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承】石梁之上(散文)

精品 【宁静·承】石梁之上(散文)


作者:北方雪飘飘 进士,72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85发表时间:2024-05-01 08:13:33
摘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梦回老家,梦回石梁。

四十年后,我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绵绵泰山景区的一个山村。还没来得及细细感受村庄的风韵,却惊讶于那道熟悉的巨石光梁,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不由得收缩了一下:那个曾经呆在石梁之上的女孩如今已经人到中年,可是石梁之中掩藏过的童年忧伤还在吗?
  
   一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诗经•《鲁颂》)爸爸家在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的一个山村,泰山山脉的一部分。“岩岩”是泰山的特征,北方特有的险峻奇石,质地坚硬透着古朴、苍劲、凝重,一如北方的汉子粗犷伟岸,敦厚朴方。
   早在远古时代,由于地壳造山运动,裸露在泰山表面的岩石饱受风吹雨打,久经风化后逐渐破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独立石块、山体,山石嶙峋,形状各异。从奶奶家门前到我大爷家屋后,中间隔着一段斜坡,有几块巨大的山石组成两道大光梁。外表滚圆,苍劲矗立,表面并无坚硬锋利的棱角,通体花白,不染尘埃。巨石中间有隐蔽的石沟、石窝、夹缝,幽幽暗暗。光梁之上有少许层层叠叠的岩层,那是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多少年来被时光机器不断切割打磨,状如水波纹,就像在一池静水中,忽然吹来一阵柔柔的微风,便起了一层涟漪,波随风动,推开水面,缓缓荡漾开去……
   石头缝隙间残留一些尘土,有土就有植物。从里面艰难地长出几棵低矮的板栗树和山楂树,以惊人的毅力钻出坚硬的石缝,在夹缝中求生,生存欲望之强,让人感动、惊叹。环境如此恶劣,为了生存它们只好弓腰驼背,挺不直树身,弯弯扭扭。所幸面前无遮无挡,再无阻碍,可以尽情拥抱阳光,接受温暖光照。万物生长靠太阳,光梁石间并无其他树木与之争地盘,抢地下的养分,因而可以自由的深扎根须,尽力拓展出去,获取地下更多的养分。天然山泉水,自然渗透涌出,滋养着满山的树木,也滋养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一直以来村里人都靠喝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泉水生活。
   这就是我儿时记忆里的老家,以及大光梁巨石山的景象。从小我就对那大光梁特别感兴趣,不知多少次,像个小猴子动作麻利的爬上爬下。坐在光梁石上远眺山下,那底下还有一座湛蓝碧绿的大水库叫黄前水库,后来则成为泰城的饮用水源地,倍受环境保护。从山上往下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水库被周围高低不一的群山环绕,仿佛一颗巨大的夜明珠被山峦拱卫,与山外边的世界隔绝开来。
   一直让我牵肠挂肚的老家,就是这样一个有山有水、山青水绿的风水宝地。这里是我的出生地,根之所在,多年来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梦境里,让我梦回故园。
  
   二
   小时候和我常一起爬上大光梁,玩得最久最多的人,不是我自己的姐姐或弟弟,而是大爷家的平哥。平哥是大爷的小儿子,他比我大一点。
   在奶奶家,大概是因为我和平哥年纪相仿,估计脾性也比较相似,和他在一起玩的时候偏多。其实整个大家庭里,孩子倒不少。我爸爸排行老四,光我们家就有四个孩子,我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大爷家有个叫珍的大姐姐,叫海的大哥哥,平哥最小,三个孩子都比我大。三大爷家有一个大哥哥,两个比我小一些的妹妹。五叔家只有一个男孩,我记忆里他还是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似乎只有平哥性子好,不嫌弃我这个堂妹是拖累,愿意带我在山上玩。
   时隔多年,我已记不清他的样貌,好像随大爷,眉清目秀。有人对自己好,可能更容易有印象吧?何况我只有两个弟弟,没有哥哥。其实我一直都盼望有个哥哥,羡慕那些有哥哥可以保护的妹妹。虽然只是我堂哥,平哥却也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如亲哥哥一般的存在。
   每次跟着爸妈从山外的新家,回到山上的奶奶家,我总爱爬到大光梁上登高望远,一呆许久,这是平原上的新家看不到的风景。但那时尚小,很多旧事记不清。直到我长到十岁那年,爸爸在单位上因公意外去世,我们一家人都回到了山上老家。一大群人在奶奶家的后山腰上,给爸爸举行下葬礼,让他入土为安。那段揪心的日子,让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奶奶家后山腰的山路并不好走,坑坑洼洼,需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爬坡上坎。一些突兀的石块奇形怪状,怪石嶙峋,矗立路旁。杂草丛生,荆棘遍地,松柏杂树,漫山遍野。一处山间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我们四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最大的我姐还不到十二岁,最小的弟弟不满四岁,晕头转向,不明就里。
   悲切忧伤的气氛在山间弥漫,笼罩着那片空地的天空。悲痛欲绝的奶奶、妈妈,她们的哭声撕心裂肺,久久回荡在山谷之中,奶奶哭儿子,妈妈哭丈夫。尤其是妈妈,她哭得死去活来,嘴里反复对我们喊着:“你们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声声凄厉,让我们惶恐不安,好像末日来临一般可怕。
   那种悲伤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即便已过去几十年,回想起来依然能让我泪流满面,痛彻心扉。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那个悲惨的场面,像个深深的烙印,沉重的刻在脑海里。只是当时自己还小,并没有真正弄懂爸爸的去世,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听到有人在喊:“跪下,磕头”时,也只是机械照做。跪在地上,向埋着爸爸骨灰的坟墓磕头,心中茫然,神情呆滞。
   墓地前面开阔,后面倚着一片石壁,周围山石伫立,那时树木尚有些低矮稀疏。多年以后,我才再次回到那里去看爸爸,已然跟久远的印记变得不一样。旁边的杂树已经长得高大粗壮,墓地上方还多了新坟。那是曾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奶奶,她后来终于和她的丈夫、我的爷爷,以及她的第四个儿子、我的爸爸,得以相聚。我爸爸和他的父母,从此再也不会分离,永远在一起做伴……
  
   三
   那个特殊阶段的我,正读小学三年级,姐姐读五年级。家里要处理爸爸的后事,我们几个孩子便弃学,跟着妈妈在山上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
   大人们每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悲悲切切,聚在一起商议爸爸和他单位上的善后事宜,无瑕顾及我们,我和姐姐的学业因此荒废。为了不耽误课程,大人们安排我俩就近在村里的学校,临时插班借读一段时间,巧的是我小叔就是学校的老师。山村学校教育落后,师资力量匮乏,小叔身兼多职,他既要教读三年级的我,也要教读五年级的姐姐。他还教了什么课,我也搞不清楚,学校里杂事多,年轻的小叔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小叔年轻能干,积极上进,多年以后,他最终成为那所学校的校长,直到退休。小叔既是我们的亲叔叔,也曾当过我们的小学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管是从亲情而言,还是讲师恩之情,他差不多算得上是我们的小爸爸,该当得起这个尊崇的称呼。何况他一直都关心着我们,常去我们山外的新家看望,带去好吃的山里特产,核桃、板栗、山楂、柿子、枣、杏等。我爸爸去世后,我家搬去爸爸的单位上定居,远离泰安老家。每年清明节,我家有时因各种原因不能如期赶回去,都是拜托小叔帮忙祭祀我爸爸。小叔每次上山给我爷爷奶奶上坟,也从不会落下墓地旁边的我爸爸。多年来,我们与小叔一家人彼此亲近,形同一家人。
   在那段插班上学的日子里,大爷家的平哥总和我结伴,从奶奶家要走上一段山路才能到校。学校处在山间一处不太开阔的平地上,地势较高。进入校门,校园不大,环境简陋,只有一小片操场空地。教室是低矮破旧的几间平房,学生并不太多,但仍然感觉有些拥挤,房子空间太小。几排破旧的课桌前,有张小桌子就是老师的讲台。
   坐在教室里,看见小叔拿着课本,从外面走了进来,屋门低矮,他个子高,进门还需要低下头。小叔像我奶奶,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长眉大眼高鼻梁,脸型消瘦。我爸爸也像奶奶,看见小叔,就如同看见奶奶和爸爸,他们三如此相像,一看就是一家人,几乎共用一张脸。小叔为人好,和蔼可亲,我从来都没有看到他板着脸严肃过。他发自内心的疼爱和温暖着我们,可怜着没爸的孩子。
  
   四
   暮色里,随着“当、当、当”的放学钟声敲响,平哥又和我一起回奶奶家。走到那块大光梁,我们俩就会爬上去玩,这是属于我们的天地。光梁石缝里的板栗树上结满了果子,已经成熟。那些包围在板栗外面的刺针,圆鼓鼓的像个小刺猬,令人生畏。有的则已经自行爆裂开来,露出里面褐色的板栗壳。
   平哥勇敢,不畏针刺,灵巧的抠出板栗,用牙齿咬开,再用指甲一点点剥掉那层薄膜,逐渐露出黄色的板栗肉,递给我:“给你,吃吧。”我接过来,满怀期待的咬上一小口。水嫩的新鲜板栗,流淌出清甜的汁水,口感香甜,甜到心间。
   低矮的山楂树上挂满了一簇簇的红果,在阳光下更加炫目,惹人喜爱。树不高,站在石梁上,不用踮脚尖,小小的我都能触手可及。奶奶总是把山楂摘下后捂一阵子,等熟透后再拿给我们吃,则口感绵软面,不会酸涩硬。
   不上学时,我俩总爱在大光梁上玩,爬上爬下,走来走去,成了我们的专属园地,也是我的安全岛。在这里感觉很放松,坐着躺着站着,总呆不够。有时就坐在石梁上晒太阳,静静地不说话,发发呆,舒服惬意的感觉好像能抚慰忧伤。居高临下,我可以远望大水库、半山腰、盘山路、村子、屋顶、烟筒……老家好美,沉浸在秀美的风景里,暂时忘却人间的悲苦。不记得我们曾经都说过什么,唯记得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爸爸已经不在了,他再也不能陪伴我们。奶奶和妈妈整日哭泣,伤心过度,头脑不清,自顾不暇。我姐和大爷家的海哥,在一个班上五年级,面临毕业,顾不上陪我。大爷家的珍姐,在山楂罐头加工厂上班,很少回来。小叔忙忙碌碌,杂事不断,每日备课,儿子尚幼。大爷是村支书,他更忙,要管理全村的事务。三大爷不在山上,他在泰安市里工作,三大娘和孩子们后来也搬到了城里。大娘和婶子忙活家务杂活,收拾做饭,照顾老人、幼儿,一刻不闲。
   一大家子人,似乎没谁有精力管我陪伴我,人人都顾不上,只除了平哥。或许我就是大人们交待给他的任务,让他这个堂哥照顾我这个妹妹。在那段没人管的日子里,只有平哥伴我一块上学、放学,跟我在光梁上爬着玩,给我摘板栗、山楂、柿子,说些小孩子之间的童言童语,陪我度过那段无知、无助、懵懂、孤单、忧伤的日子。
   十岁那年过后,我从新家离开,一去几千里,远走他乡。远离老家,远离家人,远离之前熟悉的一切,几十年间,身不由己,再没回过山上的老家。我的堂兄平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听说他后来在镇上开了饭店,日子过得不错。
   有一年,从远方归来的我曾跟妈妈和亲戚们,到过泰安市城里。一行人先去看望了我多年不见的三大爷,他早年在海军服役,后转业至泰安市里,在一个单位当领导。他为人和善亲切,轻言细语,让人如沐春风。招待我们吃完饭后,妈妈和亲戚留下来说话,我和两个弟弟则随着二姨夫,四个人去攀登泰山。
   走在登山的路上,沿途看见泰山的山石景致,多么熟悉和亲切啊,让我不由得想起山村老家的巨石光梁。石头浑圆、粗粝、坚硬、朴实,饱经风霜,历经沧桑,傲然挺立于泰山之间。
   只是那次,并没能回山上的农村老家看看,爬完泰山后,便随亲戚们折返,回到我们在爸爸单位上的新家。从此没再有合适的机会,只能在心里惦念那道光梁和光梁之上的往昔。
  
   五
   时光飞逝,足足过去了四十年,我才终于回到山上的老家。但由于一天来回,时间紧凑,没能看到平哥他们几个人,只看到大爷和小叔、婶子、小堂弟一家。这次让我最为震惊的是,记忆里让我牵挂的大光梁竟然不见了,已被铲除,仿佛愚公移山一般,不知被哪个神仙施展法力挪走了。
   老家盖起了许多新房子,修了漂亮的高等级盘山公路。大爷家的两个哥哥家,奶奶院子里的小叔家,拔地而起一座座小楼,像一栋栋别墅,豪华,气派。老家巨变,山村变迁,让我惊叹不已,与旧时的情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新时代,新变化,日新月异,改天换地,旧貌换新颜。
   记忆里的大光梁,曾承载着我年少的过往,如烟如雾的模糊往事,旧时光里的童年故事、经历、情感、神伤,随着那石梁的消失,让我越发怅惘。石梁不在了,再也看不见,只能留存在记忆里。一切过往,都烟消云散,往事只能回味……
   几年后,我再次和亲戚回山东看妈妈,那次大弟开车带我们去爬峄山。峄山即是当年孔子所登的东山,就是孟子所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次我却没有机会去爬山,任务是陪着无法登山的妈妈和亲戚闲逛,等待上山的男士们下山。
   峄山跟泰山一样,也具有北方山石的特质,滚圆,粗砾。在山脚下,我惊喜地发现一处翘立的大光梁,让我一下子又想起老家的大石梁,似曾相识,顿生亲切感。我赶紧招呼妈妈她们,跟着我爬上那座低矮平缓的大光梁,坐在上面晒太阳。石梁略微倾斜,质地花白,边缘浑圆,层岩叠加,只是没有我奶奶家的那道石梁巨大。
   后来我干脆躺卧在光梁石上,闭目养神休憩,任由温暖的阳光晒得浑身暖暖的。逐渐睡意朦胧,似睡非睡,似梦非梦,迷迷糊糊中,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好轻盈,仿佛被轻轻托举了起来。灵魂也飘飘忽忽,不受控制,身心放松,像片羽毛,飞得好高好远。飞过高山,飘过大河,翻山越岭,飞回了泰安山上的老家。
   我看见山底下那座熟悉的水库,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山上的高处,一块凸出的巨大光梁上,有个小女孩的身影,石化一般一动不动。她两眼深邃,眉眼间略显忧伤,像是有什么心事,与她本该欢快的年纪不太相符。她托着下巴,一个人正望着山下的水库发呆。
   好生面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仔细打量,那不正是儿时的我吗?心跳加速,我竟然穿越了回去,看见了从前的自己,以及老家过去的景象,无比真实,无比清晰,仿佛旧日重现。心中一直牵挂的故土老家,那块承载着我童年忧伤的大光梁,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心坎里、脑海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梦回老家,梦回石梁。
   醒来时阳光刺眼,感觉眼角有泪溢出,梦里心伤知多少……

共 54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北方的山自有北方的特质,作者作为出生在北方、成长在南方的人,对家乡的大光梁是有着极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山梁不单是一座山的象征,也是一段故乡生活的记忆,恒定久远,念念不忘。于是,作者倾情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座山和一道大光梁,也为我们叙说了大光梁之下的村庄、亲人,和悠悠的乡愁。这道光梁承载的太多的故事,有忧伤,有苦闷,有孤独,也有浓浓的亲情,有堂哥温暖的陪伴。读这篇精致而情感饱满的散文,不单可以见识北方山石的厚重峻峭,也可以感悟到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是源自对大山梁的崇敬,对亲人的怀念。一篇优秀散文,不能只是描写状物到位精准,而是要有真情实感。本文恰是如此,以细腻的描写为底色,以真挚的情感为亮色,做到了情景交融,以情感人,打动人心。因此,我们看到作者深情的道白和内心的波澜,看到奶奶、父亲的身影,感受到小叔、平哥的关爱和质朴,看到了少小在山梁下的快乐时光,看到了四十年后在大石梁上与妈妈的温馨时刻……这一切源自大光梁。当作者一片真情面对山梁时,石梁之上有光万道,便会梦回老家,梦回石梁。文章主题思想深刻,立意高远,以自然之物为题,表乡愁之情,达到了较好的文学效果,令人感动。结构布局合理,语言流畅,特别是散文中的情感真挚朴实,美文共赏,力荐文友鉴赏。【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01 08:15:40
  通读整篇文章一是感情真挚饱满,二是叙事描写有条不紊,以一道山梁喻人抒情,立意新颖深远。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01 09:02:43
  感谢小猪她爸总编对拙作小文的肯定认可,能得到老师的首肯,我很开心。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支持!谨祝老师五一劳动节快乐!祝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01 08:16:25
  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01 09:03:33
  感谢小猪她爸老师的鼓励支持!我当继续努力加油,逐步提高,向老师学习。节日快乐!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01 08:17:01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01 09:03:51
  感谢社团厚爱,鼓励支持!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01 09:00:45
  感谢小猪她爸总编编辑拙作,老师辛苦受累,敬杯咖啡??。不得不说,老师作为总编,编辑能力超强,写出了我说不出的感受,佩服之至,给拙作小文增光添彩。我的老家,泰山附近的一个山村,一直让我魂牵梦绕,四十年没回去过,一直就是我心里的牵挂。把它写出来,算是了个心愿。拙作粗糙,能得到老师肯定,不胜荣幸。今天是五一节,谨祝老师节日快乐!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