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一碗搅团饭 浓浓医患情(散文)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搅团饭了,今天我要多吃一碗!”
“你们尽管吃,这搅团饭我做的多,一定管够管饱。”
普普通通3月23日中午,在静宁县古城镇杨沟村碾口社,三个家庭签约医生吃着村民李爱英阿姨为他们做的搅团饭,赞不绝口。
碾口社是位于静宁县古城镇杨沟村西北部的一个山村,目前有63户269人。3月23日一大早,我跟古城镇卫生院包村医生靳池宁、杨沟村村医陈俊亚来到碾口社,我们三人分别带着血压计、血糖仪,拿着签约手册、登记本、健康教育手册等,为该村重点人群进行今年第一季度的随访,同时进行服药指导、健康知识宣教,政策宣讲及家庭签约和履约服务。
“大爷,您平时就有高血压的毛病,做饭时一定要少放盐。最好把烟戒了,酒也不能喝。”靳大夫耐心地宣教着。
我测量完张大妈的血压,“130/80毫米汞柱,您的血压控制得很好。降压药要继续按时按量吃,不能说测量血压正常了就随便停药,要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心态要好。”
王大妈连声说:“好的好的,听你们的。”
陈大夫测量完杨叔叔的血糖,“叔叔,您的血糖11.8毫摩尔每升了,今天吃早餐了吗?”杨叔叔说,吃了一点。“明天一早您不要吃不要喝,我再来您家给您测一下空腹血糖,看血糖高吗?”
“好啊好啊,这又要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的,叔叔,这是我们的工作。”杨叔叔说:“陈大夫、靳大夫、雷大夫,你们真好啊,一年来我家好几次了,服务真周到啊,以前家里有人生病了,要走好几里的路程请赤脚医生来家看病,现在你们亲此上门服务,还一下子来了县乡村的三个大夫,真不敢想啊!”
田阿姨78岁,患高血压好多年了,吃药一直不按时,前几天下了点雨,水泥院子比较湿滑,走路时感觉有点晕乎,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阿姨便动弹不得,在古城卫生院拍X线片提示腰椎间盘压缩性骨折。田阿姨老伴说:“娃他妈年龄大了,孩子外出打工,没人照顾就呆在家里卧床休息,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了,还不能活动。”
我说:“县中医医院骨科、针灸康复是特色科室,治疗这类疾病很有效果,况且中医医院与古城卫生院还是医共体医院,实行双向转诊,看起病来很方便的。”田阿姨的老伴迫不及待的问:“什么是医共体?啥是双向转诊?这些怎么操作?”
我告诉他,医共体就是县上的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形成一个体系,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小病进乡镇卫生院,大病进大点的医院,这样就避免大医院看病拥挤,也很好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急病、大病、难病在大医院治疗的好点了可以转到乡镇卫生院或者村卫生室进一步治疗,这样也方便老百姓就医。
田阿姨的老伴说:“下来我给孩子打电话,如果要到县城看病,我们就找你,好吗?”
“没问题。”“那就一言为定,谢谢你,雷大夫!”
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通过提供上门服务、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县乡村真正的“三位一体”。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全民获得健康幸福。
我们一边入户一边听着陈大夫说,杨沟村有358户,1459人,高血压151人、糖尿病23人,65岁以上老年人200人;目前杨沟村边缘易致贫户10户41人,脱贫不稳定户4户14人,已经脱贫82户362人。通过国家实施全民健康帮扶的好政策,为老百姓切切实实带来了健康“红利”,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2岁,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为李阿姨测量完血压、血糖等检查后,眼看就要到午餐时间了,李阿姨询问我们:“快到中午了,该吃饭了,你们怎么吃啊?”
我们说:“时间还早,还有好几户人家没有履约服务呢,我们要抓紧时间趁中午人在家吃饭,不上地干活,方便为他们履约服务。”
李阿姨说:“今中午我给你们做饭,你们爱吃什么,做成了就打电话你们来吃。”
“这怎么好意思呢?阿姨。”
李阿姨说:“你们这么辛苦,一大早就到我们村给我们这些老人检查身体,还这么热情。现在人生活都好了,吃一顿饭有啥呢?只是添一双筷子的事儿,我经常给乡上工作组、上面来检查工作的人做饭,你们今中午就在这儿吃吧。”李阿姨的热情、真诚,让我们三人有点感动和不知所措。
“阿姨,那就太麻烦您了!”
“看你们说的,见外了。想吃什么?炒菜、米饭、面片、馓饭、搅团都有,想吃啥我做啥。”听到李阿姨说有馓饭、搅团,我的胃肠道里一下子饥饿了许多,便顺口而出:“阿姨,那就搅团吧。”
“这就对了,想吃白面的还是玉米面的还是莜豆麦面的?”
我说:“莜豆麦面的。”
“好,我这就去做,你们继续工作,等饭好了我打电话叫你们。”
“好的,谢谢李阿姨,辛苦您了!”
我们三人继续走村入户,趁着中午人们回家吃饭的时机,我们随访、履约更容易。因为到了饭点,每入一户人家,都会受到诚挚的邀请,能不能留下来一起吃饭。
电话响了,是李阿姨打来的。
我们三人来到李阿姨家,穿过二院子来到正院,水泥地面非常干净整洁、屋子里几件根雕摆放错落有致、栩栩如生,桌椅及物品擦的蹭蹭发亮,桌子上镇政府颁发的“干净卫生家庭”荣誉牌熠熠发光。茶几上早已摆放了饭菜,两大碟子莜豆麦面搅团,一大盆酸汤菜,还有调制好的蒜泥、油泼辣子,看着色香俱佳的饭菜让人垂涎欲滴。
“一碗搅团面,虽然不像馆子的大鱼大肉,但这表达了我们老百姓对你们医护人员的一点感激之情。”李阿姨一边忙着给我们盛饭一边说,还指导我们如何吃搅团才最香,我们每个人按照李阿姨的方法吃了两三大碗呢。
期间还来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了十几年老支书的李洋子阿姨和我们一起就餐,她回忆了在她主持大队工作的那个资源匮乏、人人挨饿但每个人都充满激情燃烧岁月的故事。李阿姨感叹道:“作为一名老党员,亲身经历了我国从一穷二白到如今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来之不易,发自内心感谢党啊!”
普普通通的一天,一碗搅团面,简简单单,却温暖了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心。吃着口感十足、味道鲜美的搅团,忙了一上午的靳大夫感慨到:“这么好吃的搅团,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胃,更是暖了我们的心。”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碗热腾腾的饭菜,藏着人间烟火,也蕴含着温暖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