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浪花】曲折的婚姻(小说)

精品 【浪花】曲折的婚姻(小说)


作者:美蓉 秀才,117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3发表时间:2024-05-10 23:00:47
摘要:三根的爹迈着扯裆的大步,去田里找三根回家。后村的王媒婆登门了,给三根说亲,要把山根找回来,让他自己点头才行。如今的孩子们可不比从前,父母做不得主了。

一条宽阔的土路延伸到村外,村庄不大,很快就走出村,走进坡梁沟洼的田地间。野外的庄稼有一尺高了,绿油油的,覆盖着沟沟洼洼宽宽窄窄的田野,深绿浅绿浅黄的庄稼地,风搔惹眼,招人喜爱。农民们看到长势喜人的庄稼,黧黑的脸庞延展出慈爱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沉甸甸的麦穗,颗粒饱满;又如看到了自己丰满的情人,如意可心。
   三根的爹迈着扯裆的大步,去田里找三根回家。后村的王媒婆登门了,给三根说亲,要把山根找回来,让他自己点头才行,如今的孩子们可不比从前,父母做不得主了。
   三根的爹叫黄有福,今年六十多了,身板儿虽然健壮,但腰身有了些微的佝偻,都是生活压的。他紫糖的肉色,一副红脸膛,看出他年轻时的本色。这几十年的田间劳作已损伤了他的身体筋骨,再也比不了从前,尤其是三个儿子的爹,压力太大了。在八十年代的农村生上三个儿子就是背上了终身的债务,三个儿子,要娶三方媳妇,盖三处房子,这是天大的压力。稍微逊色的父母,往往不能给三个儿子娶全媳妇,会有一个两个打光棍儿的。可是黄有福不甘心,他一定要给三个儿子娶三方媳妇儿,哪怕把自己累得筋骨断裂,皮包骨头也绝不罢休。已经娶过两房媳妇儿了,就剩了老三,说什么也得给他张罗一个。
   好事儿多磨,为了给三儿说媳妇儿老两口没少求人,这不后村的王媒婆,也是个热心人,终于登门了。虽然王媒婆嘴大话多,可人家磨嘴费牙,跑腿儿误工,为了咱儿的事儿,也挣不了几个媒钱,从心眼儿里黄有福感谢人家。
   三根正在地里拔草,他是个勤快孩子,眼里总有活。他念书没念成,只有初中毕业,干不成别的工作,只能回家务农。这季节本来能闲半个月,可三根一会儿也不闲着,不是沤肥就是割草,白天割柳条,晚上编箩筐,再没事儿也要拉上骡马,出去遛青,让它们多吃青草攒膘,到了秋天就有了好脚力,不耽误干活。今天看看没啥活,他又跑到地里看庄稼,看着看着觉得那些拔节结籽的野草不顺眼,骑着麦垄拔上了。拔完草的麦垄,庄稼一下子有了精神,喜扑扑的,眼见着往高窜。稗草蒿子杆灰菜,背回去做饲料或肥料,晒干还可以当柴烧,一举多得。
   黄有福远远地看到三儿正在地垄里弯腰拔草,真是又喜又爱,自己的这个小儿随父亲是个勤快人,庄稼地里的好把式,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这样的好孩子将来一定能发家,他不发家还会轮到谁呢?村里的人也喜欢他,爱他的勤快吃苦,只可惜家穷,今年都二十五啦,才有媒婆登门。
   黄有福远远地喊他三儿:“三根,回家了。有客人来了要见你。”
   三根听到父亲的喊声,直起腰,看到地头边,父亲一边向他招手, 一边大声喊着他,让他过去。
   他答应一声,跨着地垄,走到田埂上,把拔出的野草、野菜,一抱一抱地归拢起来。父亲看到了也走上田埂帮他捆,他把准备好的大绳展开,抱起草放上去,父子俩用力捆起来。三根把一大捆草吃力地背在身上,像一个小草垛,跟在父亲身后蹒跚地向家里走去。
   一路上,父亲跟他叙说着王媒婆来家的事儿,三根听着倒也不感意外,只是“嗯嗯”地应着。
   王媒婆在家里坐了一顿饭的功夫,虽然她能说会唠,也觉得烦了,磨叨着:怎么这父子俩还不回来?黄有福老伴儿田玉梅,不停地给媒婆三姑添茶水点烟袋,殷勤招待。叫她三姑,这是按邻村上下的街坊称呼,三根一辈的应称她为三姑。
   “这父子俩快回来了吧,地里也没啥活。”正念叨着呢,看到父子俩走进了院门。
   媒婆三姑眼尖:“呀,这不是父子俩回来了?你看看三根儿还背了一大背草,怪不得才回来!”田玉梅忙走出家门,接着父子俩。
   “你爷俩才回来呀,三姑都等不及了,人家家里还有活了。”
   “这也是紧赶慢赶,地远,三根跑到西梁的地里去拔草了。”三根的爹帮着把草捆提到墙根儿,一边拍着自己身上的草屑,灰土。
   三根的娘给三根拍着身上的土尘,笑嘻嘻地对三儿说:“后村子里的三姑老远跑来给你说媒,她磨腿费鞋的可不容易,要听听你的意见。”
   媒婆三姑也走到院子里,迎着他们父子俩,三根抬起头羞涩地看着三姑,瓮声瓮气地说:“三姑来了。”
   “这孩子就是实在,你看看,他红了脸,害羞啦?”
   “三姑,快别羞臊我。”
   一家子呵呵笑着,紧让着进了门,赶紧让三姑炕上座,把她劝到炕头上,重新给她烧茶水,点烟袋。玉梅大声说:“他三姑,我给你做饭吧,不早了。咱们烙饼子炒鸡蛋,三妹子吃了饭再回去。”
   “不了不了,你别麻烦,我家里还有事儿。”嘴上这么说,并不代表心里的真想法,说媒上门儿不吃饭,那不让人笑话吗?
   媒婆三姑也就开了正本,她优雅地抽着烟袋锅,盘腿坐在炕头。再看她穿着藏蓝的春服呢袄,黑土布裤,打着裤角。一双白底儿灯芯绒方口布鞋,全身上下干净利索。说话也快,乒乒乓乓,三姑说媒成功的多,失败的少,一看就是个干练的人。
   “根,姑给你说媒错不了,放一百个心,不为别的,三姑前后村儿的,知道你底细,勤快实在的好孩子,只有好姑娘才配得上你。”
   “是,那是,他三姑办事儿错不了,就托妹子了。”黄有福唯唯诺诺地恭维着,一味地说顺耳好听的。
   “就是后村儿乔明家的二闺女,女孩子有点儿厉害,嘴巴巴的不饶人,可长得俊,十里八村的人尖子。她爹得了病了,查出来不大好,医生说是早点儿看还有治。她家急着给她找婆家,给他爹要点儿彩礼钱。我就想到了咱们三根儿正合适,她今年二十,你是多大了?”
   他娘正在外屋烧火,听到说女孩儿厉害,有点儿沉不住气:“他三姑,可厉害了?别不是过了门儿打小的骂老的,我们吃不住呀。”
   他爹担心的是彩礼钱,急忙接茬儿说:“他爹生了不好的病,这需要不少钱,不知人家要提多大的茬口?”
   三姑说:“不多,全包一万八,别的什么也不要了,进门后有房子住就行,不要新房子。”
   “阿呀,一万八呐!”
   “一万八不多,大哥,别的什么也不要,衣裳钱,点心,见面礼,下定钱,摩托车手表缝纫机,这些都不要,也不要新房新家具,过门儿能住能做饭,能过日子就行。”
   “哦,哦,是不过分,另外的也省不少钱。”
   外屋他娘支楞着耳朵听着,也说:“嗯,也不算过分,肯定是为了给他爹看病,急着用钱,想多要点儿钱,别的就不再争讲穿衣打扮了。”
   “嗯嗯,就是,这是明说呢,要不是他爹闹病,也不急着找婆家,肯定要挑三拣四的,挑人家,挑女婿,咱们家这条件或许还轮不着。”
   半天一声不吭的三根终于说话了:“乔明家的二闺女叫玉红,我见过她,去年进城卖甜菜的时候,我还帮她扛过麻袋,能说能笑的我看不赖,要不就定了吧,爹娘你们说呢?”
   爹娘沉思着没吭气。
   媒婆撑不住了,说:“我看是不赖,咱们三根岁数也不小了,二十五了?还得说和说和,怕人家嫌大。一分价钱一分货,人家好闺女肯定不少要,搁谁家也一样。”
   “二十五岁了。”
   爹娘吭哧了半天,最后还是他爹拿砣:“嗯,嗯,俄看三根要愿意,就让三姑给你说合吧。彩礼是贵一点儿,一年卖粮才卖个五六百,家里也只攒了几千块,三根那就得出去打工去。再跟亲戚家借一些,两年内凑齐这些钱,能行不?”
   三根赶紧表态:“我闲了就到城里当小工,冬天也到城里找活做。在家里帮着娘再养两头猪,再买一头牛吧,爹,下牛犊子也能卖钱。”
   三根开源节流,深挖了几条挣钱的路径,一心想快点儿挣钱,快点儿娶媳妇儿。
   媒婆三姑也说:“两三年也行,给她一部分,让她爹先看病,这年月谁家也没有那么多钱。娶媳妇,盖房子,都是现挣现做。人们家都是刚刚吃饱饭,哪能一下子攒那么一大把钱!”
   他娘正在和面,忍不住插话:“三根要是愿意了,爹娘也不能呛着你,俄们这把老骨头,就是为了给你成家娶个媳妇儿,死也能合上眼。这以后就勒紧腰带给你攒钱吧。”
   媒婆三姑看到有眉目,能成了,也喜笑颜开,说笑打趣。可老两口的小算盘打得涩巴巴的,陪着三姑笑,笑出来比哭还难看些。
   三姑坐在炕头上吃了一顿烙白面饼炒鸡蛋,说得饿了,吃了不少,抹着油嘴说:“大嫂做饭就是拿手,媳妇儿过门儿了,要传教她几手,这好手艺得教会她。”
   三根的娘还给媒婆三姑包了个红包,拿了200块谢媒钱,媒婆要说的话还多,要跑的腿也不是一两趟。全仗三姑的一张嘴,才能省钱,省事儿,最终花钱办成事儿。
   送走媒婆老两口上炕细算着,家里才攒了四千多块,今年年底卖了粮,卖一口猪,加上那些零星的收入,最多凑够一千块。再去他大姑二姑家借两千元,和老大老二家借二千元,看看能凑齐一万不?
   他娘说:“哎,提起老大老二,这二千块不好借,大媳妇儿,二媳妇儿的人性你也知道,先把俩儿叫来探探口气。”
   晚上,他娘瞅了个空,看到大儿二儿,分别把他们喊到屋里,他爹和他们细说了给三儿说媒的事儿。老大,老二听了没说话,一个致儿地叹气,坐了一个钟点,又说了些地里庄稼的事儿,就站起身要走。临走都说回家问问媳妇儿,看有没有这么多钱,他爹娘也只能哼哼哈哈地同意。
   第二天三根起得早,洗了把脸,先去水井里挑水,不到井房,听到村东头有人家吵架,高声大嗓门地喊叫,再仔细瞅瞅,可不是大哥家正在吵架?三根心里发慌,知道是自己惹的祸,赶紧打起两桶水挑着回家。进家后看到爹娘也起了,告诉二老,东头大哥家吵架了。
   他娘一连声地说:“看看,看看,我说甚了!”
   他爹赶紧让老婆子去劝架:“你快去看看,没钱,不想借就拉倒,别吵架,咱想别的办法,不指着你一棵树吊死人。”
   他娘披了个褂子,赶忙移动双脚去大儿家瞭瞭。
   隔老远就听到儿媳妇儿的大嗓门在骂大儿:“败家子儿,窝囊废,吃里扒外。”
   “不过了,没法儿过了。”
   大儿子赵志刚大气也不敢出,低着头蹲在檐下,一味听着。
   婆婆进了院,大声问道:“这是咋的了?大晨早起,怎么不能过了?”
   大儿媳赵大平,披头散发,衣服不整,指手画脚地正在放泼骂人。她长得一张刀条脸,吊梢眉,苗条细杆儿的大高个,人称外号旗杆子。
   “家里大子儿没几个,哪有钱借给三根儿娶媳妇儿?让俄们砸锅卖铁呀?”
   “没钱就别借,也不逼着你们离婚,俄们再想别的法。”
   大儿媳大声嚎哭着,好像受了多大委屈。借你一千块救个急,也不是不还你,看把你急的,好像要逼着你跳井,婆婆心里骂着。
   婆婆临走又说了两句:“别哭了,别哭了,快做饭吧,孩子上学要走了。不跟你借钱了,俄们想别的法去。”
   看来三根儿娶媳妇儿,路途还坎坷着呢,不过好事多磨,毕竟三根是个好小伙,谁能眼睁睁地看笑话,不伸把手帮帮呢?
   (原创首发)2024年5月10日
  

共 43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彩礼作为婚姻中的一项重要习俗,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社会,当时主要作为一种经济补偿和确保女方家庭经济利益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彩礼逐渐演变成了展示家族地位、实力的象征,并被视作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传统习俗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加重了结婚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一些地区,高昂的彩礼要求使得许多年轻男性难以承受;二是可能激化性别不平等,将女性视为交易的对象,忽视了她们的个人权利和情感需求;三是助长了物质主义观念,导致婚姻关系中爱情与金钱的矛盾冲突加剧。此外,过高的彩礼还可能导致家庭债务累积,甚至催生了一些因无法满足彩礼要求而引发的悲剧事件,从而对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以给“三根说媳妇”事件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三根”,三根爹“黄有福”以及媒婆“三姑”三个主要人物。作者对主人公外貌特征,语言特点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随着情节的开展,合理有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同看一场电影,每个人物在读者心目中随着情节的推进自然而然地站立起来。这也是作者写作功力的绝佳体现。社会在进步,可一些旧风陋俗依然在横行肆虐。彩礼问题如同一个社会毒瘤,正在蚕食着人们对正常的婚姻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越是偏远闭塞的地方,彩礼反而越高。娶一房媳妇,甚至可能导致几代人无法翻身,如此恶性循环,往复不断,引发的问题已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作者的这篇小说语言朴素,接地气,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好文推荐共赏,期待佳作持续更新。感谢赐稿浪花,浪花因您而精彩!【浪花诗语编辑·贝拉迪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5-10 23:15:52
  先睹为快美社新作,荣幸之至。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美社对人物特点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巧舌如簧的“三姑”,勤劳善良的“三根”,以及敦厚老实的“黄有福”,一个个人物的塑造尽在老师的运筹帷幄之中。向老师学习!期待更多佳作助力浪花!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回复1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06:38:58
  感谢迪迪妹妹用心写编按,写成了长篇大论,太耽误你宝贵的时间了,可以简单点儿。妹妹对文章反映的现实生活深有感触,认识深刻,分析到位,总结的条理清晰,给我的文章提升了价值品味,感谢妹妹的辛苦。敬茶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06:44:26
  农村的婚姻制度习俗,有许多奇特之处,也是许多农民难以摆脱的桎梏。文章反映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的现实,那时农村还贫穷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娶媳妇更是难事,简直是压在父母头上的大山。由于本人写小说的水平有限,所以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人物刻画显的捉襟见肘,希望妹妹多提意见。祝迪迪妹妹夏日安好!工作顺利!
2 楼        文友:墨香婉约        2024-05-11 04:52:09
  欣赏拜读美蓉老师佳作,老师小说写的精彩,回味无穷。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今,彩礼话题,仍是娶媳妇难的负担,越是家庭困难越是娶媳妇难。主线清晰,人物外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活动描写。都写的淋漓尽致。现实接地气的精彩小说。欣赏学习了!祝老师笔丰文健!夏安快乐!敬茶问候!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良贤品自高。
回复2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06:49:13
  谢谢墨香小妹妹留言点评,文章很长,你认真读了一定厌烦了吧?多提宝贵意见,你的赞美支持让我惭愧。多向小妹学习!祝夏日幸福!一切安好!
3 楼        文友:尹献君        2024-05-11 05:39:48
  拜读美蓉老师的小说,文笔细腻,情节焦灼,传达正能量,接地气,是一篇值得细读的佳作,向老师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06:50:45
  谢谢风光老师留言点评,老师的诗词写得才叫精彩,向老师学习,祝老师夏日安康,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06:46:45
  辛苦写了两篇都摞到一块儿了,这可咋办呀?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5 楼        文友:一窗清寒        2024-05-11 10:01:00
  看到姐又发新作,课完赶紧来拜读,这篇小说笔力游刃,文风独特,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真的是好看极了。作品成功之处是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是个性鲜明、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是透视社会、深刻致远的主题思想……通篇在雅俗并济的讲述中,把握字节的音律,除了呈现出的嬉怨嗔怒,还有一种只有在那片土地生活的人们才会有的厚重质感、在字缝间浸润漫漶,使得小说简明生动亦质朴深邃。佩服姐,继续与你亲近着,执手共赴清凉一夏。
回复5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12:11:37
  妹妹很忙,我能理解,所以轻易不敢打扰你。妹妹的留言总是那么优美深邃,让人百读不厌。小说确实也难写,脑海里浮现着不同的人物形象,放到笔端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刻画人物很难到位,功力差的很远。妹妹的总结评点总是那么精湛,挖掘出我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的东西,真是佩服你呀!多向妹妹学习!祝你夏日安康,万事遂顺!
6 楼        文友:望雪        2024-05-11 11:01:53
  美社这篇小说很接地气,生活气息浓厚,对农村婚嫁生活的描写真实,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刻。三根父母一辈子勤劳节俭,只为给三个儿子娶媳妇,可婚嫁费用却让一家人为难,尽管父母,及三根积极应对,但经济现状仍使这一桩喜事困难重重。如今农村的经济压力,男女比例,彩礼额度等问题日趋严重,令人头痛难解。文章对人物刻画比较成功,节奏掌控比较成熟,值得学习之处很多。感谢分享佳作,推荐文友共阅。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7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12:18:12
  谢谢雪社长篇留言。农村的婚姻确实堪忧,主要是因为文化落后,经济落后,所以就像是一桩交易一样在进行,是一大陋习。雪社的观点历来深刻精准,问题看的透彻,所以就能点到要旨。小说的语言和人物的刻画还非常欠缺,多提宝贵意见。祝夏日欢畅,工作顺利!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8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5-11 22:17:36
  美蓉老师的新作《曲折的婚姻》是一篇以农村婚姻彩礼为创作背景的小说,小说的社会意义针对彩礼做了深入的阐述与剖析:彩礼的最初的意义——作为一种祝福和感谢的象征,在我国农村彩礼习俗逐渐演变成经济交易的陋习。高额彩礼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影响年轻人的婚姻选择。一些青年选择遵循传统,即使这意味着要背负沉重的债务。他们或许通过外出务工、借款甚至贷款来筹集彩礼。高额彩礼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开始呼吁改变这一不合理的习俗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文件特别提到,要“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在创作技巧上,人物塑造没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述,每一个人物都是通过语言对话以及肢体语言来进行塑造,这种方式让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这种创作技巧朴实无华,特别适合描写农村生活,具有以赵树理先生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创作的农村题材的作品神韵。
9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1 23:25:51
  谢谢上大人老师留言点评,老师的长篇大论对农村彩礼这一陋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问题的根源。文章初衷就是要反映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农村生活的现状,加以展现,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达到要表达的主题。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用心点评。祝老师夏日生活愉快!万事遂顺!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10 楼        文友:巧眉        2024-05-12 21:45:55
  作品扣人心弦。三根的婚事牵着读者的心。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