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春】佳娃的伤感(散文)

精品 【齐鲁·春】佳娃的伤感(散文)


作者:贤者无忧 秀才,240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0发表时间:2024-05-23 14:10:33
摘要:并镇合村后,原来的赵家沟大队四队五队合在一起,家娃的队长职务被一个年轻的妇女取代。他依然还是没有找到婆娘,过着清苦的日子。

赵东祥经历过儿子结婚的喜悦以及婚礼场面的尴尬后,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仲春时节的一个黄昏,赵东祥吃了夜饭都在家休息,解除一天的疲劳。赵远金队长和老队长赵东广、村里知名人士赵东河来到赵东祥家。几个人围坐在四方桌边。赵远金说:“东祥老辈子,今天我们几个人来你屋耍一下,摆哈龙门阵。”
   “你们来我家,这是我家的福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张桂芳,去煮几碗糖开水来。”说完,赵东祥从柜子里拿出一包烟,笨脚笨手地扯开,递给大家。“这是远玉结婚还剩到两包烟,平常屋里没有人抽烟。你们拿去抽吧。”好久没有抽过纸烟的赵东广顺手接过烟,给大家散了一支,剩下的就顺手放入了自己的口袋。
   队长赵远金先说:“我今天把老队长东广老辈子,社员代表赵东河老辈子叫到一起,来您家,有话要说。请大家给我出点主意。”
   “有么果(啥子)你就说,看我们能不能帮到你?”能说会道的赵东河立马允诺道。
   自从赵远金将队长这个担子从赵东广手里接过来以后,少言寡语的他,为赵家沟的村民做了很多的实事,安好了电灯,修好了路,还将队里两个五保户安置到了乡上的养老院。还处理了很多扯经割孽的事情,村子的人比以前更加和顺了。如今两个儿子已经考上中专,一个是在广西学习冶金工业,一个在成都学习航空,生活很圆满,二儿子嚷着要接二老去城里享福。
   “现在这几年,最让我操心的两件事,一件是收提留款,二是计划生育刮宫引产,搞得我身心疲惫,都是赵家沟的人,计划生育最难做。你看村对面的赵远文一家,生了一个女儿,偷偷地又生了一个,还是女儿。今年又准备生,总是希望生一个男孩,大家都晓得,农村里没有男孩那是很艰难的,田里的农活妇女做起来很难。女孩嫁出去后,养老又怎么办?未必都去敬老院?我这个人心软,不忍心将肚子里的娃娃打下来,那是欠命债、要断子绝孙的事情。所以我和大家商量,不想当这个队长了,你们看看哪个合适?”赵远金情绪低落,猛吸了一口烟,望着几位老辈子,想把这烫手山芋丢脱。
   赵东广说:“远金侄儿这几年当队长,比我当得好,做了很多的实事。这几年东祥哥老倌的大仔出钱把路修好了,队上好多家都有了楼房,还有好几部摩托车了。如今你要进城享福,我们也理解,很羡慕。要不,叫龙娃来当队长,他有实力,东河和老倌,你看要得不?”
   龙娃的父亲赵东河赶紧说:“那咋得行,龙娃现在做水泥生意,忙得很,当队长又不挣钱,我不同意,估计龙娃也不同意。”
   赵东祥接过话说:“龙娃倒是一个很好的人选,踏实不会同意的,不要打他的主意了。我看那个佳娃合适,他人老实,少言寡语,从不得罪人,平时也肯帮忙,赵家沟人都喜欢他,远金队长找他摆一下,估计得行。”
   赵远金说:“咦,我把他搞忘了,这是个好主意,找他摆一下。他人一个,卵一条,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应该答应。”
   第二天,队长和老队长一起登门拜访佳娃。
   身着单衣,刚从包产地里收工的佳娃,回到自己的一楼一底的小平房。感觉今年的倒春寒比往年厉害。气温就像过山车一样降了下来,一夜回冬。赵家沟被一片压得很低的乌云笼罩着,还刮起了阵阵寒风。
   佳娃这座小平房是当年为了接老婆,借钱修建的,也只是扯了一个“桶子”,外墙都没有粉刷过,勉强能遮风避雨。寒风将佳娃冻得瑟瑟发抖,他将锄头往门口一丢,快步来到堂屋左边的侧房,从杂乱的床头柜上翻出还是十多年前当新郎官穿的一件西装,尽管已经很破旧了,但他还是舍不得丢。这件让他一生荣光,青春荡漾的衣服是当年他节省了买其他东西的钱,买了这件800多元的蓝色“新郎官衣服”。
   穿上这件“新郎官衣服”,身上稍微暖和点,来到灶屋,点燃柴火,然后将一瓜飘水舀入锅里,很快水就烧开了,他麻利地往锅里丢下一把面条,不一会儿面条就煮好了,放点酱油,从那个老柜子里拿出猪油,狠狠地戳了一坨,放入碗底。不一会,油珠子就从碗底冒了出来,这猪油面的香味灌入劳累一天的佳娃味蕾。他端着一个比脑袋还大的不锈钢碗,来到门口,蹲在门口的石墩上,三下五除二,就将一大碗面灌入了肚子,身子一下子就暖和起来了。这一辈子最喜欢吃面条,不是他不喜欢吃鸡鸭鱼肉,那是因为,一是没钱买,二是做面条简单,对于这个老单身汉来说,这是最简便地填饱肚子的办法。
   刚吃完一碗面条,现任队长和老队长推门进来,佳娃感到诧异,平时没有人登门,一直冷冷清清。佳娃说:“哎呀!稀客,稀客,是不是这场倒春寒把你们两个队长吹来了?快坐,快坐。”
   说完佳娃用堆在一旁没有洗的衣服,将板凳擦拭了一下。二人一屁股坐了上去。老队长说:“佳娃,你娃儿能干啊,一个人过得这么潇洒,没得婆娘难受不?”
   佳娃说:“习惯了,一个人过日子还是好,免得扯经。”佳娃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又说:“东广老辈子,你不要笑话我,白天有人洗衣做饭,晚上有人暖被窝,日子过得像神仙,你是鸡肚子不晓得鸭肚子的事啊。哎!一个人过得造孽!老队长要给我介绍婆娘啊?”
   老队长又说:“你莫说,今天给你一个活路,你把事情乘到,很快就会找到婆娘,你到时还要感谢我啊。”
   接下来,远金把想让他当队长的想法说了,佳娃说:“我有么果(啥子)本事,远斌才初中毕业,当不下,当不下,不要找我。”
   后来老队长软硬兼施,恩威并举,保证,当了队长,就给他介绍婆娘,佳娃才勉强同意。
   人到中年的佳娃,儿子去了蜀都打工,一个人过着孤独的生活。他习惯了黄昏时候在赵家沟走走转转。晚饭后,佳娃穿着破旧的新郎官衣服出门了,几步路就到了远斌当年出钱修建的,如今已经贯穿了整个赵家沟的大路上。
   天色已经慢慢暗了下来,春风习习,春意浓浓。红花梁子、寨子梁子以及水库周边的无名梁子都只显出一个轮廓。田野、庄稼和山梁都被黑夜吞没,只有向着蜀都方向的风岭寺显出一丝微弱的亮光。佳娃两眼发呆,一言不发地望着蜀都方向,眼泪从眼角溢了出来。
   佳娃名叫赵元志,比远斌小一岁。两家的老房子紧挨着,从后门出去就可以窜到一块玩耍。在他几岁时,他母亲就去世了,他靠老汉辛苦养育成人,老汉三弟兄,二爸幺爸都没有接到婆娘,打了一辈子的光棍。为了延续香火,三弟兄努力养牛,养猪,省吃俭用,一起攒钱,等到佳娃长大,给他接个婆娘。为此,他们还背上了“佘家子”的骂名。
   一天天长大,佳娃过了二十二,偶有媒婆上门来提亲。一顿好酒好菜款待以后,媒婆把嘴巴一抹,带着一家人养了一年的红鸡公走了,再也没有了消息。后来托人传话说,女方嫌他家太穷,一间房子,又有三个老单身汉,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一家人的希望逐渐变成了失望,久了,就有了光脑壳打扬尘——没望了的感觉。
   为了接到婆娘,一家人发奋图强,把积攒几十年的票儿拿出来修房子,将老房子拆了,从山边的老院子里面,搬迁到公路边。很快一楼一底的房子大路边上拔地而起。路过赵家沟的人都要回头望望这座外面光鲜里面寒酸,很扯眼球的楼房。
   佳娃的岁数一天天变大,老父亲想抱孙子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不管天晴下雨,他都坐在楼房外面靠路边一块石墩上,左顾右盼地望着从水库方向下来和锁口堰方向上来的过往行人,期待媒婆找上门来。
   终于,在一个初冬时节,赵家沟的树叶开始飘零的时候,从锁口堰方向走来一位花枝招展,一身妖艳的老女人。
   抹着红红的口红,就像才吃了鸡血一样老女人,走近的老汉。一巴掌拍在他肩上,满脸堆笑地说:“赵大爷,你屋里的房子修得好气派啊,你的崽娃子找到婆娘没有?要是找不到婆娘,房子修得再漂亮,也莫求用啊!”
   不蒸馒头争口气的佳娃老汉,愤怒地说:“你这个婆娘不要乱说,我的崽找得到婆娘。老子的房子这么宽,屋里还有存款,还怕找不到儿媳妇,你快爬啊。”
  
   听到赵大爷说家里有存款,老女人眼睛一眯,笑嘻嘻地说:“赵大爷,你莫生气,我给你开玩笑的。你信不信,改天给你介绍一个,你要封个大红包啊!”
   “你是哪里的人?”老汉将信将疑。
   “我是大明寺那边周家沟的周媒婆。赵大爷,你称二两棉花去纺一纺,看我是不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老女人拍着胸口说。
   “你莫豁我啊,要是你介绍的搞成了,给你一个大猪脑壳,还给一个大红包,到时你就是我家的恩人了啊。吃香的喝辣的,随便你!”老汉面对这个有点面熟的老女人,提劲地说道。
   说完老汉转身从屋里的大坛子里面拿出一块腊肉来,用报纸包好,递给老女人:“妹儿,我相信你,先拿一坨肉给你咭,算是给你的交头(定金),晓得你是大明寺那边的人,你这就回去,帮到联络啊。要是弄不好,吃了我家的肉要屙痢打标枪啊!”
   “文明社会,你莫骂人嘛。我给你讲,莫得金刚钻,敢揽你的瓷器活,老娘有的是办法。你就准备好彩礼吧。但是,你说话也要算数啊!”老女人提着腊肉,一甩一甩地往水库大坝方向走去,边走还边向老汉:“拜拜,拜拜!”
   兴奋的老汉也从一辈子都说赵家沟土话的嘴里,吞吞吐吐地冒出这句洋话:“拜拜!拜拜!”
   后来的日子里,老汉就天天坐在路边朝着大明寺方向张望,日子久了,担心那坨肉白送了。又不好意思给说。心中只想,搞不成就算肉包子打狗了。就在老汉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穿花衣服的老女人带着一个年轻妹儿,还有一个皮肤黝黑的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从锁口堰方向往老汉走来。
   “赵大爷,快杀鸡啊,来客人了!”寂静的赵家沟响起了老女人的叫声。老汉赶紧从石头上爬起来,双手拍了拍屁股。知道是那个周媒婆来了,心中大喜。赶紧转向屋内喊道:“儿,快点收拾一下,来客了。”
   老女人果然说话算话,带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说是云南人,家里贫穷,因为自己的哥哥年龄大了要结婚,需要一笔彩礼。听说赵大爷家里有楼房,还有存款,就愿意嫁到赵家沟来。一起来的那黑脸男人说是妹儿的哥哥,他是陪妹儿过来看家屋的。
   酒足饭饱后,还打着饱嗝的老女人开腔了:“赵大爷,我今天带来的妹儿你们也看到了,人漂亮,老实本分,做活路得行,屁股大,要不到两年就给你们屋里生个胖小子。这门亲就这么定下来了。你们看要得不?”
   哪里见到过这么漂亮的女人啊,咽了一下口水点头说道:“要得,要得,只要她没有意见,我哪里会有意见啊!”
   “你们都同意了,不过,你们也看到一起来的哥哥也是四十来岁的人了,现在还没有接到婆娘。你们要给几千块彩礼,他拿回去好接婆娘。”老女人继续说。
   一旁的黑脸男人嘴角挂着笑意,很有底气地说道:“赵大爷,我陪妹儿来看你们赵家沟,看到了真实的情况,你们这里有水库,旱涝保收,沟陇宽,谷子多。你们屋里的人也老实,妹儿嫁到这里我家也放心了。我们家在云南xx县,你们也可以坐汽车去看一下。不过坐车要两三天啊。”
   “有么果(什么)看头,相信周妹子,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看个日子把婚结了。”老汉见到这事基本搞成,赶紧答应对方的条件。
   最后商定给女方5000元彩礼,给媒婆1000元谢礼,一个猪脑壳。婚事由男家承办。
   当天女方和他的哥哥就在家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恰逢广新场赶场,于是媒婆领着新人来乡场上买几套新衣服。父亲走在背后付款,一张张从柜子里拿出来的,存了很多年有点发霉的百元大钞,就在新娘和媒婆的嬉笑声中撒了出去,新娘会心的笑容刺痛着老汉的心。
   该买的都给女方买了,也给她“哥哥”买了一只手表和一套衣服,媒婆也沾了光,大家各自开心。此时,老汉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周媒婆跷着大拇指说:“赵大爷大气,妹儿以后你要安心过日子,给他生个胖小子啊。你要办大喜事了,你还是要买一套像样的衣服啊,这样才体面。”回头望望老父亲,意思看他同意不。佳娃老汉插入兜里的手捏着仅剩的10张百元钞票,手心都捏出了汗来。
   “买嘛,一身都下去了,还怕两个耳朵啊。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也就只有这一次,当个新郎官还是要洋气点。”老汉打肿脸充胖子,咬咬牙说道。
   最后,咬紧牙关,买了一套800元的蓝色西服。这是他这一辈子最高档的衣服,办完结婚需要的东西后,各怀不同的心思,回到赵家沟。
   时隔半月,按照算八字确定的日期,顺利当上了新郎官。女方的“哥哥”和媒婆也拿到钞票,远走高飞,不见了踪影。
   就这样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初女子还比较规矩,在村里,不多言不多语,埋头干活,不和任何人交往。一年后,果真给生了一个胖小子。生孩子后,女子就有点心神不宁了,老实厚道的,也没有在意,以为她想家了,就百般关心,照顾有加。
   一个月后的一天,做完农活回家,看到躺在床上的孩子在大哭,就到处寻找孩子他妈,可是直到天黑,也没有回来。

共 62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讲述,赵家沟队长赵远金及其前老队长赵东广和村里知名人士赵东河来到赵东祥家摆龙门阵耍耍,说是耍耍摆摆,其实谈的都是“忧队忧民”的事情。队长赵远金在任职期间,给赵家沟的村民做了很多的实事有目共睹,安灯修路,安置五保户,处理了不少邻里纠纷等等,可谓尽心尽职尽心尽责。如今两个儿子学业有成走出了赵家沟,队长赵远金产生了退居二线的想法。可是,谁能接手队长一职呢?这几个赵家沟德高望重的元老开始商讨,最后决定佳娃是最佳的人选。佳娃何许人也?于是在后文,作者详细讲述了佳娃坎坎坷坷起起伏伏的人生。佳娃家庭贫寒,幼年母亲早逝,二爸幺爸都没有接到婆娘打了一辈子的光棍,他们指望着佳娃延续香火娶妻生子,于是举全家之力修建了新房。哪知道,佳娃娶得得婆娘居然是骗婚的,最后婆娘骗钱跑了,落得佳娃只能带着儿子独自生活……佳娃在苦水中泡大,又在苦水中熬到儿子长大成人。这是一个可怜的男人,又是一个苦命的男人,坚韧不拔的男人,接任队长后,他继承了以往队长的优良品质和作风,给乡亲们分忧解难嘘寒问暖做实事,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佳娃的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那个时代农民身上的朴实坚韧善良和大公无私,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对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非常有了解有掌控,无论场景描写还是人物心理对话,都刻画得形象生动入木三分。一篇佳作,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3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05-23 14:47:21
  现在年轻人鲜为人知的农村历史在作者笔下呈现波澜壮阔五彩斑斓,农村的那些事那些人,是那个时代特定下的呈现。他们活得虽然卑微,但是自有人性的坚韧善良温情……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成敏        2024-05-23 19:04:02
  文章在作者笔下,突显了那个时代农民的形象,主人公赵队长是一个大公无私,处处都为村民着想,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朴实真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好文章,推荐!
3 楼        文友:张萃勇        2024-05-24 10:38:04
  赵家沟的过去是中国农村的缩影。贫穷落后,光棍成捆。男尊女卑,越穷越生。佳娃运气好,在几个爸的共同努力下,建房娶妻,破财获子。妻子在卷走5000元,周媒婆要去1000元后,独自养大儿子,日子过得一团糟。不知时代变了,赵家沟的男人还为找老婆发愁吗?
4 楼        文友:万重山        2024-05-28 15:12:02
  作品反映了那个年代农村的风土人情。作品语言流畅精炼,塑造了佳娃的老实本分的形象,塑造了媒婆和女方狡诈的形象。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