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老乡王姐(散文)

精品 【东篱】老乡王姐(散文)


作者:周丽纯 布衣,27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0发表时间:2024-06-06 05:25:52
摘要:在海南旅居,遇见了粗门大嗓的老乡王姐,总想和她保持距离,后来却发生几件小事,让我主动走近她。


   在他乡,遇到一个故知,真是幸事。
   去年冬天我来海南居住。
   一天上午我正在家里上网课,忽听有人敲门。谁呢,也没什么熟人知道我家在这住啊?开门一看,愣神瞬间,认出是一起遛弯的王姐。“那天听你说你愿意吃黏糕饼,我家正好有黏米面,就烙了一些,给你送来十张。我自己做的,干净。快趁热吃吧!”王姐一进门就大嗓门地对我说。我急忙接过黏糕饼让座道:“快坐会,谢谢王姐,你咋找到我家的?”
   “你以前跟我说过,你咋忘了呢?这记性。”
   “王姐,我就随口一说,你就特意给我烙黏糕饼了,多麻烦啊!”
   “哎呀,做点粘干粮麻烦啥,我从老家带来的黏米面,方便。”王姐用手抹了一下额头的汗又说,“妹子你吃完告诉我,啥时想吃我再给你做,保证供上你吃的。哈哈!”
   王姐说完在桌子上的纸抽盒里抽出两张餐巾纸,擦了擦脸上的汗,戴上遮阳帽转身要回去,我再三挽留,多坐一会儿。王姐说,不坐了,我到海边溜达去。说完把我推进屋,咣一声把门给我关上了。走了。
   我进屋和老伴说:“王姐可真是个实在人啊,我那天就随便说说喜欢吃农村的黏糕饼,她就特意做好给我送来了。真不好意思,咱这不是欠人家一份情吗!我这个人跟谁也不愿意过分亲密。”
   “你这个人看着随和,其实性格挺特。”老伴咬了一口年糕饼又说,“找机会还吧。”
   吃过很多的年糕,对王姐送的年糕,记得那么清晰,就是打开橱柜都会马上想到,王姐的样子,王姐的那些话,又在耳边。私下想,是我人缘好呢,还是王姐善解人意呢?没有答案,出门的时候,我总不忘给自己一句提醒,做一个好人,得一个好人缘。王姐给我的岂止是几个年糕,更给我了一份做人的信守。
  
   二
   王姐是我去年来海南居住时,认识的黑龙江老乡。她家住在碧海云天二期,我家住在碧海云天三期,紧挨着。我家小区里有一个游泳池,广场小。她家二期没有游泳池,但广场比较大,四周有一圈石凳,中间有石雕、椰树,广场北面还有小桥流水,五角凉亭,池中有美丽的荷花。感觉她们小区比我们小区环境美,而且穿过二期院里的林荫小道,还可以直接走到海边去,不绕远。我上海边儿就喜欢从二期传过去。
   去年刚去海南时,我和爱人到二期广场散步,碰巧就和王姐两口子坐在一起。王姐黑红的圆脸,花白的头发烫的碎卷,微张着嘴,自带笑容,身体偏胖有福肚,穿着一件红色大花的直筒连衣裙,有点瘦,站起来时,要往下拽一下。一聊知道是黑龙江老乡,自然就比别人亲近些。王姐老伴大我爱人两岁,胃有毛病,动过大手术,我爱人正好腿有疾症,俩人就相约一起锻炼,在二期走圈。
   我到二期溜达,主要是想看池塘里的荷花。虽然季节是冬季,池塘里的荷花多数都瘦骨嶙峋的样子,但我看到在池塘的拐弯处,有十几株白色的荷花还在开放,这让我很惊喜,隔三差五就去观赏,直到这几朵荷花也青春不再,我依然在池塘旁流连忘返,观看枯荷。希望有一天下一场小雨,残荷听雨。
   王姐喊我说,花都开败了,都是些干巴叶子,你还看它干啥,过来唠唠嗑呗。我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社恐”。心下想,你不懂文人的情怀,枯萎的荷花更有别样的风姿。我标榜自己是文人,但为了礼貌我还是走到王姐跟前。
   王姐挪了一下地方,让我坐在石凳上。我说我有痔疮怕凉,不想坐。实际上我是不想长聊,想打个招呼就回家去摆弄我的文字去。王姐这时把自己屁股下的坐垫拽出来递给我:“坐我的屁股垫子吧,我胖,不怕凉。哈哈!”
   我还是不想坐,觉得坐垫也不干净。“王姐你坐吧。”我连忙坐到石凳边上。我看王姐眼角皱纹深刻,手指关节粗大,就问她在老家做什么工作。她说俺是农村人,种地的,现在人老了雇人种地了,自己就侍弄小菜园。
   “你们农村烙的黏糕饼,我当知青下乡的时候吃过,真好吃。”
   “我家就有黏米面,哪天我多烙点,给你送去。”
   “不用不用,有卖的。”我急忙说。
   “妹子,你客气啥,别假假咕咕的。”
   “哈哈!”我俩都笑了。
   我又问:“王姐你家孩子干什么工作呀?”
   “俺儿子在城里当律师。”
   “是呀,你儿子真有出息!”我由衷地说。
   “嗯呐。这海南的房子也是我儿子给买的,让我俩养老来了。”王姐那表情充满自豪感。
   聊了一会,我站起来对王姐说起我腰疼,久坐不行,想回家去,还客气地告诉她我家在几号楼几单元,有工夫到我家去串门。
   王姐说:“我身体还挺好,除了胖点没啥毛病。哈哈!妹子,有啥事干不了的活吱一声,我帮你干去,别客气。”
   “好好,谢谢王姐。”
   路上老伴对我说:“王姐这人挺热心,把老乡当亲人看待,她还让我上她家吃饭去呢。”
   我说:“别去,别欠人家人情。人家请你了,你还得请人家,多麻烦呀!”
   我知道,王姐的日子需要儿子的成就,这是老年人的精神寄托,王姐不是显摆,她需要一份来自老乡的鼓舞。在海南,我们没有再熟络的人了,王姐是走进我们平淡生活的第一人,心中暗想,那日这个机会我们去饭店坐一坐。
  
   三
   一天我在家上网课,正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忽然儿子打进电话:“妈,你干什么呢?”我说:“上网课呢,有事啊?”
   “没什么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
   “听你说话声,还是有事。”
   “妈,我前两天检查身体,说我大脑有两根毛细管堵塞,大夫说我是腔隙性脑梗塞!”
   “啊?”我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那你有啥感觉啊,不行马上住院吧!不行我回哈尔滨吧,陪你看病去吧!”
   “妈,我在医大一院预约专家门诊了,过两天才能看病。你先别回来,看专家怎么说,再定。”
   “好好!你也别着急,有结果赶紧告诉我。”
   撂下电话,我哪还有心思上课了,儿子要是得脑梗了,那可怎么办呢?他才四十多岁。火呼呼往上冒,第二天嘴就起了大泡。在二期碰见王姐,她见我嘴起泡,问我上啥火了?我忍不住,跟她说起儿子检查有两个毛细血管堵塞,我不放心,我想回哈尔滨,帮着他找人看看病。王姐说你别着急,我儿子有个好朋友,在医院是脑外科主任,我给你联系一下。说着就拿起手机给儿子打电话。结果没人接听。她又给儿媳打电话,让她联系儿子。她儿媳满口答应,还把我儿子电话要过去,加我儿子微信。没想到王姐家的人都这样热心肠。过两天儿子告诉我,王姐的儿子给他联系上了脑外科主任,也做了检查,大夫说没啥大事,因为只是陈旧性的,不发展就没事,不用住院。又告诉了一些注意事项。我的心终于稍微放下了。
   再见王姐时,我由衷地说:“王姐你帮了我大忙了,这疫情期间,看病多费事啊,上哪找大夫去啊,我真得好好谢谢你!哪天我们一起吃个饭吧!”这个理由和人情,名正言顺的。我除了为儿子得到好医生的确诊感到高兴,同时也为王姐在急难中帮我一把而感动。
   “哎呀,谢啥,都是老乡,孩子有病,比咱当爹妈的有病都着急。”
   “王姐你说得真对,你要不帮我联系大夫,我就得回去了,还不知上哪找人看病去。”说完我不由自主地握住了王姐的手,眼睛有些湿润。
   “行了,这回放心吧,继续在海南待着吧!呵呵!”
   我跟老伴说,咱真得请王姐两口子吃顿饭,不上饭店,就在咱家吃,我在家做饭。
   老伴说:“你不是最不愿意在家请客吗,不嫌麻烦了?”
   “我是真心想请王姐吃饭,别看她是粗门大嗓的乡下人,但心地善良,热心助人,是个好人。说实话我不如她!”
   老伴连连点头:“是呀,那咱俩赶紧拉个菜谱吧。”
   “好。”我拿起笔和纸,认真写了起来。
   我知道好朋友并不是在于一顿饭,但吃饭又是我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王姐让我真正体会到患难之中见真情的真谛。
   老伴说,王姐这人虽说没啥文化,但值得我们敬重,都是退休老人,人家图的咱啥。
   是啊,王姐真是个热心善良的好人!我连连点头。
   天天下楼,非常希望每日见到王姐,不自觉朝着她的楼望一眼,王姐带给我的是故知的温暖。
  

共 31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在海南旅居,遇到粗门大嗓的老乡王姐,她虽然是农村人,文化不高,但是个古道热肠。一次遛弯巧遇,“我”本不愿意与她多接触,她却主动与“我"攀谈,我顺口说了喜欢吃烙黏米饼的话,没想到几天后她居然给送家里来了。真让“我”一时很难为情,感觉盛情难却。疫情期间,远在哈尔滨的儿子给“我”打电话,检查出他大脑有两根毛细管堵塞,吓得“我”火往上冒,恨不得马上回哈尔滨。王姐知道了,说他儿子有个脑外科主任医生的朋友,可以帮这个忙。果然,王姐这个忙帮得太是火候了,让“我”免去了回哈尔滨的想法,因此与老伴商量必须要做顿便饭答谢她。实在的文章,精彩的对话,真情的流露,这篇叙事散文写得很精彩、很感人,动笔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有很强的往下看的欲望。他乡遇故知本就是高兴事,还是热心肠的故知,更让人感动。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实在,语言精炼,作者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福老师!【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1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06 05:51:24
  老乡王姐是个热心肠的人,不图回报得帮助人,作者感动,读者也感动。美文佳作,祝老师夏日吉祥!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6 07:46:22
  这篇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在海南旅居时,偶遇热心肠老乡王姐的温馨画面。作者将王姐的粗门大嗓与古道热肠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中讲述的烙黏米饼的小故事,更是展现了王姐的细心与善良,令人动容。尤其在疫情期间,王姐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不仅解了作者的燃眉之急,更展现了人性中温暖、互助的一面。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倍感亲切。作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值得称赞,文章不仅抓住了读者的心,更让读者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强烈推荐各文友阅读此文,一同感受这份来自他乡故知的感动与美好!祝周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06 10:05:17
  幸运的人,就是扔在沙漠,也能够找到引路人走出来;人缘好的人,道什么地方都会遇见朋友。周老师遇到王姐,吃上了黏米饼,儿子有点小疾还是王姐帮忙找医生看的。怎样感谢人家,打破不在家请人吃饭的惯例,这是怎样一种缘分。这个散文,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并非是那种不与陌生人说话,见人就提防着点,人间有温暖,靠近温暖还有有一颗温暖的心。非常美的散文。点赞。谨祝周老师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6 10:17:19
  周老师的文章塑造了一位助人为乐的王姐形象。在我们身边也有无数像王姐这样的人。除了小部分“坏人”,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有温暖!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06 11:19:38
  这个文有两个特点,必须点赞。一是东北风情浓郁,二是借助了小说的对话方式展现了王姐的善良和助人为乐。世上还是好人多,正能量好文。拜读学习,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06 14:37:01
  王姐,用我们这里的话说,是实在人,值得交往。文章叙述有条不紊,语言质朴实在,读来如沐春风,如浴阳光。好文,点赞!问候老师,谨祝精彩纷呈!
7 楼        文友:周丽纯        2024-06-06 17:11:56
  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给我很大的鼓舞,我要继续努力,写出好作品投稿东篱。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8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08 16:28:57
  笔触细腻,感情深挚,把个王姐写活了。好文!
9 楼        文友:竹石秀女        2024-06-10 15:23:27
  王姐热心肠,急别人之所急,热心助人,不求回报。遇上了,就是幸运的。人生相遇都是缘分,好的缘分就要珍惜。请王姐吃饭是必须的。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7 11:57:17
  为王姐改变了邀请到家请客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对朋友的尊重和喜欢。祝贺周老师作品摘精。
怀才抱器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