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蚂蚁上树(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蚂蚁上树(散文)


作者:北方雪飘飘 进士,72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1发表时间:2024-05-21 11:12:10
摘要:在川人的餐桌上,蚂蚁上树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它代表了川菜独有的地方风味,展示了川菜独特的麻辣魅力,对于喜欢川味美食的人来说,品尝正宗的蚂蚁上树是一种享受。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家中自己动手制作,都能尝到最地道的川味。正因为有这么多传统的川菜菜品,承载着川人的生活记忆和家乡情结,让川味美食不仅作为一种口味,更是一种饮食文化被代代传承下去。

童年时光里,对世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曾兴致勃勃地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也曾饶有兴趣的在树下看蚂蚁上树。小小蚂蚁总是忙忙碌碌,不辞辛苦的来来回回,一刻不闲,状态像极了为生活劳累奔波的人们。
  
   一
   小时候在北方农村的旧家,儿时的自己整天自由自在的疯玩,爬树上墙,骑狗撵鸡,捕鱼捉蝉,拔葱薅菜,玩过的花样之多数不胜数。
   不过也有安静老实的时候,不想疯跑或者生病了人没精神,就呆呆的坐在地上看蚂蚁玩。农村的土地上到处都有蚂蚁在活动,土堆上,草地里,树底下,墙角边,沓沓角角,随处可见它们小小的身躯。
   似乎是在下雨之前,看到过蚂蚁搬家,弱小的它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举家搬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小身板有着无穷的力量,超级的耐力。它们成群结队搬动着对它们来说硕大的食物,慢慢挪动着拖进新的蚁窝,其实那也许只不过是一小块馒头皮而已。
   这就是了不起的生命,哪怕身为一只渺小的蚂蚁,为了生存也本能的努力活下去。谚语有云:“蝼蚁尚且贪生,为人岂不惜命?”连渺小的蝼蛄蚂蚁尚且贪恋生命,人又怎能不爱惜生命呢?人存在于这大千世界,又何尝不是像蚂蚁一般,为生存劳累一世,为生活奔波一生,生命宝贵,只有一次,必须好好珍爱。在茫茫宇宙空间,其实人也如蝼蚁一样渺小,但既然生而为人,也就如这生而为蚁一样,在活着时做该做的事,尽量做好自己,努力过好这一生。
   在自家树底下,我好奇的看过蚂蚁爬树。我家院内院外栽有不少树木,院子内主要是四棵笔直高大的梧桐树,遮天蔽日,还有一棵细高的枣树和一棵低矮的桃树,最爱招蚂蚁。院墙外面还有一块空地是一片小树林,栽着杨树、槐树等各种杂树,其中有一棵槐树特别粗壮,紧贴着围墙边。我经常会灵巧的爬上树去,顺势一脚踏上墙头,居高临下,再猛地从墙上跳到院内墙根下的土堆里,在小伙伴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和勇气。
   不论什么树都能看到蚂蚁的身影,再高它们都能爬上去,简直无处不在。蚂蚁们试探性的爬行,小心翼翼,爬上爬下,忙忙碌碌的情景,和飞来飞去勤劳的小蜜蜂有一比。可是蜜蜂勤快为的是采花蜜,当时的我却并不知道蚂蚁为何要上树。
   直到后来才知道,最大的原因自然是为了觅食,蚂蚁爬到树上是为了找寻更多的食物,获取更多的营养和能量。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要适应环境的变化,随着环境变化而做调整。干旱季节,它们就会啃吃树底下的树根,树上的树皮,潮湿的树叶,填饱肚子,摆脱干旱。再就是为了筑巢,繁衍后代,在树上筑巢比较常见。蚂蚁的身体结构,行为习性,造成了它们具有上树的这种习性,是很普遍的现象。
   对蚂蚁是如此的熟悉,那时候的我绝不会联想到,看过的这些普通场景,竟与中国八大菜系之川菜里的一道名菜不谋而合。菜品的名字世人熟知,不仅在国内,在国外知名度也很高,声名远扬,那就是川味名菜“蚂蚁上树”,当然,此“蚂蚁上树”非彼蚂蚁上树。一道川菜的得名,竟然来自于我们生活中所见的现象,不能不为之拍手称妙,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却能联系起来,妙哉妙哉。
   都说艺术创作无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确如此,起名字也算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能想到起这个菜名,自然也是与生活中的某些情景或者经历有关,或许就跟我一样熟悉蚂蚁上树的行为,观察过它们在树上爬来爬去的样子。不过,作为食客们只不过是品尝一道菜品而已,倒是无需一定要先看过或者知道蚂蚁上树。我也只是一种巧合,菜名恰巧让我与儿时在农村的见闻无缝链接,令我不由触景生情,心生感慨,借机慷慨陈词了一番。
   重要的是蚂蚁上树,它不仅仅只是指一种自然行为和现象,而是生动形象的代表了一道非常有名的川菜。
  
   二
   众所周知,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最为有名,喜爱者甚众,其口味独特,制作工艺独到,充满着浓重的地方饮食特色。
   作为一道传统的川菜美食,蚂蚁上树的历史非常悠久,菜品主要以粉丝为食材,搭配上辅材猪肉沫、豆瓣酱调料等烹制而成,色香味美,口感俱佳,营养丰富。这道菜的名字非常形象生动,也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浮想联翩,意趣盎然。
   但关于蚂蚁上树这道菜的起名,源于一个传说典故,是跟关汉卿笔下的人物窦娥有关,据说是窦娥的婆婆,给这道炒粉丝起了如此形象生动的名字。流传甚广的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又简称《窦娥冤》,乃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杂剧,最早刊行于明朝,即公元1582年,原型来自《列女传》之《东海孝妇》。
   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描写了寡妇窦娥被无赖张驴儿陷害,在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判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悲愤的窦娥在临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后来果然都被一一实现,证明窦娥确实有天大的冤屈,感天动地。该剧展示了下层劳动人民任人宰割、有冤无处诉的悲惨命运,控诉了过去吃人的黑暗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剧中的窦娥从小便没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是一位穷秀才,因上京应考举人缺少费用,便把年仅只有七岁的窦娥卖给了蔡婆家,给她儿子当童养媳,后来窦娥长到十七岁时与其子完婚。窦娥命苦,成婚不到两年丈夫生病去世,只剩下窦娥与她婆婆相依为命。窦娥心地善良,对婆婆非常孝顺,后来她婆婆也得病卧床不起。窦娥以一己之力照顾这个家和患病的婆婆,为她寻医问药,想方设法照顾好婆婆的胃口,婆婆才渐有好转。但手头并不宽裕的窦娥,平时只能靠赊账过活。
   那一次,肉铺老板因窦娥前两次欠钱尚未还清,不肯再赊给她。窦娥无奈,苦苦恳求卖肉的再赊一回,好给婆婆做饭保养身体,老板便随手切了很小的一块肉给窦娥。因肉太少,回家之后她不知咋做菜才好,正好看见以前剩下的一小把粉丝,灵机一动,有了主意。她将粉丝用开水泡软发涨,将那点肉切成碎沫,似乎就显得多了一些。然后起锅烧油,把肉沫炒熟,加入葱、姜沫爆炒,随后放入酱油、粉丝再翻炒一会,起锅前加入蒜苗、胡椒粉。
   躺在病床上的婆婆,闻到一股之前从没有过的香味在空中飘散,闻之诱人,便询问窦娥炒得什么菜啊这么香,窦娥回到是炒粉丝,话音未落,她已将喷香冒着热气的菜端到了婆婆面前。婆婆年纪大了,加之又因患病两眼昏花,视物不清,只隐约看见炒粉丝上,怎么有许多黑点点,一时竟误以为是招了蚂蚁,便说到:“唉呀,这菜上面怎么这么多蚂蚁呀?”窦娥赶紧解释其中的原委,说明那些黑点点不是蚂蚁,而是加了酱油的肉沫。
   婆婆听后才恍然大悟,在窦娥的催促下,赶紧趁热动筷尝了一口。粉丝入口滑爽,热热乎乎,有滋有味,口感俱佳,令她一下子食欲大开,这菜真的好下饭。她边吃边连声叫好,对此菜赞叹不已,随即她便将错就错,给这道菜起了个名字,说干脆就叫它“蚂蚁上树”吧。由此,蚂蚁上树这道菜名在民间口口相传,逐渐留传了下来。
   当然,毕竟这都是传说,其实并无考,但不影响这道菜品被广为流传。也许世人想用此作品讴歌传统美德,窦娥的仁爱之心和孝善之举,通过她婆婆之口加以宣扬,教育后人遵循传统道德,孝敬公婆老人,刚好也成就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名也未可知。
  
   三
   我第一次吃蚂蚁上树,并对此菜开始产生好印象,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通过工作调动,我重返蓉城。
   在新单位工作后不久,有一次和楼上办公室的几位同事,在单位附近的餐馆简单吃个午餐。其中有位女同事点了两个常见的成都家常菜,别人点的菜我已忘记,但能记得起她点有两个碎肉菜系列,都特别好吃。一道是成都人熟悉的泡酸豇豆炒肉渣渣,酸爽开胃;另一道就是这个叫“蚂蚁上树”的菜品。女同事是地道成都本地人,和我这个新同事一见如故,对我非常热情。她主动介绍说这两个家常菜都很开胃,她平时挺爱吃,所以推荐给我尝尝,都是超级下饭菜。
   孤陋寡闻的我,之前并未听说过这些菜名,也没吃过,一脸疑惑。尤其是不知这蚂蚁上树为何物,心想总不至于真的会上来一盘辣椒炒蚂蚁吧?以前倒是见过和吃过油炸蚕蛹,油炸知了之类稀奇古怪的食物,这蚂蚁却不知能不能吃。当时我脑袋空空,极度缺乏想象力,根本就联想不到会是什么菜。
   等菜端上来一看,酱红色的菜品上,撒着一层绿色的小葱花,色泽红润,香味扑鼻,仔细一看,这才看清原来是粉丝和肉沫混炒在一起。女同事给我介绍,说那些粉丝就相当于茂密的树枝,沾在上面的肉沫就形似密密麻麻的蚂蚁,顾名思义,就像是蚂蚁爬在树上的样子。果然好奇妙,菜如其名,形象生动,这道菜很接地气,这个比喻很有生活气息,让人觉得颇为有趣。等品尝过菜品味道,麻辣鲜香,入口爽滑,颇有咬劲,这道川菜口感俱佳,确实特别下饭。
   年轻时不会做饭的自己,一直觉得川人在做菜方面技艺高超,似乎颇有天赋,他们想象力丰富,敢于创新,舍得用料,最讲究调味,吃得就是个味道。只不过是普通的粉丝而已,都能做得如此美味,可以说将味道发挥到了极致,色香味形俱全,激发了味蕾,品出了好味,得到享受,赏心悦目。一道简单的蚂蚁上树,就可从中见识到川人的聪明智慧,高超的烹饪技巧,彰显了川菜饮食源远流长的文化。
   这菜很对我的胃口,我一向偏爱吃粉条也包括粉丝,在北方老家时,从小就最喜欢吃红薯粉,妈妈做的鸡肉炖粉条或者粉皮里面,我最爱吃的就是那比鸡肉还入味好吃的粉,所以不管是粉条还是粉丝之类的我都很喜欢,故而爱上蚂蚁上树这道名字奇妙的粉丝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蚂蚁上树又名肉沫粉条,是蜀地颇有名气的特色传统菜品,在川渝地区都很常见。蚂蚁上树通常由粉丝或是粉条、肉沫为主料,配以佐料姜、葱、蒜、豆瓣酱、酱油、糖、味精、花椒粉等众多调味料制作而成。该菜品口味鲜香,略微麻辣,入口爽滑,口感俱佳,色泽红亮,色香味美,风味独特。
   其实蚂蚁上树的做法多样化,有很多种。一般说来,就是准备一把绿豆粉或者红薯粉丝,肉沫适量,姜适量,剁细郫县豆瓣酱,蒜瓣,葱花适量。具体操作过程,先将食材准备好,粉丝提前用温水泡软泡好,沥干备用。然后起锅烧油,下姜末、蒜末煸炒出香味,下猪肉沫和细豆瓣酱,把肉炒熟,炒出香味和红油,再加点生抽、老抽上色。最后加入粉丝,少许高汤或清水,收干汤汁,起锅前加葱花、鸡精调味即可。
   正宗的原料宜选绿豆粉丝,粉丝要提前泡发至透心。加入粉丝后开中小火,烧透一面后再翻动烧另一面。没有高汤可用鸡精、鸡粉代替,川菜炒肉沫时用菜籽油为更佳。一般老百姓的家常做法,俗名被叫做烂肉粉条,用的却是红薯粉做的粉条,不是正宗川菜中的绿豆粉丝。其实我个人更喜欢红薯粉,因为红薯粉条更滑爽软糯,口感比粉丝还要好一些。
   后来在另一个女同事家里玩,她妈妈做的烂肉粉条,就是普通川人家的家常味道,蚂蚁上树的非餐馆版本。用的是软滑的红薯粉条,就我个人的口味而言,觉得比饭店的还好吃。饭店里的偏干爽干香一些,家庭版的则湿润软糯一些,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对普通的家常做法很吃的惯,吃过之后我一直念念不忘,由此学会了做这道家常版的蚂蚁上树,后来在家常自己做,总也吃不够。
   蚂蚁上树营养价值较高,粉丝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钙、镁、铁、钾、磷、钠等诸多矿物质,附味性良好,可以吸收鲜美的汤料,让粉丝更入味。猪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以及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能提供血红素和促进铁元素的吸收,改善缺铁性贫血,还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
   起源于蜀地的蚂蚁上树,在川菜系列中算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都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一道备受推崇的川菜佳品。其口味的独特感,菜名的生动感,使其成为了一道倍受欢迎的传统佳肴。
  
   四
   我学会了做蚂蚁上树以后,除了在成都自己家常做以外,回山东老家时也做给家人们吃。
   山东盛产红薯和红薯粉,那里把红薯叫做地瓜。地瓜淀粉做出来的粉条或者粉皮,一般都用来做炖菜,常见的如炖鸡肉粉皮,排骨炖粉皮,猪肉白菜炖粉条等诸如此类。我妈妈她们每次买粉条或者粉皮,都是一买就买一大袋,因为经常吃,用处多,离不了,买的量就大。不过老家似乎没有川菜蚂蚁上树这种做法,包括成都小吃酸辣粉这种由红薯粉为原料的做法和吃法。偏偏我姐姐特别爱吃,她是一个川菜爱好者,我做的粉条菜她都爱吃。
   山东也盛产绿豆粉丝,著名的大品牌龙口粉丝,产地和企业就在山东境内,产品畅销各地。我们家特别喜欢凉拌粉丝,即用烫软的粉丝加入黄瓜丝、蒜泥、白醋、香油、食盐、鸡蛋皮等凉拌,入口滑爽,酸香开胃,是最受欢迎的一道凉菜。过年过节时一大桌子菜都吃不完,唯独这道凉菜一点不会剩,开胃解腻,最受大家喜爱。
   前段时间女同学请我吃饭,就在成都有名的陶德砂锅。在她点的菜里面,其中有一道大众好评必点推荐特色菜,叫做蒜蓉粉丝虾,跟蒜蓉粉丝扇贝类似,垫在鲜虾底下的配菜,就是跟正宗蚂蚁上树用的绿豆粉丝一样。在虾和粉丝上面浇上特制的酱汁后,炉具摆在桌子上现煨五六分钟即熟。趁热把入了味的粉丝裹上虾一起入口,粉丝软滑酱香,虾肉新鲜紧实,味道好极了,吃起来很是满足。虾肉和粉丝裹在一起搭配完美,堪比蚂蚁上树的味道。其实粉丝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全靠调味料以及看和谁搭配,从而借味入味,成就一道美味的粉丝菜品。
   川人在菜品上热衷创新技法,创下了不知多少道新派川菜,倍受推崇。川菜之所以好吃,倍受大众喜爱,就是在老传统基础上敢于大胆创新,将悠久的经典川菜发扬光大。传统的川菜饮食,在新的时代,结合人们的新需求,推陈出新,经久不衰,排在了饮食行业的前列,并多年以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川菜这些年做得越来越好,广为普及,已成为全国第一大菜系,确实可圈可点,自有其独到之处,成功背后自有餐饮人看不见的辛勤付出。
   在川人的餐桌上,蚂蚁上树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它代表了川菜独有的地方风味,展示了川菜独特的麻辣魅力,对于喜欢川味美食的人来说,品尝正宗的蚂蚁上树是一种享受。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家中自己动手制作,都能尝到最地道的川味。正因为有这么多传统的川菜菜品,承载着川人的生活记忆和家乡情结,让川味美食不仅作为一种口味,更是一种饮食文化被代代传承下去。
   川味美食蚂蚁上树,是舌尖上的味觉享受,吃鲜香可口的蚂蚁上树,不仅能够感受到川人对美食的热爱,高超的厨艺技术,也能够体会到川菜饮食的深厚底蕴,深刻的文化内涵。川菜是博大精深的中餐饮食中之杰出代表之一,也让许多外国人领略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巨大魅力。
   不由又回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蚂蚁上树情景,小蚂蚁们不知道自身的爬树行为,就代表着一道有名的川菜呢,默默无闻的小身板上,竟然背负着川菜之名的耀眼光环。
   美哉,川味菜品;妙哉,蚂蚁上树。
  

共 58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如果是用眼睛在看蚂蚁上树,那就是发呆;如果是用嘴巴品味蚂蚁上树,那就是一道美味;如果把看蚂蚁上树的心绪与品味蚂蚁上树的口感结合起来,那就是一道文化大餐。作者就是把蚂蚁上树这道凝聚文化韵味的川菜,色香味俱全地呈现给读者。小时候,看蚂蚁上树是不过是满足好奇心,渐渐懂得了蚂蚁上树是蚂蚁一种生存、坚韧、力量的表达。但作者没想到,蚂蚁上树竟然会成为一道川菜的大名,并且这道菜还有窦娥有很大关联。在作者娓娓道来中,小编只能叹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实在太博大精深了。小编刚完成一篇与宋太祖赵匡胤有些关系的锅贴,作者就来一篇与窦娥相关的蚂蚁上树。看来是小编肤浅了,单知道窦娥很冤,不知道窦娥还是巧妇。接下来,我们就品尝到蚂蚁上树的美味,作者细腻的笔触把一盘川菜炒在字里行间,读着如同饕餮。如果仅仅写到这里,怕是要失去散文的魅力。所以,蚂蚁上树便随着作者回到老家,而老家又恰是乡愁的所在,一盘川菜至此又赋予了浓郁的乡情,味道更加丰富。文章主题思想深刻,立意深远,选材独特,从最普通的一盘川菜写起,夹叙夹议,叙事抒情,既展现了传统饮食的文化魅力,又抒发了朴实的情感。这样看,谁能说蚂蚁上树不是一种文化呢?美哉,川味菜品;妙哉,蚂蚁上树。【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21 11:15:55
  一篇富有生活情趣又饱含文化气息的优美散文,中国传统饮食确实蕴含丰富的文化,能把一道菜,以质朴的文笔写就成一道文化大餐,这是作者对生活理解深刻的结果。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21 12:25:51
  感谢小猪她爸总编对拙作小文的肯定认可,我当初也没想到,小时候看到的蚂蚁上树,居然能和一道川菜佳品,有了关联。一些关于蚂蚁上树行为和蚂蚁上树这道菜的记忆,深感川菜魅力,更觉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谢老师鼓励支持!当继续努力加油。祝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5-21 11:16:19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21 12:26:09
  感谢社团厚爱,鼓励支持!
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21 11:49:58
  生活气息浓厚的一篇佳作,也从大作中了解到“蚂蚁上树”的出处。记得我第一次吃这道菜时特意问过服务员,是不是真蚂蚁,得到“肉末粉丝”的答复后我才恍然大悟,当时还被同学讥笑“给你蚂蚁你敢吃吗”,哈哈,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读老师文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21 12:31:29
  感谢林社来访关注拙作,小文粗糙,能得到老师认可肯定,十分高兴。没想到老师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我第一次吃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没听说过蚂蚁可以吃呀。看来这个名字,确实挺有意思,引人印象深刻。蚂蚁上树是一道川菜佳品,味道不错,我偏爱吃粉丝和粉条,因而成文。谢谢老师的鼓励支持!看见你发第五篇文了,还没时间去看。这就欣赏拜读去,祝佳作频传。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21 12:22:16
  非常感谢小猪她爸总编编辑拙作,给予小文认可肯定,老师的编按尤其精彩,胜过小文。老师总结的很精准,全面,不起眼的蚂蚁上树行为,竟然代表了一道有名气的川菜佳品,让人觉得有趣。川人的饮食文化的确具有代表性,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小文粗糙,多谢老师鼓励。谨祝夏日安好,心情愉悦。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5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5-23 11:25:45
  要不怎么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呢!不看此文,我还很不知道“蚂蚁上树”这道菜的来历。我就纳了闷了,一个曾经爬树上墙、骑狗撵鸡、捕鱼捉蝉、拔葱薅菜的人,咋就变得这么有学问了呢?我曾经也有过爬树掏鸟、骑驴追羊、打猎捕蝉、偷鸡挖薯的经历呀!怎么就这么笨?莫不成没吃“蚂蚁上树”的原因?改天吃一次试试。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23 11:51:37
  哈哈,企鹅社长真是有趣,感谢来访关注拙作,留言点评。看来你我的小时候,都挺调皮,不省心。只是我作为女的,后来又因家庭变故,变得文静起来,甚至有点不合群,看书确实能增长知识,不过经历也很重要。谢谢老师对小文的认可肯定,对我个人的鼓励支持。蚂蚁上树就是红薯粉条加肉沫,老师肯定一做就会。问好老师,谨祝夏安。
6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24-05-24 09:12:23
  看过蚂蚁上树,也听说过“蚂蚁上树”这道名菜,但却无缘品尝,今日阅读美文,涨了知识,也刺激了味蕾,仿佛美味陈列于桌,垂涎欲滴,改日也学着做一次。中国传统饮食,不但色香味诱人,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
回复6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24 10:21:11
  感谢草原白杨老师来访关注拙作小文,留言点评,给予认可肯定。蚂蚁上树是一道川菜,名气不小,其实说穿了,主要是粉丝和肉沫混炒,加一点豆瓣酱调味,做起来不麻烦,相信老师一做就成。川菜饮食文化内涵丰富,拙作粗糙,谢谢老师鼓励支持!谨祝老师佳作频传,问好夏安。
7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4-05-25 17:23:52
  蚂蚁上树,熟悉的味道,北方雪飘飘的文中与城市传到我家里来了。美味佳肴里,有窦娥相关的新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回复7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25 17:49:24
  感谢开心的秋蝉老师来访关注拙作小文,留言点评,谢谢鼓励支持。蚂蚁上树是一道川菜,也是大众熟悉和喜欢的味道,看来老师也爱吃,做起来其实很简单是吧。加入有关起名的传说,让这道菜更接地气,咱老百姓的美食。问好老师,好久不见,谨祝老师夏安,开心。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