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龙山记(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龙山记(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39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3发表时间:2024-06-11 05:20:04
摘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有“孙逸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有“龙山”和“龙翔湖”。龙山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配得上这个“龙”字,配得上用“日、月、星”取名的三潭,因为这里有历史的根脉,有英烈的忠魂安息。


   第一次接触到龙山是在我七八岁上。我的姑奶奶就在龙山西侧的“坨子头”村。那年春节,我和几个堂弟跟着父亲和叔伯去给姑奶奶拜寿。坨子头村距离我家二十多里路,在亲戚里面算是比较远的了。
   我和堂弟们坐在大人们的自行车后架上,一路有说有笑。经过当年的新城,看到几栋三四层高的红砖楼房,都觉得是那么的高大,那么新鲜。每栋楼的窗户上都伸出一个黑黢黢的烟囱,冒着黑烟。楼下棚子里码着一堆堆的蜂窝煤。父亲他们谈论,这些住高楼的(当时已经算是高楼)的都是县里的大官,不知道咱们的孩子们是不是将来有福气住上楼房。很多叔伯痴痴地笑,住楼房?不知道老田家祖坟长不长那棵蒿子?
   转过一座小山就到了姑奶奶家,我们一众孩子拜了年,拿了压岁钱,转身就起着哄说去看火车。火车道就在村北,可大人们不让我们去,怕危险,说看火车可以上龙山。这是我第一听说龙山的名字,也就是我们刚来路过的小山。龙山简直跟我们村的小东山一样,高不过几丈,长不过数十丈。这个季节光秃秃的山脊上只有几棵酸枣树举着尖刺挺立着,风刮过,发出呜呜的怪叫。我们这几个孩子在大表哥的带领下三窜两蹦就到了山腰,坐在大石头上,大家兴奋地一起给路过的火车数着车厢数。
   我从小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总觉得这山和“龙”沾不上半毛钱的关系。举目四顾,群山环绕,有“研山虎据”、“横井浮烟”、燕山如黛,就连不远处赵各庄矿的“矸石山”都远高于龙山。回来后,我带着疑问去问姑奶奶。姑奶奶是个小个子,总是烟不离嘴,她眯起眼睛跟我说,这个村子叫什么?坨子头,在它的西面和南面有二三十个叫什么坨的村子,就连李大钊都是大黑坨村子的。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些村子就像“狼狼游儿(类似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样都得听我们“坨子头”的,所以这山叫“龙山”,也那不过分吧!我听得似懂非懂,难道这山是这些坨子村的老大?大人们却也跟着哈哈大笑。
  
   二
   再识龙山是青年时候读书,了解到滦州辛亥革命“龙山会盟”。这是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一次会盟。
   1911年,清政府这架即将散架的“老大帝国”定于当年10月在滦州坨子头进行“永平秋操”的军事演习,以求震慑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以期苟延残喘。哪知道参加军演的新军里面有很多就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他们早就对清廷不满,想借此次“秋操”起事。但他们内部又分为“立宪派”和“共和派”,相互掣肘,纷争不断。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取消了“秋操”,只留下第二十镇官兵“暂驻滦州,听后调度”。10月27日第二十镇统制“立宪派”张绍曾发动“滦州兵谏”,提出让清政府召开国会,改定宪法,赦免国事犯等“十二条政纲”的要求,并截留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火列车,一时震动朝野。清政府假意答应,明里下“罪己诏”,暗里把革命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张绍曾心灰意冷,出走南方,兵谏失败。
   天津的“共和会”得知滦州的革命动向后,组织敢死队,来到滦州城西龙山脚下的坨子头村,联络当地的进步人士,积极酝酿再次配合南方武装革命,推翻清廷。最后14位主要领导者在龙山脚下,以同盟会会章为誓词,撮土为香,歃血为盟,组建起“滦州辛亥革命”的领导核心。由于地处龙山,他们戏称是“龙山十四郎”。
   1911年12月31日,驻扎在滦州的第七十九标新军在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的率领下,举起义旗,通电全国,相应南方革命,成立“中华民国北方军政府”,政府定都北京,暂设滦州。他们废除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剪掉辫子,除旧布新。滦州地处京畿重地,是通往关外的咽喉,经济发达,近代有“津西工业,以滦为盛”的说法。清政府气急败坏,立即组织重兵围剿,起义最终失败,革命义士,惨遭屠戮。滦州起义仅仅一个多月后,清政府就寿终正寝,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1936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发的《优抚滦州殉难诸烈士明令》中写道:“辛亥革命,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李大钊烈士指出“这是历史的纪念地”。而滦州“龙山会盟”是滦州革命的重要一环,小小龙山得以写进史册。
   上世纪30年代,在戎马半生的冯玉祥将军主持下,先后在北京西北的显龙山和山东泰山脚下为死难的烈士建了两座“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其石碑、石刻都详细记载了滦州辛亥起义起因、经过和失败过程,对它的历史功绩大加褒奖,对死难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其中不乏很多民国大佬留下墨宝,盛赞壮举。其中冯玉祥赞扬的“精神不死”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滦州革命精神与“岱岳同辉”。
  
   三
   滦州市政府从2002年起,分批、分步骤斥巨资打造了一座“龙山公园”。公园正式以龙山为骨架,在东侧挖湖取土塑山,依势造景,遍植松柏、火炬等树种绿化。在山的东侧形成一池碧水,名曰“龙翔湖”,山的西侧有山顶流下的瀑布形成三个小潭,名日、月、星潭。再配以亭台楼阁,林花草木,曲径通幽,尽显山水灵动之秀美,湖光山色之妖娆。秋季的火炬树染红龙山,最为壮观!
   2011年恰逢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滦州市政府接收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女士捐赠的“中山先生”第49尊铜像(全球共100尊),立于龙山公园入口高台最醒目处,从此龙山公园改名“中山公园”。铜像高1.83米,身穿风衣,右手拄拐杖,左手持“三民主义”,目视东方,尽显伟人风范。中山先生身后是长72米,高3米“贵妃红”大理石材质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墙和一组组白色的浮雕。浮雕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滦州兵谏、文庙会议、龙山结盟、海洋会议、通电起义、成立军政府、雷庄血战,肃穆庄严。纪念墙上还有我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滦州革命人物的表彰题词。其中有毛泽东主席为北方革命军政府王金铭亲笔签发的革命牺牲光荣纪念册,上书“永垂不朽”。有周恩来在为冯玉祥60岁生辰贺词一段,其中提到“……丰功伟绩,已举世瞩目;自滦州起义起……”
  
   四
   如今的滦州高楼林立,工商业发达,车水马龙,环境优美,是全国卫生城和园林城。我的家就在龙山对面的金鼎丽城小区,我的孩子就在小区北对面的中山实验学校就读。滦州人还是习惯把中山公园称为龙山,把中山学校称为龙山学校。
   每天早晚我都要和爱人、孩子在龙山走上一圈。每次进园,我们都习惯性地问对方,今天走大圈还是小圈?大圈是围着公园院墙内的石板路走,转龙山一圈,有上下山的缓坡;小圈是沿着龙翔湖走,是塑胶步道。无论大圈和小圈,人们都习惯逆时针行走,在公园里随处都可以看到跳广场舞的、打太极的、唱红歌、唱京剧的,也有带着小朋友放风筝和捉知了的,一片祥和。如果只是我一个人行走,我会偶尔心血来潮顺时针行走,这样我可以更有机会偶遇同学,朋友,和他们聊天,说笑;也能逆着时光看到历史的硝烟和往昔的荣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有“孙逸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有“龙山”和“龙翔湖”。孙逸仙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改朝换代,开辟了新时代,可以称得上“真龙天子”。龙山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配得上这个“龙”字,配得上用“日、月、星”取名的三潭,因为这里有历史的根脉,有英烈的忠魂安息。
   籍此,滦州这座小城也有了那血染的风采!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29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龙山不高,在坨子头村左。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何以“龙”名?这令作者非常不解,曾经几个堂兄弟登上龙山数这列车车厢,作者不解这样的山怎么跟龙拉上关系,姑奶奶的话也说得玄乎。作者长大,了解了龙山的历史,原来与辛亥革命有着深厚的关系,“龙山会盟”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1911年的“永平秋操”,如果不是消息走漏,很可能就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史。革命没有停止,“龙山十四郎”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支中坚力量。1911年底,还是有第七十九标新军率先发难,成立了“中华民国北方军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最终还是以起义失败而告终,不管怎么样,这次起义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冯玉祥将军建园志念,颁奖先烈壮举。如今的龙山,已经被政府打造成了龙山公园,有三潭,有亭阁,水光湖色,分外妖娆。且得孙中山孙女铜像捐赠,伟人站立龙山,龙山留下伟人的英姿与足迹,让龙山的革命性质有了千古纪念的意义。如今的龙山,发生了巨变,作者回到当下的生活,写每晚沿着龙山和湖岸散步,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当然也忆起曾经的硝烟。作者以自己是龙山人而感到自豪和荣光。山不高,却暗合“孙逸仙”之名,更有革命之实。水不在深,却有预言着时代如“龙翔”的湖。文章有从容之风,看似写一段童年所见,却蕴含着对龙山的认识过程。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龙山的历史事件,赋予龙山以革命精神,让我们从龙山进一步了解了辛亥革命的细节,客观地说,关于龙山与辛亥革命的联系,知晓的人是不多的,包括我。从这篇征文,我们对那场划时代的革命有了更深刻的感知。昔日之龙山,如作者的姑奶奶所言,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只是一个传说,而真正的龙事起于龙山,龙山才有了龙腾虎跃之势。文章内容沉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最爱,对那场革命的缅怀之情。可以说,这篇散文,是给龙山作传,载于史册,铭在心上,难忘,难忘!文笔精当,叙述不拘一格,轻松与沉重兼具,尤其是将两种风格放在一起,极难驾驭,但作者在于表达那种新旧时代的不同,这种叙述符合时代变迁的特点,相得益彰,非常完美。力荐佳作,怀念先驱。【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1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1 06:53:22
  天下龙山,可能很多,为何叫龙山,说法也不一。滦川有龙山,不高也不大,却有着沉厚的历史,天方老师还原那段悲壮惨烈,给龙山注入革命的血液。请欣赏。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3:49:31
  谢谢老师的精心编辑,我一直想写滦州辛亥革命的,如果直接写,就只能去摘抄,没有新意了,所以一直在找突破口,那天出门看到了很多带坨的村子,想到了坨子头村,想到了以龙山为突破口,就突发奇想,写出了第一段,后续就简单了。再谢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1 07:29:04
  这篇关于龙山的散文,犹如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卷,让人读后心潮澎湃。作者通过对龙山的深入探寻,不仅揭示了它作为辛亥革命重要历史节点的深厚内涵,描绘出龙山如今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文章叙事流畅,文笔优美,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作者对龙山的热爱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深受感染。
   文章还通过对比龙山昔日的传说与如今的现实,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使人深感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美好。这篇散文不仅是对龙山的一次深情传颂,更是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读后让人深受启发,对龙山和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好文拜读学习,祝天方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3:54:01
  龙老师老,这个坨子头和后面带坨的村子有什么关系,是我猜想的,至于为什么历史上为什么跟他叫龙山,还真没有考证,我以此设疑,层层推进,让历史典故慢慢呈现,让龙山名副其实,也是我对家乡的一片拳拳之心!再谢老师,希望您的老母能够闯过这关!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11 08:46:26
  一座“坨子山”却有着如此光辉的历史,它配得上“龙”的称号。文章写得味道十足,读来抓人眼球,引人入胜。真正的功夫文章。大赞!遥握问侯,谨祝夏祺,事业顺利!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3:57:20
  是的,早就想写滦州辛亥革命,一直找不到突破口。突然想到了龙山,自己也觉得怪怪的,这座山,甚至低于对煤渣的矸石山,我从这入手去写,写革命英烈,写新城前后对比就显得有些新意了。谢谢老师留墨,祝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11 08:55:53
  本文历史和事实交织,让人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溢于言表,读后令人心潮澎湃!向老师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4:04:52
  老师好,这座龙山其实真的小,就在公园里,步行公园一周也就40分钟,我在家几乎每天都要溜达溜达,一直想写,一直没找到好的突破口,这次,以龙山为题,算是勉强构架出来。辛亥革命的和公园景致只能简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感谢留墨,祝老师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1 10:50:39
  山不在高,却有龙潜灵!龙山所承载的历史如此深厚!不由让人另眼相看!文章深厚,老师的文笔精妙,这段历史的描写,精采万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4:08:21
  枫桦老师好,我这算是勉强成文,一直想写滦州辛亥革命,一直不好入手,这次巧借龙山的小设疑,层层推进,让它名副其实,也算我对家乡的一点贡献。老师在外巡游,注意身体,祝万事如意!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11 11:11:16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文化底蕴深厚。老师用心巧妙,深入挖掘了坨子头村左这座龙山的历史,又和现代生活中的龙现象紧密联系。内容丰厚,主题积极向上,文笔洒脱。拜读学习好文,顺祝生活工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4:15:20
  谢谢韩老师驻足留墨,这种历史散文不好写,直接写又显得东施效颦,摘抄过多,谁让龙山小呢,所以就此设疑,慢慢推进,让它名副其实,也算是讨巧。祝老师夏琪,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1 11:16:2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龙山不大,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老师有幸居住在此,何等幸运哦!历史不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很美的文章,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4:17:26
  这是我在老家的房子,紧靠着龙山,龙山就在中山公园内,真的很小,滦州人习惯叫他龙山公园,龙山学校,有了“孙逸仙”,龙山名副其实了,祝老师幸福安康!
8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6-11 14:27:04
  没想到天方老师的家乡竟有如此显赫的一处所在,我是孤陋寡闻了。咱们相距这么近,找时间得去看看,(文中提到赵各庄矿的柑子山都能目力所及,显然龙山不远),不过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伴随着那些叱咤风云的先人,其底蕴深厚,也不足为。,从老师的文中见识了龙山,也了解了一段历史,受教了!点赞佳作,祝快乐如意!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7:33:12
  龙山确实很小,也确实自古以来就叫这么个名字,至于算不算坨子村的龙头,我也只是猜测。但他承载了一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倒是真是的,矸石山我是遥望,就是比方了。等暑假,再多待几天,叫上淡墨老师,最好怀才老师能去内蒙路过,一起聚一下。古冶有个北寺,听说很有名,老师可以谢谢!谢谢留墨,夏琪!
9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11 15:10:12
  龙山,在作者笔下,底蕴深厚。说得没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仙,有先有后。唯有后来的仙,才使山揭去层层面纱,广为人知。作者,就是后来的仙,至少之一。美文!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17:37:45
  哈哈,老师说笑了,我可不敢当仙,是仙也是低于“狐黄白柳”的仙。只有有一颗热爱家乡的心,没写一篇小文,阅读很多史料,唯恐贻笑大方了,就拿铜像来说,又说49的,有说51的,只10多年,就说不清了。祝老师春祺,创编快乐!
10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11 19:13:58
  滦州血染的风采“岱岳同辉”,龙山人间的烟火一片祥和,能把厚重、沉痛与静好轻松两种风格无缝对接,谓之“神”。红砖楼、黑烟囱、蜂窝煤、龙山顶看火车的童年记忆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出生的小镇名不见经传,却带有“龙”字,而且有“九”条龙,唤作“九龙岗”。“岗”就是像山一样隆起的土石坡。小镇的屏障是连绵起伏的舜耕山(实际就是岗),海拔不过200多米,最东端就叫“龙山”。没有滦州龙山那么厚重的历史,但那是我童年快乐的记忆。站在龙山之巅,看远处冒着白烟的火车缓缓移动,蜿蜒前行的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龙事起于龙山,龙年阅读龙文,快哉!快哉!点赞、问好、敬茶!
回复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1 20:19:09
  梅骨老师好,谢谢您的美评。我们这里离海边近,估计龙山海拔不超百米,叫山,按照您的标准,也就是岗了。这里都是燕山山脉的余脉,历史的原因,对辛亥革命宣传不多,一般滦州兵谏和革命知之甚少,就连滦州古城对外宣传也是一带而过,我作为滦州人,有义务对外宣传好我的家乡。中国各地带龙的地名很多,老师的家乡也有龙山,我们这样论,算半个老乡,哈哈!祝老师春祺顺意!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