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雅香】编辑采访的生活趣谈(随笔)

编辑推荐 【雅香】编辑采访的生活趣谈(随笔)


作者:军旅作家18 探花,12094.4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2发表时间:2024-05-10 10:23:49
摘要:电视台编辑、记者采访,总有一些采访故事是十分有趣的,我就思考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吧。

2002年我在县电视台当编辑、记者,电视台文字编辑才两个人,每周轮换一次坐班负责编辑记者交过来的文字稿件,不当坐班编辑的时间,就去独自采访,或者和记者一起去采访比较大的新闻事件。
   南崔庄村,是一个地图上难觅踪影的小村落竟成为影响很广的全国典型,吸引着大江南北如朝圣般而来的慕名拜访者。我从部队转业来电视台当编辑,县组织部的同志陪同电视台编辑记者来到安阳县洪河屯乡南崔庄村采访。
   1955年9月,时任南崔庄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领导人张怀德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全村“鸡毛上天”的事,当时的安阳地委迅速派人前来调研,并很快以一篇题为《一个实现全村合作化的范例》的调研报告相继发表在《河南日报》和《人民日报》上。这篇文章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他把这篇文章选入了他正在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并亲笔为文章写了重要按语,将标题改为《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他在按语中指出:“鸡毛不能上天这个古代的真理,在社会主义时代,它已经不是真理了。穷人要翻身了,旧制度要灭亡了,新制度要出世了,鸡毛确实要上天了。”至此,南崔庄村可谓一夜成名,扶摇直上,成为当时中国农村耀眼群星中的一颗最亮的星星。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想来感受一下南崔庄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互助、勇于争先”的“鸡毛上天”精神在新世纪的新故事新风貌。
   洪河屯乡牛书记听组织部的同志介绍我是电视台编辑后,就说:“电视台记者来得多,编辑还不认识,第一次见,介绍一下?”
   我自我介绍后,牛书记问:“你当时是几班的学生?”
   “47班的。”
   “那你认识高中学校的牛建国吗?”
   “认识,那是我的政治课老师……”
   这时乡副书记笑着说:“你还说认识?在你面前的就是你的牛老师呀……”
   我尴尬了,一时就不知道如何说话了。牛书记笑着说:
   “二十年了,那时候我二十多岁,现在四十多了……”
   我说:“我以为您还在教育界工作呢,没有想到今天有幸……”
   牛书记陪同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到南崔庄走访调查情况,并合影留念。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调研故事。
   在曲沟镇,组织部的同志介绍我是编辑之后,镇书记张枫说:“编辑下乡采访的机会少,欢迎编辑今后多来曲沟指导工作……”
   我也客气地说:“我从部队转业才几个月,很需要到乡镇了解情况,拜师学习,请领导帮助帮助……”
   陪同我们的同志介绍说:“张枫书记是正规的河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中文系大学文凭过硬,其他乡镇书记不是他这么科班出身的高材生,张书记毕业后本来在市组织部工作,不久被县委书记到市组织部邀请,就把张书记当人才引进到县里来工作,现在曲沟镇独当一面……”
   我和张枫书记聊天,感觉到他的知识渊博,为人谦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美好印象。
   我听到一个消息,因为拉大城市框架发展进行区划调整,安阳县高庄乡划归安阳市文峰区了。高庄乡的老百姓还在看着县有线电视的节目,但他们感觉自己已经是市民了,就想看安阳市有线电视的节目,因为市有线电视可选择的卫视电视台节目多,于是有人问我,能不能帮助老百姓呼吁一下。我就用手机发短信息给《河南日报》社,说:高庄乡的老百姓成了安阳市文峰区的市民,当然想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待遇,问一下什么时候能接入安阳市的有线电视信号,收看更多的卫视节目?
   很快《河南日报》就给我发表出来了,第二天县纪检委有人给我打电话问了情况,我实话实说。后来县宣传部有人给我说了一些情况。县广电局也有人说:这是负面新闻。
   我不以为然,为老百姓呼吁,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是我们记者应该做的吗?
   很快我就收到了《河南日报》社邮寄给我的一张面值100元的移动手机话费充值卡,还有一张红色的荣誉证书。荣誉证书上写着:王怀正同志:您荣获《河南日报》“网评热议”栏目热心读者奖,感谢您对河南日报的大力支持。署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红色公章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004年11月13日。
   有人给我说:你写的是负面新闻,还得到一百元的话费充值卡?有人嫉妒你呢。
   我得知某些人这样的想法,心里不是滋味。广电系统有的记者是不称职的,搞有偿新闻,拉广告拿奖金,不为老百姓发声,不为上级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基层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当然有一些领导也不懂业务,给记者规定拉广告的任务。我提出中宣部有“记者不得拉广告”的规定。
   于是某领导在会上说:记者不得拉广告,这话是一个记者说的,我们的事业单位马上要进行改革实行聘任制,每一个人都要签合同。马上就要签合同了,到时候就不聘任你当记者了。你变成广电局的一般人员,广电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了,给所有人都规定了广告任务,你完不成广告任务,就会少拿钱的。
   我虽然参加了全国广电系统统一举办的“新闻从业者资格证”考试,而且我的考试成绩分数不低,但是没有人给我发记者证。我问广电局办公室,说我没有交照片。我交了几次照片,还是没有给我发记者证。有人说:你让领导不开心了,谁会给你发记者证?你拿着有本人照片的记者证,到处旅游就不需要自掏腰包。现在你没有记者证,想到全国各地去免费旅游,你就去做白日梦吧。
   某些人有这样的心态,我向县领导如实反映情况了,2006年4月我就到县文联上班了。我因为出版了《营门内外轶闻》《无心卧底》《有心卧底》三本书,就有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证”,许多旅游景点,也是对我实行免费开放的。
   有人说:你也能免费旅游了,你感谢谁?
   我说:我想感谢《河南日报》,我为老百姓鼓与呼,是报社给我的鼓励与支持。我想感谢县领导,我给县领导写信说明情况,县领导知人善任,及时通知我到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班,离开广电局就不需要去完成他们规定的拉广告任务了。我还想感谢这转业四年来结识的许多给我鼓励支持的朋友,包括一些因为工作产生误会的同志,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长了见识,增长了才干。
  
   【原创首发】

共 24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2002年作者在县电视台当编辑、记者时,与县组织部的同志一起来到安阳县洪河屯乡南崔庄村采访,作者的一篇报道上了《河南日报》,作者的实话实说被有的人认为是负面新闻,但是《河南日报》社却邮寄给作者一张面值100元的移动手机话费充值卡,还有一张红色的荣誉证书。这正好说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肯定了作者的报道,正因为作者讲真话让有些人不开心了,拒绝给作者发记者证。遭遇挫折和苦难经历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它会让人成长,作者感恩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给了作者学习的机会,增长了见识,增加了才干。纵观作品,层次清晰,文字朴实,文字驾驭娴熟,语言轻松,情感饱满,思想丰沛鲜明,是篇不错的作品。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4-05-10 10:28:04
  作品朴实真诚,祝夏安。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军旅作家18        2024-05-10 11:49:26
  感谢闲妹老战友及时编辑,我们为老百姓鼓与呼,为领导提供真实情况,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是记者的天职。当然,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产生误会,导致发生矛盾,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则必须坚持,学习中宣部文件是应该的,对于一些单位的土政策,也要敢于发声,敢于说不,才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未来。我们新时代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是需要宣扬正能量的,我们共勉吧。
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律师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军队报等发表三百多篇稿件,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转业后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3 楼        文友:陈雨        2024-05-10 15:32:51
  情感真实,笔法老练,结构严谨,让人读之享受。祝老师创作愉快。
始终相信,只有文字才是点燃生命的火柴。
回复3 楼        文友:军旅作家18        2024-05-14 07:34:52
  谢谢来访留言夸奖了。欢迎你来给室雅兰香社团投稿,交流经验。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