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朱家往事(散文)

精品 【流年】朱家往事(散文)


作者:秋蒿 布衣,12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发表时间:2024-05-11 15:39:18

童年的记忆里,乡民中日子过的最好的,当属朱景岩大爷一家无疑。听老人讲,解放前,朱氏家族就以生活富足而冠盖全村,素有“朱家大户”之称。我年纪小,对过往自然无感,但对景岩大爷这家“豪门”,却是充满了仰慕之情。在幼小的心灵里,我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将来能过上朱家一样的生活就好了。
   印象里,朱家属于深宅大院,有前后两进院落,正房两座,算上偏房,总共有十好几间屋子。作为门面,他家的大门也非常气派,凛然庄重,与高大的院墙连在一起,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既视感。它傲然屹立于一众破落的小院之间,简直是鹤立鸡群。
   家道好,人品更不差。与意象中的“为富不仁”不同,朱家人古道热肠,助人为乐,赢得了村人的敬重。那年雨夜,我家房顶垮塌,得到预警的一家人幸免于难,无处栖身之际,幸亏朱家伸出援手容留,这才暂时渡过难关。每当谈起这段过往,父母眼里总是满含感激。
   当时我尚未出生,对朱家的好感更多的出自亲眼所见。朱家有一盘石磨,在机磨短缺的年月,它自然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因石磨稀少,前来排队的人络绎不绝,半夜都不歇班,被打扰的景岩大爷一家从无半句怨言。
   每次我去推磨,朱家奶奶总是陪在一旁唠嗑。这是一位面容慈祥的长者,脸上挂着自然的烂笑,看着就让人暖心。也许是人老的缘故,亦或是善良的基因,她对每位来家的客人都特别的热情,全无半点主人的架子,这让“寄人篱下”的我们心里分外踏实。人都是不喜欢嗟来之食的,假如主人甩脸子,想必你心里不会痛快。好在碰上开通的一家,这倒是我等的造化了。
   那年月生活困难,粗粮为主,且时有断顿之虞。朱家情况就好多了,虽不至于顿顿细粮,隔三差五还是少不了的,这让我很是羡慕。农忙时节,前来朱家帮忙的大有人在,动机自然是乡情或感恩,白面馒头的诱惑也是有的。
   朱家生活好,卫生环境当然也不差。故此,他家成了村务接待的“公共驿站”,电影放映员、说书匠之类来客,一般就安排在他家。那年知青下乡,两名北京来的女同志就“扎营”朱家。她们平易近人,全无半点大都市的骄娇二气,很快就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和房主更是亲如家人。
   知青返城之际,母亲抱着尚在襁褓中的我前去送行。窦英阿姨(知青)摸着我的小脸道:“小胖胖,再见了。”母亲有些伤感:“现在分别,只怕今生无缘再见了。”英姨满怀希望:“那不见的,将来长大了让他当兵,来北京找我。”别说,这话还真是灵验,不过这个愿望是由祥哥实现的。
   祥哥是景岩大爷的长子,自小就非常有骨气,立志当兵报国,结果也天遂人愿。当兵那年,祥哥娘俩参观天安门,茫茫人海中,景岩大娘一眼就瞧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咋像窦英啊,天下之大,难道就这么巧合?”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一辩真伪,她试着喊了一声:“窦英!”那人回过头,四目相视,火花迸出,都禁不住地惊喜。窦英将娘俩接回家,同时喊来另一知青作陪。期间,她俩领着二人逛遍了京城知名的景点,像当初的朱家一样尽到了地主之谊。
   世事难料,无奇不有,想不到分别多年,故人竟然重聚,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只是主客易位,不变的是那份隔舍不断的友情。
   祥哥复员后,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被分配到某地水生研究所工作,俨然人生的赢家。他是我村最早吃上公家饭的人员之一,鲤鱼跃龙门,能够农转非,在村人眼里,那便是鸡窝里飞出的金风凰。造化弄人,也许是祖宗积下的荫德,这就叫因果有报吧。瞧,我也有些迷信了。
   在子女成长的路上,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朱家兄妹三人,个个出彩,哥哥争气,妹妹同样长脸,尤以妮儿姐为最。她排行老二,作为长女,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基因,生就的美人坯子,是全村公认的村花。
   妮儿姐天性好学,有股永不服输的男子汉性格,兴趣儿爱好也非常广泛。当时样板戏大兴其道,因扮相、气质无出其右,她被公推为《红灯记》中的李铁梅。其俏丽的扮相、唯美的唱腔,举手投足间透着那么一股灵性,瞬间就征服了观众的心,我们这些小孩子见面就喊她李铁梅。
   朱家有女初长成,自然少不了慕名的追求者,前来说媒的踩破了门坎。妮儿姐是个有主见的姑娘,对条件优越的富家子弟从不正眼相瞧,反将终身托付给军人。哥哥当兵,妹妹又选择当一名军嫂,朱家和军人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家的血脉里,流淌着文化的基因。妮儿姐的京剧情节,缘自父亲的传承。景岩大爷就是一名京剧票友。我村文化氛围浓厚,时常会组织京剧演出,吸引四邻八乡的看客前来观瞻,景岩大爷就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当时,有个传统剧目叫《四根弦》,是老人的拿手绝活,我就是他的忠实粉丝。“猪八戒也,有力气啊!抗着个铁耙子,耪地去哎……”每想到他那激昂、悠扬的唱腔,我的血脉就澎湃激荡。可惜,随着一代人的谢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淹没在岁月的烟云里。
   时光如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回首往事,徒留伤感:当初的一家六口,如今只剩下朱家小妹孤零零地守望着,守望着那个有些残缺、温暖而又伤怀的家。一个时代结束了,但生活还在延续。历史是有记忆的,勿忘过去,往事就是一个不老的传说。
  

共 20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相邻中,朱家是一个殷实的大户,庭院深深,不愁吃喝。这样的人家,因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极高的修养,大人慈眉善目,孩子懂得礼节,还都有出息,儿子参军考学,有建树,女儿嫁给军人做军嫂。朱家虽然高门大户,却没有高高在上,从不鄙视贫穷的相邻,反而热情地让相邻们到自家院子里推磨,女主人还陪着唠嗑。朱家还善待住在家里的知青,并同她们相处得如同一家人一样。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也是为自己积德。文章描述了朱家的为人处世,也说明了朱家有钱也有德,值得相邻们敬仰。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1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05-11 15:42:46
  有钱有教养,还懂得尊重别人,这样的人是值得人们敬仰的。感谢作者的分享,问好,祝福夏安!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秋蒿        2024-05-12 09:29:58
  乐于行善的有钱人才值得敬重。
   编辑安好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11 22:59:0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