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雅香】甲辰札记之四:谁的晚年不是一场腥风血雨(随笔)

编辑推荐 【雅香】甲辰札记之四:谁的晚年不是一场腥风血雨(随笔)


作者:树叔 白丁,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6发表时间:2024-06-07 10:45:58
摘要:今天,又是千万学子高考的日子,这让我想女儿当年高考时的情景。也许这个社会不公平,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已经是当下最公平的方式了。 学子们,加油,老人们,加油,两种加油,实则为一种意义,就是让我们活的更好,生活的更好。

下面这些文字,是我在颐和园的亲历,今天把它写出来,就是让我的同龄人看看,那些美好而又残酷的生活AB面,看看那些宏大叙事后面的百姓细微。
   或许,过来人的人生答案,不一定都是标准答案,但是过来人的经历,一定可以带你找到你的人生答案。
  
  
   —— 小 引
  
   颐合园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但凡时间充裕,就会去转转。
   常常从北如意门进去,因为人会少些,穿过半壁桥,过宿云檐城关后,右手边有几排坐椅,那是我小憩时的落坐之处。
   那天下午,我正在长椅小坐,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头戴棒球帽,上身穿摄影马甲,胸前挎着一个尼康单反,肩背着一个份量显然不轻的尼康摄影包,一副专业装备的行头,朝我这儿走来。
   三人坐椅,我让出一侧。
   他把包放在地上,打开,取出一个长焦镜头安在照相机上,不过装镜头似乎还不太熟练,稍有忙乱,又不太像专业的。
   我随便问了句:“你这相机是尼康几? ”
   “Z72。”他回应着。
   终于把镜头换上了, 支起三角架,他对着我们身后的游船码头拍了起来。
   照完了,他又把镜头换下来,瞧我一眼: “您是来看书?”
   “偶尔,有空也会翻几页。”
   “谁的书?”
   “没固定,逮谁看谁。”
   “这也好,书看的杂,和人吃五谷杂粮一样,固定一种,也不可取。”
   显然是读书人,有己见。
   他忽然轻轻地叹了口气。
   “怎么了这是?”我问他。
   这么一问,他又长吁了口气,眼眶里竟有些湿润。
   我不知道该不该问他为什么,索性沉默。
   只见他扭头静静地望着身后的船坞,沉吟了一小会儿,他开口了。
   显然,这些话一直憋在心里。
   听他断断续续地说完,我明白了,女儿爱好旅游,酷爱摄影,相机是女儿的,留英博士海归,一年半前,女儿回国,工作都找好了,还没上班,去西藏玩的时候,不幸遇车祸身亡。
   我不知该怎么劝慰她,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令人悲伤的?
   只好随口问了句:“孩子多大了?”
   “才过三十,马上要结婚了,就出了这事。
   她未婚夫把这个相机交到我手里,也快有一年了 。
   可我一直没敢打开相机看孩子拍的照片。直到前几天,我忍不住打开,里面最多的就是颐合园的照片。”
   说着,他掀开相机的显示屏,迅速地倒回到那些颐和园的照片让我看。
   相机好,拍得也好,角度、用光、构图都有个人想法,很脱俗,很有艺术感。颐和园里好多地方,苏州街后湖、长廊、佛香阁、乐寿堂、西堤、知春亭、铜牛,不但有十七孔桥,还有桥的金光穿洞,连西北角游人少去的眺远斋也有……
   其中,也有我们身后的这个还不知叫什么名的游船码头。
   “从那天起,我就想,西藏太远,我去不了,颐和园就在家门口,我去就得了,就用孩子的这个相机,把颐和园里孩子拍的这些景物,按照她拍照的位置和角度,再拍一次。”
   老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如此来怀念女儿,让我心中一热,又不免凭空添了几分凄然。
   他说:“我知道孩子为什么那么爱拍颐和园,因为她恋爱的第一次约会,就是在这儿,那次我和她妈也都跟来了,远远的躲在大树下悄悄观察。
   不过,我打开相机的时候,以为里面会有他们两人的照片,但都被她未婚夫删除了。”
   “我结婚晚,要孩子也晚,就这一个女儿。人这一生,细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现在看,什么事都是命,年轻时没少经历酸甜苦辣,以为老了该享福了。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还常说宿命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
   可我信了一辈子的唯物主义,老了,咋和这个论挨上了边?
   女儿一去世,老伴着急上火,得了脑梗,命是保住了,但连楼都下不了,请个保姆看她,人家还不让,所有的事,都我一人抗着,我身体也不算太好,因为心脏病都上了一个支架了,医生说还要再上一个,以后要是严重了,谁来管我?”
   老人情绪显然有些激动。
   “我得该回去了,出来时间长了不行,老伴还自己在家,好在住的地方不远,就在北门中央党校后边。下回我们还会见着。”
   老人起身向我告辞。
   我基本上判断出他的单位和职业了。
   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地位,绝非草根或引车贩浆者。但既便是这样又如何?人生晚年的腥风血雨,依然会把人吹得七零八落,尤如霜打落叶一般,而不分你是哪片叶子、哪类层级的人。
   他背着稍许沉重的摄影包,踽踽独行的背影,慢慢的消失在远处……
   梁晓声说:“每一个人,当他或她的生命临近终点,记忆便一定早已开始本能的质量处理。最后必然发觉,保留在心里的,只不过是一些人性的感受,或对人性的领悟。”
   此言真的不谬。
   每个人的老年,有很多人没有按自己绘成的蓝图和设定的轨迹去让人遵循,往往充满了种种不确定因素,熬过了爬山过岭的前半生,既便卸下了许多的包袱和生活的担子,但快到或没到终点时,那些新的变故还是那样险恶而令人猝不及防 。
   人的暮年,尤如黑夜将至,这是一段繁华落尽直视生命真相的时刻,可那又怎样呢?
   当然,你可以象天津跳水大爷们那样去喊 “生存一分钟、快乐六十秒”去提振自己,但像他这样的事,放在头上,还能快乐几分几秒呢?
   本是含饴弄孙,觅蜂观花,提笼溜鸟,颐养天年的时节,却成了凄风苦雨的一场人生悲剧。
   都说老年人要宽容、通透、坚韧,但哪一条不是来自生活的轻捶重打?
   人生的舞台上,只要是悲剧,人人即是观众,但也可能是主角。
   这个,由不得你自己来选择。
   望着远处他已经消失的背影,不由的想起那句话 “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岁月,而是你的岁月里还有多少生命。”
   在老年人的词典里,所谓的光阴,那个光,并不充裕,若想继存,要靠自己去奋力争取。但是,如果没有光,连影子都会离你而去,这就成那个阴了。
   努力吧,兄弟!
   当然,与其对他说,也是对我自己说。
   今天,又是千万学子高考的日子,这让我想女儿当年高考时的情景。也许这个社会不公平,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已经是当下最公平的方式了。
   学子们,加油,老人们,加油,两种加油,实则为一种意义,就是让我们活的更好,生活的更好。
  
  
   (原创)

共 23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颐合园碰到一个老者,这位老人女儿不幸遇车祸身亡,老人就用女儿的相机把颐和园里,女儿曾经拍的景物再拍一次。老人老伴患上了脑梗,需要分照顾,作者感慨“人生晚年的腥风血雨,依然会把人吹得七零八落”,人到晚年要善待自己,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作者行文流畅,平和朴实,文笔娴熟,语言流畅,字里行间跃动着作者对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深思和启迪,是篇不错的作品。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4-06-07 10:47:47
  感谢赐稿雅香,祝夏安。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