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江枫渔火对愁眠(散文)
今年五月下旬某一天,我来到苏州枫桥景区。小韩导游一边抬手指着石碑,一边讲,“这块石碑从底座到碑顶,通高十六米,被吉尼斯纪录为世界最大的‘诗碑’。”
确实,这块巨大石碑,于天地之间,巍然矗立。黑色石碑上镌刻的每一个字,也将近一平米见方。
镌刻的内容,是大唐诗人张继的一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仰望石碑,一字一句,默读石碑上的诗,恍恍然,脑子里,如回放旧电影,回放到大唐。
大约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深秋,某夜,姑苏城外,枫桥边,一条停泊的小船上。大约三十八岁的张继,孤身一人,坐在船舱外。
那一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战乱殃及之处,血流漂杵。当时,江南政局,相对安定,许多文人,纷纷逃到江苏、浙江一带避乱。
张继,天宝十二载,考中进士,却铨选落第,黯然返乡。返乡之后,空怀报国之志,徒有满腹才华,却无所事事,怎能不终日郁郁寡欢?隔了两年,“安史之乱”爆发,楚地战火纷起,他深恐被安史乱军裹挟,被胁迫踏入歧途,或者险遭不测,只好和许多文人一样,背井离乡,跋山涉水,从家乡湖北襄阳逃难到江苏姑苏城外。
那一天晚上,他坐在船头,喝着闷酒。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他,想起满腹经纶无施展之地,又生逢乱世,犹如飘萍,天涯漂泊,无处安放自己。真的是满腹忧愁。
仰望星空,夜色沉沉,月亮即将西沉。远处树林里的乌鸦,一声声哀啼。坐的时间长越长,越感到凉意袭人,犹如凄凄冷霜漫天而降。
江边枫树,白天里,应该如火焰一样燃烧,在夜色笼罩下,却黑黢黢一片。江里的一点点渔火,也昏黄黯淡。夜色里的枫树和渔火,对着满腹忧愁的张继,一起昏昏欲睡。
寒山寺里的钟声,穿过夜空,一声声,传到客船。一声声禅钟,犹如一缕缕佛光,竟然让他的满腹愁绪,渐渐驱淡。
他酒意微醺,诗意大发,仰天吟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首《枫桥夜泊》,竟然成为千古绝唱。
如果没有《枫桥夜泊》这首绝句,在诗歌繁华时代的大唐,他在诗歌界的地位,既算不上大家,也算不上名家,很可能“泯然众矣”。这首绝句,不但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成为大唐诗歌里的绝佳之作,不但《全唐诗》里收录了这首绝句和他的另外四十多首诗歌,《唐诗三百首》里,也将这首绝句收录进去。一首绝句,奠定了他在大唐诗界名列前茅的地位。以至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在中国,从幼儿园儿童开始,到白发老翁,几乎人人能诵。而且,在海外,也流传甚广。
张继更不会想到,他的《枫桥夜泊》,让枫桥和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寒山寺里的钟声,名冠天下;也让一座姑苏城,被冠以“人间天堂”美誉。一首诗,成就了一座桥,一座寺院,一口禅仲,更成就了一座城。
走不远,在“夜泊处”附近,在一株枫树旁边,又看见张继的铜雕人像,身穿长衫,侧身躺卧,双眼微闭,短须微翘,既呈微微醺醉之态,也有浅睡之意。暗合《枫桥夜泊》诗意。
身旁有人说,“这姿势,像李白醉酒。”
也有几分道理。
文人嗜酒,是大唐时风。虽然,他的醉态,远没有李白那样的“酒入豪肠”,酣畅淋漓,一醉解千愁,却也在微微醺醉中,释放了一腔愁绪。李白酣醉之后,“七分酿成了月光”,他微微醺醉之后,酿造的是月落之后秋凉之夜苍凉辽阔的境界。
他的这首绝句,虽然没有李白那样“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却也靠他对姑苏城外深秋夜景的细致观察和捕捉,以及乌鸦啼鸣、冷霜满天、江枫黯淡,渔火微黄、孤舟客子、禅师钟声诸景象的诗意再现,情景交融,声色并茂,让一首二十八个字的绝句,极具艺术美感地抒发了身处“安史之乱”的天涯游子的孤独寂寥,家国之愁,并深深感染着那以后的一代代国人——当然,也包括能读到这首诗的天下人。
李白,虽然时间很短,毕竟曾经飞黄腾达过,被一纸诏书,招为朝廷的供奉翰林,陪侍唐玄宗左右,做了御用文人。而他,七年之后,一直到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也就是大概四十五岁时,才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调到征西府中供差遣,之后,在几个低微官职上辗转腾挪,最大的官,也就是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区区盐铁判官,而且,在盐铁判官任上只一年多,就溘然病逝。
他的郁郁不得志,绝对与他的性格和人品有关。他在《感怀》一诗中写道: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理念上不随波逐流,为人又远离权贵,哪里有青云直上的机会?
好在,一首《枫桥夜泊》,足以让他的声名超拔绝伦,超越绝大多数高官显贵,青史留名,千古风流,永垂不朽。一首《枫桥夜泊》,既成就了他的人生,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河流里,添加了一股涓涓细流。
正对着张继的铜雕感慨之时,听到韩导指着近处的“枫桥”和远处的“渔火桥”,又发了一句高论,“张继诗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指的枫桥和渔火桥遥遥相对。”
当时,未及细想,疑疑惑惑,觉得有几分道理。最近几天,仔细揣摩,觉得韩导之言,只是噱头而已。
如果把张继诗中的“江枫渔火”仅仅限定于两座桥,就完全与前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境脱节,也把沉沉夜色里江枫黯淡、渔火微明的意境简单化,更让游子之“愁”无以寄托。
“江枫”这一意象,在古人诗句里,都给人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心理暗示,如屈原《招魂》里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都足以说明“江枫”的特定含义。
“渔火”,虽然昏黄而闪烁不定,却也在沉沉夜色里,让人眼前一亮,给人带来温暖和温馨。所以,在古人诗词里,也是有特定含义的。不光张继这首诗里有这一意象,而且,在同是唐代人的钱起的《送元评事归山居》诗里,也有“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的诗句,在后来的南宋诗人汪元量的《满江红》一词里,也有“渔火已归鸿雁汊,櫂歌更在鸳鸯浦”的诗句。
也正因为张继在诗里再现了“江枫”和“渔火”两个意象,才在沉沉夜色里,让人在一静一动和一明一暗的意象对比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凄凉忧愁,还有人世间实实在在的温馨和明亮。
有了“江枫渔火”两个意象,一个“愁”字,才不至于让人感到沉重压抑,而是浅浅淡淡丝丝缕缕的愁绪,让孤身一人的游子,在沉沉夜色中,在异地他乡,忧虑而不至于悲痛,失望而不至于绝望,在忧虑和失望中,还能体会到乱世之中依然有人间温馨的存在,能依稀望见希望的光芒。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