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信河岸边烟火浓(散文)

精品 【东篱】信河岸边烟火浓(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807.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1发表时间:2024-05-23 06:48:14
摘要: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却藏着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在风景面前,我先打点好口舌,再让我的口舌无虞地赞美风景。


   一曲《梦里水乡》,醉着我们的梦,醉着水乡的情。“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已消失在远方……”消失的远方在哪?我从“梦里水乡”一下子跳到了胶东半岛尖儿上的一个小村,这里居然截住了那个梦,梦不再飘,梦不再轻渺,就轻轻落在了乡村的河上岸上。村子叫“信河北”,自然人们给河的名字叫“信河”。
   我在朋友圈给了个“北方水乡”的芳名。我还没有走遍这个小小的水乡,就被烟火气给绊住了脚步。
   信河流出一段,舒缓了下来,闪着亮晶晶的眼,看着小村的变化,怪石爬在河岸,闻着盛开的马兰花,好在隔得远,不然,几处“桥头羊肉馆”,也会被怪石盯着。早就听说,中午在羊肉馆就餐,就要提前跟店主索一张票,占个位子。据说,扫个微信码就可以预定,我还是喜欢实打实当面拿到凭据才感觉牢靠。
   在山东,一听“单县羊肉馆”的名字,就像闻见茅台酒的牌子,不必再打听好不好吃。在威海,一听“桥头羊肉”,威海人从来不犹豫。外行只说,桥头的水好,羊肉好。信河北村,曾经属于“东南乡”(英国“强租”威海卫时期),处于桥头镇西三公里处,自然是正宗的“桥头羊肉”。自从“红色东南乡”的牌子打出去,百来户的信河北村就成了游客的打卡地。赶上时代的好,品牌才有可能成为人们青睐的招牌,不然,人们知其名不一定有机会靠近。
   我是慕名而至,想尝尝桥头的羊肉怎么样。我有一张吃过甘肃内蒙古羊肉的嘴,一试便知如何。我特别相信,随着日子好了,人们的饮食开始挑剔了,很正常。信河北村后是连绵的绿山,植被丰盈,山林叠翠,据说,这里就是桥头羊的一个放牧点。村的景区,有一个出口,一块原木上写着一行字——生活无解,户外撒野。直奔过去,没有撒野,只是眼睛撒野了,寻遍几里山坡,未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看《红楼梦》至第六十回,有这样的句子——“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发过来了,我是吃过羊肉,在信河北却未见羊跑。后来一位保安老刘告诉我,山中有羊舍,看不见跑。出自本地的东西,特别受人待见和欢迎,其中应该有乡愁的因素吧。这可不是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东西,不仅仅是美味,还有更有价值的成分。
   30块钱一大碗,一张“桥头饼”。据说,将来他们要创造“信河饼”。夸下海口了啊,我这个自诩会吃羊肉的人,居然吃得满头汗,忘记了滋味。或许是被屋外那一锅特大馒头给勾去兴趣了,始终想着抢几个信河大馒头。
  
   二
   灶位就在信河侧,转头就是信河蓄水处,我是跑到对岸的“义河北”才知道河水汇聚的湖叫“青莲湖”,蒸胶东大饽饽的人家叫“湖岸饽饽”。一个时代的好,我认为,就是寻常百姓也有谋生的方便,能够挣到养家糊口的钱,就是那些初起炉灶的人,也有创造品牌价值的可能。
   我这个年纪,曾经看过村里饲养室的大锅,看到采购站烫生猪的大锅,却未见湖岸饽饽的特大型的锅。我目测一下,约有三米三的直径。过去我们乡下的铁锅都是论“印”的,家口多的至多就是10印的大锅,谁家用12印的大锅,都很惊讶。而在这口大锅面前,那些大锅就像一只碗的样子。在胶东,人们喜欢吃“大锅馒头”,这个“大”真的是离谱了啊。据说这口大锅是专门定制的,简直可以列入吉尼斯纪录了。
   站在锅沿上的汉子,全副武装,一身白衣天使的装束,袖口裤腿都扎紧了,脚也套着套,手持一把铁锨,他回答游客说,两个小时一锅,每日五锅。正好赶上饽饽出锅,汉子手持铁锨,往笸箩箱子里铲饽饽,一数一锅16个。赶快审美,先憋住口欲,不能错过。
   每一个饽饽,都没有被火候忽视,统统在表面挂上了脆黄,仿佛有谁已经咬了一口,脆酥入耳又钻心,挑逗着舌尖很不安分了。饽饽个个带着笑,裂开面皮,露出雪白。胶东的大饽饽,一律都在饽饽的垫底上用玉米叶,玉米叶也蒸得焦了,叶香入了饽饽,麦香带上了玉米味,味道穿一村,没有谁吆喝“出锅”,从各个巷口就涌来了游客。
   出一锅大饽饽,就像词人做一首豪放词,想到俞文豹《吹剑录》里记载,唱“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看湖岸饽饽,是农家在唱“信河麦香”。大气,豪气,解气,都写在那汉子的身上,那张磨熟了的铁锨就是他的“铁卓板”,锨起锨落,铿锵入韵,自带乐声。无需曲子伴奏,自成曲调,还有围观的人的啧啧称赞,称奇。淋漓的汗水都藏在帽子和衣服里,快乐的心跳出了衣装之外。不由得想那各家各户女人在家蒸馒头,应该就像“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此说来,我是明里听豪放词,暗里想婉约曲了。妻子说,这也算吃着锅里的想着碗里的。民俗的,诗词文化的,乡村美食的,三合一了。这滋味厚道着呢。
   买上两个,每个三斤重,15块。价格太公道,我有过网上购荣成大饽饽的经历。他的饽饽摊,挤满了排队的人群,那飘在空中的布幡写一个“香”字,在熏风里,将“香”酝酿成乡村的特别味道。一条河叫“信”,一面幡叫“香”,他的烟火气,被这样两个字弄成了令人喜闻乐见的韵味。是小村的一这道风景,和小村刚刚建成的信河小景区遥相呼应,可以说也是景区最生动的饮食风景,它太抢眼了。
   很多人,顾不得带回家,将大饽饽掰开,买了路边的胶东小炸鱼,一瓶水就是汤,打着饱嗝,回报着做大饽饽的店主。
   带回家的大饽饽,吃了好几天,每次熥饽饽,我都吆喝着吃“信河香”吧,就像一个好朋友,分别了,还总是念叨着,生怕自己忘记了似的。
  
   三
   青莲湖北岸,是自带厨间的民宿。这个民宿建筑是以亭阁风格呈现的,各幢绝不追求一致,各色交错,观之犹如一幅岸边风景画。亭阁的整个是以水中柱子支撑,就像是水中芭蕾,水波荡漾,涟漪推助,恍若漂浮,锦麟潜行,或浮水之上,闲啄亭阁影子,乐趣常生。民居之外,随山势推出风亭,飞檐翘角,半空中招惹眼睛。亭中有石桌,环桌置木凳。民俗之外,有木制廊台,或以古朴原木做围栏,或以涂白色的钢管做凭栏。闲置茶桌,披一顶阳伞,藤椅随意摆放,一副闲趣逸致。作家阿城说,威尼斯像舞台布景,游客是临时演员。不过,信河的布景里,演员是走进真实的生活。主食可穿街采购,菜蔬和肉类、海鲜可列单选购,蔬菜源自亭阁之外百米的菜园,可自采,纯粹有机菜蔬,不要钱。也有各种咸鱼干挂在民宿檐下,住客可随手取来,清蒸或熥煮。我流连于此,正逢午间。菜香扑鼻,低首看水中,更有锦麟难耐,时而窜出水面,惊目一瞬又无奈地羞涩沉底。
   我想晚餐应该更具情调。月影沉在青莲湖的绿水中,切近得很,如果赶在中秋节,该不会弯腰随手捞取当作了月饼吧?
   我从各幢民宿间的窄道穿行,掩住食欲。正逢5号民俗的“主妇”上菜入亭,客气地邀请我入座。我只能以纯粹的地方话感谢,让食客感觉我也是在尽地主之谊。突然生出一个词——主随客便。人家以微笑示于我,我也算是做了一会“信河”人。
   我曾经在周庄临水饭馆吃过一餐。猜想,这些食客或许也和我一样,餐一顿水乡岸边风景,吃什么早就忘记了。真是秀色可餐啊,在这里吃饭,随时都可能不会集中食欲,必分神。垂柳依依,轻轻浮水,熏风醉人,无酒也可。
   有时候我们吃饭,是试图从中找到与故乡的联系,有时候就是为了满足一份追求新奇的感觉。在这样的地方吃一顿饭,是可以产生思想的。赵孟頫叹书法时说,最忌“因熟而俗”,吃饭也是如此吧,所以我们才走出原有的环境,试图找到吃饭之外的感觉。木心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是啊,果腹有时候可能退居其次,在这里吃一顿,要的就是品相。品相在饭食之外,却是吃饭要讲究的。隐约记得一位美食家说过,吃饭是要讲一点“意识形态”,心绪好,自由了食欲;环境优雅别致,就是一道有助吞咽的佐料。
   看信河东岸,游人流连,也有坐于廊中,一瓶饮料,一把肉串,一包小吃,虽不正式,也得野趣。我想,岸边看亭阁,亭阁看岸边,还是会生出互羡的情绪的。不见炊烟,但有烟火之趣。想起陶翁的《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毕竟原始了点,这里是坐在风景里,风景以佐餐,食物按单购取,即便回家,这一顿河岸之餐,也是值得经久回味的。
   走进民宿厨间,见壁上有食物配餐表,扫一下码,河岸一街的摊主用不着几分钟就赶到,虽少了吆喝服务员上菜的感觉,但有了“隔岸呼食”的雅趣。我被诱惑得难耐,扫码要了一杯冷饮。发个高德定位,坐在长廊等,一会儿就放在了我的眼前,体验了一把“网呼”的快意。
  
   四
   坐在那眼古井边上,有了想舀一瓢饮的兴致。古井叫“古陶井”,距今一百多年历史。何以为“陶井”,可能是掘出这眼山泉水井,人们兴奋不已,如何表达爱惜之意,便以陶片围堵吧。陶罐生烟火,中国的百姓,表达爱的方式,多与饮食有关。靠山吃山,是对山的爱;背井,就意味着离乡。一口水,就是家乡的甜。
   跟在这里做保安工作的老刘闲聊,他告诉我,这处古井将会开发出一茶廊。井水甘甜,泡茶最好。茶就来自信河北的北山坡,名“信茶”,在茶的世界,又多了一个茶种。村民正准备开大碗茶廊,据说一块钱一大碗。这个价格,就是在老舍的《茶馆》里也买不出吧?老刘说,廉价多销,就是让人爱上古井信茶。
   我已经看到了古井的复活,是被一侧的流着水柱的大茶壶弄活了,古井难耐。威海市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就在信河北村,一尊四五个锡镶手艺人的雕塑就坐在博物馆的墙外。他们只是想让大茶碗换上锡镶茶具啊。
   留下了老刘的微信,他说哪天茶廊开张了,就唤我来。赶路五十里,只为一碗信茶。那次从内蒙古赶回山东,在“万第”服务区遇到威海三个朋友,他们刚刚从淄博吃串归来,是特意去的。四百里,只为一串,我是五十里只为一碗。五十里笑四百里,一饮一食,都有故事,更有情怀。
   古井是要在烟火气中醒来了,一百年之后醒了,这是时代掀起的美丽乡村建设唤醒的,无疑。
   曾在网上反复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好事的人数过,图上有815人,有60多头牲畜。所以,我认为这幅图就是北宋汴梁的烟火图。“清明”确指的是政治清明,并非一个节令。当下的“清明”远非北宋可比。我想给信河北这处烟火气风景一个名字,叫“清明信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的存在,收藏于北京故宫,而“清明信河图”落在了胶东半岛一个偏僻的村落中。
   面对“水上人家”这个词,北方人常常无奈,信河北村有水成河,他们精心修河,在河岸河上弄起了水乡烟火,将一河水弄得沸腾起来了。从昨天的战火色系走来的人们,没有机会闻悉这道饮食烟火的味道,他们留给了走进这处红色景区,流连于精致水乡小村的游客,红色不褪,洇漶出最暖的烟火气,烟火色。幸福的意义,应该从历史的长度去看,就会更沉厚,更丰富。
   信河的烟火气,在众多的乡村里可能就是一个火星子一般的亮点,以小见大,中国多少个美丽乡村,处处点燃着饮食的烟火,饮食是家常,烟火最是风景。
  
   2024年5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江南烟雨,如诗如画如梦;人间烟火,抚口抚胃抚心。一曲《梦里江南》,醉着江南的梦,袅着水乡的情,那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飘落在怀才老师心中的“北方水乡”信河的岸边后,就蕴藏了一股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在山东,一听“单县羊肉馆”的名字,就像闻见茅台酒的牌子,不必再打听好不好吃。在威海,一听“桥头羊肉”,威海人从来都不会不犹豫。慕名来到信河北村寻味的作者,想亲口尝尝桥头羊肉的滋味。未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先见“生活无解,户外撒野”的招牌。腿脚没撒野,眼睛没撒野,舌尖却撒野了。30块钱一大碗的羊肉汤,一张桥头饼,居然让一张吃过甘肃内蒙羊肉的嘴,吃的满头大汗,忘记了滋味,原来是被那一锅特大的馒头给勾去了魂。未见大饽饽,先见直径约有三米三的巨无霸特大锅。站在锅沿上的汉子,全副武装,一身白衣天使的装束,袖口裤腿都扎紧了,脚也套着套,手持一把铁锨。汉子手持铁锨,往笸箩箱子里铲饽饽,一锅16个,两小时一锅,出一锅大饽饽,就像苏学士做一首“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买上两个,每个三斤重。大气,豪气,解气,都写在那汉子的身上,那张磨熟了的铁锨就是他的““铁卓板”,锨起锨落,铿锵入韵,自带乐声。无需曲子伴奏,自成曲调。他的饽饽摊,挤满了排队的人群,那飘在空中的布幡写一个“香”字,在熏风里,将“香”酝酿成乡村的特别味道。一条河叫“信”,一面幡叫“香”,这是小村的一道风景,也是景区最生动的饮食风景,和眼前的大汉相比,那各家各户女人在家蒸馒头,应该就像“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小编看来,那做大饽饽就如同赋词作曲一样,明的是豪放词,暗的就是婉约曲了。青莲湖北岸,是自带厨间的民宿。看信河东岸,游人流连,不见炊烟,但有烟火之趣。这里是坐在风景里,风景以佐餐。走进民俗厨间,扫一下码,摊主用不着几分钟就赶到,虽少了吆喝服务员上菜的感觉,但有了“隔岸呼食”的雅趣。坐在那眼古井边上,有了想舀一瓢饮的兴致。一口水井的水,就是家乡的甜。井水甘甜,泡茶最好。这处古井将会开发出一茶廊。茶就在来自信河北的北山坡,名“信茶”,在茶的世界,又多了一个茶种。信河北村有水成河,在河岸河上弄起了水乡烟火,将一河水弄得沸腾起来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多少个信河的烟火气,就有多少个美丽乡村,处处点燃着饮食的烟火。“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饮食是家常,烟火是风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胶东半岛小村,却氤氲着浓浓的眼火气,在怀才老师的笔下熠熠生辉。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3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5-23 07:09:42
  一曲《梦里水乡》,醉着江南的梦,袅着水乡的情,把“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飘落在胶东半岛的信河北村。这是怀才老师心中的“北方水乡”,虽名不见经传,却氤氲着浓浓的烟火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信河的烟火气,是“生活无解,户外撒野”的桥头羊肉香,是豪放大气、焦香扑鼻的胶东大饽饽,是不见炊烟,但有烟火之气的“隔岸乎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清明信河图”。深度好文,倾情推荐。向怀才老师致敬!点赞、问好、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09:11:14
  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我是北方人,却特别喜欢江南水乡的风情,就像周庄,我去过两次,还是觉得没有读透她的风采。江珊的那首歌曲,我不会唱,但这道那个梦十分美,所以文章开头就引了那首歌的句子,我也在东南乡的信河北村找到了北方的水乡,水村,非常幸运。我特别感觉,这个乡村人,能够在自己的村子建设水乡的风景,水乡的梦想和情怀,让我觉得十分美妙。尤其是他们借助红色旅游,搞活了经济,做出美食,让乡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日,我走进去,买了大馒头大饽饽,吃了小吃,喝了桥头羊汤,还看到了人们迷恋信河小吃的情态,于是写作这篇散文以记。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十分期待梅骨老师游览黄山带回的佳作。
2 楼        文友:枫桦        2024-05-23 09:26:05
  那香气扑鼻的大饽饽,一下子便吸引住我的眼球。如此浓烈的烟火气,如此厚重的人脉之气,扑面而来!好一个“清明信河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老师的文章钢钢的!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09:29:10
  谢谢枫桦老师的喜欢,谢谢美评。我们这一带的大饽饽是全国出名的,但我从未经过在信河北村的大饽饽,之大,之巨,之香,都是非常特别的。我买两个,味道口感十分好。枫桦老师喜欢吃我邮寄给你?遥握,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5-23 09:55:48
  读怀才老师的文,如逛大园子,总有那么多的新奇,切入的角度,行文的语言总是弥漫着一股神气,让人总也看不够,看不腻,看了还想看。我有时候会想,怀才老师的大脑是什么构件,怎么有那么多的“怪点子”,一文接一文,如一石击水,总能连续不断击起水花。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说学习,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学不到皮毛,我终于信了,神气,是旁人无以效仿的。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10:00:43
  谢谢湘莉老师的谬赞,谢谢美评鼓励。创作可能有惯性吧,写着写着就不收手了。怀才的文都是练笔水平啊。喜欢出门逛一逛,看到了就想表现,信河北这个水村镇的风光不同啊,尤其是小吃,一个村就这么盛大,真的是服了,发自内心的点赞。表达是一种欲望,能够展现出风景的美,心中舒服。你也是啊,泊车一回,居然带来精美的风景和感悟。遥握,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23 10:43:50
  文章通过对信河北村羊肉馆、大饽饽摊和自带厨间的民宿等场景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感受到了那里的独特风情和浓厚的人情味。尤其是对大饽饽摊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位全副武装、手持铁锨的汉子,感受到了他身上的大气、豪气和解气。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信河北村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更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它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魅力和活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11:03:27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的确如你所言,从这个小小的水村,就能够看出当下美丽乡村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活力。一个最好的时代,必须让很多人能够找到赚钱生活的行当和氛围环境。这个时代,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不是空谈,最好就是行动起来,信河北就行动起来了,烟火气很浓,胶东大饽饽是美食中的一绝,网上价格不菲,滴善斋老师需要,想品,我可以给你你邮寄过去。遥握,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23 11:04:06
  老师行走在路上,总能采撷到最美的风景和文字,这是功夫。我觉得,一个作者,收集题材的功夫在某种程度上强于落笔能力,才会成为优秀写手。在这方面,我要向老师学习。就自己而言,地方去的也不算少,总觉着肚子空空,回来对着电脑,每每大脑一片空白。得想好一会儿,才会找到点蛛丝马迹。这信河旁,桥头羊肉、大馒头、民宿、古陶井,被老师抓个正着,眼疾手快,带回家中,写成美文。文章最后一段厚重、扎实,巧妙升华主题,平凡的烟火中,给读者看到不平凡的风景。拜读学习大作,遥握,夏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11:18:06
  我们都已经养成了文学表达的习惯了,可能我们的文学还很幼稚,但我们在练习,不断提升对生活的文学感应能力,这是一个生活和文字的方向。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鼓励。其实,发现风景,再做文学加工,又是一次唯美的享受。信河北的那些美食,都是生动的,异于我平常所见,于是就有了表达的快感。韩老师面对的风景很多,被繁华围裹着,一定会有精彩的展现。我特别喜欢信河的大饽饽,真是精彩,不要吃,就是看着,也是艺术的表演,所以我生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大饽饽来。中国的乡村很多,每一个特色都不一样,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够感受到精彩。这是当下中国的乡村美景。错过了,就看不到最好的风景。遥握,问候夏祺,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简柔        2024-05-23 12:03:41
  怀才老师几遍关于信河北村的文章,让人深深记住了这个北方水乡,此村有江南风韵。文章诗意美流淌,烟火香四处跳跃。那个湖岸大饽饽呈现山东豪情,应该就着山西大鼓来吃,才带劲。看着令人嘴角上扬,舌尖欲动,肚内轰轰作响,食欲顿生,吃饭去。拜读学习怀才老师美文大作。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12:19:26
  谢谢“柔评”!信河北是北方水村,水在北方和南方都是风景的灵魂,在北方更为珍贵,村子靠水而居,打造他们的水文化,在北方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其实,胶东半岛就有非常著名的“石岛打鼓”,渔民节会出现一次,现在是春季开渔的时候,也要击鼓,吃大饽饽,听着大鼓,这个主意不错。非简柔老师不能想。这种侠女情怀,延伸到了美食,好特别啊。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23 17:53:11
  《梦里水乡》这歌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这是江南的柔情画意的水乡。北方也有水乡,北方的水乡是粗犷豪放的,烟火气似乎更盛于南方。老师对吃对喝都很有研究,胶东的大饽饽,想想都有个性,有味道。老师的文是越读越有嚼劲,纯正香甜的感觉。很美的文章,学习了,祝福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18:13:33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特别喜欢在北方能体验水乡的风情,差不多,但也有北方的风情。大饽饽是胶东半岛的产品,远近闻名的,特别好吃,信河北的大饽饽是大锅蒸的,特别大,我都从未看见的,所以,亮眼啊。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永丰人        2024-05-23 20:49:05
  人间烟火,江南水乡。问好老师
喜欢说一些乡村故事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3 20:52:49
  谢谢丰老师的美评。北方一处水村,也有一点水乡的氛围了,就喜欢上了。谨祝老师在东篱创作收获快乐,佳作不断。
9 楼        文友:文卉        2024-05-24 11:47:24
  一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清明信河图!出一口胶东大饽饽,就像词人做一首豪放词,大气。豪气,解气,都写在那汉子的身上,那张磨熟了的铁锨就是他的“铁卓板”,锨起锨落,铿锵入韵,自带乐声。字字珠玑,神形毕现,笔力之深厚,令人钦羡。这淡如水墨的风景,这家常的饮食,在字里行间,那样深切、那样缠绵,撩拨着人们欲说还休的乡愁!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4 12:03:59
  谢谢文卉老师的美评鼓励。走进北方的水村,感受到一股江南的风韵,特别是那些美食,从家中搬到了屋外,点亮了风景,诱惑着我们的胃口,感觉一定要记下来,呈现这一幕,表达我对美丽乡村的热爱。小文得到文卉老师的认可,很兴奋。看到文卉老师的《我的英雄我的城》,特别喜欢,感受文章的文学魅力,让我一见喜欢,难忘。愿文卉老师驻扎东篱,不断推出新作,以喂饥肠。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10 楼        文友:风轩        2024-05-24 23:18:56
  感受清明信河图的壮美人文,感受烟火最是风景的旖旎风光。拜读怀才老师美文,俯拾皆是风景,信手即是文章。点赞学习。
风轩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06:58:04
  谢谢风轩老师的美评。知你最近忙,还拨冗为小文留墨,感动。感觉是别样的烟火气,值得记录。遥握,期待风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