:32
  我只会用郫县豆瓣酱烧鱼香茄子,烧馋嘴牛蛙,然而老师却能用它爆出一篇不可多得的妙文佳作,便又应验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句经典之话,学习了,老师不愧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有心之人,问好,敬茶!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回复6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4-22 21:54:13
  感谢夏以沫老师来访关注拙作,留言点评,老师过誉了。因为身在蜀地,这是熟悉的日常生活,所以写起来相对顺手。老师谦虚了,每个人都有优点。比如你会写小说,还获得精品,我就不会,就要向老师学习。咱们共同努力,互相学习。祝你愉快。开心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