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相遇】为意象而意象(外二首)
◎为意象而意象
鱼。用泡泡制造幻象
阳光在水面炫耀的时候,鱼饵还有待进一步
伪装。那个什么都慢半拍的乌龟
发出的警示亦慢了半拍。野兔的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异猫和老鼠的游戏
不能再更迭了。荒唐有时就比荒诞更故弄玄虚
守株待兔的人,至此也有了个不劳而获的理由
因此,麻雀们无需理由。它们聚集在屋顶漫无休止的争吵
发春般的惊叫
我就是那个一门心思用意象写诗的人
在文字抠门的大街上,除了迷失或无中生有的臆造
一切都是为了制造而制造,意象而意象
直到鱼肚白错失露水的那个凌晨,我走进田野
被一池春水豢养的白月光包裹。在湿漉漉地回忆里
我已转不过身
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至此一目了然
我身处人世却不入世,身处事外却依然深陷其中
除却自诩清高,几乎一无是处
其后,我不再醉心于意象。也不再在五千年的历史面前
生搬硬套,肆意搭配。秉承本心
我只是一个醒悟事件过程的记录者
◎恰如其分
如何避免用刻意去暗示
这个夜晚的酒,已经喝得足够多了
足够玫瑰和枪炮,成为矛盾的综合体
应该是在悬念之外,耳朵伤痕累累
石头的冷,不在于风吹了多久
也不在于感受。一首曲子的往复循坏
像似了屋檐滴落的雨水,不紧不慢
时间的发条也恰如其分的不紧不慢
◎习惯了
习惯了午夜的梦回
习惯了明月清风的阳台,燃一支烟
慢慢地,一支接一支
而月光在眼前
那种清凉如水一直都在眼前
在树上的叶落完之前
月光都在打结。都在完美与盈缺之间
置换场景,我也习惯了
不在用谎言编织梦想和美
我只是再一次想用潜意识分开思绪中的一堆乱麻
却越分越乱
如果一整夜,这种状态都没改变
而时间的流逝
进一步加速了一种概念的懵懂和模糊
那么,一个空了的烟盒
要怎样才能不被主观意识随手丢弃
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网。
⊙为意象而意象
这首诗歌似乎表达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转变过程。最初,他沉迷于使用意象来构建诗歌,试图通过“鱼”、“乌龟”、“野兔”等自然元素来创造一种超现实的氛围。然而,随着对诗歌理解的深入,他意识到这种纯粹为了意象而意象的写作方式有其局限性,不能真正触及到诗歌的核心——情感与哲理。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他表达了对这种写作方式的反思,并决定“不再醉心于意象”,而是要成为一个“醒悟事件过程的记录者”。这种转变显示了诗人对诗歌理解的深化,从追求形式美转向追求内容的真实与深度。
⊙恰如其分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夜晚的场景,探讨了时间与感知的关系。诗人用“酒”、“玫瑰和枪炮”、“石头”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画面。然而,他并没有直接表达这些元素之间的具体联系,而是通过对“石头的冷”和“一首曲子的往复循环”的描绘,展示了时间流逝的恒常与不变。这种对时间的感知,既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沉思,表达了诗人对“恰如其分”的理解与追求。
⊙习惯了
这首诗以“习惯了”为线索,贯穿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反思。他描述了夜晚的宁静、月光的清冷以及自己独自在阳台抽烟的情景。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他意识到,尽管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但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比如月光的清冷和夜晚的宁静。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用谎言编织梦想和美”的厌倦,以及对真实自我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实的渴望,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胡乱扯些,误解诗人莫怪,精彩,问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