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前路(散文)
昨日午后,阳光正好,我意外地收到了久未联系的同事李老师的信息。她兴奋地写道:“刘老师,我正在和孙子分享你的故事呢。我告诉他,你应该成为他的榜样,你从未学过英语,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硬是跟着英语老师听课,最终掌握了英语。我想用你的故事鼓励他。向你学习!”
读罢,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羞愧,仿佛被阳光照见了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我迅速回复了三个害羞的表情,试图用这种方式掩饰自己的尴尬。
回想起中学时代,那段青涩而充实的岁月,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那时候,我们学校面临着英语教师的紧缺问题,直到有一天,一个姓韩的男老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他与我们共度了两节英语课,但这两节课并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韩老师用他幽默风趣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学习英语时的小笑话,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那段时光。
好景不长,韩老师因为工作需要被借调到乡政府,从此我们再也没有了英语老师的陪伴。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虽然感到惋惜,但也只能默默接受。
中考结束后,我收到了来自原海龙师范的录取通知。那时,我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是去英语班接受面试,还是选择免面试的生物专业。经过一番挣扎,我决定选择后者。那时的我,觉得英语是一串串难以捉摸的字符,而生物则充满了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魅力。我热爱那些开着鲜花的植物,喜欢那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动物。因此,我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兴趣,走进了生物学的殿堂。
在师范学院的两年生物学习时光里,我有幸遇到了一群外调而来的专业老师。他们不仅是大学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更是拥有丰富海外经验和深厚学术底蕴的老一辈学者。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这群求知若渴的学生。
那两年的学习生涯,如同一场生动的探险。为了让我们更直观地体验生态环境,学校特意组织了多次野外实习活动。我们生物班的同学们,背着行囊,翻山越岭,甚至涉水渡海,去追寻大自然的奥秘。每当我们在山间采集珍稀植物,或在海边捕捉奇特生物时,总能引来其他班级同学的羡慕和嫉妒。
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第一次站在大连的海边,感受着海浪拍打在礁石上的声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海岸线采集海洋标本,还参观了大连石花菜研究所。那里的科研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和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大开眼界。
那些野外实习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些经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日后教学工作中宝贵的财富。
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我仿佛又一次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述腔肠动物海葵。我想起那个在大连海边采集标本的午后。我绘声绘色地描述我蹲在礁石上,手不停地划着水玩,突然碰到海葵触手的那一刻。我会告诉他们,海葵虽然外表像植物,但其实是动物,它们用触手捕捉食物,保护自己。我还会告诉他们,采集海葵需要耐心和技巧,因为海葵牢固地贴在礁石上,没有工具是很难采集到的。
通过我的讲述,学生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海边,和我一起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让我深感欣慰。我相信,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故事,不仅能让学生们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毕业后,我们满怀期待地踏入社会,却遭遇了学校对我们生物专业的忽视。那时的生物课,仿佛成了校园里的一抹黯淡色彩,可有可无。即使有老师授课,也多是临时拼凑,非专业的她们照本宣科,无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
可是,英语专业的同学们却备受瞩目,他们的教室总是热闹非凡。看着这一切,我心中有了一个决定。1996年春节开学后,我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跟随英语老师学习英语。我坚持了近一年,那段时间,我几乎把初中一年的英语都掌握了。但就在我满怀信心地继续前行时,一场意外却彻底打乱了我的计划。
1996年12月13日,我得知大弟弟在拉架时被人捅伤,大腿根的大动脉流血过多,不幸离世。这个消息让我心如刀绞,我匆忙赶回娘家,陪伴家人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半个月后,当我回到学校时,学习英语的事情已经搁置了。
多年过去,我学的那点英语早已遗忘,每当想起,内心都充满了愧疚。有一次,同事请求我辅导她班级的一个学生英语,我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婉拒了,生怕误人子弟。
可李老师却还记得我当年学习的情景。她对我说:“你的毅力真的让我佩服。虽然你现在主要教生物,但英语也学会了,甚至还能进行文学创作。”听到这些话,我深感惭愧。
说起文学创作,其实只是我抒发心情的一种方式,从未刻意为之。但我热爱读书,这是真的。每当我读到好的文章时,总会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我知道创作不易,作者更需要读者的反馈。因此,我总是尽我所能去支持那些辛勤创作的作者们。
李老师的话让我深感温暖和鼓舞。她不仅在我孙子心中树立了一个有毅力的形象,也让我找回了曾经的自己。人生短暂,学无止境。我决定继续努力,不仅在生物教学上精益求精,还要在文学创作上有所突破。让我们一起继续前行吧!
佳作,让我知道了我距离写好作品,还差很大的距离。感谢编辑的辛苦劳动,把我拙作推出来,也是给我一次和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