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晓荷】我的家教(散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有这样一幅画面:天下着雨,有好友来访,三岁儿子,坐在我腿上,童音椎朴,背出了以上的文字。好友甚是惊讶,称我儿子是神童。而儿子在得到别人赞赏后,自然背得更加卖力。
其实儿子不是神童,而是从呀呀学语起,我就开始有意无意教他识字,识字的教材往往是路边的广告或者标语,不求理解,只求记得。在家中,我将朱子家训用一号字体打印出来,贴在客厅的墙上。朱子家训算是家风家教的集大成者。语言质朴,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小娃娃读与记。我有事无事就让儿子读上两句,很快,儿子就能对朱子家训朗朗上口,没有半点的压迫感,从而便有了朋友来访时的情形。
现在儿子大学了,虽然没有成为一个谦谦君子或卓尔不群者,但也没成为一个放荡不羁,人见人厌之人,而是成为一个懂规矩之人,这也是我期望的。
我对儿子的期望并不高。我对于那种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是反感的,将来只要他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一个被社会所唾弃的人即可。要成为这样的人,必须要约束自己的个性并心存敬畏。我觉得朱子家训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很好规范。朱子家训强调育人从小事抓起,从小娃娃抓起,注得培养人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理、智、信。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些标准觉得有些迂腐,但是一个人能够在以上的规矩内做人做事,将会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用分子。
家风家教作为一种家族文化,往往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而人人都能得到良好家教家风的影响,那将形成一个繁盛的家族。古代世家,尤其注重家庭教育,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在言行举止上作严格要求,在人生理想上,对人的要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成兼济天下,所以就出了不少的忠臣孝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苛求过去的人,但如果今天的人能回归到古人的忠贞与孝敬,这也是当今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由于我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局限,在我成年之前对朱子家训也闻所未闻。我母亲不识字,再加上我们兄弟数人,要养活都艰难,所以她对我们的最基本要求是不能在外惹祸。如果在外干了坏事,被母亲知道往往是要受其皮肉之苦。父亲与母亲不知何时结成的统一战线,对于我们的“收拾”一点不比母亲差。所以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我们弟兄“打内战”多,但在外欺软凌弱的事没发生过。
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党员。文化不高,但党性极强。在我们山村,迷信的人多,而我母亲因为不识字,她从骨子里是迷信的。所以往往要背着父亲做一些迷信的行为,比如敬神,比如孩子生病时请诬师。但只要我父亲回家遇到这样的事,便会武断的断绝这些行为,为此我母亲也吵过,也怨过,但无济于事。父亲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兄弟们对敬神、求巫师等行为都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但每个人长大后都成为无神论者。前些年有的乡亲加入旷野基督教这样的组织上当受骗,但在我的亲人中没有人被蛊惑。
我们小时候有一种游戏叫“投窝儿”。就是将一分、二分、五分的镍币往小土窝中投,投入后就是自己赢的,没投入再用石块来掷,掷中了便是赢到的。我在七八岁时有一次因参加这种游戏被父亲遇到了,从而对我便是一次火辣辣的皮肉之苦,因为我们家不能赌博。虽然家里男孩多,但是每人都能做到与赌博保持距离,家里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有麻将可赌牌这样的事发生。前些年,我老家乡民赌博成风,造成很多家庭负债累累,有的夫妻反目,有的女孩因涉赌而误入歧途,有的人因为赌博还锒铛入狱,但我家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人祸。有一次无意间听到乡亲们聊天,说做人就要像X家的年轻人:不黄不赌,不惹祸事。因为是无意中听到的,当时我感到极大的欣慰,同时也为此极骄傲。这难道不是老百姓常说的“口碑”?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家风,所以我的侄儿们在找对象时都很轻松,都是在本乡场上的邻居中就找了,而且彩礼不高,每个侄媳容貌也不俗。这应该是好的家风形成的无形资产所致。呵呵!
现在好多人的烦心事不是来自天灾,而是人祸。天灾往往不可预见,而人祸往往是因为贪,因为无所节制所致。其中黄、赌、毒等对一个家庭的伤害往往是毁灭性的。另外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和规矩意识,很有可能违法犯罪,其对家庭的影响还会是长期性的。
儿子虽然大学了,但还好,到现在为止,因为受我的家教影响,除了有规矩意识和敬畏之心,同时还不习烟酒,远离赌博。这是我值得欣慰的。又是好久没听儿子背诵朱子家训了,待到暑假,让他再重温一下。如果他能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贯穿自己的生活始终,他将终生受益,我将何其幸也!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