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晓荷】说说风水(散文)
几日前,一个朋友在微信群中求助:望群中的人能引荐有资历,有本事的风水大师,想拜之为师。求师信息一发出,微信群中一改平日的死寂,各种玩笑便随之而起。
我调侃说:哥哥你还当有以下标配——“看风水找我”的布帘招牌、瓜皮帽、长袍、马褂、搭连、罗盘、千层底布鞋,还要蓄上山羊胡……我对风水先生的印象是比对电视剧中算命先生的形象来设计的。朋友看到我回复之后,发了一个傻笑的表情来自我解嘲。
我这个群消息一发出,群里便有各种表情符号,表达的意思是我语言太损。有一至友随即便开始了我的电话私聊,边笑边说:兄弟,哪有你这样洗涮人的,你硬是把老子的眼泪水都笑出来了……
风水术在农村很有市场,农村人将风水的要义理解为地脉龙穴宝地的发现与拥有,并且能通过地脉龙穴的神力促使祖宗或将来离世的自己发出神力,影响后人,产生人丁兴盛、财源如水、官位显赫的神效,多都与迷信扯上关系。
我对于风水的理解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风水,从居住环境而言,大环境应当考虑交通、医疗、教育、购生、绿化、车位、周围游乐设施等因素,小环境应当考虑居民结构、小区规划、楼层、电梯数量、消防等;从室内环境应当考虑房屋结构、采光、通风、阳台、家具摆放等。如果以上方面都能达到自己的意愿,就是最好的人居风水。因为在此中你时时感受到的满意,从而心情愉悦,内分泌就不会失调,睡眠质量也会不错,自然身体疾病就少。而受到优质居住资源的影响,自然孩子享受到的教育会更优质。于是往往会出现人财两发的效果。这效果不是神灵的作用,是环境的影响。
从阴宅角度讲风水,个人认为是要让逝者在生前没有遗憾,于生者不能觉得扫祭前往不便。逝者生前觉得自己长眠之地不当是荒山野岭,不当是人迹罕至之地,不是阴冷风寒之处。不会在三、五年后就成为无名墓冢无人祭扫。于生者,不至于因为山遥路远而动摇扫祭之心生,不会因为置身于荒冢磊磊、阴气森森环境而不愿前往。故我认为的阴宅要考虑因素是交通、视野。所以交通便捷、山清水秀、赏心悦目的环境就是最好的风水宝地,这与风水地理中的左青龙右白虎无关,也无文曲水,笔架山无关。在清时明时节,亲人们能合族而往,诚心祭礼,从而能有效慎终追远,风水宝地的神效。
我总认为现在的民间风水人士多为故弄玄虚之人,有真才实学者不多。他们口中往往有“十个阴阳九处地”的说法。我就搞不清楚为什么他们没有1+1=2这样的共识。按理,如果某处是风水宝地,那凡是有学问的风水先生,都应该发现之,确定之,但很少有答案相同的风水先生。
我曾与一个热衷风水的朋友聊天时反驳他:封建社会的风水先生,其专业技术水平一定会比现在的风水先生水平要高,封建帝王家的风水先生其地位不亚于当今的社科院院士,他们为皇家选出的风水宝地一定会是真正的龙脉之穴。但是为什么这些风水宝地没有真正发挥神力,让这些先王的后人为王万代而不衰?这些后人是德不配位还是祖宗无能保佑?还是风水大师没有找到真正的龙穴?其实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帝王将相的命运不是老祖宗的神灵保佑的,而是他所治的子民所决定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就是答案吗?
中国的民间风水术都是师徒相授,从业者的文化程度并不高。风水术在中国历史中达数千年。学习其理论如果没有较深的国学素养和古汉水平,是很难弄明白的。但是好多文化程度连高中都不及的阴阳先生,用半明半白的理解加上故弄玄虚的手法,与一些所谓的“战绩”相结合,从而为自己打造出一个华丽的外衣。经过一处又一处的吹嘘与“实践”,“大师”孵化出来了。
我有个远房亲戚以风水术为业,小学读过一两年,五十岁前以务农为生,六十岁时,跟师学艺。在本地无多少人知道他是阴阳大师,但在云南、贵州,听说好评如潮,战果累累。我想,一个目不识丁之人,连读一篇文言文都读不顺溜的人,怎么就成了大师了?其实他的受众大多也是偏远农村目不识丁者。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吹下,不毛之地成了风水宝地,从而红红绿绿的钞票就流入了他口袋中。
再来来说说我微信群中求助的朋友。我之所以对他如此调侃,是因为我们是本来是好朋友,随时都开玩笑。但我还要表达的另一种意思是他的职业不应该让他热衷于风水,因为他是一名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怎么能像贾谊所言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岂不是成了笑话!
风水,风水,风生水起。我觉得,它就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不是神力对人的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