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探险海龙洞(散文)
眼看着国庆长假就要结束了,却窝在家里没有挪过地,心里就谋算着出走一次。
十月四日清早,有好友相邀,说是去海龙山赏秋,心中欢喜得很,草草地吃过早餐,就乐颠颠地奔向集合的地点。
海龙山的名字听了三十多年了,只是缘分不到,一直不能够亲近她。我好似一个患了单相思的痴汉,梦寐以求着与她的相见。最早听说海龙山的名字,大概是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曾经在关山林业工作过的父亲不止一次的说起过这个名字,真正心生向往是近十来年的事情,先是听了海龙洞的传说,接着又是多次听曾经到过那里的朋友的炫耀,走一趟海龙山便成了心中的一个向往和期盼。
今天终于可以圆满一个多年的渴盼了!
二十多个人分乘三辆面包车,兴高采烈地奔向海龙山。一路上虽然经过了几处泥泞、险要路段,但有惊无险,还算顺利,上午十一点多的光景,我们就已经到达了海龙庙之所在。海龙庙的庙官热情洋溢地迎接我们,给我们拿出暖水瓶,又邀请我们进庙院里歇息。我们进庙里敬了香,又把我们带的水果分送给庙官和两个陕西来的婆婆。大家开始简短的午餐,准备到海龙洞探险。
乘着大家歇息的时刻,我绕海龙庙走了一圈。正殿在几年前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只剩东面的偏殿。庙门外的两棵古柏葱郁葳蕤,树冠圆满似两个墨绿的球,树干笔挺无节,高约数十米,一大一小,兄弟一般守护着这块宝地。听庙官说,这两棵古柏已经有数百年的年纪了,我立马肃然起敬了,似乎感受到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威。
吃饱喝足之后,大家在一个曾经来过这里一次的朋友的带领下,沿着蜿蜒的山道,钻进林子,向东寻觅海龙洞的所在。在林子里穿行了大约一个小时,仍然不见海龙洞的踪影,大家便急躁起来,因为同游的还有四位女士和三个小孩,在陡峭的山洼上盲目行走,潜伏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带路的朋友第一次到海龙洞时,有向导带领,所以对路线的记忆不是很准确,看到大家的沮丧,他也开始不安起来,急忙忙地搜寻着确切的路道。
经过大家的四处搜寻,终于找见了到达海龙洞的山道。只是那是什么道啊,就是人们在悬崖上硬踩出了几个脚窝子而已,这样的道路,不要说女士和娃娃,就是男同志也是腿肚子直打颤,望而生畏。为了安全起见,大多的朋友带着孩子回撤了,只有我们三人攀着峭壁下到了悬崖下面,到达了海龙洞。
海龙洞是一个天然岩洞。洞口约有四五间房子大小,洞口的上端有一个垂直的喇叭状的深不可测的洞子,越往里走,洞子越低矮狭小,右边有一注清水缓缓流淌。洞里漆黑一团,全靠朋友的手机照明,就这样黑灯瞎火地摸索着行走,我的头已经被撞了好几次,鼓起了一个大包,脚下的淤泥几次险些使我躺在水里,有些地方只好将身体团成一个球状才能勉强挤进去,摸索着往里走了约十来米,水势越来越大,洞则越来越狭窄,我们只好退了出来,心中留了一份未到尽头的遗憾。听进去过的朋友说,海龙洞大约有五六十米深,由于水势大淤泥滑溜,再加上洞内漆黑一团,没有专业设备的帮助是走不到尽头的。传说中的海龙圣母就是在这个洞里修炼成仙的,故名海龙洞。
夕阳使绚丽的海龙山更加迷人,伫立在这壮美的画卷之中,除了心灵的震撼之外,一切语言都显得多余,任何赞美都显得蹩脚。置身如此广袤华美的大自然中,身心被濯洗得一尘不染,似乎透明了。
在我们挥手作别海龙山的时候,遇到四个“追风俱乐部”的驴友骑着山地车赶到了海龙山,准备进海龙洞探险。看来,向往海龙山的人确实不少啊!
海龙山,一座人神共喜欢的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