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文化教育的普及(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文化教育的普及(随笔)


作者:河杨 举人,4311.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5发表时间:2024-05-25 19:20:05


  
   共和国建立前,乡间学校多是私塾。蒙童学习的教材是《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等,没有听说有算术方面的内容。蒙童也是七八岁开始进学,由先生教《百家姓》开始,只要求熟读书文,全面背诵,不要求理解。其实,《百家姓》也不需要怎么解释的。大约三年以后,往“五经四书”方面深入,先生对所教的内容进行解释,叫做“开讲”。到了开讲的时候,学生已经识得不少字了,只是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开讲以后,学生便练习做诗、做文章。当时做诗、做文章是很讲究的,要求“惜墨如金”,不写一个多余的字,真正是“咬文爵字”,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说法。要做到这样,必须要有相当的“基本功”。因此,当时农村人读书后,还能做文章的人其实很少。
  
   当年蒙童入学大约每人是三百斤稻谷。当时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好的人家只是有饭吃而已。加上读书后不是造就很好的,仍然是农民。而当时的农民是不需要文化的,加上农业生产繁忙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帮手,因此,农民的孩子只要能到田间活动,十岁以后都得参加生产,最简单也得放牛。因此普通农民的孩子读书的很少。正因为这样,共和国建立前及建立初的时间里,中国是个“文盲充斥的国家”,以至于一般人认为文章是很神圣的东西。
  
   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意识到“文盲充斥的社会,无法建立现代化”的现实,将普及文化教育作为很重要的事业来办。农村普及了基础小学,启用的老师由国家安排。教育收费,仅仅是很便宜的学杂费,要求适龄孩子都进入学校读书。教材内容是新编的,没有了传统的“咬文爵字”的内容。同时,还普遍创办业余学校,农村农闲时,普遍创办“农民夜校”,进行“扫除文盲”,目的是要做到全民都识字。这样,经过约十年的作为,全国年轻人普遍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一般都可以阅读刊物、报纸,写些应用文。
  
   蒙童初学课本内容的改变,是近代文化精英们受西方文化的启发,改变了基础教育的课文。西方拉丁文,拼写成文章,直白明了,不像古汉文一字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是资深文人,难以读得懂,因此,撰写与阅读文章,只能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白话文普遍运行,只要是识字的,都可以读得懂。于是,可以撰写、阅读文章的人逐渐增多,白话文章在社会上很快普及开来。
  
   我是1948年出生的人,1956年入学读书。语文第一课是:米、面、稻子、麦子,之后便是早上、起床、穿衣服……二年级第一课是《夏天过去了》的现代诗。到了三年级后,课本政治色彩很浓了,有一课《手拍胸膛想一想》的长诗,强调走集体化道路;“大跃进”时期的课本,全是“大跃进”的热点内容,典型的课文《统计员真能干》,说的是“统计员,真能干,端个梯子画红线。一个奇迹墨未干,又一个奇迹赶上前。一个梯子不够高,端个凳子垫下边……”,同时强调“一面读书,一面劳动”,口号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革十年中,学校成为了政治博弈的场所。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脱离了“咬文爵字”的窠臼,让文字与生活实践相融洽,为普及文化加快了速度,但过份的政治化,却荒废了学生们深入学习的良好机会。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素质是决定一切的,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事业才会提升。社会也是这样,清朝后期我们国家被西方欺凌,社会精英们群起奋斗,抗拒外寇,英雄辈出,都是为了“自立自强”,没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社会整体与西方比较,落后了许多。后来,群众性运动层出不穷,人们理想与行为被控制,社会发展缓慢。开放后,社会和谐,人人有了奋斗的平台,社会发展出现了日新月异的盛况。教学方面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只是几十年的时间,出现了众多的大学生;同时研究生、博士生也陆续出现,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与此同时,社会上各方面成就也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中国人是非常智慧勤劳的,只要社会能够持久地和谐,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平台,中国社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是毋庸置疑的。
  
   总览中国社会,能有今天的盛况,文化教育的改变与普及,是重大的因素。
  
   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
  

共 16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建立,文化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有了很大进步,本文简明扼要的做总结和说明。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杨        2024-05-25 19:48:43
  谢谢北极老师编辑本文,祝福老师工作愉快。
2 楼        文友:雪梨之秋        2024-06-14 17:49:53
  文中写了新中国成立前的私熟教育、建国初的启蒙教育、大集体时的教育,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给中国的教育状况作了描述,读了受收启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