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城】《彩礼》:小说
小说:彩礼
1
李明最近很无奈,父母又开始催婚了!
他才25岁,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过早地结婚,但是他的父母已经不止一次的催婚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老家隔壁张继承,高中没考上,学了几年修车,现在镇上开了一个修车店,不到20岁结婚了,现在娃都5、6岁了。他们前街的李莉莉,高中毕业就没考上大学,出去广州打工,现在孩子都生两个了。还有你姨家的表弟……,可不要像你大伯家的文姐都27岁,还没找着对象,你伯在村里都抬不起头,错过了这个年纪就不好找了。
这里边不光有说教,还有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做教材,而且每一个教案,都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李明不得不佩服父母,他们平时也不怎么回老家,不知道他们的消息来源,对老家村子里的每家每户都似乎了如指掌。
说来说去,结论无非就一个:你该结婚了!
李明的家庭情况跟千千万万的农村人差不多,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其实,中国的农民是韧性最强的一个群体,不瞎指挥,不设限,甚至只要不干涉太多,他们有的是办法,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李干辰算是比较有头脑的人。在李明上小学的时候,在工地上干了几年钢筋工攒了一些钱,就和李明的妈妈一起在省城租了一家门面开起了一家早餐店,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不错。2008年在省城全款买了一套118平米的房子。起初李明和妹妹一直都在老家上学,他考上高中的前一年,父亲就把房子装修了,把他和妹妹都转来省城上学。2014年房价没有大涨的时候,也就是李明大学毕业那一年,父亲看行情不错,又在新城区买了一套145平米的电梯房,父亲不止一次的跟李明说,这套房是父母给他的婚房,等他和妹妹都结婚了,他们老两口就回农村老家了。
妹妹还在读大学。李明在一所极其普通的大学读了一个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算是比较热门的,“见过世面”的父亲,让他也跟风报了。大学毕业因为学校档次一般,所以没有像样的单位招聘,就在电脑城找了一份工作,每月有几千块收入,因为父母不缺钱,工资完全由自己支配。平时下班和女朋友一起逛逛街,看看电影,日子过得也算是无忧无虑。
李明和谭艳艳从大学开始恋爱,一直到现在已经五年。
父母的催他们结婚的另外一个理由是:你们既然已经谈了这么多年了,还不如早点结婚。你们结婚了,我跟你妈的任务也算完成了。李明很纳闷儿:这个任务也不知道谁给他们下达的?!
李明无奈归无奈,不过还是听自己父母的,把自己父母的想法告诉了谭艳艳,让她先把这个意思跟自己父母透漏一下,然后约个时间双方父母见个面,谈谈他们结婚的事。
李明其实也已经去过谭艳艳家,首次上门,满大街还抽10块钱一包香烟的时代,李干辰就给儿子准备了两条450块一条的黄鹤楼,加上两瓶600多块的五粮液,足够的隆重,也绝对的厚重。
谭艳艳的父母对李明以及带来的礼品还算满意。李明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已经进城十来年,早已没有了农村孩子的那种小心翼翼。一米八二的个头,白白净净的。因为从小看着父亲做小生意,应酬上得心应手。谭艳艳其实也早就把李明家里的情况跟父母讲了,虽然李明父母都是农村人,不是大富大贵,早餐店经营了近二十年,家境还算殷实。最近令他们满意的是男方已经准备了婚房。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谭艳艳,独生子女,不免有些娇惯,有点不知人间疾苦。大学毕业后父母托关系把她安排进了市里的城投公司,每月的收入和李明差不多,但是比李明稳定,算是半个体制内。工作以来,她自己的工资全部买衣服鞋子化妆品,李明的工资他们两个吃喝玩乐,加上节日礼物,基本也是白月光。不够的时候,父母还要在贴补她一些,父母也早已习惯了。
2
双方的父母如期的见面了。
省城知名的餐饮连锁“千椒百味”,这里的消费档次在这个城市算是略显偏高的,在人均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城市,人均500元的消费已经是李明父母的最高规格接待了。包厢特意选的“喜上梅梢”,也是李明的父母精心挑选的,也算是对女方的重视。
谭艳艳的父亲是一个街道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也许是工作环境的关系,已经让他习惯了衣着朴素,对谁笑容可掬,对谁都言辞谨慎。所以话就显得特别少。起初,气氛一度有些拘谨。
谭艳艳的母亲在一家市属的商业公司做财务经理,气度上雍容华贵,甚至有点高不可攀。其实,企业也就100来人,就是给政府代为采办一些日常用品,以此来养活一些非富即贵的有关系的“富贵闲人”。因为谭艳艳的姥爷退休前是某局的一把手,所以才能有机会进去这个单位。谭艳艳的母亲嫁给八十年代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谭文革算是下嫁,所以从一进门李干辰就看出来了,这个家是谭艳艳的妈妈说了算,而且是不可违逆的绝对权威。
吃饭的气氛也曾一度热烈,双方父母相互夸赞对方的孩子如何的眉清目秀,如何知书达理。谭艳艳的妈妈甚至一度夸赞酒店的档次和品味,并声称二人的婚礼也可以在这里举办。听这话的时候,老李的脸上虽然依旧堆着笑,心里不免一激灵:这个档次?俺的亲娘啊!这里办婚宴?刚才提前到达的老李已经了解过了,这里最低档次的婚宴包桌每桌也要3888块。就按25桌算,光是婚宴加上酒水就得十多万,更不要说其他杂七杂八了。
宴会接近尾声的时候,谭艳艳的妈妈把结婚的条件罗列之后,气氛就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大致算起来一共七条:第一,彩礼38万,作为小夫妻双方结婚后组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第二,为了给女方保障,婚房的房产证上要加上谭艳艳的名字;第三,再购买一辆20万的车子,车子全款,只写谭艳艳的名字;第四,三金的标准不低于5万,改口费10001,寓意万里挑一;第五,婚后第一个孩子跟男方姓,第二胎跟女方姓;第六,谭艳艳从小没做过家务,婚后家务男方承担;第七,婚后双方父母不得在小夫妻房子里长期居住,谭艳艳不管李明父母的养老,但必须管谭艳艳父母养老,因为谭艳艳是独生女。
李明父亲脸上的微笑逐渐的冷却下来,在谭艳艳妈妈罗列条件的时候,李明妈妈想要说话的,被李明爸爸暗暗的拉了一把,于是场面就成了谭艳艳妈妈一个人慷慨陈词。谭文革似乎也觉得老婆的要求有些过分,但是慑于平时的淫威,只能尴尬的朝李干辰夫妇笑笑,没敢阻拦。
宴会结束了,不管李明一家人的表情之凝重,谭艳艳妈妈高傲的走了出去,谭文革尴尬的给李干辰一家人笑笑,拉着一把一脸懵懂的谭艳艳转身追了出去。
李明想去送送的,父亲一个犀利的眼神阻止了他。一声不吭的坐下来,李明的妈妈最先沉不住气,喘着粗气气哼哼的说:这那是结婚?这是抄家!
父亲没接话,默默的抽出一只烟,李明想给父亲点上,父亲摆摆手,把烟叼在嘴上,意味深长的出了一口气。慢悠悠的说:“明明,你也不小了,什么事都懂了,我们爷俩儿也该谈谈了。”
父亲很冷静。
父亲把香烟的过滤嘴在桌子上磕了几下,继续说到:“从她父母今天的要求来看,你们俩基本没戏了。不要说人家提的条件多苛刻,结婚是双向选择,人家没逼我们必须达到,我们达不到是我们的问题,人家可以找能达到的。如果他们给的高度跳一跳能够得到,爸肯定跳,让我头拱地,我也认了,毕竟是咱们娶媳妇。但是他们给的条件,我们飞起来也够不着。”
父亲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简单给你算个账,房子咱已经买了,暂时不算,你们结婚的房子装修加上家电估计得20万,彩礼38万,车子20万,三金加改口费6万,婚宴10万。加起来差不多要100多万。礼金我粗略估计最多能收5万,你们婚礼的司仪,布置婚礼现场摄像等婚庆公司的钱,你们拍婚纱照的钱,老家亲戚来省城的来往包车的钱,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和礼金基本持平。”
父亲缓了一口气,自己打火点着香烟:“这100万,我们别说出不起,就算是出得起也不能出。你自己算算凭你自己多少年可以赚够这100万?房子加她的名字,就意味着一旦你俩婚姻出现问题,如果离婚,她就可以分走一半,我和你妈开个早餐店,起早贪黑风雨无阻的干了二十年,她们家一不高兴就把咱家给抄干净还不够,还得背上饥荒!”
“以前你们谈恋爱,我说啥你也听不进去,现在我觉得你该重新想想你俩的关系了。你们谈了五年了吧?你工作两年,每月收入6000多,你攒着一分了吗?都花哪里?不算上学时花的,就你上班后这两年,你自己算算花下来也有十五六万了吧?你是不是觉得每个月钱都很紧张?除了清明节不给她送礼物,不发红包,其余那个节你空过?你俩闹矛盾,那一次不是因为她看上的东西,你没给她买,然后她闹分手!常说礼尚往来,这么多年了,她给你买过一双袜子吗?就她那个不知柴米油盐的花钱法,你俩结婚,那点工资养得活吗?说到底,这不是经济问题,是阶级问题,我们两家根本就不在一个阶级,门不当户不对,就算勉强结婚,婚后你俩也过不成,人家从小娇身冠养的城里人,凭啥跟你吃苦?”
3
李明低下头,一言不发。静静地望着窗外。父亲说的都是事实,他和谭艳艳恋爱已经五年了,其实五年来他真的挺累的。不管什么问题,也不管谁对谁错,到最后除非李明低头认错,再奉上一份大礼,才能善罢甘休。谭艳艳花钱的方式,也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他们每次的矛盾基本都是因为消费观念不同引发的。谭艳艳虚荣,别人有的,她也必须有。比如说闺蜜同学同事或者熟人背了一款名牌的包包,哪怕她不喜欢,也要买回来,背上去那个人面前走一圈,然后再顺手丢进自己的收纳箱。谭艳艳像她妈妈一样强势,她永远是对的,而且不分场合,不管时间,完全不照顾李明的面子和情绪。与谭艳艳交往,李明总有一种被居高临下的卑微。
李明决定听从父亲的话,结束和谭艳艳的这段关系,去接受父母安排的相亲了。
相亲就像谈生意,大家都是奔着结婚的目的去的,只要双方见一面,不那么讨厌,就可以开诚布公的谈谈条件。男方在城里有多大的房子,可以出多少彩礼,女方满意,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交往。快的,一两个星期就可以订婚,三五个月就可以结婚,反正是谈生意,男方能接受女方提出的条件,婚姻关系反而更容易达成。女方相亲的筹码就是年龄、个头和长相,至于学历、薪水大多是参考项,有时候反而是减分项。年龄才是女人绝对的硬指标,这也许是很多大龄剩女不懂的或者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二姨同村的一个女孩于欢欢,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目前也在省城,两人见了两次面,彼此都还满意,剩下的就是谈条件了。
18万的彩礼,不带回,主要是给于欢欢的弟弟买房用,三金不少于3万。要求有全款婚房。很快双方的父母也见了面,父亲爽快的答应了,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农村人喜欢“又娶媳妇又过年”的彩头,结婚的日子定在春节前三天,回老家摆酒,举行仪式,请男方女方老家的亲戚朋友,年后回城里只摆一次酒请同事朋友,不举行仪式。
结婚前三天,于欢欢突然打电话给李明,说邻居家彩礼给了20万,父亲觉得没面子,让他们家再给4万,一定要压邻居一头。跌入腊月李干辰夫妻就回老家,收拾房子,准备婚礼的用度了。婚礼的喜帖也都早早给亲戚朋友发出去了,酒宴的上门包桌的大师傅已经在门口垒起了七星灶,高音喇叭的百鸟朝凤已经响了起来,全村人都知道李干辰家娶儿媳妇了。此时的李干辰已经骑虎难下,现在要求加彩礼无异于绑架。只好咬咬牙,让媒人,也就是李明的二姨,又给女方送去了4万。
婚礼如期举行。
腊月28日一大早,西装革履的李明拜过祖先之后,出发去接新娘,闹闹开门红包,散散拦路喜烟喜钱,一路顺利,差不多11:30的时候,婚车便回到了家。李干辰夫妻这对喜公公喜婆婆被村人戴上了纸糊的高帽子,抹成了大花脸,依旧喜气洋洋的见人就散烟。
花车已经到了门口,喜婆婆笑盈盈的去开车门,新郎打算抱新媳妇下车,却被新娘的闺蜜拦住了。闺蜜表示,需要给一个28888的红包,算是下车礼,也是对新娘的尊重。
李明跟她商量,称不知道有这习俗,也没提前说,所以没准备,不如先办婚礼,毕竟亲朋好友都在等着,红包日后补。这个解释似乎也合情合理,新娘也松口了,谁能想到,闺蜜不愿意。
她坚持红包要当场给,并对于欢欢说:“我们那边都有下车礼的,最少的也给10000,这是基本的尊重,现在都不舍得给红包,以后能对你好吗?”
被闺蜜一说,于欢欢的态度也强硬了,称给了红包才能下车。李干辰一看形式,赶紧回家把婚礼准备的应急的钱都拢了拢,凑了一个10001的红包,交给李明的妈妈,喜婆婆忙不迭的把红包奉上,新娘的闺蜜打开看了一眼,又原封不动的给退回来。然后递出一句话,28888少一分不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