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警惕:日本软着陆侵吞中华(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警惕:日本软着陆侵吞中华(随笔) ——杂感随笔


作者:闲云野马 白丁,3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2发表时间:2024-05-11 23:22:03
摘要:改革开放,成就辉煌;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中国一大批精利主义者纷纷登台亮相,从1991年日本学校的开设,国内各种不可思议的怪事难以想象,作为国人不得不防。

日本一个弹丸岛国,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相互挤压和碰撞之中,地震、火山频繁到每年上千次,每天几乎生活在诚惶诚恐之中。因此,日本人的忧患意识从骨子里都是相当的强烈,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如何离开这个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
   寻望全球,无独有偶,中华神州地大物博,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最为符合,相距不远,千年涎口。最早记载,憾于大汉的强悍臣服于“汉倭奴国”。最早碰撞应该是唐朝时期的白江口之战被强一战打服,处处学习和效仿大唐帝国。明朝时期,以武力统一日本的封建领主六指秀吉开启了“蛇吞象”的大陆扩张构想:“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后来丰臣秀吉又提出扩张计划的时间表:占领朝鲜后于文禄二年(1593年)占领北京,天正三年(1594年)迁都北京,然后进军印度。文禄元年首次侵略朝鲜,攻城掠地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开始筹划迁都北京,结果被大明抗日援朝,以少胜多打破了小日本侵吞中华的迷梦。
   此后,小日本在闭关锁国、韬光养晦时期,仍然没有放弃大陆扩张的梦想,形成惨无人道的武士道精神。中国从明朝八股取士进行奴仆文化,禁锢思想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清帝国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脱离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万马齐喑。
   1840年,英国的船坚炮利炸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陷入百年屈辱和抗争。1853年,美国人叩关小日本,中下级武士愤然救国,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又重启了丰臣秀吉狂想的“蛇吞象”大陆扩张构想。甲午风云,以小博大,碾压了亚洲最大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引发了小日本全民的狂野“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中国第二个最为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帮助日本迅速发展了近代工商业,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行列,而中国则进一步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鱼肉。从此,中国掉进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深渊,彻底沦为被列强共同控制的半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利用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欲图独霸中国。战后,华盛顿会议憾于欧美列强的压力日本强按野心,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在后来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逐步实施。九一八事变,小日本逐步控制东北和内蒙古;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彻底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把小日本打回了老家。
   小日本武力硬核的大陆扩张构想彻底破灭,但是骨子里侵吞中华的贼心不死。为什么小日本不承认侵华的历史?小鬼子认为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这块土地就应该属于小鬼子的。为什么小日本不惧怕中国?因为小鬼子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秦始皇创新的中央集权是世界上最具有优势的政治制度,不惧怕任何外来敌人。但是,中央集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滋生腐败,就是容易从内部瓦解,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洞察到这一点,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指挥枪,党领导一切,也是建立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小日本在这种完美的中央集权的制度下,自然无法攻破中国的防线。
   贼心未死的小日本,始终没有放弃狂想的“蛇吞象”大陆扩张构想,怎么办?美国西方的“和平演变”搞垮了盛极一时的苏联,无疑给了小日本一种新思路,那就是瞅准缝隙钻进中华大地去实施软着陆侵吞中华。
   1991年苏联解体,日本开始在中国开办日本学校。近代日本学校为武力硬核侵略中国服务,现代日本学校为软着陆侵吞中华布局。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急需进行布局,文化渗透、经济渗透、政治渗透,逐步国防军事渗透。
   中国的日本学校,培养日本的中国通,通过买通腐败官吏,购置中国户籍成为日本的中国人,混入中国的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文化领域、新闻媒体、司法机关、政府机构,甚至国防部门,然后跟各方面的渗透相互配合、遥相呼应。接着是金钱开路,豢养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公知人物等,威逼利诱这些汉奸为渗透服务。文化渗透通过新闻媒体、青少年读物、教材等,不断改造中国下一代,抨击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消弭文化自信,崇信倭奴文化,培养日本文化奴才,做足侵吞中华的民众功课。经济渗透通过资本输出,逐步掌控中国主体经济、民生经济、基础服务,逼迫中国各行业包括民众为侵吞中华一一就范。政治渗透通过豢养的内奸、日本学校毕业的“中国人”掌控各部门,甚至逐步掌控政府、司法、教育,制造社会矛盾,兴风作浪,颠覆中国政权。这样,小日本,一步一步软着陆实现“蛇吞象”的大陆扩张构想。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毒教材、毒刊物、毒教辅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全民声讨,还能死灰复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在为日本侵华洗白?为什么山东的司法机关跑到陕西搞垮中国企业?为什么很多网络媒体、中国医药、民生产业包括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沦入日资控制?为什么许多坑农害民的意见能够很快作为政策执行?为什么有61位院士支持转基因产品?为什么许多正义之举和恶劣影响的社会事件没有媒体和明星、公知发声?为什么许多弘扬正义的言论和举动会被网络媒体下架……
   细思极恐,生活中还有无数料想不到的应该不存在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日本风情街,南京某寺院供奉日本战犯,东北日本开拓团纪念碑,日本四川康养集团,在烈士陵园附近穿和服跳日本舞……日本学校在中国30多年就能有如此效果,再过20年、50年会怎样?不敢想。
   我们不害怕小日本举国搬迁,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会遭到民众的自觉抵制。我们害怕的是西方的和平演变和小日本的渗透,悄无声息、顺理成章,中华民族就会被消灭在无声无息之中。
   改革开放成就辉煌,金钱至上道德沦丧,形成了一大批精利主义者,最容易丧失国家防线。纵观古今,正义之士总是斗不过邪恶势力,是因为邪恶势力总是拉帮结派图谋私利,正义之士总认为事务原本如此而势单力薄。因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致胜的法宝。因此,汲取近代屈辱的教训,清除日本学校,管控日本企业行为,整顿和清除教育、医疗、司法、政府机关等内奸人员、户籍不明人员,刻不容缓。

共 24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历史事例分析,日本亡我之心一直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历史,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签订后,我国被沦为被列强共同控制的半殖民地。九一八事,日本控制了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三个月灭亡我国,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南京大毒杀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我国历史上留下悲壮的一页,八年抗战虽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富裕了,但现代人们道德沦丧,以金钱至上,让日本人有可乘之机,瞅准缝隙钻进中华大地去实施软着陆侵吞中华。在我国开办日本学校,在文化渗透、经济渗透、政治渗透,逐步国防军事渗透。近年出现的毒教材、毒刊物、毒教辅泛滥成灾,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在为日本侵华洗白,山东的司法机关跑到陕西搞垮中国企业,网络媒体、中国医药、民生产业包括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沦入日资控制,61位院士支持转基因产品等不正常现象出现,不得不让人警觉。当今世界处于和平年代,但风云变幻的政局看似风平浪静,却暗藏的狂风巨浪。和平年代更要防止反华势力对我国下一代进行精神统治和用金钱腐蚀,只要全体国民提高警剔,清除日本在华的一切不正常行为,将日本的渗透扼杀在萌芽状态。和平年代不能掉以轻心,改革开放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网络发展多元文化并存,不是丢掉我国传统文化而完全西化,每个中华儿女爱国之心是根本。文章针砭时弊,分析得有理有据,结合当今社会的不正常现象给国人提个醒,不得不让人警剔。一篇不错的随笔,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4-05-11 23:31:42
  改革开放后,人们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同时许多人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干着违背人伦疲乏德的事比比皆是,给小日本有可乘之机,不光日本,美国同样对我国虎视眈眈。国与国之间的博奕,总是充满血腥和不仁道,借宋太祖的一句话:卧蹋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古今一理,只有保持高度警剔,发现苗头不对严加惩处,以绝后患。
2 楼        文友:闲云野马        2024-05-12 06:12:05
  感谢:明月千里加班加点【编者按】,辛苦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国人以警醒,同时能唤起爱国人士的斗志。
3 楼        文友:陌阳        2024-05-12 10:59:16
  一篇很有文学性和现实性的杂感随笔,为野马老师点赞!面对世风日下,小日本对当今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渗透,野马老师表达自己的忧虑,以及对时代的思考。作者独特的文风和鲜明的立场,让读者感受到一股凛然正气。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给国人敲响警钟。好文欣赏,问候作者野马老师!
4 楼        文友:远近        2024-05-17 16:57:28
  很切中时弊的文章,日本鬼子的侵吞中国之心一直存在。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从战争中捞不到好处,就在暗中渗透,全面渗透,温水煮青蛙,让你防不胜防。既然大众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应该出手整顿了,目前,清除汉奸和间谍是重中之重及早消除隐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