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文韵】耳畔的回响 (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文韵】耳畔的回响 (散文)


作者:流泪的飞鱼 布衣,42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09发表时间:2024-05-25 07:54:31

中华大地的辽阔版图上,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那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那便是山西。这片土地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上党梆子。它如同山西的根,深深植入这片肥沃的土壤,又如同山西的魂,承载着这片土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我的父亲,出生于山西省壶关县的一个小山村,他时常与我分享童年的趣事:与伙伴们打枣,翻墙摘果,斗蛐蛐儿,以及在节日或喜事时,村里大戏台上的热闹景象。
   我五岁时,随父亲回乡省亲,有幸目睹了村里的大戏台。据老一辈人讲,这个戏台上最常演出的就是上党梆子,它极具晋东南地方特色。当时年幼的我只觉得上党梆子的戏文音调悠长,难以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当家附近村子有庙会、八音会,或是郊区哪个村子赶集时,我都会挤在人群中,踮起脚努力望向舞台,借助旁边的汉语注解,逐渐能够理解戏曲演员所表达的内容。听得多了,我渐渐发现了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上党,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上党梆子。据传,上党梆子起源于明末清初,由秦腔、蒲剧等外来剧种与当地民间艺术融合演变而成,最初是军中士兵为了鼓舞士气、消磨时光而演唱的“弋阳腔”。上党梆子的起源地点,还有多种说法。一些研究者认为它形成于泽州府(今天的山西晋城),也有观点认为它发源于今天的长子县(位于山西长治)一带。最早关于上党梆子的记载出现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阳城县上伏村大王庙戏台百顺班的演出题壁上,所演剧目《春灯谜》《恩口口》《双包计》均为昆曲或弋腔剧目。
   上党梆子的诞生,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这片土地文化积淀的必然产物。明朝末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戏曲艺术在民间迅速兴起。山西地处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这里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党梆子应运而生。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上党梆子开始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包括长治市、晋城市等地区。到了嘉庆和道光年间,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梆子腔为主,同时融合了昆曲、皮黄、罗罗腔和卷戏等多种声腔,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而活泼,具有浓厚的农民艺术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粗犷而健康的生活态度。
   上党梆子,这门古老而鲜活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在戏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它保留了戏曲艺术的古朴精粹,同时巧妙融合现代元素,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不懈的创新追求。那激越的唱腔,时而如雷霆万钧,穿云裂石;时而细腻温婉,直触人心,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妙和弦。
   上党梆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音乐、表演和剧目三个方面。
   音乐特色:上党梆子的音乐独具魅力。它以梆子打击乐器为主,辅以锣、鼓、笛、二胡等乐器,形成了高亢激昂、节奏明快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与山西人民豪放、直率的性格相契合,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
   表演特色:上党梆子的表演基本功讲究“唱、念、坐、打”。演员们通过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肢体语言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风格粗犷而不失细腻,武戏火爆,文戏深情。
   剧目特色:上党梆子的剧目内容丰富,既有历史题材的正剧,也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这些剧目不仅娱乐观众,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其剧本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既有英雄豪杰的壮志凌云,也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贴近生活,直击人心。
   这些名段不仅展示了上党梆子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诸如耳熟能详的宋代杨家将的故事,就被选进了由名角儿郝聘芝、吴婉芝、吴国花等艺术家出演过的著名上党梆子剧目《三关排宴》中;《杀庙》是《秦香莲》中的一个折子戏,说的是陈世美得中状元成为驸马后,不认前妻香莲母子,反差韩琪追杀,土地庙内秦悲诉其苦,痛斥陈数罪行,韩不忍杀害,放其逃亡,后因无法向陈复命,韩琪陷入两难境地,抽刀自刎的故事;还有广为人知的《赵氏孤儿》,讲述程婴为了保护赵家遗孤而牺牲自己孩子的感人事迹。
   上党梆子在2006年5月20日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对其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对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与加强。如今,上党梆子不仅在本地备受尊崇,还逐步走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中国戏曲学院进行了相关招生行动,将上党梆子的传播和教育迈入了新的阶段,它不再仅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上党梆子并未被埋没,反而在挑战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这一古老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着年轻一代的加入。他们以创新的视角重新诠释经典,用独特的创意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现代媒体的传播手段,让上党梆子的声音传遍了四海,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了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上党梆子以崭新的姿态展现着对未来的憧憬。它是对民族记忆的深刻回响,也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表达。每一次演出都是对文化根源的致敬,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护,是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颂歌,更是对文化血脉传承的庄严承诺。
   当夏日炎炎,家乡的老宅在时光的洗礼下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示着上党梆子即将开启一场关于记忆与创新的盛宴。届时,邻里乡亲将共聚一堂,欣赏那熟悉的乡音——上党梆子。它将带着温暖的回忆与惊喜的创意,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上党梆子的旋律在中华大地上永远回响,更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它将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演绎着不朽的文化之歌。

共 23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深入而全面地介绍了这一古老而鲜活的戏曲艺术。上党梆子。作者从小就接受着父亲的文化熏陶,随着成长,慢慢地对这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文章对于上党梆子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以及文化价值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编者能全面了解上党梆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散文在描述上党梆子的艺术特色时,不仅介绍了其音乐、表演、剧目等方面的特点,还通过具体的唱腔、表演技巧以及剧目内容,生动地展现了上党梆子的魅力。特别是对于那些熟悉戏曲的读者来说,这种描述无疑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散文还提到上党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重要性。这种视角不仅展示了上党梆子的历史价值,也体现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散文语言流畅优美,结构清晰,思想深厚。文章的结尾富有感情色彩,家乡老宅和邻里乡亲共聚一堂的场景,让我动容。作者将上党梆子与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等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发了编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优美厚重的散文佳作,推荐佳作共赏!【文韵编辑:绿叶红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5-25 08:00:56
  飞鱼妹妹佳作频传,一场文化艺术的盛宴,值得推荐细品!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5-25 08:02:02
  这篇关于上党梆子的散文有着深度和广度,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戏曲艺术的热爱和了解,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文化世界。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2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5 17:53:04
  感谢社长辛苦编辑和欣赏!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5-25 09:11:03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地域文化,是一种中华文明的传承。上党梆子的生长和发扬正是与其他姊妹艺术交融贯通的结果,更证明中华文化底韵深厚,博大精深。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在文化大世界中,上党梆子正在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好文,点赞。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回复3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5 17:53:38
  感谢老师精彩点评,遥握!
4 楼        文友:运涛        2024-05-25 18:26:52
  我三姥爷就是晋剧团团长,看到飞鱼老师写山西特别亲切。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你笔下发扬光大!
回复4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7 14:49:34
  感谢留评!
5 楼        文友:宇蓝        2024-05-25 18:34:38
  传统韵味,戏曲风华,尽显文化底蕴。点赞美女美文。
回复5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7 14:52:34
  感谢欣赏,问候夏安!
6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4-05-25 19:15:53
  上党梆子这项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品语言流畅,内涵丰富,画面感强!欣赏佳作!学习了!
回复6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7 14:53:29
  感谢留评!今后互相学习,交流!
7 楼        文友:烟花那么凉        2024-05-25 21:27:54
  传统文化,深入骨髓
烟花那么凉
回复7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7 14:51:59
  感谢留评
8 楼        文友:檀文炼冰        2024-05-25 23:07:53
  写传统文化,不容易,寻找资料的同时又要兼顾语言和情感,佳作点赞,遥握作者
回复8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7 14:51:39
  感谢欣赏留评!
9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5-26 07:30:42
  让我全面了解上党梆子!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9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7 14:51:09
  很高兴把家乡艺术以这种形式介绍给文友们。
10 楼        文友:蒋玉龙        2024-05-26 09:32:34
  很是感慨于老师的才气,特别是对最后一节有感,我生长在九江这个地方,由于和黄梅一江之隔,所以最多的就是黄梅戏的记忆了。往事如风,如今却再难听到了。
回复10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7 14:50:13
  黄梅戏也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