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时代精神与意识(杂文)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时间总是被各个时段的社会无形切割。每一个社会从产生到结束又总表现为主题不同的多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人们的生活情形不同,思想文化有差别,社会气象更是悬殊。产生出这种现象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无非是时代的精神与意识各个不同。伟大的时代总对应的是伟大的精神和超前的意识。意识始于过早地察觉尚未暴露的灾害而提前预警,并规化出提前应付的办法,而作为精神便不用说是指当代人们普遍的行为以及心理状态,是生龙活虎般充满朝气呢?还是没精打采,丧魂失魄般六神无主呢?
关于精神的解释,感觉精神是个抽象名词,就个人理解而言,它是指人或动物的精力在信念和意志的支配下所表现出的行为状态。同样什么是意识?就个人的见解:意识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对内部或外部事物发展趋向或对错的感知能力。或者也可说是人对自身及以外的一切事物经过观察和思维后而产生的高等认识。意识与认识又有何不同呢?认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指对对象的了解,通常是指单纯的认知,即知识。而意识是指在认识基础上的思维活动,它将产生出念头或有所觉悟、觉察。它喻示着先知先觉。
举例具体地说明一下精神和意识吧。刚好在动心写这篇文章时,凑巧身边发生了一场精采的对话。有关精神与意识的话题可谓句句在理。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我身边有着这么一位青年,他高考落榜后准备自主创业,家里能提供出的本钱只有2万元,他打算开个小店或摆个小摊,照铁打镰先从最底层做起。于是他第一步便去市场调研,看具体能干啥。殊料,经过几天调查和走访可供从事的工作几乎没有。开店的话,非闹市区的一间店铺单是年租就要一万五千元。他在未接触市扬之前,他是意兴盎然的并毫无根据地憧憬和想象着美好的未来,甚至幻想着发迹之后如何享受生活,他认为当代许多家财万贯的人其发家史也始于一穷二白。他们能够成功,自己与其一样是人,五官健全,头脑灵活,且学历还比他们中大多数高,只要肯努力,何尝不会心想事成。然而经过一番深入的观察和走访,不禁使他大为惊愕,到底是今非昔比,时移世易。改革开放后引起的社会变化简直天翻地覆。农村人大量进城谋生,许多行业已人满为患。连理发店、按摩店、小商品便利店、馍店、肉铺、打印点、早餐店等都严重饱和了。说到摆地摊卖疏菜或水果,可就别想了一一-早被城市管理取缔了。于是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瞬间便清楚了商业市场的现状,切身感受到了生存竞争的压力。一时万念俱灰似的手足无措,思想也一片茫然。精神从起初幻想时的蓬勃状态一变而为萎靡不振。人整天蔫蔫的,就象失了水分的茄子。这也难怪,满怀着的希望倾刻化成了泡影,一时似乎无路可走,竞绝望地自怨自艾起来,对学生时代的虚度光阴后愧得痛彻心扉。好在经过家人和老师的劝慰和指点,精神又慢慢恢复了过来,最终的工作是选择了去民营工厂上班。
有趣的是我与这位青年的居室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板壁(我来自农村,是他们家的房客,他家属于城中村),其父母和老师激励和引导他的话不禁也令我大开眼界。他父母提醒他找介绍抗日战争和文革时期人们生活情形的书籍看看,并告诉他今天的生活是无比幸福的,没有叫人绝望和自暴自弃的理由,否则,我们在前人面前就是不肖子孙。老师走来反问他,难道你不知道每年本科录生也就四百来万,而考生人数年年多达一千多万。落榜的人难道就不往下活了。人人要是都像你这样,社会还怎么向前发展,怎么还能保持繁荣?青年嗫嚅着告诉他高中的老师说,他觉得乡里人可恨,抢了城市里本该属于他的饭碗。老师训斥说,农村人均才一亩左右的耕地,粮食又不值钱,在农忙以外若不去打工挣钱,生活只有倒退到改革开放以前。以前的情景好不叫人心酸,一遇天灾庄稼歉收,城里车站,饭店门前的叫化子络绎不绝。老师接着和颜悦色地说到,要是没有改革开放,像你们这类城里的待业青年,除了少数进国营企业,大多数只能作为上山下乡青年去支援农村建设或生产劳动。青年不解的反问,那也可以到市场上摆摊或开店?老师忽然忍俊不禁地笑了,“我说你们究竟在校是怎么学习的,改革开放以前哪里有自由市场,供你自由贩卖商品?”青年很困惑地问他尚在微笑着的老师,“既然市场经济能够解决城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还能便利物资交流,那为什么不过早地实行市场经济呢?”谁知,这一问竟把老师问得一丝笑容也没有了,老师表情严肃着半天才低声叹息了一下,“唉,这是一个认识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可惜我们的社会经济意识觉醒得太迟。要不然,我们早进入一流发达国家行列了。有关的什么卡脖子,芯片问题,早都不是问题了。”到这时,青年这才大梦初醒地向老师请教今后的人生道路。
他们谈话的这一天,适逢其会我赋闲在家。作为旁听者有幸沾了耳福,一时受了感染,不禁转了过去,当面做了一会这位老师的学生。
下面是年过六旬郑老师的一番话,确有震聋发聩的价值。郑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刚毕业的学生说,“有关认识上的真理,其得来绝非一帆风顺。过去我们满以为计划经济可以避免一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象那商品过剩的问题,象那投机钻营的问题,象那垄断的问题等,然而经过长久的实践,发现由于不处于竞争环境,国营企业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不愿主动创新。久而久之与发达国家在工业生产力与科技创新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一当我们从思想上意识到美中不足时,我们果断地开启了扬长避短、借鉴学习的改革开放。在思想观念上我们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概念,结果经过实践检验,确实是对国营经济的良好补充,算是在方法论上技高一筹。"什么是方法论呢?青年突然打断了老师的讲解,郑老师回答说:“方法论是指在不改变事物性质的前提下,探求生产率最大化的经营模式。在农村,我们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却能在相同的耕地资源、相同的劳力诸备条件下,仅仅只是改变了一下劳作模式,结果收获的成果竟天差地别。在城市我们允许成立民营企业,涌现出了高科技企业以及能与国外同行抗衡的电动汽车厂家,给国家赢得了声誉,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虽然它属于民营经济的成就,但它终归是我们中国的,而不是外面的,富强的也是我们自己。不到十年时间,城乡就开始了初步腾飞。所有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既没有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还因为物质生产的大发展巩固了我们良好的制度。”
青年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兴奋起来了,恭敬着双手向老师递上茶杯,接着眉飞色舞着说,“我敬仰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大人!如果没有他在思想上对外部的敏锐意识,以及打破旧有桎梏的精神勇气,今天社会的繁荣怕仍在人们的梦想里。”老师双目闪着喜悦的光彩,称赞道,“讲得好!讲得好!每个人都应当要有感恩怀德的品质,我们的邓公真是公忠体国的伟人!”
接下来老师为青年进一步指明了人生的道路,那就是积极投身到工厂里去打工。老师讲,虽然改革开放搞好了农村土地作务的事,实现了高产出和劳动有保障。但农村家庭进一步的富裕和农村面貌建设最终还得依赖城市经济。因为农户的土地面积毕竟太小,产出有限。同时受时代影响,农民的负担也在日渐加大。归根结蒂地讲我们中国最终的富裕还得是城市经济的发达。作为城市致富的依靠无疑是指工业生产。它既解决就业问题,让城市绝大多数家庭有收入保证,又为城乡提供物质财富。目前,无论大小的企业都是生产力的基本单元、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组织。它在经济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老师建议他去当工人,好来为工业的强大与先进奉献力量。
最后,郑老师还提到城乡平衡的问题,假使农村收入远低于城市,农村尽管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却无力购买城市工厂里出来的商品,这将造成经济循环受限,到头城乡都受影响。
至于商品出口到国外的贸易问题,郑老师谈了观点,但强调是个人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他说到了三点。一个观点是他认为不是国家的生产量越大越好,一股脑地把资源都转化成了精致的工业品出口了,不但产生污染还为后续发展失去了潜能。其次一个观点是俄对乌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引起了全球贸易秩齐的重新组合,我国无辜受灾。最后一个观点供应链脱钩不可怕,别人要主动与我们脱钩,我们挽留不住,就让他去吧!随其自然!我们应对被动的方法就是加强我们的内循环,要想行之有效取得成功,增大福利发放将十分重要。同时为不致工业品过剩,请降低工人的劳动时间。一一一这是有例可循的,参考一下个别发达国家的做法。
郑老师归结指出,经济的核心特征是循环,只要搞好循环,就算抓往了命脉。同时它也是一门学科,需要仔细深入钻研。
我和房东青年都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又佩服得五体投地。待郑老师刚一说完,我俩抢着要请郑老师去饭馆饮酒。
以上内容虽然啰嗦,但它把意识和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算是让人体会得淋漓尽致。
三人去了街上一家小酒馆坐下,点了四碟小菜,又要了一瓶西凤酒。郑老师是斯文博学的人,我们便浅斟慢饮起来。我忍不位告诉郑老师说我觉得精神与意识在社会发展中意义非凡。今天老师一席话下来,更坚定了我的看法。没想到郑老师一听,顿时睁圆了双眼盯着我看,他没有当即表态我说的对与错,倒问我是啥工作。我猛地一惊,感到自卑,瞬间竟有些发愣。然而郑老师放下筷子,却伸出大拇指对着我说,“人才,人才,难能可贵的人才。”不料这一意想不到的赞语,使我心跳加速,面部发热。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郑老师谬赞了!我是底层的贩夫走卒,没啥学识,怎能有什么高超的认识呢?只不过听话听音,似有所悟罢了。”尽管我说我是贩夫走卒,郑老师似乎全然不信,转头对着身边他的学生、我的小房东,房东青年赶忙说,“相叔,的确是来城里打工的小商贩。”谁料,郑老师愈加把我夸赞起来,弄得我羞愧难当。郑老师说,在这一观点上,我们是知音。接着他向我俩讲述了历史上的几件大功绩,无一不是由精神与意识二者结合后争取来的。
郑老师说,在我国晚清最衰弱的时候,朝廷突然意识到青臧地区有可能丢失的风险,雷厉风行地派遣赵尔丰领兵入臧改土归流,强化国家对领土的控制权。赵尔丰已是六十岁高龄的老人,其为国捐躯的精神真是感天动地。
那时的交通条件靠的骡马和双腿,官兵民伕长期跋涉在雪域高原,时常累得汗流浃背,湿了衣服,紧贴在身上又不得洗,更不用说洗澡了。高原缺氧使人体力下降,除过在冰天雪地翻山越岭还要对付叛军偷袭及主动攻坚夺地,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巩固国疆的大业就是在赵尔丰主帅的强大精神力量感召下最终完成了。加拿大某位政治家感佩此事,赞扬道,“清朝在最衰弱的时期,却成功的在西番地区获得了权力和威名。简直是一个奇迹!”深知内情的我们懂得,假如离开朝廷看问题在意识上的洞察力以及赵尔丰为国赴汤蹈火的精神气概,恐怕是不易做到的。赵尔丰后来不幸被伊昌衡所杀,但他在保卫国家领土上的功绩,却应是今天的人们应当敬仰和铭记的。讲到这时的郑老师我分明看出老人眼里噙着了泪花。我猜想在他那为人师表纯洁得如同山里的清泉一样的心中,一定是在深情地悼念着我们的民族英雄一一一赵尔丰。
郑老师跟着又讲了康熙乾隆雍正三朝坚持不懈对青海和蒙古出兵平判的英勇举动。屡次充满艰险的征讨无不放射出意识与精神的光辉。从意识上讲,中原的农耕文明国家如果统一不了边疆的游牧民族,宋朝那样屈辱的历史就要重复出现。从精神境界上讲,三朝帝王所代表着的华夏精神无疑具有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它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壮举,它是争取胜利的力量源泉。于是从意识到精神结晶出来的成果自然非比寻常,昭如日月。
向郑老师辞别后我和青年没有直接回去,两人向着城中广场走去,想感受一下时代的脉搏,同时边走边讨论时代精神与时代意识究竟是什么?不想青年学子比我的理解还要准确到位。他说所谓的时代精神就是在特定的历史使命面前,为实现它而百折不挠的勇气。所谓的时代意识就是防患于未然的能力。青年说毕一闻我的赞美,很开心地笑了。我也觉得分外轻松快活。我的轻松快活,是自己觉得在认识上身边的人都在共鸣。同时也觉得算是阐明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