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麦梢黄,女看娘(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麦梢黄,女看娘(散文)


作者:淡淡的云彩 进士,771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9发表时间:2024-05-25 20:25:27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小满时节,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草木生长茂盛,油菜成熟,小麦正在灌浆,麦稍已经泛黄。杜鹃鸟叫声此起彼伏,一望无际的田野,丰收在望,夏忙的序幕即将拉开。
   “麦梢黄,女看娘,女不看娘,麦不黄。”这是我们当地的一句老话,也是旧时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它反映了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表达了人们对土地和家庭的深厚情感。
   每年小满前后,麦子逐渐成熟,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探望问候父母,询问夏忙准备情况,俗称“看麦梢黄”或“看忙”。届时,女儿偕同女婿一起去看望娘家人。这种习俗不仅表达了出嫁女儿对父母的拳拳孝心,而且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有关看麦梢黄习俗的来历,在陕西关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从前党家村有一个仕族叫党阁老,有一天他女儿芹芹和丫环陪同党夫人上山敬神,没想到下山回家时,遇到山洪暴发,冲断木桥。三人手足失措,心急如焚,这时河对岸有个叫穆钱仁小伙子正在地里干活,他一看三人被困,随即砍了三棵树,并用藤条扎好当桥,帮助党夫人一行三人过河。回家后不久,不少有钱人家的公子派人来党家提亲,芹芹都言婉拒绝了,因为她心中只有淳朴善良的穆钱仁,并为此得了相思病。党阁老气得暴跳如雷,可也没办法,万一女儿有个三长两短,他只好依了女儿,让她跟穷小子穆钱仁成婚,但一点嫁妆都没陪。芹芹嫁给穆钱仁后,两人靠扎灯为生,勤勤恳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芹芹母亲因好多年没见女儿,思念成疾,党阁老无奈,派人去找芹芹。芹芹听来人说母亲患病,便立即带上孩子,买了很多礼物,骑着高头大马,回家看娘。党夫人看见女儿和外孙,喜出望外,病也好了大半。这时,正是小满时节,麦子渐渐成熟。村里人为讨个吉祥,于是第二年麦梢黄时,都让自己儿媳回去看娘。
   麦梢黄,女看娘,既是节令的需要,应时应景,又体现出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
  
   二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农历三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麦收前家家户户要为三夏大忙做准备。娘家粮食是否够吃,父母身体怎么样,地里麦子的长势如何,都让出嫁的女儿最为牵挂。
   以前,每当布谷声声,南风吹起,榴花开欲燃的时候,村里的年轻媳妇便带着孩子,提着着油旋馍、油糕、蜂蜜粽子等东西,喜气洋洋,骑上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即使上了年纪大妈大婶,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提上十几个自家老母鸡产的鸡蛋,迈开脚步,乐呵呵出了村子。我忍不住好奇,就问奶奶,她们要去哪里啊,这么高兴?奶奶说,这是她们回娘家去看麦稍黄。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奇地问:看麦梢黄?咱们村子周围都种有麦子,还用得着回娘家看吗?奶奶听了,抿嘴一笑,说我真是个瓜娃。女儿看麦梢黄,一是想念娘家人;二是看娘家三夏大忙有啥需要帮忙的。这是人之常情,不管女儿出嫁多久,都一样牵挂父母。奶奶的话入情入理,我点点头。
   同样,村里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回来看麦梢黄,一时间,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斜对门的四婶家有四个闺女,每年看麦梢黄,她们都选择在小满这天一块回娘家,四个姑娘,四个姑爷,再加上外孙们,四婶家一下子就沸腾了。四个姑娘一起帮父母做饭,拉家常,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这种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场景羡煞旁人,尤其是四婶隔壁的二婶,她老感叹自己家五个儿子,有让人操不完的心,没有四婶命好,因为四婶有四个贴心小棉袄。四婶说,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你家五个小伙子干活多有劲,像收麦或干其它农活根本就不用愁。二婶一听,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四婶又说,我家女儿就像你家女儿一样,你从小看着她们长大,她们拿来好吃的,自然也少不了你的份。于是,她将女儿们送来的油糕和绿豆糕分别拿出来几个,递给二婶。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一般看麦梢黄比较晚,她先帮家里将油菜收到场院,待黑亮亮的油菜籽被全部摔打出来后,才回娘家。这样做的目的是顺便帮舅舅割几天麦,不用来回跑,因为我家离舅舅家还有很长一段的路。
   母亲很小的时候,姥姥姥爷就去世了,她和舅舅舅妈生活在一起。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舅舅舅妈就是母亲娘家最亲的人,母亲和他们感情很深。后来舅妈给生产队挖塘库时,出了意外,瘫痪在床。
   舅舅一心一意照顾舅妈,根本无暇顾及地里的农活,几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早早学会下地干活。每到夏收秋收季节,母亲就牵心舅舅家的庄稼,因此她每年看麦稍黄都选择在搭镰割麦之时。好在舅妈娘家离舅舅村子很近,于是母亲和舅妈娘家人一起帮舅舅家收麦、碾场、扬场,最后将纯净的麦子运回家,母亲才转身踏上归途。
   我们村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做法,在奶奶面前说,母亲还有四位姐姐,她何苦每年都要帮娘家收麦,大家可以轮流去,自家也很忙啊!奶奶听了,和颜悦色地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小兰(我母亲的名字)的娘家嫂子瘫痪在床,她哥太苦了,既要照顾病人,又要管孩子,既当爹又当妈,多不容易啊。作为妹妹,小兰怎么能不管不顾呢。再说,她从小到大,多亏哥嫂照顾,人不能忘本啊。
   每次母亲去舅舅的看麦梢黄,奶奶会提前和面打干馍、炸油饼,让母亲给我舅舅带去。这些食品水分少,天热可以多放几天,是名副其实的“干粮”,这在粮食紧缺的年代,无异于雪中送炭。母亲很受感动,夸奶奶真大方,想得周到。
   我的大姑和大姑父结婚多年还没要孩子,奶奶挺着急上火,多次提醒大姑,再不要孩子,将来年纪大了就不好生了。就在大姑三十三岁那年秋季,终于怀上了小孩,预产期就在次年五月的小满前后,家里人喜出望外。
   由于大姑属于高龄产妇,加上身体肥胖,我们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奶奶和母亲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去看她,尤其是最后一两个月要特别当心,所以奶奶干脆就不让大姑来看麦梢黄,让她安心养胎。至于她家割麦那些事,我的父亲、二叔加班加点,和大姑父一起顶着烈日,圆满完成。
   大姑最终平安顺遂,在第二年小满节气那天,诞下一个8.8斤重的健康孩子,那一刻,所有家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考虑到奶奶年纪大了,母亲便自告奋勇,不顾天气炎热,就像照顾亲妹妹一样,照顾大姑坐月子。
   等到大姑再次抱着孩子回娘家看麦梢黄时,孩子已经一岁了,已经会喊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了。
  
   三
   看麦梢黄习俗,不只限于已婚女子,未婚新女婿也不排除在外,这个最有看头最有趣。作为庄户人的女婿,农活得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种地收麦收玉米拿得出手。如果不会干这些,会被村里人耻笑的。
   2001年春暖花开之际,我和小张举行了订婚仪式。季节的脚步匆匆而过,不知不觉进入火红的五月。走在田间地头,阵阵南风吹过,麦浪翻滚,散发出淡淡的麦香味。小张来看麦梢黄,一看麦子马上就要成熟,有点着急。他对我说,他一直咸阳上班,不会用钐子收麦。我说,不会收麦,可以干其它活呀。那你们村里人会笑话我是个大笨蛋。我被他的话逗乐了。
   过了一个礼拜,他打电话兴奋地说,他已经学会用钐子割麦了。这么快就会了吗?我半信半疑。我跟着老父亲学会的。我家泾河滩有几亩地,那里属于沙土地,麦子成熟早,于是我就专门让父亲教我如何用钐子收麦。我听了非常高兴,直夸小张很有心。
   三夏大忙正式开始,父亲和小张两人用钐子收麦,速度提高了不少, 往年要花费四五天才能收完的麦子,那年只用了三天工夫就搞定,碾场、翻场、扬麦也是高效完成。人多力量大,那年我们家的三夏大忙是我们街道最先结束“战斗”的。街坊邻居都夸小张干活踏实卖力,动作麻利,父母听了,喜不自禁。
   岁月流转,时光变换,现在看麦稍黄,不像几十年前给娘家送好吃的,现在人们不缺吃少穿,看麦梢黄的习俗形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手机让天涯变咫尺,打开视频,父母就可以和孩子面对面通话,如在眼前。儿女通过网上购物,给父母送上节日的美好祝福,或者直接给父母发红包。看麦梢黄变得简单快捷。
   老家出产优质杏子,个大肉厚,价格高,很畅销。近些年来,老家栽杏树的规模越来越大,小满前后,正值红杏挂满枝头。我们街道新增好几辆新电动三轮车,前边坐两人,后边配有小车厢,装杏拉麦再合适不过了,当然也能运输其它东西。听村里人说,这些电动三轮车都是女儿们看麦稍黄送给父母的,为了减轻他们的劳作之苦。我听了,啧啧称赞,这样的看麦梢黄礼物既珍贵又贴心。
   现在农村人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看麦梢黄的表达方式也与时俱进,今非昔比,让人不胜感慨。无论我们身居何地,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对父母的孝心永远不会改变,根深蒂固,代代相传。
  

共 34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麦稍黄,女看娘的优美散文。“麦稍黄,女看娘,女不看娘,麦不黄”,这是陕西关中的一句老话,也是一种习俗。它反映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表达了出嫁女儿对父母的拳拳孝心,而且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在奶奶的解释下,“我”明白了看麦稍黄的传统,也知道了母亲一般看麦梢黄比较晚的原因,帮舅舅家麦收,而奶奶总是提前备好干馍、炸油饼让母亲带着。我的丈夫小张为帮忙收麦,在自家麦地里提前学会用钐子收麦,让人佩服。女看娘带的礼物由最初的油旋馍、油糕、蜂蜜粽子等东西逐渐变成了网上礼物或红包,进而变成了物美实用的三轮车。岁月悠悠,亲情浓浓,一幅幅泛着时光味道的温馨画面,带给人感动和温暖,人间至味是清欢。岁月沉香,经年如歌,好的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增强民族自信。亲情,是一种无上的美,滋润着世间的真善美。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感情细腻、真挚,读来让人感动。谢谢淡淡的云彩老师带来的美文,祝老师创作愉快,分享更多佳作。【编辑: 陶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桃        2024-05-25 20:30:18
  “麦稍黄,女看娘,女不看娘,麦不黄”,这是陕西关中的一种习俗。而我们这里是在麦收以后走娘家。读来,一幅幅泛着时光味道的温馨画面,带给人感动和温暖。谢谢淡淡的云彩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麦稍黄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6 07:22:36
  感谢陶桃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辛苦编发,感谢老师一路支持,给老师敬茶!
   原来你们山东也有中国看麦梢黄的习俗啊!看来,孝心和亲情是人之常情,是人们共同拥有的美好情感。这种习俗会用各种方式永远传承不息,因为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再次感谢老师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初夏快乐,工作顺心。
2 楼        文友:陶桃        2024-05-25 20:34:24
  好的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增强民族自信。如今,我们这儿的麦收以后走娘家也消失了,让人深思。因为,有了更加便捷的通讯工具,随时交流,一些传统文化淡化了。祝淡淡的云彩老师文丰夏安。
回复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6 07:36:12
  陶桃老师说的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出门打工,和父母见面机会少了,看麦梢黄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子女藏在心里的对父母的的爱和祝福永远不会改变。
   感谢老师真挚动人的留评,祝老师佳作不断,期待更多精彩。
3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4-05-25 22:03:54
  “麦梢黄,女看娘,女不看娘麦不黄”说着顺嘴,听着悦耳。我这年近古稀之人,还是第一次听说。陕西不愧是文化大省,处处都有文化。文章善于抓住地方特色,写习俗,写文化,写生活,既古老又现代,因而能呈现独特的风貌。好文章,学习了。祝社长创作愉快。遥祝夏安!
回复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6 07:48:42
  千秋万里老师的留评真挚而细致,抓住了文章核心和内涵,生动形象,感人至深。给老师敬茶。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最喜欢姑姑们来看麦梢黄,因为和她们可以开心谝闲传,场景热闹有趣,最关键是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老师的文章富有深意和感染力,是云彩学习了的典范。
   感谢老师大力支持和精彩留评,祝老师浅夏快乐,生活如意,佳作不断。
4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5-25 23:36:20
  “麦梢黄,看爹娘,女不看娘麦不黄”。挺有意思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说的是不“看忙罢”?我光听说过快收麦时,出嫁女儿就会回娘家看忙吧,一是看麦收了没有,帮忙收麦;二是看望父母,给父母带点油糕、绿豆糕之类的。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一个习俗?文章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情景交融,语言幽默风趣,文字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温暖而感人,让人回味无穷。拜读欣赏了。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5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5-26 07:55:29
  麦子还有这么多的故事,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6 08:04:16
  感谢老师热情关注和真挚留评,顿感蓬荜生辉,给老师敬茶!
   是的,我们陕西关中的确民间习俗丰富多彩,我知道的也不多,有些淡化了。但看麦梢黄的习俗还在。老师的诗歌我拜读多次,很有内涵,耐人寻味。
   祝老师夏日清凉,写作愉快。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6 07:56:26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的诚挚而热情的留评,给老师敬茶!
   看麦梢黄不是看忙罢,看麦梢黄是收麦前女儿回娘家,看看忙罢是三夏大忙完毕后,女儿回娘家看娘家收成如何,时间上不一样,这也是关心娘家的一种表现。
   再次感谢老师鼓励和支持,祝老师夏日快乐,工作顺心,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7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5-26 09:26:22
  一篇有关麦收的美文,读来令人耳目一新,陶醉期间。地大物博的各地,有着相同或不同的习俗。一种孝文化,一种传承 ,必将生生不息。文章视角独特,新颖。笔法细腻,感情丰沛。感谢云彩老师的分享,祝老师写作愉快,精彩继续!
春草葳蕤
回复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6 21:27:34
  感谢春草葳蕤老师精彩留评,感谢老师鼓励和支持。给老师敬茶!
   的确如老师所说,亲情和孝心千古不变,看麦梢黄的习俗也代代相传。据说,山东也有看忙的传统习俗,可能各地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关心有所不同,但心意相通。
   再次感谢老师的美评,祝老师清凉一夏,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华为        2024-05-26 22:18:13
  麦稍黄,女看娘……难忘过往一箩筐。细品美文皆思情,真挚感人又共情。看似异地风俗,却特接地气,让读者在人情味中不断共鸣。任岁月更迭,不变的还是这根与魂!谢谢社长带来的美文佳作,敬荼!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8 18:49:38
  感谢华为老师百忙之中的精彩美评,让人倍受鼓舞,感谢老师支持,给老师敬茶!
   关于亲情,关于孝心,传统习俗比较多。最近,每天听到布谷声声,忽然想到看麦稍黄,也想起收麦的日子。
   再次感谢老师鼓励,祝老师夏日清凉,工作顺心,开心每一天。
9 楼        文友:乡笛        2024-05-26 23:40:56
  情感深动,朴实感人,描写细腻,语言流畅,结构严瑾。祝社长文章荣获精品。祝社长五月安好,创作愉快!
回复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5-28 18:54:54
  乡笛老师的美评让人鼓舞人心,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感谢老师鼓励,给老师敬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来表达对父母对长辈的孝心。佩服老师创作热情和才情。期待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再次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清凉一夏,生活愉快,开心每一天。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