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天下第二泉(散文)
梁溪之隅,运河西畔,九峰兀耸,乃称惠山,东麓有泉,名曰“二泉”。倘若提及“二泉”的来历,还需追溯到千年以前的唐朝,而且我所听到的故事带有一些神话的色彩。
在惠山东麓有一座禅宗古寺,称作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内每日晨钟暮鼓,拜客往来,香火旺盛,红极一时,至今其仍是无锡千年佛教文化的缩影。唐代宗时期,无锡令敬澄到惠山寺上香以祈求神佛庇佑子民,祈祷完毕忽感疲惫,便借用寺内禅堂小憩,就在半睡半醒之际影绰看到一位金甲天神用左手指向东面,在他所指的地方绽有金莲。敬澄惊醒后忙让方丈解梦,方丈说那应是惠山山神显灵,他亦曾得到过山神的托梦指点——惠山的灵根在东麓,掘之必得至宝。方丈又说,出家人心静向佛,不羡重宝,故从未有过按梦中山神所指位置掘宝的想法,今日山神又向大人托梦,应是到了重宝现世的时候。敬澄听罢大喜,于是回到府中便下令在惠山东麓进行挖掘,但由于山石坚硬,进度十分缓慢。后经高人指点,敬澄亲到现场进行礼拜,虔诚祷告若得宝物将惠及百姓、必不私藏,祈求山神神威相助。说来也巧,法事后没几天就掘凿出一个大穴,洞穴内有绵绵泉水淌出,清冽异常。敬澄认为这是山神以甘泉圣水赐予当地百姓,必能消灾纳福,便将所挖出的洞穴命名为“若冰洞”,将泉命名为“漪澜泉”,后因感念山神指点遂改为“惠山泉”。由于惠山泉水甘甜清爽,人们便纷纷来此汲水,据传患病之人饮此泉水后不久自愈。于是又精心砌筑泉池,修葺茶亭,竖立石碑,以示虔敬。待到茶圣陆羽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等时,将惠山泉水排在第二名,仅次于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后来,张又新等著名茶人均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因此人们亦称惠山泉为“二泉”。
故事道听途说,无法辨其真伪,但史书记载宋徽宗时期曾将此泉水定为了宫廷贡品却是事实。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也曾亲自为惠山泉题写“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至今仍保留在泉亭的后壁上,并且他当时还为此泉吟诗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茗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把对二泉的喜爱融入诗中,流连忘返之情溢于文字之间。清代乾隆帝巡视江南期间,特意到惠山泉品水饮茗,当时甘甜的泉水激发出他的诗性,于是御笔一挥留诗一篇:“惠泉画麓东,冰洞喷乳糜。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流为方圆池,一倒石栏甃。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对泉三间屋,朴断称雅构。竹炉就近烹,空诸大根囿。”此外,历朝历代名人达士钟情于二泉的不在少数,舟车载运泉水至千里之外享用的人有之(李德裕),南逃途径无锡尚有兴致品茗惠山的人有之(赵构),以二泉水答谢蔡襄润笔的人亦有之(欧阳修)。天下人对二泉水的钟爱日益高涨,以致到后来二泉水很难得到,于是在外地就出现了自制仿冒的二泉水:把普通井水煮沸,倒入大缸内,置于见不到太阳的背阴处,待到月光皎洁的夜晚,打开缸盖让水吸收月之精华,并承受夜间露水的滋润,经如此三日三夜,便可得到与惠山泉水十分相近的水,小心储存用以烹茶。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经历过无数的刀兵与硝烟后,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惠山脚下亦在咸丰年间遭遇过战火,但身背千年历史的“天下第二泉”却并未销声匿迹,后经重新修葺楼阁庭院,时至今日它依旧是无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多年前客居无锡时,闲暇之余我曾多次登临惠山,俯观运河气势如龙,遥望锡城高楼林立,心生慨然。每次进入惠山公园必定到二泉庭院欣赏一番,不为寻觅神话的痕迹,只想置身于泉池边,深嗅古朴的气息。
二泉包括三个泉池,呈上中下排列,上中二池在上面的二泉亭内,与下池隔着一个敞轩式建筑——漪澜堂。漪澜堂顶部为敬山状,三间七架,四面环廊,柱红瓦青,古色古香,此处曾是茶人们品水饮茗的所在。在漪澜堂地下开设有暗渠,将上中二池里的水潜沟导下,经西侧池壁所嵌的石螭首流入下池内,此螭首出自明代著名雕刻家杨理之手,至今已历数百年。下池背倚“漪澜堂”,池壁为青石砌筑,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沧桑尽显,罅隙生蕨,藓痕斑驳。池周有青石栏板围护,上雕刻有“双龙戏珠”“福禄双全”等图案。池东粉壁墙下有奇峰状太湖石,名曰“观音石”,旁有童子状辅石,寓意深远。穿过“漪澜堂”就可以看到“二泉亭”,亭为方形,歇山顶状,上中二泉池就在亭内,此亭传说是为接驾赵构所建,赵孟頫所书的“天下第二泉”石匾亦镶嵌在亭壁之上。中池四方形,米余见方,环有石围栏。距中池不足一米上方即是上池,上池较中池略小,呈八角形,由八根方柱嵌八块条石以为栏,池内泉水甘冽清澈,通过一个穿凿的泄水孔流入中池,终年涌淌不息。
曾经过往,二泉水量充沛,万人饮啜。今日今时,二泉池中虽未见干涸,但早已不是最初的天然泉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二泉经过千年的渗涌后已近枯竭,后人们不忍见到二泉荒弃,便从附近的映山湖中抽取循环水,重塑二泉风貌。今天,我们所见的就是经过改造后的二泉,可即便如此,大批的游客还是慕名而来,只为感受“天下第二泉”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又曾几何时,无锡雷尊殿里有一名道士,自幼喜爱音乐,十几岁时便学会了繁复多变的梵音,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常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他年过而立以后,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很快变得贫困潦倒、境遇急下。祸不单行,由于患上眼疾导致双目失明,最后只能流落街头,卖艺糊口。社会底层的贫困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间的艰辛冷暖,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他艺术天赋很高,才艺出众,经常通过二胡、琵琶等乐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爱恨情仇,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触融入到音乐当中,创作出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猜出这位艺人的名字,他就是华彦钧,还有一个名字叫阿炳。
阿炳时常到惠山泉亭上拉琴,他凭着自己无尽的想象,把明月当空、泉池映照的场景与自己内心的感受融为一体,藏进每个音符之中,再加上二胡音色的独特魅力,把一首民间小曲拉向了全世界。《二泉映月》曲子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时而跌宕激扬,时而沉静潇洒,时而怆然苍劲,时而宛若呜咽,把月依水、水怀月的韵味以及将月比心、借泉抒臆的感情淋漓地体现出来,也充分展现出作者的细腻情感与演奏技巧,这首曲子旋律绵绵,诗意满满,染着二泉一样的深邃意境。
二泉坐落于古木之间,背靠惠山,毗邻运河,飞吻太湖,自古就有“挹九峰之苍翠,瞰太湖之波涛”一说,古往今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一尝所愿。二泉不仅风景别致,且蕴含着人文遗韵,名气早已隐隐盖过了近前号称“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二泉带给无锡的不仅是甘甜凛冽的泉水,也不仅是名噪南北的美誉,还有说不完的故事和道不尽的文化。泉水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希望,也流淌出千年的历史。
多年以后的今天,每当听到《二泉映月》的旋律时,我的思绪就会飘回惠山东麓的二泉,也会回忆起我留在无锡大街小巷里的足迹。
我认为,泉水与音乐脉同一理,只有带给人们裨益,方能名显天下。我还觉得,大地与泉水也是密不可分的,大地的灵气通过泉水普惠人间,泉水凸显了大地的博爱。大地就像泉水的心脏,泉就像大地的眼睛——大地是泉水的根,泉水是大地的魂。
2024.6.11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