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风筝(散文)

精品 【东篱】风筝(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515.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8发表时间:2024-05-08 11:01:56
摘要:如果童年没有放过风筝,我觉得童趣就少了味道。有些故事,总会风筝有关,我写几个断片,留住风筝的影子。


   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一张纸,折折叠叠,黏黏糊糊,就能够构筑理想世界。
   最让我们产生憧憬,放飞童趣的,一是叠很多的纸船儿,还有就是扎一个风筝。纸船儿顺河而下,漂向大海,追不上了,但总在牵挂它扬帆入海的样子。风筝飞向天空,逐风而歌,我们有了一片载着飞高梦想的自由。
   做风筝,绑一个十字架,前短后长,不对称,骨架就有了,连几道线,风筝就有了头、翅膀和尾巴,糊上废弃的作业本纸,蜡笔描涂几缕彩色,飞鸟风筝就可以展翅待飞了。伙伴给了名字叫“麒麟风筝”,后来佩服这个名字,麒麟,又叫“四不像”,我们做的鸟风筝,也是四不像。但很像那时我们说不清的梦想,只要上天了,我们就欢呼雀跃,顿觉大地和天空是零距离。
   一张纸,爬满了我们幼稚的字迹;一张纸,幻变出我们入海上天的梦想。所以,也让我对风筝有了好感,从不肯去想风筝会断线,会离开我们的眼睛。读巴尔扎克,一句话让我惊讶——“断线而去的风筝是不可能追回来的。”是吗?或许我从未有过断线而丢失风筝的往事。也许,我生活的村落很小,四围都是山峦,风筝不能飞出去,挂在树上,落在屋顶,我们都想办法摘下来。从广阔的天地看,我们必须准备风筝会断线,年轻的我们,放飞自己,也如风筝一样,也可能会折翼,会断线,会落地,会被一阵风摧毁,但我们追出去的一段距离,一定比握在手里更有意义。在我的心里,风筝每一次起飞,都是试飞。风筝担当了启迪我们的角色,怎么能对风筝不敬而生微词呢。
   曾经把一架风筝放在枕边睡觉。我爱风筝,感觉风筝也有生命。
  
   二
   喜欢风筝,有了一份特别的感情,便想追根溯源。我有机会出差,对风筝才有了要与之相识的意向。1988年随队到潍坊参观学习,适逢潍坊办风筝节,未见风筝节现场,倒是走进了风筝博物馆。
   那时我发生了奇妙的联想,一只风筝,还要为其办个节日,给风筝建一个馆舍,不可思议。
   进馆参观,我现在唯一记得的,是为纪念鲁班这位鲁国大工匠而建馆。在馆里我懂得了风筝的起飞历史。大约2300多年前,墨子造了一个大木鸟,名为木鸢,但是瞬间就落下了。鲁班闻讯便用竹篾改进了这只大木鸟,名叫木鹊,一飞上天,三日不落。蔡伦造纸,坊间才兴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潍坊,论地理位置,当属齐国,而首先抢了鲁国的鲁班,后来想,鲁班的“木鹊”应属于“国际航班”。这么大的城市用小小的风筝创造了一个节日,并因此得名“风筝之都”,尤其是潍坊还得名“鸢都”,飞天的浪漫,让我羡慕得很。在继承非遗上,当仁不让。
   站在鸢都的风筝博物馆外,我恨自己童年不在潍坊。
   有些知识,来自我零碎的接触学习。这个“鸢”字,简直就成了一种勇猛的精神符号。尤其是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对那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有了牢固的记忆。鸢,当然不是纸鸢,是一种猛禽,勇猛者固知有止,在进与止的关系上,表达了智慧见解,给我的感触很深。潍坊,在历史中,找到了自己的行动符号,由纸鸢到猛禽鸢,诗意的,进取的,将潍坊的形象表达得那么充分贴切。不能不说,今天的潍坊,创造了崭新的“鸢”文化,一只风筝,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形象,就像一头大熊猫,让成都有了可爱的样子。城市再怎么大,一定要有一个代言者,鸢,纸鸢,无言无语,但它始终飞在蓝天,表达着自由和追求的信仰力量。我觉得,潍坊,首先是让孩子们认可的城市,它抓住了多少童年少年的目光。
   风筝,塑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风筝同样更可以塑造一个精彩的童心童年。
   多次走济青高速,路经潍坊服务区,总是空手而归。我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就问过,潍坊有什么特产,她告诉我想去潍坊放风筝。她或许是受到同学的蛊惑了,或者是课堂上老师教了“风筝”一课,她懂得了风筝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可能在童年就是直接被风筝启蒙的。
   风筝,永远属于远方,即使断了线又何妨。
   我相继从潍坊购买了好几只纸鸢。燕子,蝴蝶,仙鹤,蜻蜓,大约是这几个造型的。其实,女儿只是挂在自己的房间作为了装饰,学业压得风筝没有起飞。直到外孙长大,我送给他一只,蜻蜓的,他说喜欢这个样子,就像战斗机。男孩子喜欢武器,我觉得他应该更喜欢那种战斗精神。这不会是我过度解读。他剪断了系绳,放飞了。他说,为什么要用绳子拴住它的高度。也许,这一只风筝最幸运。剩下的,我搬家还带着,挂在地下室的墙壁上。
  
   三
   能够启迪人向善的不必都是梵语禅意,能够启迪心智的,即使如风筝的一般物件,也有着微言大义。那次,外孙让我讲讲风筝的来历。我脑子里沉睡40年的风筝故事又被唤醒了。
   据说,有一位农夫,戴着斗笠,在田里劳作,突然一阵风吹来,吹走了他的斗笠,他手疾眼快,一个箭步,一把抓住了斗笠系绳,系绳很长,斗笠飞了起来,于是,他忘记了劳作,在田野里飞跑,斗笠成了风筝。于是,他把斗笠的系绳弄得更长,经常在田里边劳作边放斗笠,不再因为流汗而讨厌农事。风筝和种田,扯不上关系,却让这位农夫破解了关系。
   当然,这是风筝来历的又一个版本。任何有趣的事情,都被演绎,将风筝一件物象,转化为意象,赋予了诗意。
   诗意地生活着。这是外孙的感悟。四年级时,他的同桌是一位女生,令他不舒服,就在桌子上划过“楚河汉界”。一次,他见同桌削铅笔没有削笔刀,便把自己的一只鸟造型的削笔刀故意放到女生一边。外孙说,他是让那只鸟故意飞到她的身边的。
   女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一只鸟”。他告诉我,里面有一句话是写得真好——那只鸟在我和同桌之间啼鸣起来,我感觉就像和快乐住在一起……
   农夫放飞了一只斗笠,成了风筝,给他的种田带来了快乐。我的外孙放飞了一只鸟,在楚河汉界有了快乐的声音。
   后来,外孙把这事概括为“风筝效应”。这个效应,也让我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教育快乐。
   他还有一个问题,把我难住了。风筝的“筝”为什么不是“争”字?力争向上,是风筝的特点,“争”才是风筝在风中的姿态。
   后来,我在一篇散文中找到了根据。文章引用《洵刍路》中的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筝,是弦乐之本。孩子们的探求欲永远都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因此,我们在孩子面前永远都需要保持继续学习的状态。
   风筝,是飞起的一张纸,上面写着智慧的文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却几乎都是生于浅流细溪,而渐渐洇漶成江河,总是在启发着我们,从凡物寻常里发现人生的睿智哲性。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线一鸢,都是能够滋养我们灵魂的。
   鸢飞洗心。澄明的天空,给了鸢更广的境界,它巡视的是一个无际的天空,于是,鸢就有了澄明清丽的世界,即使挂在墙上,它还是欲飞的样子。鸢无心,洗心的是持着鸢的系绳的人。放风筝,是最可唤起童趣的方式,童趣,不能看成是消磨时间,打发无聊,其实,童心的启迪,往往借助于物象,有趣的东西,一定会产生有趣的想法,得到某些启迪。
   作家丁立梅有一篇散文的题目是“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不仅仅是蜂和蝶。我说,风会载着一只风筝的理想和情趣。风,在花儿和风筝面前,变得那么乖,为风筝而起,为风筝而吹袭,有了耐人寻味的情感力量,或者说,陪伴花儿和风筝的只有风。一个人,能够从周围的世界,找到某种有趣的联系,于是,就不会感觉是孤单,反而有了诗意。
   风筝与风,风筝与天空,风筝与系绳,风筝与童年,风筝与潍坊,风筝与世界,风筝与理想……关系产生美学。
   人生,总有某些邂逅,物象总和人生有着某种特别的相似,记得小时候很疯,满村串,母亲连个影子也找不到,很晚回家,母亲就唠叨,看看,成什么样子,就像一只风筝,抓紧了线你也挣断了。这“线”是母亲的几个“不准”,早就忘了。
   这话,母亲再也没有说过。我外出求学离家的时候,我想母亲会感慨一番的,却没有,只是默默地目送着。
   林清玄说:“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是绑在线上……”不可挽留,儿子的前程,不应该有系绳的牵绊,却感情上,母亲的心上还是把我这只风筝的系绳抓得紧紧的。
   抓紧风筝的绳,放开风筝的绳,一抓一放,都有着理由,也折磨着感情。
  
   四
   像一本书,一部作品,常常留下续篇后传,风筝的魅力,一直影响着我。三只风筝,前些日子还爬在我的墙上睡着。说起风筝,朋友也有感慨,一个老人往往会让风筝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睡着。当然这个意思在于感叹放飞自我的梦想已经成为奢望,也不合适了。我不想失去童趣,辩解称,那些年忙于工作,冷落了风筝。
   放风筝,腿脚还是已经跟不上风筝的飞了,但人生又不能失却放风筝的心。于是我在几年前就找到了我的“风筝”,文字,是我的风筝,键盘是我的系绳,敲击着键盘,飞着文字,在我的天空划上风筝的痕迹。那些风筝的天空是江山文学网,网载着我的文学梦想。
   那些带着童趣的风筝,我也要放出去。于是,我驱车到海边。
   三月的海风,吹醒了春天的海,吹醒了海边的草木,也吹醒了我的春天,一阵踉跄的助跑,终于让风筝飞上了蓝天,我在那些年轻游人的眼中,成了一个儿童,老顽童,于是,几个儿童也凑到了我的跟前,仰首看着我的快乐。他们把我看成了长不大的同伴,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年龄可以拉伸,就像一个魔术。
   我把风筝的系绳交给一个目不转睛看着我的男孩,我悄然离开。
   他一定会寻找我,我给他的就是一只风筝系绳。他一定记得这只风筝的故事。几天,我用同样的方法放走了那三只几乎成为文物的风筝。风筝属于孩子,属于天空。
   春天,已把命运之绳,交到了你的手中。我变成了一缕风,好让孩子们趁着东风放纸鸢。
   童年少年的风筝,飞得最高。如果童年少年没有风筝的故事,每年的三月,最失落,花无色,天不蓝。
   我有过,你有吗?即使送给了孩子,我心中那只彩绘的风筝没有掉色,依然在心空飞。
   突然觉得把风筝放飞了,也有失落。不过我有计划,下次经过潍坊,我一定再买一只新的风筝。我的书房壁上,应该有一只伴随我在江山文学网上飞的风筝。
   挑个什么样的?一定要五彩缤纷的,或者是一只彩鸟的,能够写真这个时代的。
   著名画家马晋先生,每次搬家都要在屋里陈设一只风筝,认为风筝是灵动的画,可观赏,也可装饰。
   我要让我的书房成为那只风筝的天空。
   人生啊,哪怕没能做一只猛禽鸢,就是一只风筝,但毕竟在蓝天飞过,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萤火虫》)
  
   2024年5月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我”童年少年时,一张纸,折折叠叠,黏黏糊糊,就能够构筑理想世界。做的风筝,伙伴给了名字叫“麒麟”。麒麟又叫“四不像”。“我”做的鸟风筝也是四不像,但它放飞了“我”的童趣,有了一片载着飞高梦想的自由。喜欢风筝,便想追根溯源。1988年“我”到潍坊参加学习,逢潍坊办风筝节,未见风筝节现场,倒是走进了风筝博物馆。在博物馆里让“我”懂得了风筝的起飞历史,也知道了建馆原来是纪念鲁班这位鲁国大工匠。这么大的城市,因为风筝创造了一个节日,并因此得名“风筝之都”、“鸢都”。“鸢”是一种勇猛的精神符号。潍坊,在历史中,找到了自己的行动符号,由纸鸢到猛禽鸢,诗意的,进取的,将潍坊的形象表达得那么充分贴切。今天的潍坊,创造了崭新的“鸢”文化,改变了城市的形象,也抓住了童年少年的目光。“我”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就告诉“我”想去潍坊放风筝。每个人都有“诗和远方”,可能在童年就是直接被风筝启蒙的。外孙让“我”讲风筝的来历。“我”脑子里沉睡40年的风筝故事又被唤醒。外孙从故事中得到感悟,懂得帮助同学,收获快乐。外孙并从风筝中有了探求欲,总提一些“我”始料未及的问题。因此,“我”在孩子面前永远要保持继续学习的状态。放风筝,是最可唤起童趣的方式,也启迪着童心。物象总和人生有着某种特别的相似。“我”小时侯满村串,母亲找不到影,就会唠叨说像只风筝,抓紧了线也挣断。“我”外出求学时,这话,母亲再也没说过,只是默默目送着。儿子的前程,她不会系绳牵绊,可母亲的心系在“我”这只风筝上。“我”家有三只几乎成为了文物的风筝。风筝属于孩子,属于天空。于是,“我”驱车到海边,一阵踉跄的助跑,让风筝飞上蓝天,“我”把风筝的系绳交给一个目不转睛看着“我”的男孩,“我”悄然离开。几天,“我”用同样的方法,把三只风筝都送出。放风筝,“我”腿脚跟不上风筝的飞了,但人生又不能失却放风筝的心。“我”在江山文学网找到了放风筝的天空,文字,是“我”的风筝。本文语言活泼风趣。风筝,一个最普通不过的物象,但在作者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文章有着生动的描写和叙述,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有着精彩的分析和概括,有着不拘一格的行文结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穿插着人文故事,民间传说,有对一座城市的介绍与赞美,有对母亲的怀念,有对孩童的教育和启迪,有童真童趣,又充满着哲理。可以说,此篇文章如同百科读物,给人情趣、意趣、野趣、雅趣和理趣。读罢,意犹未尽,不舍掩卷。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8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8 13:23:41
  老实说,我小时候没玩过风筝,倒是在柳州,一个人闲着无事,一日去了市民广场,买了只风筝,只是放了几次,就堆在阳台上。放风筝,有学问,也有哲学,老师的一系列描述,看似浅白直接,但很有味道,需要真功夫。我觉得,文章写到极致,就是平直、通俗,其隐藏着深刻的人生况味和哲理,老师行文已臻真境,信手拈来,便呈现一篇美文。真心佩服!文中这句“——年龄可以拉伸,就像一个魔术。”,惊讶到我,说得真好,妙极!拜读学习老师大作,夏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15:49:18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磨目了。我说了,没有放风筝的童年是缺憾的,但韩老师喜欢看放风筝,而且试过几次,就没有了遗憾。其实,生活就是哲学,没有哲学,我们很多事情就解不开,只能感到憋屈,所以,文学必须揭示生活中的哲学现象。风筝是平常之物,我喜欢直接表达,并不妨碍其中的诗意的捕捉。文章是早晨起来写的,难免粗糙,需要润色的地方很多。年龄可以拉伸,就像一个魔术。这话是在看孩子们放风筝是想到的。一直是老头,就没有了活力。一旦改变了环境,有了放飞的心,人就活出了滋味。遥握,期待韩老师的美文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5-08 13:48:40
  我以前非常喜欢冰心泰戈尔的散文,可能是高中时代吧,好久不读她们的诗了,老师的文章令我想起了天上的风筝,和梦里的远方。老师美文,特来赏阅!点赞拜读,祝福老师金安!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15:38:34
  泰戈尔的浪漫,可能适合少年读,我上高中时喜欢上泰戈尔的。不过,现在记住的诗句不多,但大约几个写作的时候就想起了。这也是诗的远方。放风筝,现在也是我喜欢的活动,只是腿脚不利索了,只能看了。看看童心童趣,也不错。回忆让我有了童年的感觉,时光里穿来穿去,也是一个不错的娱乐。期待本真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08 14:44:14
  读怀才老师的文章,似乎围炉而坐,品着香茶,听老先生讲故事。老先生博学多才,引经据典,打开我的眼界:一只小小的风筝,从2000多年前飞来。过程中,不断蜕变,丑小鸭成了白天鹅。她承载着历史、快乐、美学和哲理,更有满满的诗意和期待。若问筝为何多了个竹笠头,除了古筝,是否与竹子有关?千百年来,风筝的骨架是用竹子制成的。筝,在此是会意字。会意,六书之一。老先生态度亲切,娓娓道来,像谈家常,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听者,受益匪浅。想起周作人的《乌篷船》,风格相似,或可谓之姊妹篇。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15:58:57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美评。围炉而坐,品着香茶,是古代文人的情调,但愿这个小文可以给南沙潮老师一点美感。还称不上老先生,讲故事也没有多少精彩的情节,只把曾经发生的有些事串联起来而已。风筝的故事很古老,写出来感到舒服,中华文化博大精彩,一只风筝,都有故事,所以,我们为有这些故事而感到光荣。风筝的“筝”我在文章里介绍过,这个知识还是外孙考我而去学习的。希望能够写出风筝的精彩,但经历毕竟还是肤浅,感悟不是太深。周作人的《乌篷船》写得朴素典雅,我这小文不可与之相比,每篇给我们的读感永远是一种享受。遥握,继续期待南沙潮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5-08 15:01:06
  怀才老师,下午好!实在抱歉,因上午忙事,等到现在才写好编按,对不起了!怀才老师写文正如韩老师说的,行文已臻真境,信手拈来便是一篇美文!此篇文章太美,我舍不得一囗气读完,我是一字一咀嚼,我不怕拖到下午才写好编按!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15:35:32
  为难湘莉老师了,打扰了湘莉老师的休息。见谅。你的编按,每一次都是吹的号角,很鼓励人。谢谢。放飞了风筝,总要给风筝一点文字,昨天看电视,说风筝伤人的事件,觉得一定要写给风筝点什么,早晨动笔,草就。放风筝,永远是男孩子的梦想,我已经走过了这个称呼,童心不改,就有了老年放风筝的一些故事。遥握,期待湘莉老师的美文。安吉也适合放风筝,你放过吗?没有吧?你那山区,不能助跑吧?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08 15:18:26
  这篇文章通过风筝这一普通物象,巧妙地串联起了作者的童年回忆、城市文化、家庭教育、人生哲理等多个层面,展现了风筝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启示。作者的文笔活泼风趣,将风筝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读来让人既感到亲切又充满趣味。文章不仅让人欣赏到了风筝的美丽和魅力,更让人从中汲取了人生的智慧和力量。这样的文章不仅值得一读,更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祝怀才老师生活美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15:30:32
  滴善斋老师的解读非常准确,风筝,如果仅仅限于个人童年的情趣,我觉得肤浅了,童年回忆、城市文化、家庭教育、人生哲理,这些看似是每一个点,我想,城市文化对于一个寻常之物的重视,不仅仅是构筑城市文化,更应给我们理性的东西,人生的思考。每个人写风筝,文笔不同,视觉不一样,对风筝的悟性也不同,我就是随笔道来,风筝于我,有着漫长的接触过程,穿起来,给风筝一个致敬吧。遥握,继续期待滴善斋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佳华        2024-05-08 16:20:11
  在怀才老师心中,风筝就是勾连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未来、儿时与暮年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身心可以像风筝一样尽情的翱翔。拜读佳作,顺祝体健笔丰!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16:23:01
  谢谢佳华老师的美评。是啊,可能老了以后,才关注曾经,春天是放飞风筝的时节,海边有孩子放风筝玩,在工作期间,一定不会成为我关注的画面,而此时,那么勾我,一下子来了童趣。写出来,释放风筝心吧。五一节过去了,希望佳华老师创作新作品,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5-08 18:21:51
  读怀才老师的风筝文,感觉像放风筝一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放飞风筝,也在放飞自我。作者娓娓道来风筝的发展史,妙趣横生。与潍坊城市的相遇,与潍坊风筝的遇见,是浪漫至极的。鸢都,名副其实。风筝载着故事,载着梦想,载着永不消逝的童年时光!风筝,在作者的笔下,并非普通物件,是一段旧时光的回忆,连接着亲情,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吻合江山文学的诗意创作,抒写着对未来的斑斓憧憬。文笔曼妙,思绪飘逸,启人遐想,动人心弦。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浅夏安康!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18:30:30
  谢谢罗老师拨冗给小文美评。说实在的,我不算一个贪玩的孩子,风筝的故事,也是断断续续,老了想到风筝,有些怠慢了,穿起来,仿佛觉得这个跨度也很美。人能够恋着童年,打理好当下,就算完整。风筝,于每个人相遇的故事都不一样,别人也写风筝,可能不是我的故事,留一段风筝时光吧。遥握,问候夏祺,期待罗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08 20:52:40
  风筝,里面藏有梦想的,放风筝,几天是放飞梦想,让美梦成真。老师的文章童趣十足,看得出老师有一颗永不磨灭童心。文章哲理性很强,有很深的寓意。很美的文章,点赞学习。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8 20:56:27
  用童心对待生活,生活就有意思。我觉得。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现实的生活,并非没有困难,但既然无法缓解,那也不能失去童心。有时候,我们在一件事里出不来,可能我们太在乎这件事了,拿童心待之,未必能解决问题,但不会伤害自己的心。遥握,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5-08 22:31:33
  风筝是自由和快乐的,我小时候没有流行玩风筝,街上卖的少,有了孩子后,都是陪他放风筝,在江边,风很大的时候,我们的老鹰风筝断了线,随着风飞到船上去了,后来又买了一只一样的,不去江边了,就在公园里放。怀才老师笔下的风筝,不止有快乐情趣,更有智慧与哲理,拜读学习了。遥握问好大哥,岁岁常欢愉!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9 07:50:07
  陪孩子玩风筝,也是玩,怎么说没有玩过,尤其是当老师的,不玩风筝,就少了理解孩子们的理由了,我这样认为。其实,欣然老师是心中有风筝,放飞在孩子们的天空。我的小文,就是随意发挥了一下。谢谢欣然老师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海上老牛        2024-05-09 08:04:50
  早啊!
   多谢!
  
   社长:
   佩服。
   多谢!
  
   风筝,我也做过、放过,
   可是,就是写不出来了。
  
   多谢!
  
   学习了。
  
   这就是:
   就像风筝断了线,
   随风摇曳不回还?
  
   多谢!
  
   祝福您:
   编安!
  
  
   (4656)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9 08:32:51
  谢谢海上老师留墨。一时来了小趣,想起童年的风筝,拉杂地写了风筝的往事。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