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春】蜕变(散文)

精品 【齐鲁·春】蜕变(散文)


作者:单培文 探花,1272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14发表时间:2024-05-28 08:31:46

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容器,出生时空空如也,一路上都在学习,都在装载,虽然永远装不满,但只要一直在装,那就有意义,有价值。
   在世人眼里中,我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坐在教室里,看着黑板,拿着课本,聆听老师的讲课。读书生涯近二十载,年年都绑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都在狭窄的课桌上,像一根绳子,把我们捆得死死的。
   无论冬夏,无论晴雨,窗外或是春暖花开,或是寒风朔雪,我们都拘禁其中,学习之网像无形的牢笼,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课桌上摆着书籍,头顶上灯光明亮,空间里书声琅琅,两旁全是同学……这是最平常的学习方式。稍有松懈,父母就在耳边叮嘱,老师就在身旁监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考上好大学,有个好未来。”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学习,但最后的效果,肯定因人而异。
   我的成绩算不上好,算不上差,中等生一枚。老师不青睐,也不讨厌。六年级毕业,考过全校第六,顺利进入初中。初二一塌糊涂,留级一年,最后时来运转,考上高一级的学府,继续学习。这进步时快时慢,取决于老师的严厉与否。老师严,我老实,进步快;老师松,我调皮,进步慢。
   拿到毕业证书,告别同学与老师,走出熟悉的学校,步入社会。如高尔基一样,在社会大学里,自学在所难免。年少时总有梦想,青春总想不负韶华,逐梦为马,我也一样,幻想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事业,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俯看众生。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抱着英语书不断地啃,背课文,记单词,学语法,盼望取得一技之长,结果不了了之,进步几乎为零。
   后来,走上三尺讲台,手执教鞭,从教语文学科,每天对着学生侃侃而谈。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总想着育万千桃李,让学生成才。经常有老师说,这世上除了父母,最希望你们脚踏实地的,就是老师。于我而言,作文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拦路虎,阻挡着我前进的道路。为了搬掉它,我一本正经地研究下水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写作,不断地投稿。某个夜晚,我手握拳头,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不管思路是否堵塞,文笔是否畅通,每天都要写满一千字。这样,坚持了差不多三年时间,居然一篇文章也没有被编辑看中。直到2005年,《儿童文学》慧眼识珠,选中我投稿在“榕树下”的一篇文章《我的班主任老单》,才第一次登上杂志,收获稿费202.5元。可是,之后的很长时间,我又沉寂下来,所有文章沓无音讯,连网络中的编辑都告诉我,你的态度可嘉,你的文字朴实,可技巧与境界还有所欠缺。这结果,分明在告诉我,进步是有的,但你遇到瓶颈,总难以突破。
   2013年,跟着学校的学习团队,来到“瓷都”景德镇听课。这是历史文化名城,手工艺术之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与我的家乡婺源毗邻。三天时间,匆匆如水,一晃而过,我没有见到闻名世界的各种精美瓷器,没有目睹精湛独特的制瓷技艺,没有一探发达的航空事业,但一生有幸,遇见特级教师管建刚,让我如沐春风,心明眼亮,如黑暗中的学习生涯,看到黎明的曙光。
   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著作颇丰,“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丛书风靡全国。他专心作文教学,不辞劳苦,带领学生创办周刊,每周必上一节作文课,以学生兴趣为基石,着重于作后讲评,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语文课本每学期,只有八个单元的作文,课时数有限,学生成长有限。管大师自拓新路,另辟蹊径,硬是带领孩子写出一番天地。
   我效仿之,按照管建刚老师的套路,每周给学生上辅导课。初时,摸不着北,看不清方向,讲不清技巧,纯以“发表”激发学生的兴趣。每周,坐在电脑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学生文章输入电脑,发表在班刊上进行张贴宣扬,效果有,但不是很佳。为了更好地点亮作文教学的火烛,我从淘宝中,买来大量作文书:管建刚的《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系列三册,非常老师的《作文,多大点事儿》三册,文学大师王鼎钧的《作文四书》……统统摆上我的案头,足足有一米高。
   为了研读它,我花费大量时间,一遍,两遍,三遍……多少次,同事们坐在办公室里,聊天说话,讲着各种趣事,我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作文书;多少次,我回家后,做完家务,洗干净手,等妻子回家的短暂时间,盘腿坐在沙发上,又认真学习起来;多少次,周末,大家都去爬山徒步,有益身心健康,我也去,只不过比别人手里多了一本书。学完之后,我再加以改编,搬入作文课堂,常有陶渊明笔下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以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故事,多改编自网络与杂志,加入“我”这个因素,加了亲切感,添了幽默感,引发学生哄堂大笑。
   作文教学,本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稍有不慎,各种概念就如催眠曲,催得学生昏昏欲睡。因此,在课堂中,我笑话不断,学生爱听,乐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甚至,有不少学生下课的间隙,跑到我的办公室,问我什么时候上作文课。他笑着告诉我,老师,除了作文课,其他的课我都不喜欢。我追问,那我上的语文课呢?他的回答不带一点回旋,不喜欢。
   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十分活跃,像一只只小猴子,调皮古怪,积极互动,参与度可达100%。许多学生一改平时课堂中的沉闷感,遇到不懂的问题,总不举手,直接开口。我并不阻止,始终认为,只要孩子是为学习,并非出于恶意,故意捣乱,就该支持。一位学生朱,五年级,男孩,成绩中等偏上,对我的作文课情有独钟。他小嘴伶俐,善于思考,特爱发问,总能抓住我的一些弱点或者看似自相矛盾的地方不放,打破沙锅问到底,常让我难堪,也让我受益匪浅。
   表达方式中,我分析了描写,分析了叙述。他立刻给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老师,那什么时候该描写,什么时候该叙述呢?”他提这个问题前,我对于描写和叙述也是一知半解,读过许多相关的例子,了解它们的作用,模仿运用许多次,但全凭感觉,什么时候该用,真说不出个所以然。
   他提问时,我的脸上依然是招牌般的笑容,站在那儿,手里拿着粉笔,背对着黑板,眼睛微眯着,眼角的皱纹像花。若是平时,这个问题一定如尖尖的鱼刺,梗在我喉间,说不清,道不明。
   奇怪的是,他话音刚落的那一刻,我忽然间灵光一闪,浑浊的思维像被利斧剖开,塞进去浩瀚知识,幡然醒悟:叙述多为概括,高度凝练,以很小的篇幅拉出很长的时间与距离;描写多为详细,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该是,概括时多用叙述,详细时多用描写。再推而广之,作文的开头、结尾、过渡可用叙述;中间举具体事例时,就不妨多使用描写。
   下课铃响,我轻抬右手,伸出手指,摸摸自己的小心脏,居然非常平静,坦然异常。回办公室后,我细细查找相关资料,或网络,或杂志,或教本,真如我所说的,回答完全正确。后来,我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更是手到擒来,如虎添翼。
   此种例子比比皆是。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是在学生提问的那一刹那明白的,称为醍醐灌顶,丝毫不为过。也许,这就是当老师最大的益处。
   总而言之,无论是读书,还是自学,或是创作,进步都有如缓慢爬坡,如春天幼苗,虽日有所盈,但终有限度;进步最快,发生蜕变,当属教学生时,一问一答间,已掌握新知识,颇为日新月异,甚至超过吕蒙的“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网络上曾经流行一幅著名的学习效果金字塔,这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从这幅图中清晰地看出来:听讲、阅读、视听、演示都属于被动学习,知识吸收率低;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为主动学习,知识吸收率高。其中,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效果最好,知识吸收率高达90%。这是惊人的,有这样的学习效果,哪怕你是最笨的鸟,也能展开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者,人恒助之,天也助之。我们在学习生涯中,不要珍藏自己,不愿分享,不妨敞开心扉,多教教他人,也许就能掌握知识的开关,拼搏于无涯的学海中,不用苦作舟,也能蜕变,开创一番天地。
  

共 31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写作是一项考验耐力、毅力和恒心的事情,天赋与后天努力缺一不可。作者以详实的笔触,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记下自己对于写作的心得。三尺讲台上的行云流水,意气风发,来源于讲台下海量的阅读、练笔与专研。正如作者所言“无论是读书,还是自学,或是创作,进步都有如缓慢爬坡……”日复一日的坚持,在学生提问时,醍醐灌顶,前方豁然开朗。文章疏密得当,由浅及深,从人的出生牙牙学语,到学堂得到老师的悉心浇灌,再到成长成一棵大树,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蜕变。作者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接过老师的教鞭,为了下一代的幼苗茁壮成长,洒下汗水与艰辛,感悟很多。就像作者文章里提到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怕你笨,就怕你懒,能够坚持,每天学习,知识是可以积累的,等到积累的足够多,你就能够从丑小鸭脱变成小天鹅。这是作者从教多年的经验,也是心得。是啊,我们从各方面的经验,不也是这样吗,凡事都要学习积累,再科学地应用与现实中,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进取,不断进步!阳光的心态生活偏会阳光,灰暗的心理生活偏会烦恼。作者明白此中的道理,但学生却总是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走不出心里的迷雾。作者语重心长,耐心说教,放下包袱,励志前行,积极阳光,前方的路途才会一片阳光!开启孩子的心锁,让他释然,觉悟,从此彻底脱变!老师的文笔精炼,语言流畅精巧,其文语言清新流畅,意蕴深远,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值得阅读,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4-05-28 08:33:23
  文章疏密得当,由浅及深,从人的出生牙牙学语,到学堂得到老师的悉心浇灌,再到成长成一棵大树,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蜕变。
2 楼        文友:成敏        2024-05-28 08:34:37
  老师的文笔精炼,语言流畅精巧,其文语言清新流畅,意蕴深远,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值得阅读。感谢老师赐稿,问好敬茶!祝您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单培文        2024-05-28 17:02:01
  非常感谢不辞劳苦的编辑,你真是一位负责的好社长。
3 楼        文友:万重山        2024-05-28 11:53:11
  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教学严谨刻苦钻研的精神,反映了作者热爱教学工作,在工作中爱动脑筋的精神。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单培文        2024-05-28 17:02:45
  谢谢点评,很多事,只有努力,才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