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暗香】广富林的底蕴(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暗香】广富林的底蕴(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84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65发表时间:2024-05-13 00:12:11
摘要: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大地上一朵馥郁芬芳的历史之花,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璀璨夺目。

地球上每一片人类居住的土地,都可以追根溯源,谁或哪些人是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可惜这个问题,常常难以获得答案。
   今天要说的这片土地,大小湖泊密布,浜河纵横交错,土地还很肥沃,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甚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远古的一天,一群原本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人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在这里停下了迁徙的脚步,他们看上了这个地方,定居下来。他们结庐为屋,狩猎,捕鱼,耕种,在这里繁衍生息。我想象,当年的情景也应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了人类在这里生存、生活,文明之光被点燃。可由于时间的久远,他们生活的历史和创造的文明被一层又一层地埋藏在越来越深的地下,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被发现。经过考古确认,远古的那一天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五千多年之远。
   这里属于上海,是上海松江区的一个叫广富林的地方。从现在的地理环境看,广富林的浜河与湖泊将陆地分割成一块块,就像是一座座绿水环绕的岛屿。如今这里是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后面就简称它“广富林”吧,因为上海人都这样称呼它。
   今年春节后来上海居住,我在早春红梅花开的时候,第一次来到广富林游览,然后又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再次来到这里。就像人们都期待寻根问祖一样,我希望能够在魔都的郊区,寻觅这个“上海之根,海派之源”的样貌。
   我先在新媒体上做了功课,知道广富林有许多栋古建筑,知道广富林有骨针广场,知道广富林有寺庙和道观,更知道广富林有“水下博物馆”……
   广富林的朱雀门是砖砌的墙柱,像是古城墙门墩的遗迹。进来后是一座金钟台和一座石拱桥。金钟台是砖垒基座上的一座圆形亭子,亭中挂着一口大钟,浑厚的钟声似乎是来自远古那沉重的脚步声。
   石拱桥下的河水,清凌凌的,荡漾着春波。东边有一座五拱的红砂石桥,叫相府桥,十分醒目。相府桥东侧的一座古建筑群的院落,翘角飞檐,鳞次栉比,这是“广富林宰相府”,经营着酒店,我没有进去。据说,酒店大堂是一栋从江西贵溪原拆原建的进士及第府,相传是明朝首辅夏言的故居。
   从石拱桥一直往北是叫状元街,街面是用没有打磨的石块铺的,挺古朴的样子,走上去虽然凹凸不平,但有踏实感。
   状元街上肯定出过状元。古代,广富林所属的松江府,人杰地灵,曾经出进士400多人,状元5人。而广富林地区在明清时期,共出进士11人,有的既是朝廷高官,又是著名学者,因此被誉为“集贤”之地。状元街上还有一座石拱桥叫虹桥,它前面的那座牌坊,就叫集贤坊。
   集贤坊四柱三门形似官帽,两层翘角飞檐的牌坊顶,脊梁上有四条龙首鳌鱼尾的螭吻,它们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树梅花盛开在牌坊侧,“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古梅新艳让集贤坊更加出彩,就如这里人文荟萃一样出彩。集贤坊就像一座历史丰碑,彰显广富林的璀璨人文。
   集贤坊这一带是游客从朱雀门进入后的一个人员聚集之地。因为这里是个小广场,广场上不仅有集贤坊,还有一座方亭和状元门,广场东、西是建筑,其中东侧的为徽派建筑,那棵网红树也在这里。
   这棵网红树栽种在徽派老宅院的西墙旁,墙是三垛的马头墙,开有三扇侧门。门楣上是砖瓦的门罩,精雕细刻。树在两侧门之间,树枝好似经过修整与造型,扭曲着生长,包括树干几乎没有一根是直的,单看树型就挺有意思,再搭配这堵白墙,确实既有美感,又有意蕴。它前面还有清澈的水池,树与墙倒影在池中,选好角度拍出来确实很美。从网上的照片看,这里不同季节拍摄出来的照片,有不同的美感。比如初春时,树上吐出了嫩黄的叶芽,白墙衬托着叶的稚嫩,画面生机勃勃;比如秋天,墙的白与叶的黄,反差对比,画面唯美。我去的那天,树还没有发芽,突兀的树枝在阳光下投影在白墙上,光影嶙峋,也是颇有意境的。至于夏季树叶翠绿时,你觉得美不美?
   方亭置于石块垒起的一个大平台上,亭下有“梅花井”。“梅花井”其实是六口井,中间一口稍大的井被五口稍小的围住,井圈都是完整的石头挖凿的,它们形似一朵盛开的梅花。那倒影网红树的水池,实际上是亭前的两口小水池,清澈见底。
   方亭北侧的状元门,是一座三门洞的仿古门楼,翘角飞檐,大气恢宏,它上面精细的雕刻值得细看慢瞧。三门额上都有题匾,门墙上和瓦檐下还雕刻有人物故事、古松、葡萄和代表福禄寿、吉祥如意等的祥瑞与纹饰。这一座门楼,浓缩了诸多的中国文化,与广富林古遗址应景,令人大开眼界。
   徽派老宅北还是一栋古建筑,一家品牌咖啡厅在此经营。据说它也是从江西整体搬迁过去的。它有东、西两屋,从天井的角度看,西屋为圆形藻井式,东屋为四水归堂式,一个天圆,一个地方,且雕饰繁复精美。尤其是西屋的藻井式天井,精美的木雕拱卫着一轮圆月。天井如今被落地式玻璃罩围着,低角度往上看,如果角度和光线合适,由于玻璃的反射,可以同时看到五六个天井。坐在屋外墙根的太阳伞下享受一杯咖啡,本来就很惬意,偏偏还有一株老树新枝的梅花开在伞旁,咖啡的浓香混合梅花的清香,清幽伴浓烈,令人陶醉。
   广富林有许多老房子,据说是从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整体搬迁过来的。尽管遗址是几千年的,房子却只有几百年,但以今人的眼光看来,它们都是古韵悠悠的,这些老房子给广富林增添了古韵与人烟味。
   隔了松辰路,与状元门相对的,是极为大气的阙门塔碑,它也雕饰精美。塔碑上有一副80个字的长联,描述了松江历史与文化,是书法大家高式熊在91岁高龄时所书。
   至此,我们仅游览了广富林的一块区域,但它已经让我们看到,它的文化是多么地丰富,它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多么地深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一个民族不竭动力的源泉。广富林的历史文化,是上海地区古文化的一道萌芽之光,意义不同凡响,被称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
   从阙门进去,跨过一座小石桥,是另一片园区。站在古朴的小石桥上,透过稀疏的树木,隐约可见那高高竖立的骨针。
   往骨针广场去,经过一片高低不平的区域。这里陈列有诸多的古物,如石磨、石槽、日晷、砖雕墙、石门框和一块原物放大版的石犁等,还有诸多的人物雕像,他们或立,或坐,或倚,或低头凝思,或仰望苍穹,或闭目养神,他们都是上海的历史人物。
   在骨针广场前的一株小叶黄杨树后,我从枝叶间的缝隙看竖立在广场正中央的骨针,不是小看它,而且试着以探究的眼光看它。它针眼在上,好像一根针直直地插在地面,高有十几米,也是原物的放大版,如妙龄少女般亭亭玉立。它黄里透着白,布满裂纹,这是它饱经沧桑的刻痕?
   骨针是考古文物,是一根用动物骨头磨制的针,用于缝衣服和渔网等。这根骨针如此完美,彰显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广富林先人的勤劳与智慧。
   这根放大版的骨针雕塑,在我看来,也是文明的光大,让我们必须仰望它,其实就是仰望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成就,就是追寻祖先所启发的文明之光。
   骨针广场边栽了一棵高大的龙须柳,它弯弯曲曲垂下的细枝像一根根用过的旧毛线。我控制着拍摄的角度,将柳枝悬在骨针的针眼上,好似正在穿针引线,这种感觉让我满意,似乎我正在与广富林先民进行亲切互动。
   从骨针广场往东,是一片红墙高院。红墙的温暖又安详,是禅院与道观的文化氛围。这里从西到东三个相邻的院落,依次是知也禅寺、富林塔和三元宫,它们坐北朝南,殿宇古朴典雅,都是仿唐建筑,既庄重又大气,尤其是房檐舒展,如大鹏展翅。
   知也禅寺是松江地区的一座古庙,是为纪念流传松江民间的知也禅师施医救人的善举而建。三元宫是道观,供奉主宰人间福祸的天官、地官和水官。在道教文化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也称为“三元”。据说三元宫是广富林最早出现的祭祀场所。富林塔耸立在知也禅寺与三元宫中间,塔高有33米,俊俏挺拔,塔身红黑相间,三层黄瓦飞檐,九层的相轮塔刹,是广富林最高的建筑。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幸福、富贵和吉祥的象征。红墙黄瓦美观庄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审美观念,也是一种文化。此塔既不属于知也禅寺,也不属于三元宫,但也可以说它又同时属于它们,这是不是有“中庸思想”的成分?
   富林塔前一座长方形水池,一池清泓,金鱼们快乐地游弋其中。选好角度可以拍下塔与倒影,这也是广富林比较典型的一张美照。富林塔院内东墙侧栽种了多株红梅树,艳丽的梅花与传统的格调相遇,碰撞出来的就是摄影界喜欢和追求的花木与古风的意境美。其实,在富林塔后还有一座法堂,法堂前左右都栽种有红梅树,特别是右侧的那一株,从根部分五六根粗枝,几乎直立地往上,然而上面的细枝却弯曲、扭曲,像是在随风舒展、摇曳,富有动感。法堂的前粱上,左侧挂着木鱼,右侧则挂着四幅字帘,分布写着“人生至味是清欢”“听山观云”“一半清闲”和“一壶茶,平常心”,多么地富有禅意。梅花的暗香疏影,释道的清心开悟,一树鲜花,一盏禅意,佛性禅心,清新淡雅。在这里静坐与凝视,不正是“坐看云起时”的境遇?
   另外,在广富林最西边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正方形半岛上,建有关帝庙和城隍庙,它们隔壁相邻,耳门相通。
   关帝庙和城隍庙的殿柱、窗棂和长廊柱都是大红的,瓦檐下的画樑浓墨重彩,风格别致。它们的照壁都是“一主二从”式,只是关帝庙的在大门前,雕刻有山川劲松、江流和关羽端坐船头;城隍庙的在大门内,雕刻有叠嶂山峦和水帘般的溪瀑,主题是一棵苍劲的古松和三位树下弈棋的老者。
   城隍庙作为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在上海地区有多座,最著名的当然是豫园那里的上海城隍庙。但是,广富林的城隍庙有点特别,它是供奉松江府城隍、县城隍、富林城隍三位一体的城隍总庙。
   广富林城隍庙,曾经叫“陈王庙”,这其中有个感人的故事。“陈王庙”纪念的是老中医陈金生和辞官退居富林的王家昌,他们在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松江地区突发的瘟疫中,出钱出力拯救百姓,被老百姓分别称为“老天派来的陈老爷”和“青天大老爷”。在他们去世后,百姓自愿捐钱建造庙堂,供奉救命恩人陈老爷与王老爷,庙也就叫“陈王庙”。
   城隍庙内的长廊边,也栽种了数株梅花树。梅枝伸展在了瓦檐上、下,还是中国传统古风的画面,路过的人无不驻足观赏与留影,希望把美丽都留下。古往今来,好人善举,不可胜数,像“陈王庙”这样纪念和记载,能够留下来的,凤毛麟角,但“万壑千沟汇紫渊”,它们都融汇到了民族文化的血液中。
   从知也禅寺的后门出来,过一座廊桥就来到了另一片徽派建筑群,还是高墙大院,还是精美的“三雕”,仿若进入了一个皖南地区的徽州古村。一座古朴的院门上挂有“皇甫春晓”的匾额,它道出了广富林的早期称谓:“皇甫林”。
   “皇甫春晓”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楸树。现在它还没有发新芽,但四月初它将披上绿装,并开出繁茂的花朵,一枝枝、一簇簇白里透着粉红,芳香四溢。
   楸树是一种被称为“古老活化石”的树种,被誉为“百木之王”,自古流传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桠”的谚语。这样的树在这样的地方,古遗址与“古老活化石”的结合,是不是如红花与绿叶一样般配?
   “皇甫春晓”的最北边是一面精美、巨大的砖雕照壁,就叫富林照壁,两侧是广富林及文化介绍,中间雕刻有这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犹如一幅广富林的盛世图。
   照壁的右侧前也有一株盛开的红梅,树形高大,花枝向照壁一侧伸展,就像是竖起大拇指为广富林璀璨的历史文明点赞。
   广富林西北有一大片田地,其中有一块油菜花刚开。此时,虽然油菜花还没到盛开期,但也很诱人。
   过油菜花地,隔着一条河,在广富林的最北端有一座土黄色、形状怪异的建筑。仔细瞧才发现,它的外观是三个陶罐和五片陶片组合的形状,三个陶罐多多少少还埋在土里,如考古现场的样貌。这座富有创意的建筑,出现在这里让人觉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其实,这就是广富林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广富林考古挖掘的成就。
   在阳光的照耀下,博物馆外墙散发出的红色光韵,似乎就是来自那深埋在地下的远古文明。河岸垂柳轻摇,数株梅花红艳艳的,还有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这样的景况,这样的画面,梅红柳绿春花灿,遗址文明同日辉。
   与这博物馆同样富有设计创意,但更出名的是“水下博物馆”,即广富林文化展示馆。
   二百多亩的人工湖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数栋只露出屋顶的建筑,屋檐都浸在了水中,好似是一艘艘装满货物的大船,只露出船梆以上的部分,在劈波斩浪。这些漂浮在水面的斜坡屋顶,一块块玻璃与一条条方条椽相间,看上去很有韵律感,有人称这是上海最“超现实”的建筑。它进出的大厅,设计为“鱼罩”的形状,电梯下到水面下六米。
   展示馆展示了广富林遗址发掘实景、广富林先民的日常劳动生活场景和上海的成陆演变与发展,让人们与那些考古队员一道,穿越几千年的时光,见证广富林是如何从那个草木结庐而居的时代,历尽沧桑,一步步走向现在的文明;了解上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发展,如何走向繁荣?
   中国人喜水爱水,参透了水的性情,但像广富林这样用水保护古遗址,也算是“上善”之举,同时又以水造景,正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当我们凝望这些水中的建筑时,能想到什么呢?水就像是时光与岁月,它能沉淀历史,能淹没一切,可是那些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却在经过了“水”的过滤之后,仍然能够穿透“水”的遮掩与覆盖,散发出更加清新脱俗的文明之光。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学习历史,并不一定要披古通今,而是在寻根追源的时候,可以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在拥抱春姑娘的季节里,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梅花开了,油菜花开了,垂柳绿了,桃花、樱花、蔷薇……都将陆陆续续开放,一派生机盎然。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大地上一朵馥郁芬芳的历史之花,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璀璨夺目。
  

共 55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广富林文化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原佘山镇富林村北、施家浜河道及两岸。填补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空白。跟着作者笔下所写,也来到了广富林。广富林有许多古建筑,有石拱桥,有宰相府,相传是明朝首辅夏言的故居,还有状元街、集贤坊、方亭和状元门,除此东西两侧都是建筑,是徽派建筑,雕饰复杂精美,多么古色古香。从阙门进去,跨过小石桥,来到另一片区域,就是往骨针广场方向的路上,还陈列着许多古物和人物雕像。来到骨针广场,顾名思义,骨针是古代先民的智慧,是祖先们所创造的文明。从骨针广场往东,有三个相邻的院落,是知也禅寺、富林塔和三元宫,建筑古朴典雅,庄重大气,感受着三元宫幸福、富贵与吉祥祝福。还可以放松心情,领略佛家禅意……还有在广富林的最西边,有三面环水的正方形半岛上建有关帝庙和城隍庙,殿宇风格别致,庙里还种了数株梅花。在广富林西北有一大片田地,开满诱人的油菜花。而在广富林的最北端,还有一座奇形怪状的建筑,原来那座建筑就是遗址博物馆,将广富林的历史都陈列在博物馆里,还有最为出名的“水下博物馆”,用水保护遗址,让世人知道这就是真真实实的中国历史。行文流畅,将广富林文化遗址描写得很细致,很全面,如今的广富林遗址也早在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毕竟广富林遗址,可是中国文明最为璀璨的花朵!而这样璀璨的花朵,需要我们不断弘扬与保护!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感谢分享好文,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力荐!【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3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4-05-13 00:21:06
  广富林文化遗址,还是读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的。我是一个很喜欢历史的人,可却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遗址,知道得太晚了。有时间一定去上海看看,看看这朵馥郁芬芳的历史之花!
   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感谢老师分享好文,佳作力荐!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05-13 08:16:04
  感谢易辞老师深夜还辛勤编辑并置评!祝愿老师工作愉快生活幸福!
2 楼        文友:青瓷碗盛雪        2024-05-13 06:07:02
  读完以后让人神往,风中老师的笔力很宽阔而细腻,清新里透着自然滋味,穿越远古从五千年之远到如今,有光泽的外墙还有水的柔软和悍然,历史在发展进步,广富林呈现出一幅勃勃生机的景象,深厚的历史积淀下,孕育的文明必将被传承更新
青瓷碗盛雪,白玉炉燃香。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05-13 08:16:39
  感谢青瓷老师阅读小文并置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