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与魂】【云水】当代活“愚公”(散文)
一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众所周知。而宋培伦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用石头堆砌了一座“夜郎古堡”,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梦想,他是现代当之无愧的活“愚公”。
1940年出生在贵州湄潭县的宋培伦,自小听父母和老师摆起秦汉时期的一个传说:在贵州西部出现过一个夜郎古国,几乎与当时的古楼兰国齐名,辉煌一时。这里群山环抱,环境优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早已忘却这个昙花一现的古国。然而,在宋培伦幼小的心中,却牢牢记住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萌生出长大后,要重建夜郎古城堡的念头。
那时,湄潭县虽小,却有着很深的文化气息和氛围,经常可见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跳地戏表演。宋培伦心怀好奇,静静观看。县城中有不少古建筑宅院,他时常用手轻轻抚摸墙面上的青苔,仔细观察,回去后就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对这些事物及生活的感知和认识。父母见他喜欢绘画,竭尽全力送他去专业的美术馆培训学习。极高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他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十七岁就在省内外一些知名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被人们称之为“美术天才”。
宋培伦虽然在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但性格木讷,孤独少语,以至三十四岁还是单身,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比他小几岁的湄潭县一中老师吴萍。两人相识后常在一起交心谈心,情投意合。一个盛夏的夜晚,天气晴朗,微风清拂,两人在月光下携手慢步,吴萍看见萦绕头顶的璀璨星空,逐景生情,感叹说:“要是能离开喧嚣的城市,到大自然中去建一座城堡,和心爱的人相守一生,白头到老,那该有多好啊!”没想到爱人的这番话与藏在他心里的想法是磁石遇铁——不谋而合。之后不久,宋培伦便画了一份 “夜郎古堡”的图纸给妻子,并承诺要为她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
三年后,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没多久,宋培伦被贵州大学艺术系聘用为教师,为了生存,他只好离开妻子,来到贵阳花溪辖区内的贵州大学。山青水秀的花溪,更加让他的艺术创作如虎添翼,很快,其代表作《也是足球》获得了“金章奖”, 之后他还在贵阳、北京、深圳、香港等地区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览。至今,中国美术馆还收藏有他的个人作品。
1993年,宋培伦受邀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州参加“锦绣中华”主题微缩景观的参展活动。活动中,他创作的“夜郎图腾”等系列作品受到了一致好评。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在美国居住的绿卡。在那期间,宋培伦观看到印第安家族三代人花费了六十多年时间打造建筑的四尊栩栩如生的总统头像后,被作品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所感动,情不自禁回想起当年他和妻子吴萍一起憧憬的桃花源和心想建造一个夜郎城堡的愿望。于是,宋培伦断然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工作,立马着手建夜郎古城堡,将中国石制建筑艺术传承下去。
一开始,家里人非常反对,因为宋培伦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渥的薪酬待遇,多少人梦寐以求,让人实在不明白他为何放下好日子不过,却要耗费精力物力去建筑一个所谓的“夜郎古城堡”。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没有被世俗的物质条件所吸引,所羁绊,仍然初心不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夜郎国本身就是存在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度,但其艺术品却只在美国展出,而中国博物馆却丝毫不见其踪影,这件事更加坚定了他要在家乡“复原”一个夜郎城堡的勇气和决心。
二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1996年,已经五十五岁的宋培伦,根据小时听过的有关夜郎古国的传说故事,还有老家城里的古建筑、山上残存的神秘古堡及古老的傩文化等,耳濡目染,心里便有了一个夜郎古城堡的大体轮廓。从美国回到花溪后,立马着手考查了几个地方。有一天,他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位于花溪南面约十公里远的斗篷山,就是古老夜郎国道府夜郎邑的辖地,也是夜郎王后裔金筑府所在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古夜郎国历史文化内涵。
看到这个信息后,宋培伦恨不得马上变只鸟儿飞到那里。那时,交通不便,只能步行。当他沿着崎岖山路来到斗篷山实地查看后,果然发现这里的山顶上,还保留着古夜郎城墙屯堡的残垣断壁。再往山北边一看,山脚下方有一个浅浅的溪谷,涓涓流淌着一股清清的溪流。溪谷旁边有一片平平茂密的森林,森林旁有一块上百亩的荒地。巧了,这里和自己多次梦中建造夜郎古堡的地方一模一样。不用说,它就是自己朝思梦想的最佳之地。宋培伦喜出望外,立马打电话告诉妻子,一番介绍后,表示就在这里建夜郎古国,在此度过自己的一生。
随后,宋培伦出资三万元,租下了三百余亩荒地及山谷。接着,又把自己三十万积蓄全部拿了出来,找来几十个工匠,自己当设计师,动工打造起心中的夜郎古城堡。可不到一年,他就把积蓄全花光了,只好找亲朋好友借钱。这时,妻子听说后,竭力劝他回头,不要再干了。可九头牛也拉不回他,不到五年时间就借了三百多万外债,还用自己住房作抵押,贷款换取经费投入建设之中。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再苦再难也要干到底。
还好,夜郎谷所处地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很多暴露在外的喀斯特山石,石头是最廉价、最普通而又最自然的建筑材料,他见过欧洲的古堡、玛雅的神庙,精美的吴哥窟,都是选择石头铸就,而且时间最为持久。于是,宋培伦就因地制宜,就近选材,充分利用现存的石头,加上收集别人丢弃无用的废旧陶罐和瓦片等修建夜郎古城堡。
建造中,宋培伦将傩文化融于其中,他认为 “傩”字的构成,就是人避其难,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于是,他把老家人们戴着面具跳演摊戏的那一张张变化无穷,精彩绝伦的脸谱描绘成图案,和工人们一道,以自己心中幻想的夜郎古城堡的摸样,用石头堆砌打造出来。这样,既丰富了夜郎古堡形状,又传承好了傩戏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傩文化,甚而发扬好傩文化。
当时,这地方全是荒郊野岭,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不通水电,除了一条小小的溪流可以通行,再没其他的路可走。工人们没车,来工地不便,只好吃住在山洞里。年近六十岁的宋培伦隐居山中,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成天与石头为伴,远离现代文明。随着时光流转,他蓄起了长发。因为生活水平极差,整个人十分清瘦,山间的风鼓动起他宽大的衣服,飞扬起他的“三千丈白发”。那年头,没人看得懂他的仙风道骨,被称其为“疯子”,甚而还有人说他是搬石头打脑壳——自讨苦吃。更难忘的是1998年冬,贵州遭遇百年未见的特大凝冻灾害,大雪封山,工人们都回家了,他一个人留在山里,生活了两个多月,自己砍柴生火做饭,吃野菜,饥一顿饱一顿,过上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就这样,他一直在山里默默无闻地修建自己的城堡,山外的时代变迁好像和他毫无关系。直到2014年,按照贵州大学城整体规划,要征占夜郎谷。宋培伦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马找到有关领导,阐述了夜郎文化的重要性,要求保留。还好,有关领导亲临现场一看,大为震动,认为这里不仅能了解夜郎文化,还能成为学习践行宋培伦“愚公移山”精神的教育基地,不仅不能征占,还要重点加以保护。这下子,他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更加坚定了建好夜郎古城堡的决心。
有志者,事竟成。二十多年来,宋培伦和工人们一点点、一处处搭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奔走在这片山谷之中,最终用石块、木材、罐子、瓦片等打造完功了一座震惊世人的石制夜郎古城堡。宋培伦想到至今山上还残存着夜郎古城堡,而自己建造的夜郎古堡又在山下的溪谷旁,经慎重考虑,就把它取名叫“夜郎谷”。
三
走进夜郎谷门口,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拱门,进门一看,是一片松树林,树木层层叠叠,林中分布着几栋用石头、木材构成的各式各样似的石板小屋,还有木雕园,陶艺圆,爱鸟园等特色建筑,墙面及屋顶爬满了青藤,青石在阳光下散发出冷静的光芒。近处尚能分辨出树与树之间与青天浑然一体,抬头一望,分不清是蓝蓝的天空染亮了这片绿色,还是绿绿的树林染碧了青天。
再往前走,来到溪谷的山岭,看见一座座圆型的城堡和方型的碉楼,既连成一体,又错落有序。绕过城堡、碉楼,沿着幽静的小道来到谷底,穿过石桥,举目一看,哇,一排排柱状的石人依山而立。石人中有目大凶煞的男人,也有顽皮可爱的小孩,用精选的“花盆”碎片做眼睛,一个个碎石规则又没有章法的堆砌,悠然自得,妙趣横生。
乍一看,这建筑方式就像小孩儿搭积木一样,随心所欲,处处章显粗放、原始、古朴。仔细观察,又会发现,所有建筑风格,都惊人一致,尤其是众多的石人,他们模样各异,但神态相似,仿佛来自异域,五官突兀,表情夸张,瞪眼呲牙,神情鬼异。整个建筑群,主体全是用废旧的瓦片、石头堆砌成型,石人装饰物也是用陶罐、木头等旧物制成。来到这里,有一种跨越时空,回到一个古老而神秘国度的感觉。这些大小不同的石人组成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不论你身在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无论你喜欢探险解谜,还是喜欢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夜郎谷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夜郎谷逐渐被世人所熟知后,宋培伦成了当地的名人,“夜郎谷”也就成为了网络上所熟知的网红打卡地。2017英国BBC曾报道过这位七八十岁的老“愚公”,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打造这座奇妙城堡的故事。中央、省、市电视台相继作了专题报道。2023年1月,十集人文系列纪录片《花溪故事霞客行》第三集全网上线,该集主题为“夜郎”,展示了花溪夜郎谷,融汇了夜郎古国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浓郁艺术气息。现今,夜郎谷成了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这里,一下子成了高山头上打锣——名声远扬。
之后,许多开发商来夜郎谷考察,找到宋老,表示其巨额投资的意愿,甚至还有一位投资人提出用上亿元的价格购买他的夜郎古堡。但都被宋培伦一一拒绝了,他根本不想被金钱所绑架,而丧失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宋培伦认为,这里,不仅是一个风景游览区,更是一个文化艺术与大自然共生共长的博物馆。夜郎谷的定位是公共产品,原本就要让给大家观赏。于是,2019年,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用汗水和心血打造了二十多年的这件艺术作品,捐赠给离之最近的贵州财经大学。
如今,来这里旅游观光的客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当他们知道宋培伦用石头建造夜郎古城堡的故事后,惊叹不已。这里的一石一景,无不闪耀着“愚公移山”精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