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风筝里的爱(散文)

精品 【浪花】风筝里的爱(散文)


作者:星期五 布衣,18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7发表时间:2024-05-30 07:25:04

题记:我们可以回忆起自己的梦,但如果别人不告诉我们的话,我们无法知道他的梦——罗素
  
   一
   五月公园的清晨有了许多的暖意,风也变得柔和起来。公园里的芍药花,上个星期还争奇斗艳,没想到过了一个星期,便被风吹落了一地的花瓣。原来漂亮的花蕊处,结出了四个毛茸茸的蒴果,有了另一番的景致。奇怪的是花落了,幽幽的雅香还留在花丛里。
   软软的风吹着软软的柳枝,随风摇摆的柳枝上绿意点点,稍远一点的槐树林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啾啾地叫着。塞外短暂的春天忽然戛然而止,就此算是匆匆别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当一个人静静地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当我们陷入沉思时,发现属于自己的世界,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的,悲伤或快乐与他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微风轻拂,幽幽的花香更增加了暖意,那些不属于我的鸟儿在自由地飞翔。金帝海棠紫红色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射出迷人透亮的光芒。细数着近日的梦境,那些淋了雨的记忆依然潮湿。我不是在等天晴,只是等花开,等一个萱草花开,等一个常棣花开,等一个凤仙花时的日子,拿出进行来晾晒。
   远处的老柳树上,挂着一只断线的风筝。风筝随风飘荡,我看着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在树下着急。起码,他们父女知道风筝丢在了哪里,而我丢失的风筝又是挂在哪里呢?
  
   二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60岁的时候,我曾为母亲写过一篇文章,赞美母亲的慈悲与善良,65岁的时候,我也为母亲写过一篇文章,记录着母亲的勤劳,70岁的时候,我又为母亲写过一篇文章,叙写着母亲的大爱。这一年来,总想着再为母亲写一些文字,在告慰母亲的同时,还想安抚一下自己,但都没有。我是把那种用文字说不清楚的痛刻意隐藏,从此再也没有提起。我有意无意忘掉母亲的生日,忘掉母亲去世的日子。假想着母亲是在我小时候,与父亲拌嘴后,随手穿了件平常的外衣哭着离开家,然后在黄昏时分又回来为我们做饭。
   其实,我在心里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母亲,看到的一切都能与母亲联系起来,比如眼前这断线的风筝。
   母亲的一双巧手,没有她不会做的东西。小时候,大院里的孩子们玩风筝,母亲做的风筝不是最漂亮的,却是飞得最高的,最稳的,最远的。母亲做的风筝,骨架十分简单,中间是个十字骨架,外边是四方框,底下坠着三个尾缀,两边的短,中间的长。小朋友们叫我们的风筝是“田”字风筝。就是这简单的风筝,谁家的风筝也没有母亲做的风筝飞得高,飞得稳,飞得远,这不免引起其他孩子们的嫉妒。好几次,每当我们的风筝刚飞起来时,那些顽劣的孩子就用弹弓打破风筝上蒙纸,让我们的风筝难以起飞。那些孩子们边哄笑着,边看我们在出丑。母亲并没去找那些孩子的家长理论,而是在风筝的蒙纸上用毛笔写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字。自那以后,我们的风筝又是全大院里飞得最高的风筝。
   我又想母亲了,我真是不争气啊!这么些年来逐渐长大的只是年龄,只是脸上增添了许多皱纹。怎么也学不会母亲在岁月里面,对困难表现出独特的大智慧,唯独练就了被生活磕绊后,独自沉思,躲在哥哥们的身后等待。就像这一次,我看着母亲像断线的风筝,飘向遥远深邃的蓝天,飘向白云的深处,飘向最远最远的地方,直到我看不见为止。我只能手里攥着思念的线,在原地无奈痴痴地等待……
  
   三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塞外的夏初,原野上的绿色像蒙了一层抹不开的灰黄,大漠和孤烟,总出现在边塞诗人的笔下,以彰显一种放不下的忧虑与报效国家的豪情。
   说到边塞诗,总会想到大哥,大哥偏爱边塞诗,我喜欢写作是受了大哥的影响。大哥手巧像极了母亲,他做的风筝带着个小风轮,风筝飞起来的时候,会哒哒哒地发出响声。我学着大哥的样子做过几个小风筝,可是我的风筝像是喝醉了酒,每次放飞的时候,先是左摇右摆,好不容易摇摇晃晃飞到一房高的时候,突然一个倒栽葱从高空栽下来。
   没有办法,只好找大哥给我做一个风筝,大哥让我自己先劈一些竹子。我在劈竹子的时候,一没留神,一刀劈在了左手大拇指的下方。鲜血顿时流了下来,大哥连忙找来一大块棉花,迅速点着,在棉花快燃尽的时候,压在我流血的伤口上。大哥又找来纱布和胶布,紧紧包扎好我的伤口。现在也记不起来,最后得到了风筝没有?只是现在左手大拇指下还留有约一寸左右的伤疤。我只记得大哥当时给我止血的动作,是那么的利索。其实大哥比我大6岁,当时我应该是8岁,那大哥应该是14岁,他也是个孩子啊。
   大哥一直是母亲的骄傲,因为他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二年考上的大学,后来一直读到博士。最初,大哥每年过年都会回家看望母亲。直到大哥脑出血坐了轮椅,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年迈的母亲总会问我大哥的病情,每次问完以后,就陷入了沉默。我猜,母亲家里每晚关不严的窗帘缝里,大概藏着母亲的期待吧?大哥是她老人家心里放不开的风筝吧?原来孤独与思念就是没看见那自己心中期待的身影。
  
   三
   凤仙窈窕姿,阶前为谁容?浅深十八本,形貌纷不同。
   公园小径旁的蚂蚁开始挖洞,小生灵们挖出的砂砾在洞口处堆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形,仿佛一个个微缩的客家土楼。结束冬眠后的青蛙从土洞里爬出,慢慢挪动着肥硕的身体,寻找适合产卵的水塘。几只蝴蝶在灌木丛里飞来飞去,一派生机勃勃。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一切生命与非生命都在宇宙的轮回中。轮回是生命的必然,如同一个圆,无始无终。生命的开始意味着结束,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挂在老柳树上的风筝在风中摇晃。
   那父女俩离开了树下,估计是回了家,我却想起和女儿的一件事儿。女儿上初二的时候,领孩子去了次北京。我在北京亚运村给女儿买了一个蜈蚣风筝,一个个的小圆片儿上有两只小旗,大约有20多个小片儿组成,飞起来很是好看。从北京回来,每年的春末都会领着女儿去放一次风筝。女儿上了大学,就改成在暑假时候放风筝。女儿大四毕业回家,有一天突然和我说:“老爸,把你的风筝给我,我想去放风筝。”
   我很是高兴,说:“好的,走吧。”女儿说:“不是跟你,我和我们同学去放风筝。”我瞬间明白了什么,心中有了很多的失落。在给女儿拿风筝的时候,反复交代女儿放风筝时候的注意事项,如被让风筝线割伤手之类的。女儿耐着性子听完,拿好风筝准备走的时候,我又嘱咐道:“注意,别把风筝丢了,那是我从北京给你买回来的。”女儿笑着说:“你是怕把我丢了吧?”这一刻,我心里感到了莫名的酸楚。
   母亲走了,风筝线还在我手里,萱草花还会开。
   大哥病了,我们彼此还攥着对方的风筝线,都看得见,常棣花还会开。
   女儿毕业了,风筝线留给了我,凤仙花在等着我。
   风筝里蕴藏着深深的爱,最关心的就是拽着线的人。
  
   (原创首发)2024年5月29日
  

共 27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花开的季节我会想起母亲,她的点点滴滴都与花事有关,都在花香花艳里氤氲着;风筝在天空中逍遥舞动,同样让我想起母亲,想起亲人们。我们生活的日常和瞬间,总有那么多帧被存留被怀念的时刻,都保存在记忆的深处。人生是一次过往,一年四季轮回往复,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印记,就如每个季节有不同的花开,记忆着母亲的人生。公园里的芍药花,是春天的使者,就如母亲的春天;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记录着与母亲的分别思念;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又是对兄长的情谊和牵挂;凤仙窈窕姿,阶前为谁容?也难忘父女情深,是又一种鲜活的记忆,是浓深亲情的传承。风筝在空中摇摇拽拽地飘,隐隐地穿起了我对母亲家人的思念,这是一条拽不断的感情线。在春天花事正浓时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点点滴滴,真情倾泻,都是感人的画面。散文语言唯美,真情流露,赞美的是亲、爱、义,是人间大爱。佳作推荐大家共赏,祝作者写作快乐!笔健文丰!【浪花编辑:美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0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4-05-30 07:29:24
  感谢作者赐稿,散文情真意切,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语言唯美,结构明晰,物事与情感的穿插交往,使的感情总是在现实中流露和表白,含义深刻隽永。祝老师写作快乐,敬茶!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1 楼        文友:星期五        2024-05-30 16:14:33
  多谢美蓉社长精彩编按,被社长的敬业精神感动,敬茶。
2 楼        文友:望雪        2024-05-30 21:59:50
  风筝为线牵着心,物候变化忆旧人。萱草若母,住在心底最深的地方,常棣比兄,栖于心间最跳跃的涌动,凤仙花,女儿家,似女儿贴在心尖最柔软的话语。作者以花述心声,呈现出花语绵绵,亲情深深。而风筝为线,串起的这篇文章以情动人,笔下细腻的情思,真切的回忆,永恒的思念,无尽的挂牵,令人共鸣和佩服。欣赏佳作,推荐赏学。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2 楼        文友:星期五        2024-06-01 10:05:27
  多谢社长跟评,六一儿童节快乐。
3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5-31 01:47:56
  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之花,常被用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思念;长棣之花三三两两挨挤在一起,像极了亲密无间、彼此扶持的兄弟;凤仙花色彩绚丽,形态自由奔放,像极了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年轻女子。作者巧妙地把母子之情,兄弟之情以及父女之情用古诗引出来,徐徐展开,倾情描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随之跃然纸上。文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惟妙惟肖。母亲驾鹤西去,兄长因病疏离,女儿展翅高飞,就像一个又一个“风筝”,离我而去,而唯剩下“我”, 紧握手中的“线” ,迟迟走不出那些美好的回忆,或许是刻意不想走出也不为所知。亲情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割舍的情感,一旦触及到这个主题,真情的流露便是作者最淋漓尽致的表达。拜读老师佳作,向老师学习!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回复3 楼        文友:星期五        2024-06-01 10:06:48
  多谢迪迪老师的精彩跟评,老师的跟评每一次都是那么的认真,令人感动。
4 楼        文友:巧眉        2024-06-02 22:12:39
  作者的风筝一文,吸引了喜欢放风筝的我。文中的母亲做的风筝飞得高,飞得稳,让我好羡慕。现代科技做出来的风筝,虽然飞得高,但没有了儿时做风筝的感觉。记忆中我做的风筝飞出去总是回不来。好文欣赏。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回复4 楼        文友:星期五        2024-06-03 17:52:57
  多谢巧眉老师精彩留评。
5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06-03 20:08:15
  拜读佳作,欣赏美文,感佩才情,点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