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承】逝去的时光,遗失的乡愁(散文)

精品 【宁静·承】逝去的时光,遗失的乡愁(散文) ——致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作者:单培文 进士,831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9发表时间:2024-05-10 18:55:43

时光如同流水,无法捉摸,难以挽留。我们逐步成长,岁月的痕迹在脸上渐渐显现,胡须如春草般生长,白头发悄然上头,无情地宣告着我们的年岁。当我们意识到时,已是回不去故乡,即使身在故土,也仅是“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留下无尽的怅惘。
   故乡的时间仿佛凝滞,在不断的流转中悠然自得。曾经,那里满是热闹与喧嚣,孩童的笑声和父辈们的劳作歌谣交织成一幅生活的画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熟悉的童年场景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静谧和岁月留下的沧桑。
   那些曾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种田、悉心照料我们成长的老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我们而去,他们的坟头早已被青草覆盖,融入了这片他们生前深爱的土地。他们的存在如同故乡的守望者,虽然已经离去,但遗留下来的精神和记忆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当年,尽管年轻人都外出寻求更广阔的天地,村庄里依然有老人们的坚守。他们六七十岁高龄,依旧保持着勤劳的本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更替中播种希望、管理茶园、收割硕果、砍伐柴火,从未有过片刻的停歇。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成为了村里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然而,时间是无情的,它不停带走了老一辈的亲人,只留下那片静默的土地和长满青草的坟茔。村中的板爷年轻时,妻子早早去世,独自养大三个子女。三个娃,要么嫁到了外村,要么在较繁华的集镇处建了房。那个小山村,他们没有回去的打算。因为板爷在,逢年过节,他们会提着大包小包进去看望,买点礼品。板爷并不在乎,自己种田种地,倒也自给自足。不忙的时候,东家串一串,西家走一走,聊天说话,没啥事,就找点乐子。前年就听说,板爷身体不好,只能离开老家,去了儿子家,跟着儿子吃住,成了医院的常客。时不时,回老家看一看,拄个拐杖,还是一脸憨厚,见人一脸笑容。去年冬季,再也熬不住……最终,他葬在妻子旁边,再续年轻时的情缘。
   村头的海爷则是个性格刚烈、彪悍的人,从未怕过任何人或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迎难而上。他擅长杀猪,村中的肥猪见到他的尖刀都会颤抖。海爷向来健康硬朗,却不幸在前两年被诊断出肝癌晚期,坚强的表面下隐藏着无助与愤怒。不久后,他也没能战胜病魔,撒手人寰。丧事过后不久,他多年的伴侣亦默默离世。
   如今,故乡的老人逐渐减少,剩下的也多身体羸弱,有的卧床不起,有的依靠轮椅,有的等待着生命的终结。曾经熟悉的老一辈人物渐行渐少,剩下的亦多身体告危,有的卧床不起,有的依靠轮椅,有的等待着生命的终结。
   老人没了,他们居住一辈子的房子再也等不到主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芳草蔓延,悄无声息地倒下。
   村庄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大多都是土坯房。这些土坯房冬暖夏凉,曾经是村里最美的风景。建筑时,木框固定,泥土倒入其中,用木杵大力夯实,中间用木柴为骨,费了主人无尽的心力。房子依山而建,对水而搭,背山面水,后有倚靠,前有凉风,坐北朝南,既符合中国的文化习俗,又避免日照风吹。
   六十年代,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所有房子,村民们擦干泪水,一边出工,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大集体;一边出力,上山砍树削皮,搭建自家房。房顶是易碎易漏的土瓦,雨后总要扶梯搭架,小心翼翼地爬上去,给房子“拾漏”,让土坯房可以更好地为主人服务。
   最早倒塌的是村口的那幢房子。那家男主人年轻时就已故去,女主人改嫁,留下两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捧着儿子的黑白遗照,发誓要将孙子养大。他们的诺言实现了,可自己也告别了人间。那幢房子因为许久没人居住,先是来了风,再是来了雨,接着蝙蝠占此为家。看着裂开的墙壁,行人都胆战心惊,生怕倒塌时砸了人,纷纷提醒远离故土的小主人。小主人长大了,变成了三十多岁的小伙,虽然很少在那幢房子里居住,但那份感情仍在,一直舍不得,说还要来修理。结果只是说说而已,房子终究抵不过风雨,土墙瘫成土堆,回归大自然,长出荒草萋萋。
   村中有一排板房,曾是大家的杂物间:堆稻草,放柴火,养家禽,更是小孩子们“躲猫猫”最好的去处。这板房,不同于主屋,盖的多是茅草树皮,它们在细菌的滋生下,更容易腐烂。一旦主人爬不动了,不去修葺,它们更是如闹脾气的小孩子,耍起小性子,干脆撂挑子,全部商量好了似的,今年塌一间,明年塌一间。才过三五年,就变成了一堆木料,长出了许多蘑菇,令人好生叹惋。
   稻草不用堆了,不光是没地方堆,而且是因为压根没人种了。小时候,田地十分热闹,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财产。
   那时,水稻一年两季,夏天既要收割也要插秧,大家忙得像陀螺。黎明时分,启明星还挂在天边,太阳尚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已经早早地起床,拿着禾镰下地。干活得趁早,一是忙碌,一是凉爽。田里,无尽无休的蚂蟥,难受至极的搔痒,聒嗓不休的蝉鸣,无法忍受的炎热……不过,大家休息时喝点凉水,吃点食品,聊个小天,到小溪里摸个鱼虾,倒是十分乐趣。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片大片的良田荒废了,居然没人耕种,先是一家,继而一片,接着成片……哪怕国家出台各种补助,村里诸多宣传,还是长出各种杂树。是大家懒了吗?不是,年轻人外出,在城里买房,供孩子读书;老人白发苍苍,走路都费劲,至于田吗,就让它顺其自然吧!
   春节时,隔壁的旺爷八十有余,依旧兴致勃勃地要孩子买谷种,买化肥,说最起码要把村口的半亩田种了。孩子十分孝顺,却并不同意他的要求,反而劝慰:“爸,您要是不种田,我全买好粮食给您吃,保证您不饿到。”旺爷说:“不行,我就喜欢种田,城里的粮食哪有自己种的好。”
   可是,孩子就是不买。旺爷拄着拐杖,实在扛不动百斤重的化肥,只好作罢。差不多年龄的老伴站在自己田头,一遍遍地叹息,可除了感慨,又有何用?
   他们感慨可不只是田,还有满山遍野的茶树和山茶林。茶叶曾是全村人最重要的生计来源,山茶承包了大家炒菜的用油。没了它们,当时的人们可不知道怎么想象?
   国家分产到户单干后,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整天拿着锄头下田,拿着镰刀上山,砍树挖地种苗。无数的茶苗与山茶苗种了下去,得到精心侍弄,很快繁殖成林。每当山茶花开时,扑鼻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每当清明前节,采茶季到来,大家采着茶叶,到山茶林中找变异的山茶树叶和山茶树果,好吃极了,涩中带甜,是难得乡间美味。
   采茶时不管下雨还是天晴,都要忙不迭地采收。茶季有限,若是茶叶老了,价格低廉,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晴天戴顶斗笠,雨天披上塑料布。雨衣是没有的,蓑衣倒有,只是不方便,没有塑料布实用。采茶时,最辛苦的是男人,既要采,又要做,还要卖。茶商多在几十里外的乡镇所在地,连夜做完干茶,走过崎岖的山路,挑着去卖,为一角、二角的价格比了又比,争论不休。整个茶季,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刻。不过,收获却是满满的,几百元钱可以满足一家人的用度,可以缴纳孩子的学费,可以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必备品。
   霜降时分,山茶果成熟,村民们提着袋子上山,敏捷地爬上树,站稳身形,采摘山茶果,挑回家晒干去壳,留下满盈的内果,去打山茶油。榨油厂一到这个时段,日夜开工,翻炒烘干,碾碎茶籽,火蒸茶粕,踩实茶饼,挤榨茶油。色泽金黄的山茶油汩汩流淌,清香四溢,烹调肴馔,最为轻清,诸病不忌。
   可是,茶叶荒了,山茶林也荒了。林间长满高大的树木,阴沉沉的,太阳光被挡得严严实实,野茶还在,只是无人采摘;山茶树年年结果,只是自然熟落……“咚”的一声随风飘落在地,终究无人问津。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不可能有片刻的静止和稳定。的确,故乡还是叫同一个名字,还在中华大地版图的同一个角落里,可所有的人事物景都在发生变化,老人故去,房子倒塌,田地荒芜,就算我们背着行李回去,踏上同一片土地,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风景。
   不论身在何方,故乡终究还是远离了我们,如记忆中的童年,如美好的时光,如曾经金黄太阳暖暖照着的下午,永远消失不见。
  

共 32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喜欢读单培文老师的散文,他的文章没有错综复杂的架构、玩转曲折的环节,也华丽的辞藻,他就像一个极度冷静的人,娓娓给你讲述一个不平淡的故事,读后掩卷深思,颇觉得有深味、有余音。乡愁是什么?在诗人余光中的眼中,乡愁是邮票、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在作者眼中乡愁是故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田一舍,还有渐渐老去的身影。性格温和的板爷,脾气刚烈的海爷,八十高龄还想种地的旺爷,是故乡里最后留守的身影,是眷恋土地的身影。山上的油茶树的果子熟透了,随风坠落,没人再需要山茶籽榨油了,稻谷场消失了,曾经孩提时代的快乐也消失了,老屋撑不起风雨坍塌了……一切美好的记忆都留存在脑海里,这是一个回不去的故乡。然而,在作者眼里这仍然是一个可爱的故乡,于是我们在略显淡淡忧伤的描写中,看到故乡的过往,曾经热闹的老家。尽管我说作者极度冷静,实则在冷静之下是一颗火热的心,因此我们在字里行间便会感受到作者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可以说情景兼备,细腻而多情,语言质朴而流畅,富有神韵,不愧为一篇优秀的记事抒情散文。美文共赏,推荐网友阅读,或许会勾连起我们各自的乡愁,或回忆,或怀想。【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1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10 18:58:05
  一切美好的记忆都留存在脑海里,这是一个回不去的故乡。然而,如同作者所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背着行李回去,踏上同一片土地,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风景。但风景仍在,物是人非而已。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10 18:59:30
  感谢细腻、语言流畅,有深味、有余音。感谢单培文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11 08:19:55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5-11 09:32:24
  品读着单老师的佳作时,窗外细雨绵绵,淡淡的愁绪就这样涌上心头。耳边亦是响起祖辈父辈的感叹:日月如梭,仿佛昨天还是满街疯跑的小孩,怎么转眼间就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呢?而我,虽然尚未走到那一步,却也越来越笃定——回忆,越来越是人生的主题,故乡依然还是那个故乡,勤劳质朴的人们,天真嬉闹的孩子,生机勃勃的茶园……仿佛一切都没有变。问好老师,祝安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5 楼        文友:向往自由        2024-05-16 09:50:37
  随着城镇化建设,乡村回忆录徐徐展开,拜读精彩散文,文有尽而意无穷!祝文友创作愉快!文祺!
周卫平,笔名:向往自由,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全国各地已入会46家,作品入选诗词期刊杂志、入选百度搜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