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四月】悠悠读书“心”(散文)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深感在而立之年才真正领悟读书的美妙,深入理解了韩愈的《劝学篇》和荀子的《劝学》的精髓,明白了读书如同春天般温暖,能够给人生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冰心先生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劝勉,如同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记得年幼时,母亲在寒冷的冬天,抱着我,在窗户上哈气教我写“8”字。那时,我总是写成了两个相连的“0”,这一幕总让我忍俊不禁。当我七岁开始读书时,遇到了些许挫折。我曾去三八亭小学报名,因对个位的加减不熟悉,未能如愿。最终,我选择了无需考试的六岭小学。
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逐渐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和才能。小学三年级时,考了全班第二名,五年级更是荣登榜首。顺利进入了市重点中学,度过六年的时光,成绩始终保持在中游偏上的水平。我深感幸运,因为我一直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喜爱。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对学习的态度更多地是将其视为任务,完成即可。我更多地追求玩耍的乐趣,而不是勤奋学习,更谈不上热爱学习。
然而,一本书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高二的暑假,我无意中翻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三毛的书籍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我。我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之花在我思想的荒原上绽放。高三那年,面临了分文理科的选择。我内心深处渴望去文科班,但也明白自己的语文成绩并不优秀,而且之前也并未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深思熟虑后,我还是选择了生化班。那时的我,心中尽管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但对理想的追求心怀热忱。那时我遇到了心仪的女孩,渴望与她分享我的梦想和前途,但她已经离开了家乡,去了另一所学校。
课间十分钟,我常常望着操场边的大树,想象着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柔软的草地上,舒服地躺在树下,阅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书籍。然而,这只是一个奢望。数学、英语、化学、生物四门课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也挤占了我仅有的一点快乐。但我对文学的热爱从未消退,它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进入了大学——一所普通的学校。
金秋九月,当我踏入大学的校门,怀揣着结识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同时迫切地寻找着学校的图书馆。我的期待略感失落,因为图书馆并非想象中的宏伟大楼,而是由几间教室拼凑而成。尽管如此,我还是常常出入其中,寻找我钟爱的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藏书量确实有限,仿佛一口乡下的“水塘”,只能养养家鱼。
第二年,我的一位高中女同学考入了湖南师大。听说那里新建了一座壮观的图书馆,我兴奋地要求她陪我去见识一下。我还巧妙地借用了另一位同学的身份,成功进入了那座巍峨的图书馆大楼。站在高高的书架间,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书籍的海洋让我仿佛被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地迎进了家门。那一刻,我的心飞得很远很远,仿佛置身于知识的宇宙。
离开湖南师大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想去旁边的中南工业大学的图书馆看看。那里不仅有我“喜欢”的女孩,更有一座更高大的图书馆等待着我。好书与佳人并存,无疑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如今,佳人已远走,但图书馆和那一本本好书依旧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渴望知识的人。
20岁那年,我毕业后在家乡加入了警队。虽然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没有全部用在读书上,但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并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然而,青春的放荡和无羁让我错过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机会。直到30岁那年,我痛定思痛,决定重新开始我的读书生涯。我亲手制作了一张读书“课桌”,并开始了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就在这一年,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他是省直所的办公室主任,后来调到我们邵阳所担任所长。虽然我们只畅聊过三次,但他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活动,并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文字材料和信息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让我从“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走了出来,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为了胜任这份工作,我开始系统地学习公文写作和文学知识。我坚持每天阅读和学习,不断查漏补缺、稳步推进。在他的任期内(不到两年),我度过了我的“学习期”和“枯竭期”,虽然成果有限,但我从未放弃。他鼓励我“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既让我深感愧疚也让我备受鼓舞。从此,阅读成为了我每日的必修课。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有了收获。17年来,我的近二百篇文稿先后被部局、省厅省局、市级刊物和相关网络刊登;个别还获得了本系统的大奖。这些成果都是我向他递交的答卷,也是我不断努力和学习的见证。但我知道,这远不是高分答卷。自己仍在半山腰,甚至更低的位置,需要继续努力攀登。
40岁那年,我的外甥初中毕业后,我向他借来了全套的语文书,开始认真学习并做笔记。同时我的女儿也开始读小学,我借着辅导她的机会,也翻阅了小学语文书。这次重返“校园”的学习,让我巩固和重练了语文课本上“富载”的知识和技能,也为我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古文,历来是我的弱项。2014年,我购买了《中华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儿童注音版读物。觍着脸说,我确实感到有些吃力。注音是为了避免读错字,而选择儿童版则是希望从基础开始学起。我规定自己每周誊抄三四首,现在已抄完三本了。原来在古诗词中,有那么多的谐音、隐喻和典故,如果不深入研究,真的是难以明白其中的深意。每一本古诗词都像一扇窗,让我能够穿越千年,与那么多美丽的人物、景色和故事“面对面”,让我深感“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接着,我阅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朱自清先生的《回忆录》、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等名家大家的自传。这些作品都丰富地述说了他们勤学苦练的经历,是很好的劝学篇章。每当我读到他们目不窥园、宵衣旰食的学习段落,那种好学精神、每日好好学习的习惯,以及将学习当做终身事业的人生观,都使我油然而生满满的敬佩感和熏陶感。这使我坚定了读一辈子书的强烈愿望。有时,我也会担心,怕书没读完而人已不在。
现如今,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乐学的火焰,形成了读书产生快乐,用快乐去更好地读书,然后有更大的快乐的良性循环。看着发表的一篇又一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读书,这完全是属于我自己的天地,是我自主的世界。在这里,快乐是我自在的生活,我可以纵横驰骋,肆意挥洒,没有人能够阻挡我。困惑、迷茫和无助只会离我越来越远。
满满的书架呀,你就是我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