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实力写手】老家的端阳(散文)
端阳又要来了,但能否回老家高坪过端阳还不能确定,心中便有些许悠悠的情结了。在老家高坪过端阳总会与在其他地方过端阳感觉不一样。
在高坪过端阳是一定要赶端阳场的。
老家的赶集日子是农历二、五、八,端阳这天正是逢场的日子,被老家人称为端阳场。我一直有这样的认为:老家的端阳经过岁月的变迁,已经成为高坪版的儿童节了,端阳场就是小娃娃们开心的舞台。
这一天,小娃娃们往往都要穿新衣,就算没有新衣,也要比平时穿得干净。稍微大一些的孩子会早早地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匆匆吃过早饭,约上好伙伴就去赶端阳场了。年幼的孩子则由父母精心打扮后才领着去乡场上。记得十二、三岁时的我,这一天是一定要洗头,并且对着镜子把自己的头发认真地梳理,不管是中分还是三七开,总之是一定要做到头发有条不紊,油光可鉴。再穿上昨天就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还有纤尘不染的回力鞋,觉得十分妥当了,再叫上家背后的张老八,家前方的昌贵,神气十足的赶端阳场去。
这一天,老家的街面上热闹非凡,用万人空巷或挥汗如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乡场本来就小,而乡亲邻里往往又是倾巢而出,所以整个乡场上,你看到的便是黑压压的人头。我们这些小孩子,揣着平时集起来的零花钱,手牵着手,如泥鳅一样在人海中穿梭,去发现自己想要的美,去寻找自己平时不能实现的愿望:一个麻花或一个装着鹅黄色饮料的左轮塑料手枪,一把能折叠的小纸扇或者是小人书租摊上的那本《铁道游击队》……这一天像我一样的小孩子们可以买许多好吃的东西,而最让人喜欢的是油炸麻花,它因为颜色金黄、清脆爽口、香味四溢、造型独特而讨孩子们喜欢,往往嘴里包得胀嘟嘟的,手里还拿着几根,就这样慢慢地享受着。这一天花钱可以大方,不会担心被父母斥责,因为口袋里的钱花得再多也就是那么一点点。呵呵!
姑娘是端阳场上一道美丽的风景,今天她们恨不得把自己的美全部展现出来。于是把最喜爱的衣服穿上,有的还要画眉或打上口红、腮红,然后三五成群地来到乡场上,在人流中宛如一朵朵娇艳的花朵。如果你是一个爱美之人,你只须驻足观望就会有许多美的发现。看,那走过来的苗族女孩穿上本民族服饰,那服装色调由红色的主色调配以嫩绿的色调构成,头上那长长的流苏掩着她娇羞的容颜,让你感受到她的热烈与含蓄。这时一个着装前卫的女孩进入了你眼帘:高耸的发式,妩媚动人的眼神,红艳诱人的唇,黑色的吊带装,小巧紧身的牛仔短裤,修长白晳晰的腿,连脚指甲也是红红的。这一切是女孩该隐的隐,该显的显,你会怀疑她是来自苏州的街头或成都的春熙路。端午这天如果你有兴趣,光看美女就可以忘了吃饭。不信你可以来高坪乡的端阳场试试!
这一天父母们赶场不会呆得很久。一者要把快乐留给孩子们,再者还要回家办伙食。粽子前一天已经煮好。这一天上街要做的必定有两件事,买一包雄黄,买一块满意的猪肉。雄黄酒是一定要喝的,虽然年轻人曾说过多次,书上说雄黄有毒。但他们会说先人们传下来的习俗,没听说过毒死过人,不喝也要用指头沾一点在孩子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再泯上一口才能罢休。猪肉是一定要买的,也许灶头上方还挂着不少黑色的腊肉,但过一个端阳,连肉都不割上一块还叫过端阳?当这两样备上之后,还有可能遇到老朋友,会在酒摊上喝上两盅高坪包谷酒之后,再谈一下今年的天气,李家老头子的寿宴,王家媳妇生了个双胞胎……最后便心满意足,飘然而归。因为今天准女婿要来,或者女儿、外孙要来,再美的酒也不能耽误正事。
下午三、四点钟,端阳场接近尾声了,美了一天的小孩子们、姑娘们该回家了。还没到家,老远就能闻到就灶台上鸡肉的香味,一进屋带有几分娇气地就喊:老汉儿,我们饿惨了,快点!
得到的回答往往充满爱心的愤怒是:慢点,慢点,小心,烫,把雄黄酒喝了再说,又不是饿死鬼投胎的……
今年能回高坪过端阳吗?不知道。因为今年的端阳,母亲现在还在成都我哥家。老家没有了母亲,我就像没有线的风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