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泾阳让饸(散文)
我的老家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白菜心——泾阳县,在我们那儿,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无让饸不成宴席。”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办红白喜事,让饸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它色泽诱人,口感绵软筋道,香气四溢,深受人们喜爱。
让饸也叫“穰饸”(rang he),是陕西方言,本意是软活,绵软之意,是泾阳人发明的一道特色美食,如果申请发明专利,非泾阳人莫属。关于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
传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变得心狠手辣,残暴不仁。生性善良的公子扶苏因多次谏言反对始皇帝的暴戾统治,被贬到偏僻的旬邑县石门关驻守多年。
秦始皇在病重弥留之际,忽然良心发现,想让有仁爱之心的公子扶苏继位。他拟诏书传位于公子扶苏,哪知诏书刚写好就魂归西天。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狼狈为奸,篡改遗诏,想扶持胡亥继位,设计欲除掉公子扶苏。于是,二人假传圣旨命扶苏立刻从石门关返回咸阳。扶苏接到圣旨火速往回赶,途径泾阳县云阳镇,遭遇李斯派来埋伏在此的刺客袭击,随后被关进了泾阳县云阳镇的石门庙御用监狱。当地百姓得知仁义善良、爱民如子的太子扶苏含冤入狱时,便前往狱中探望。
狱卒禁止百姓带肉食探监,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妙招:把冷馒头揉成馍渣渣,再将肉块剁碎与鸡蛋、馍花拌在一起蒸熟。狱卒检查时,没有发现其中端倪,竟然尝了一口,赞不绝口,说这种美食吃起来穰和得很。送饭的百姓灵机一动,随声附和道:这就叫“让饸(穰和)”。
老百姓想方设法让太子扶苏吃到了一顿变相的肉食,表达了对太子扶苏的爱戴之心。从那以后,泾阳就多了一道人间美味——让饸。
说到让饸,不由得想起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香肠。在中国,香肠的制法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的“灌肠法”,让饸制作过程类似于加工香肠,肉眼看不出原材料,只是让饸不需要灌肠。有人说让饸口感接近香肠,其实让饸比香肠软和筋道,因为加入鸡蛋后,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所以,有人称泾阳让饸是中国香肠的“鼻祖”。
说心理话,让饸虽是我们当地的一道特色,但小时候很少吃,因而没有给我留下太多记忆。老公解释说,那是因为以前贫穷,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谁还舍得用馒头和肉做让饸吃。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那年冬月初九,斜对门的永强叔给儿子娶媳妇,一家有喜事,一条街人都高兴,家家户户都要去祝贺。
那天中午,我和奶奶在家,忽然听见有人喊我们去坐席。我一听,赶紧搀扶着奶奶朝门外走去。走到街上一看乐了,我不得不承认,有些小孩子跑得比兔子还快,早就占好了位置,我和奶奶就近坐在一张餐桌旁的长条凳子上,很快菜肴就被端上桌。刚开始上了八道凉菜,其中让饸最受欢迎。大家你来一筷子,他来一筷子,眼看让饸就剩最后两片,刚好让饸盘子就摆在虎子眼皮底下,“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见他用筷子紧紧压住让饸,几个大人一看都笑了,都说没人和他抢,让他赶快吃。这时和他年纪相仿的小军坐在虎子对面,他呼地站起身,身子前倾,两手端起盘子就要往自己这边放。
对门大嫂忍俊不禁,说吃“抢槽食”是不是更香?她这么一说,两人还是互不相让。这样吧,我把让饸给你俩平分了,怎么样?好东西要懂得一起分享,男子汉还能为这点吃的伤了和气?虎子和小军听我奶奶这么一说,同时放下盘子。奶奶说一人一片,刚刚好。两人刚开始不好意思吃,你让我,我让你。不吃,就浪费了。奶奶看了看他们。他俩相视一笑,各将一片让饸轻轻送进嘴里。
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美食也越来越多样化。原来不经常吃的让饸慢慢走进大众视野。让饸因为口感爽滑不油腻,味道鲜香,成为一道人见人爱的美食。生活中,听周围有人说不喜欢吃肉,还没听说过不爱吃让饸的。老家人平常过红白喜事,无论在酒店摆宴席,还是在家请厨子做菜,让饸必不可少。坐席时,其它菜品有可能剩下,让饸这道菜,就像现在推广的光盘行动,被客人吃得干干净净。
2009年9月,秋高气爽,正是装修房子的大好季节,我和老公请人装修在泾阳县城买的单元房。装修前一天,我们准备在小区附近的饭店将所有装修师傅请吃一顿。听物业办的工作人员说,新缘饭店饭菜质量不错,尤其让饸远近闻名。于是老公就去这家饭店订了两桌菜,而且特别要求店里上一盘让饸。老板笑着说,即使我老公不单独提到让饸,他也要特别推荐,因为这是他们店里的招牌菜。
那天中午吃饭,装修师傅们都说老公选对地方了,新缘饭店不仅服务热情周到,而且饭菜味道可口,吃着舒坦,尤其是让饸,不但摆盘有讲究,摆成圆形,一片压着另一片,露出金黄的边,金灿灿的,而且吃起来软乎筋道。蘸着醋水,美咋咧。服务员说,这种摆法寓意生活圆圆满满,幸福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吃罢饭结了账,刚走到饭店门口,老公忽然停下脚步,他说,这家饭店的让饸,是他吃过的所有让饸中最好吃的,想请教老板让饸做法。网上不是有嘛,上网查一下不就得了,老板的秘方怎么可能告诉你。我拉着他往外走。做让饸的千家万家,但让人念念不忘的只有一家。老公说完,转身就去问老板,没想到老板挺痛快,真的将做让饸的秘方告诉了老公。
走在回家路上,老公将得来的秘诀告诉了我。饭店老板对他说了,其实,做让饸原料都一样,关键是食材配比和火候要拿捏好。先将冷馒头揉成细碎的馍花,再将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分开,葱姜切成末。然后将剁碎的精五花肉放入蛋清里搅拌均匀,后放馍花,倒入葱姜末,加入盐调味,将拌好的肉馅取三分之一倒入蛋黄中搅匀。再取来方形模具,先将白色肉馅放入摊平,再将黄色的肉馅铺到顶层,这样就很有层次分明,将来切好后摆盘,黄色的边缘清晰可见,起到点缀作用。最后上锅蒸三四十分钟就可以出锅。吃时切片,蘸上油盐酱醋香油辣子调成的汁,就是很好的下酒菜。
我终于明白蛋清和蛋黄要分开的缘由,原来蛋黄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是用来点缀装扮让饸的。那么,原料配比呢?我有点迷惑不解,配方才是做让饸的灵魂所在。这不,在纸上记着呢。老公从裤兜里掏出了一张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多少斤肉应该搭配多少调料、馍花,还有鸡蛋数量。我不得不佩服老公的仔细认真。老公是个急性子,第二天就迫不及待买回食材,在老家用柴火灶蒸起了让饸,还叫来街坊邻居一起品尝,他们一个个竖起大拇指,夸赞老公做的让饸筋道柔软,滑而不腻,鲜香可口。老公很热心,不厌其烦给大家传授做让饸的技巧,一时间大街上弥漫着让饸的香味。
让饸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或坐席才能吃上,现在想吃随时都能买到,如果能亲手制作更是一种美好生活体验。让饸以它独特的美味征服了人们的味蕾,2011年,让饸制作技艺入选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让饸不仅仅是我们当地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还可以快递出去,让泾阳这道舌尖上的美味乘坐通往全国各地的快递专车,抵达远方的亲朋好友,也使流传两千多年的让饸不断发扬光大,永远传承不息。
陕西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古迹多,历史故事多,美食文化也丰富多彩。老师有空来陕西,一定要品尝泾阳让饸,到时候我请你哈。
再次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五月好心情,工作顺心如意,生活愉快!
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初夏快乐,开心不断,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只要用心发现。让饸以前吃得少,这是一种做法比较讲究的美食,以前日子苦,让饸平时很难吃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让饸也走进普通人生活,想吃就能吃到,口感软和筋道,香味浓郁,让人百吃不厌。
再次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初夏快乐,工作顺心,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让饸的确比香肠美味,色香味俱全,欢迎老师有空来陕西游玩,我请老师吃我们家乡的招牌菜让饸,让你大饱口福,尽兴而归。
再次感谢老师热情鼓励,祝老师浅夏快乐,写作愉快,开心不断。
欣赏老师的才华,文章写得情感饱满,语言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幽默风趣,是云彩学习的典范。
祝老师浅夏快乐,注意劳逸结合,工作顺心,生活好心情。
老师爱好广泛,在写作、绘画和摄影等方面颇有造诣,让云彩望尘莫及,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陕西是个文化大省,历史悠久,美食数不胜数。欢迎老师有空来陕西游玩,品尝陕西美食,我请客。
祝老师浅夏快乐,生活开心,创作好心情。
三秦大地,物华天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美食多多,犹如天上的繁星。欢迎老师来陕西品尝风味美食,定会让你胃口打开,流连忘返。
再次感谢老师美评,祝老师初夏快乐,工作顺心如意!
让饸确实比较麻烦,适合人多吃,做一次也不容易。你说的油麦饭我不知道是咋做的,或许吃过。你放假有空可以写一篇相关文章。相信你写得让人垂涎欲滴,非常吸引人。
再次感谢老师鼓励和支持,祝老师清凉一夏,工作顺心,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