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星月】一道猪头宴(小说)
一
汤珍珍在洪英饭店做厨师,已经两个年头了,饭店坐落在加林镇街道上。处于加林镇街道中心位置,过往的客流量比较多,饭店的生意一直很红火,洪英饭店对面就是加林镇政府,每天跑镇政府的人川流不息,进进出出都是为业务而来,每天到了饭点,形形色色的人都会去洪英饭店就餐。为洪英饭店增加了不少人气,这几年,乡镇经济发展迅速,给乡镇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经济效益,整个加林镇街道,只有四家饭店,从街头到巷尾,都人影如织,每个饭店都是门庭若市。
洪英在加林镇上,是一位响当当的饭店女老板,这几年,饭店生意红红火火,给洪英赚了个盆满钵满,洪英便成了加林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洪英刚刚四十出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依然风韵犹存。目前,饭店有四间房,分十个包间,在小小的加林镇属于大饭店了。前些年,这几间房是农具厂丢弃的废仓库。当时,仓库是破烂不堪,摇摇欲坠,洪英的老公顾海涛是一名邮递员,当时,由于经济落后,邮递员只能骑自行车寄送报纸和书信,为了照顾顾海涛的一日三餐,洪英把家搬到了加林镇邮电局,一同带来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小凤,小凤被送进了加林镇中学读书,那个时候,洪英每次上街,都发现街道上的人流量特别多,有过路的游客,也有当地上街消费的顾客。洪英闲得无事的时候,会从街头一直逛到街尾。有一天,洪英突然发现街道中间有几间废弃的老屋,看它残破的样子,过路的行人都纷纷躲开避让,而洪英却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几间破房子,如果修葺一新,在此开家饭店,肯定会生意兴隆。
洪英心里清楚,自己在农村一直喜欢烹饪,没事的时候,经常做些小菜馒头,以供家人食用,时间久了,自己无意中学得一手好厨艺,如果现在开家饭店,一定会得心应手,用上派场。洪英就找到了农具厂的王厂长,把开饭店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他,王厂长觉得,废弃的房屋不管理也是浪费,租凭给洪英做生意,也是合情合理,起码,每年还有几千元房租,这是额外收入呀。想到这儿,王厂长就拍案答应租给了洪英。为这事,农具厂还跟洪英签定了租房合同。
签完租凭合同后,洪英首先请到了当地的工程队,以最低的价格承包给了工程队,并把洪英饭店开业时间定在十月一日。工程队依照工作安排,每天积极完成工程进度,终于赶在十月一日前,完成了四间老房的修建工程。修建好的四间房,除了老食堂改成了大厨房,剩余的四间房被装修成十间餐厅包间。为了提高饭店的档次,洪英投入了五万元是材料费,这不包括工程队的承包费,五万元在当时,可算是高价了,因为那时人工工资每月才几十元,但洪英就发现了这一次商机,并抓住了商机,把饭店生意搞得风声水起,声名远扬。
十月一日那天,正是洪英饭店开业的大日子,欢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把小小的加林镇掀了个底朝天,为了把洪英饭店的声名宣传出去,洪英请到了加林镇的镇长,亲自到开业现场,给洪英饭店剪彩并祝贺,由于顾海涛经常送报刊给镇长,日子一长,和镇长混成了熟人,顾海涛见镇长没有架子,为人和蔼可亲,就想请镇长帮忙剪个彩,也给洪英饭店宣传一下,当顾海涛请镇长的时候,镇长没有丝毫犹豫,就爽快答应了此事,顾海涛为感镇长,特私下上门送给镇长两条烟。镇长却严肃而认真地说:“为百姓谋幸福是大事,岂能私下收取礼物,触犯国法。”镇长严厉拒绝了收礼,并说明了利害关系,洪英和顾海涛不免由衷佩服着镇长,肃然起敬。
尽管镇长没有收下他们的礼物,但洪英饭店的名声却传开了。小小加林镇上,街坊邻里都知道开了一家新饭店,名叫洪英饭店。每天,来洪英饭店吃饭喝酒的客人络绎不绝。洪英临时喊了一个姑娘小叶来帮忙传菜,但依然忙不过来,洪英更是力不从心,一边要记住每位顾客的菜名,一边要记住每样菜的烹饪方法,有时候,店里一下来了三四班客人,每班客人都争先恐后,要立即上菜喝酒。这时,洪英就耐心而又不厌其烦地解释:“各位客人先喝茶坐一会,每道菜都需要烹饪时间,请耐心等候片刻。”洪英边说边让姑娘小叶给客人泡茶。当客人落下座位,品尝茶水的时候,洪英加快了烹饪速度,一道道美味佳肴,在她的亲自操作下出了锅。
洪英饭店刚刚营业一个月,街道上的所有顾客都知道洪英家不但有家常菜,更有几道特色菜,尤其是一套组合菜,名叫“猪头宴。”“猪头宴”主要有猪头上五种食材组成,分别是猪耳、猪鼻、猪脸、猪舌、猪骨肉五种食材,这五种食材可以做成卤肉,切片后加入汤料,可以冷盘品尝,另外,也可再加工成荤素搭配,把五种食材切成薄片后,加入青椒和大蒜,可以在铁锅中翻炒制成五种熟菜,这种吃法,色香味俱全,更适合饮酒者的口味,如果一家三到五人来饭店就餐,点上一份“猪头宴”是最价廉物美的,而且,基本能吃干净,不浪费食材。
每天,洪英饭店早餐是不营业的,天不亮的时候,洪英就已起床,第一件事,便亲自去菜市场,购买新鲜的食材,食材分蔬菜、肉类、鱼类等几种,洪英骑着三轮自行车,每天凌晨出入菜市场,把所有食材购满后,便拉回饭店,首先,让小叶把所有蔬菜摘干净,洪英忙着清洗猪大肠和猪头,把猪大肠和猪头清洗干净后,洪英在大铁锅里加满清水,并加入制作卤肉的佐料,这种灶,是农村里的土灶,煮出来的肉和饭会更香,而燃烧的材料,全是木材,这木材烧火,更能控制好火势和温度。
二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煮沸,猪大肠和猪头通过检验,已达到煮熟的程度,便出锅冷却,等温度降下后,就把每种卤菜,用菜刀切成片状,越薄越好。然后,把切片齐整整放入盘中,最后,在每盘卤菜上,浇上芝麻油和鲜酱油,就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卤菜制作完成。等客人点到哪种卤菜,便可以直接上桌,方便快捷,无论喝酒或吃饭,都是一道美味佳肴。
随着洪英饭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洪英感觉每天都忙不过来,为了把店员的心留住,洪英还给小叶每月增加了十元工资,小叶的干劲更大了,每天都加快了工作的节奏,几乎都一路小跑,洪英依然感觉力不从心,于是,找到街头会写书法的仇师傅,请仇师傅为她写了一张红纸招工广告,广告贴上墙后,招工的事很快传遍大街小巷。其中,有一个饭店的老顾客,名叫汤生付,汤生付好一杯酒,也爱结交朋友,由于经常在加林镇上喝酒打牌,时间一长,加林镇上的人基本都认识了汤生付。
汤生付曾经当过兵,长得人高马大,一身好体质。退伍后,进过工厂,是当地的化工厂员工,没几年,化工厂就倒闭了,汤生付就干起了小贩子生意,整天开一辆小型拖拉机,跑遍了各个乡村,收购农民家里的芝麻黄豆,再以更高的差价,转卖给粮油店。由于长年在外跑生意,所以经常在外面吃饭,大多进饭店吃饭,还经常遇到熟人,便邀请朋友喝两杯,渐渐的,加林镇上很多人都跟汤生付喝过酒。汤生付性情耿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每句话都直言不讳,很多人认识汤生付后,都因为他耿直仗义,爱打抱不平,才喜欢和汤生付做朋友的。
汤生付是洪英饭店的常客,看到饭店要招员工,汤生付便想到自己的堂妹汤珍珍。汤珍珍刚满二十岁,长得眉清目秀,婀娜多姿,但是只有初中文化,由于兄妹多,田地多,很早就辍学在家务农了。汤珍珍很喜欢烹饪,每天家里的饭菜都是汤珍珍做好了,喊大家一起用餐的。每次,烹饪鱼和肉,汤珍珍都特别用心,对于温度的控制,以及佐料的配比,珍珍都会把握得恰到好处,经过自己不断地品尝,不断地实践,时间长了,各种食材的做法和配制,珍珍都拿捏到位,做到胸有成竹。每天都有村民到珍珍家串门,看到珍珍有一手好厨艺,便在村里传开了,都说珍珍是个大厨师。有时,左邻右舍家里有红白喜事,都会重金聘请汤珍珍去做大厨,为积累经验,也为了展现厨艺,珍珍都会真诚赴约,尽心尽力为主人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并得到所有的客人赞不绝口,纷纷议论每一道菜都精美绝伦,让人大饱口福,珍珍每次听到众人的夸奖,别提有多开心了。
汤生付经常去珍珍家喝酒,就爱品尝珍珍做出的菜肴。汤生付每一次品尝,都会给珍珍一个良好的点评,不是夸鱼肉鲜美无比,就是夸卤肉软糯醇香,珍珍就爱听堂哥的话,觉得堂哥为人正直仗义,说一不二,是个真正的男人。汤生付在加林镇上,酒友和牌友特别多,每次喝酒或玩牌的时候,都不由自主把汤珍珍介绍给大家,说他的堂妹珍珍是一位真正的大厨,不但外貌出众,亭亭玉立,而且,有一手精湛的厨艺。如果各位朋友家里有红白喜事,都可以请珍珍出山,绝对让大家品尝一次人间美味,久而久之,汤珍珍的大名也在加林镇传开了,都听说了汤珍珍精湛的厨艺,以及她的美貌。
这一天,汤生付约好了镇上两位朋友,去洪英饭店喝酒,汤生付看看时间,已到了饭点,便停下了收芝麻的行动,收拾好工具,便开着拖拉机向洪英饭店驶去。半小时后,到达洪英饭店,汤生付停好拖拉机,下车就看到门外张贴得招工通知,汤生付看完通知,就自然想到了堂妹汤珍珍,便和洪英商量道:“洪老板,我家堂妹可是个大厨呀,你愿意收她吗?”洪英见是汤生付在问她,洪英知道汤生付的为人,此人正义豪爽,性情耿直,绝对是个好人。出自于汤生付介绍的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信任地回答道:“汤大哥,你这么好的人,堂妹也绝对优秀呀,经过你介绍的人,我都相信。”汤生付见洪英这么信任自己,便又追问道:“洪老板,不知你聘请大厨的工资每月多少钱啊?”洪英见汤生付态度很认真,而且问到了重点,洪英也认真回答:“大厨的月工资,在我们加林镇,是有参考价格的,如果大厨的厨艺的确精湛,我可以加点工资。”汤生付觉得洪英为人正派,而且,愿意高价聘请大厨,便亮着嗓门道:“这人便是汤珍珍,不知洪老板认识吗?”洪英一听大名,竟是加林镇上的红人汤珍珍,在餐饮店上,谁都知道镇上有位民间大厨汤珍珍,但洪英只是道听途说,并没和珍珍见过面,也更没打过交道,只听珍珍有一手精湛的厨艺,而且,貌美如花,在加林镇上,都知道汤珍珍这个大名。洪英有些激动,然而,又怕工资偏低了请不动珍珍,洪英有点迟疑,顿时陷入矛盾之中。
三
汤生付见洪英有些犹豫不决,仿佛在进退两难,汤生付看出洪英一时拿不定注意,便商量道:“洪老板,这样吧,我请她先给你当一个月大厨看看,如果她烹饪技术的确过硬,能留住顾客的口胃,你再谈加工资的事,行吗?”洪英见汤生付帮她解决了难题,也觉得这办法可行,便满口答应道:“汤大哥,就依你的办法,明天让珍珍来上班吧,如果厨艺精湛,我定会高价聘请,决不食言。”汤生付见洪老板给足了他的面子,内心很是感激。这时,约好的两位朋友也到饭店了。汤生付笑脸相迎道:“两位老弟,我可是恭候多时了,赶快进包间,讨论一下吃啥菜?”两位朋友一前一后进了包间,小叶手捧着菜谱跟进了包间,一脸笑容道:“两位大哥,请点一下菜名吧。”生付接过菜谱,又递给两位朋友,让他们选选菜名,生付也忙着推荐道:“洪老板做的红烧猪大肠不错,味道纯正地道,是道下酒菜呀。”两位朋友听完生付的推荐,急忙也看中了几个菜名:“好的,除了要盘红烧大肠,再来一道猪蹄和牛肉炒菜。”汤生付见菜名已点好,就让小叶送来两瓶白酒。汤生付二话不说,端起酒杯就把白酒分了一瓶,生付首先端起酒杯,坦言道:“今天,我请客啊,来,咱兄弟仨先喝一口润润嗓子。”生付仰起脖子,大喝了一口白酒,俩朋友见生付不但盛情款待,还豪爽真诚,不免由衷敬佩。
酒足饭饱后,俩朋友先后道别,生付送俩朋友出门时,有点头重脚轻了,感觉这白酒后劲挺足的,不然这点酒决不在话下,汤生付摇摇晃晃坐上了拖拉机,并发动了拖拉机,心想,今天酒喝多了,下午就不收芝麻了,干脆回家睡大觉吧,汤生付为了安全驾驶,便用手掌搓了搓脸颊,还睁大了眼睛,注视着前方,熟练地驾驶着拖拉机,向家里驶去。因为在那个年月,农村还没有交警查酒驾呢,所以生付才无所顾忌。
汤生付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西下了,落日的余晖中,在空旷的天际若隐若现,远处的小山村,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劳作了一天的村民,都纷纷走出了田野,寻着弥漫而来的炊烟,肚中早已饥肠辘辘,恨不得立刻大口吃饭,大口吃肉,以解心中的饥饿。汤生付酒性刚过,还不想吃晚饭,就用冷水洗了把脸,顿时,神清气爽,感觉恢复了体力。生付刚落坐,想静静坐一会,突然想到洪英老板的约定,生付顿时来了精神,决定去找汤珍珍,看看汤珍珍的态度怎样。
汤生付刚到汤珍珍家门口,便闻到一阵阵肉香味,仿佛胃口大开,很想大口吃上一块肉,以解胃中的馋瘾。还没进门,汤生付边笑边说着:“堂妹,咋这么香?做啥好吃的?我可来得正是时候。”汤珍珍听到是汤生付的声音,便回应道:“大哥来了,快,跟我爸喝杯酒去,我在炒牛肉丝呢。”汤生付顿时犯了酒瘾,向客厅走去,珍珍的父亲三秋听到了生付的声音,就热情地欢迎着:“快来陪叔叔喝杯酒吧,叔叔正愁没对手呢。”汤生付接过一套餐具,放在桌前,三秋倒满了一杯酒,并递给生付说:“先别急着喝酒,先品尝一下珍珍的厨艺,给点建议,评评珍珍的厨艺进步没有?”说完,汤生付和三秋相互欢笑着,生付夹了一块猪蹄,送进嘴巴,慢慢咀嚼起来,觉得这味道有别于以前的肉香味。而且,口感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咀嚼起来,唇齿留香,软糯爽口。汤生付疑问道:“堂妹呀,你这猪蹄是新做法吧?这味道更地道更纯粹,好吃。”汤珍珍是汤生付在赞不绝口,觉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便谦虚道:“生付大哥,你过奖了,这是我刚研究出来的新做法,没想到第一口就被你尝出来了。大哥经常在饭店用餐,品尝过的美味佳肴不计其数,能被生付大哥点头称赞,实属不易,大哥多尝尝吧。”汤生付想知道这道菜的做法,怎么才能做出另一番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