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走进湾湾川(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走进湾湾川(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4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8发表时间:2024-06-10 06:32:36


   我们从通化市出来时,感觉游兴未尽。同行的好友春来,便提议顺路去湾湾川村看看。他有个表姐在那里居住,他大概想顺道去探望。春来却突然这样问我。
   “你读的书多,知不知道孙良这个人?”
   孙良?听到这个名字,心里不由一怔。这个名字让我打开了很久远的记忆,他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却很少被人提及。沉吟片刻,我才回他的话。
   “你说的是不是山神爷老把头孙良?”
   “你真棒!就知道瞒不过你!”他竖起大拇哥来,“你一定不知道他的墓在哪里,不知道吧!他的墓就在湾湾川!”
   这个确实没有想到。春来也不隐瞒,便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起来。当年闯关东,上长白山,一定要走湾湾川,这里距离通化市不过五公里左右,却是通往长白山的南大门。
   春来跟我说这些,当然是投其所好,那里虽然只是一个小村镇,却一定有感兴趣的看点。反正也不远,顺路去看看也无妨,我们便上路了。
   此时是早上七点多钟,道路上也看不见什么车辆和行人,我不免有些思绪万千。
   当年的闯关东,是多么浩荡的人口迁徙啊!那条出没于荒草间的土路呢?那些络绎于途的人群呢?日月迢递,沧海桑田,一个时代的隐去与另一个时代的兴起,如同一波波汹涌的潮水涌来。
   乡村公路修建得很完善,铺上了水泥。路面还有残留的黑色塑料布,施工人员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就迫不及待地使用了。其迫切的心理是毋庸置疑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总是迫不及待的。
   湾湾川村是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所实施的多种经营的种植政策,搞得还不错的。路边的田野里,没有常见的庄稼。我们的车经过一大片的百合花海,万般的妩媚,在随风摇摆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
   春来的表姐家在一面缓坡上,山坡不远便有一条青光粼粼的小河,站在坡上就可以看见河水的反光。这里是视线非常的好,远处的山峦连绵不断,所展现出的一马平川,平平整整,绿意葱茏,好像绿色的毡毯铺在那里似的,给人毛茸茸的感觉。有几只白色的羊在其间悠闲地吃草,不时传来几声呻唤,悠悠扬扬,随风飘来,显得那么的恬静。
   我们的到来,惊动了狗吠,进村的人都逃不过它们的灵敏。院门打开,春来的姐姐和姐夫迎了出来,看见是我们,并没有显出异常的神情。听春来介绍,村里常常接待外来旅游观光的人,他们会提供自己的服务,随时可以炒菜做饭,甚至是留宿,他们的家便成为临时宾馆。在这一点上,还是让人觉得很新鲜,没想到,小小的村庄,旅游业还挺兴旺的。
   春来的姐夫叫李大鹏,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和春来的姐姐在这里已经居住了几十年。李大鹏的祖籍就是山东,他的太爷爷就是闯关东过来的,他们已经在这里繁衍好几代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禁吃惊。眼前这个面色黝黑,一脸皱纹的汉子,说起山东来,脸上还是难掩失望之情。走出来就回不去了,这里所居住的人,大部分都来自于山东,都是当年闯关东留下的后裔,他们大概一直都梦想着回到老家去呢。
  
   二
   从清朝顺治年间,山东人便开始往东北迁徙。在以后的三百多年来,山东移民遍布整个东北。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罕见的人口大迁徙,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北迁的人,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进入关外。民国期间,山东每年入关的人数多达四十万,那时候,留在东北的山东人就多达七百多万。
   人们背井离乡,冒险闯关,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灾荒。一道长城,因防范北方的劲敌而修筑,而今却成为人们北上的最大障碍。迁徙在当时的清朝政府是明令禁止的,因而被称作闯关东。闯过去,闯出一线生机,闯出一片天地。关东大地人烟稀少,满人随着清朝政府的建立,而进入了关里,让这片辽阔的土地荒草遍野。黑油油的土壤,攥上一把都恨不得往外冒油啊,这样的土地,播上一粒种子,就会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对于饥荒中的人们来说,这个美丽的景象,就是梦里常梦到的啊!一条由山东通往东北的路,是一条追求温饱的路,李大鹏的太爷爷就是从这条路,来到东北,来到这里的。
   问起太爷爷当年闯关东的情形,他歉意地摇摇头,那一幕太久远,远的不说,就连父母曾经的经历,他也说不清。
   一阵锣鼓声传来。这时候我才发现,春来的姐姐已经换好一身蓝色的绸裙,手里拿着一把粉色的绸扇,春光满面地跟我们摆摆手,轻盈地走出门去,加入到扭秧歌的队伍之中。
   这是春来姐姐的日常工作,自从村里开辟了旅游项目,这里便每天都在迎接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们。花开了,亮丽的风景,便吸引来许多前来观光打卡的人。
   农历的三月十六是山神爷老把头的生日,每到那个时候这里便有很隆重的庆祝仪式,并且,把山神爷老把头的事情做细做大,让更多的人,知道东北文化,也让这些东北文化弘扬光大。
   这是一次活生生的造神活动,我听了这些,不禁心中充满了感慨。
  
   三
   四百多年前,有一个叫孙良的男人,为了救治身患重病的老娘,从山东的莱阳,只身来到长白山挖人参。路上遇到了同乡人张禄,他们一起结伴来到了长白山。不料张禄意外迷路,孙良在约定好的地点,怎么也等不来张禄,便返回山中去寻找,并由此死于山中。他在河边的一块岩石上,用鲜血写下了这样的一首打油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好伤心。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神。”
   孙良由此得名,被尊称为山神爷老把头。他是长白山远近闻名的保护神,不仅仅指引在山里迷路的人。他所写的血书,这里的大人小孩都会背,李大鹏念叨的时候,表情肃穆,我也不禁心中凛然。
   孙良不仅是挖参人的鼻祖,也成为长白山森林里所有活计的始祖。我记得第一次上山作业时,就参拜祭奠过山神爷老把头。领头的把头手捻着香棍儿,嘴里念念有词。面前的一棵青松,裹住一块红布,贡品是一个猪头,外加一只大红公鸡。虽然场面简单,我却在那时候知道了孙良,知道了山里的许多规矩,也因此对茫茫林海产生了敬畏之心。
   我们走上街头。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吸引来许多人。一辆辆车停下来,车上的人慢慢地聚拢过来,有的人还兴致勃勃地加入到秧歌的队伍当中。
   秧歌队的大妈们似乎都希望看到这一点,扭得更浪气了,把气氛的高潮烘托了起来。她们向前走去,引领着我们来到北山的山坡前。那里有一座不算高大的祠堂,里面所端坐的塑像,鹤发童颜,蓝色的长袍,黄色的褂子,红色的披风。五官呆板,形象简陋。参拜者似乎不管这些,有这么个塑像就算是有个确切的形象了。我突然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人们心中的感念与心灵的寄托。一群靠江湖义气和冒险精神闯关的人,因为关爱他人,珍视情义,他才由此被推崇到最高位置上,成为人人敬畏的神明。
   我们的周围有多少尊,来自于人群之中的神呢?土地爷叫张福德,财神爷叫赵公明,太上老君叫李耳,玉皇大帝的名字叫张友仁,王母娘娘的名字叫杨回,这些神无一例外都来自于滚滚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是我们的祖先所选择的心灵信仰,慢慢地也就成为神明。闯关东者和他们的后人创造出自己的神,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是因为这片土地从前的历史,已经无法去追溯。满人入关,大迁徙的出现,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这段历史便是最终的记录,将永远都铭刻在这块土地上。
   长白山在《山海经》里,被称为“不咸山”,这座雄伟而绵延的山脉,给人更多的印象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至于它的创世纪的神话,洪荒世界里的传说,已经湮没在岁月的深处了。我们三个人端着烟酒和一些果品,来到山坡的墓地,孙良墓就在这里。坟上装满了草,很普通也很随意,不是石碑上刻的名字,我还真的不相信会这么简朴。
   歌舞总有停歇的时候,当人们各自散去,花花绿绿的衣装在山坡上走成了一条彩龙。我一直站在那里,面对着郁郁葱葱的山河,异样的宁静似乎在暗示着此时的心境。一切都在这绿色的覆盖里展现,是那么的深邃,又是那么的虚空,脑海里的想象也是那么的幽深叵测。
  

共 31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写得风生水起,令人感怀!作者和好友春来同游湾湾川,湾湾川是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这里风景秀丽,一马平川,羊儿悠闲,狗儿轻吠。春来的姐姐、姐夫热情地接待了春来和作者。当初无数山东人背井离乡,冒险闯关来到东北,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灾荒。春来的姐夫的太爷爷当年也从山东随着迁徙大军闯关东,闯关东者及其后裔就定居在东北,看着他们乡愁漫漶,作者百感交集。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只因山神爷老把头孙良的墓在这里。农历的三月十六是山神爷老把头的生日,每到那个时候这里便有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人把山神爷老把头的事情做细做大,让更多的人,知道东北文化,也让东北文化弘扬光大。追溯四百多年前,正挖参救母的孙良遇见张禄,孙良用生命等待和寻找迷路的张禄的悲壮之举感天动地。一纸血书,彰显江湖义气和冒险精神,日月可鉴,孙良由此得名,被尊称为山神爷老把头。他是长白山远近闻名的保护神,不仅仅引领着山里迷路的人,他所写的血书,这里的大人小孩都会背。孙良不仅是挖参人的鼻祖,也成为长白山森林里所有活计的始祖。人们在祠堂祭拜孙良,以扭秧歌等各种形式怀念孙良。作者突然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人们心中的感念与心灵的寄托。闯关东者和他们的后人创造出自己的神,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该文非普通的游记,作者匠心独运,布局精致,时空穿梭,思绪纵横,既着眼于当下,又深挖历史。作者娓娓道来孙良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湾湾村人们的精神风貌,着重场景描写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折射出孙良人格品性之光辉,对人们的影响力之深远,亦可见人们对森林的敬畏之心,对孙良的敬仰、膜拜、缅怀之意深切而绵长。该文内容厚重,视角独特,情感深沉,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浑然一体,笔力遒劲,语言灵动精粹,读来意味隽永,令人动容。盛赞才情,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0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6-10 06:35:27
  该文非普通的游记,作者匠心独运,布局精致,时空穿梭,思绪纵横,既着眼于当下,又深挖历史。作者娓娓道来孙良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湾湾村人们的精神风貌,着重场景描写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折射出孙良人格品性之光辉,对人们的影响力之深远,亦可见人们对森林的敬畏之心,对孙良的敬仰、膜拜、缅怀之意深切而绵长。该文内容厚重,情感深沉,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浑然一体,笔力遒劲,读来意味隽永,令人动容。问候枫桦老师,创作辛苦,谨祝端午安康!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12:47:54
  谢谢罗老师的辛苦编辑。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无意间去了湾湾川,便看见了这些。湾湾川这个村庄还是不错的,平时所聚敛来的人气,就是因为孙良。造神造得不错,把一个普通的人和事,给造得不普通了。其实,这些是我们愿意看到了,国家也是很支持的,不管你怎么去造神,能造成名气就是你的。听说,在吉林的抚松地区,把孙良的推崇得更加到位,那里是人参业更加发达的地方,似乎在那里更贴切些。再谢老师的辛勤工作,遥握,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2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10 07:11:03
  老师浓墨重彩描绘家乡的历史文化,很有底蕴,很喜欢老师结尾曲终人散的深邃清幽。喧闹过后,自我的回归。我想每个人眼里的景就在“我”的眼里映射,心里激荡,留于世,而不随与世的态度很超然。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12:50:28
  当曲终人散的时候,还是冷静下来为好。其实,这个品牌还是有些还是不够硬朗。是不是还有什么办法,能把事业做强,需要开动脑筋了。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0 07:50:45
  我是山东人,却不知孙良,实在汗颜。这篇征文,写出这个人造神的神话色彩,底色那么鲜亮,非同一般的构思和表达,我觉得比女娲精卫更有现实意义,老百姓自己就是生活的神仙。苦难中走出的神,是伟大的神,昨天我在莱西,去了仙足山,那里正在造神,造一个旅游的神话,一村之力,造一座旅游的神山,我虽未目睹造出的仙,但已经感觉到了仙气。喜欢枫桦老师这篇文章的风格和主题,大赞!问候端午节好。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13:01:29
  造神运动在一些地区搞得特别好。记得我们这里的敦化正觉市,那里相关大佛的各种事宜,就做的非常好。每年都有那么一天,周边乡镇的人们都去那里上香。听去的人说,他们是天不亮就到那里的,已经挤不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那个场面真的让人吃惊啊。在东北,除了佛之外,还没有别的什么神明,当然,孙良这个神明还是不够响亮,湾湾川村所做的不过是一点点,人们即使来看看,也就走了,而且还带动不起来什么。倒是这个村庄的多种经营,种植药材,比如文章提到的百合花,却是另一个不错的方向。我记得去广西的红瑶村寨,梯田里所种植的东西,就是油菜花,为的是吸引游客来打卡!山东这方面做得还不错,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0 08:27:58
  这篇文章真可谓是一篇佳作,作者将湾湾川的美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完美融合,让人置身于那片秀美的土地之上,感受着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作者对湾湾川的描绘生动而传神,让人能够闻到那里的清新空气,听到羊儿的咩咩叫声和狗儿的欢快吠声。同时,通过对孙良故事的深入挖掘,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东北人的坚韧和勇敢,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篇文章情感深沉,文字流畅,既具有文学性,又不失历史厚重感。读来让人心生感慨,也跟随作者一起走过了那段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历史。祝枫桦老师生活愉快!
  
   强烈推荐这篇文章,无论是对于喜欢旅行的人,还是对于热爱历史的人,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13:09:53
  湾湾川村是通化市的一个行政村,里里外外非常的洁净,让人走入其中就有一种独特的享受。旅游品牌的打造,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说,我去广西,就是当地的旅游部门,在扶持在帮助。红瑶村寨地处边远,如果不是政府搭桥,旅游的人们是不会走到那里去的。现在想想,风景只是在一时新鲜,难保永远都清清亮亮,都那么的吸引人。比如说季节,油菜花开,自然会让游客心悦。油菜花败了,还拿什么把游客吸引来呢?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老师的游记也非常的棒,每次推出都会认真阅读的!再谢老师的来访留评,遥握顺祺!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10 08:31:11
  这篇文章,我特别喜欢!切入点漂亮,有点借用小说的表现方式。题材新颖。闯关东,在影剧中表现很多,但这样独立成文的并不多见。就说孙良,我真不知道有此人,但我相信会有这么一个人。终于在老师的文字中看到了。描写过程,故事性和抒情、思考交融非常得体,浑然天成。说来我也是闯关东的后代,这文,让我想起已故的老父亲。拜读学习佳作,顺祝老师节日安康!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13:16:48
  关于闯关东的话题,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大部分都是闯关东来的。几千万人口的大迁徙,真的是不可想象。在五六十年代,甚至到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还有来东北的!不可想象!我们这里差不多一个村,统统都是山东人,他们都是一个村的,或者是相邻村的,彼此非常的熟悉。来到东北也不拆帮,就住在一起。我的祖籍在辽宁省,如果向前追溯几代,也是从山东过来的。电视剧《闯关东》所演绎的故事,就是这样,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6-10 12:25:52
  老师的文章构思巧妙,个别到一般的描写,交替展现。又相互照应。在闯关东这个大背景下,牵出孙良和李大鹏家的不同境遇,让主题得到深刻呈现。佳作拜读点赞!恭祝夏祺。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13:19:05
  谢谢郑老师的来访留评!东北地区的文化,更多的是移民文化,就是有满族文化,其实也是不多的,关键是没有可传承的点。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0 14:33:19
  闯关东是大历史,延续了几百年,华夏的根终于深扎于此,没有这些移民汉人,很难想象俄国人和日本人查收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老师的文章层层递进,从一个小角度一步步引申,从一个普通农户到山神爷再到民族迁徙史料做了简单的梳理,是一篇值得推荐的优秀文章!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22:08:37
  闯关东的历史够久远的,也几乎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东北这片土地上,就此演绎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东北抗联的抗日大旗,是最先树起来的,东北人的觉醒,为中国抵御外侮,奋发图强,题写浓墨重彩的一笔。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祝端午快乐!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0 19:49:39
  这是独具一格的游记。孙良的打油诗彰显了他队母亲的孝顺、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也彰显了他的心慈善良的性格。老师的文给人很深的感悟,令人深思。点赞学习,祝老师端午安康!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22:12:20
  孙良的义举也成就了他的声名。谁也不会想到,他能成为保佑一方安全的神明。布衣与平凡,不见得就永远沉沦,人不可貌相,平凡人所干出的事业,同样令人称奇!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遥握顺祺!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6-10 20:50:55
  闯关东的电视剧,也看过很多次,老师文中的孙良,勇义之士,让人敬佩。老师的笔触细腻,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拜读学习了。问好枫桦老师,夏祺,佳作频频!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0 22:14:41
  《闯关东》电视剧,还是很真实的,所演绎的壮举,是令人敬仰的。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祝端午快乐!
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11 07:46:31
  孙良的故事感动人心,不管是作为儿子还是朋友,他都做到了极致的好。他甚至连自己死后之事都安排好了。此等品行,怎不叫人感动!一篇游记都写到这个份上,乃是上乘之作!大赞!拜读来迟,见谅!祝贺摘精!遥握问侯,谨祝夏祺,精彩纷呈!
回复10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1 12:54:14
  谢谢湘莉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