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的打工生涯(散文)

精品 【流年】我的打工生涯(散文)


作者:乔个休 秀才,1478.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16发表时间:2024-06-19 15:42:17

几十年工作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里,退休后我决定换个环境,去民营企业打工,一是有事可做,让自己不要老得太快,二是能尝试不同的工作环境,见到更多不一样的人。就这样,我进出了几家单位,经历了许多不一样的细节。事情是我向招工APP登记简历开始的,很快,就来了邀约,现在民企也缺人。是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她说他们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和我过去的工作有点类似。记录了面试的时间地点,我用手机搜索一下这单位。还是发现了一些痕迹,比如对企业的报道,对老板的访问。有个初步印象,不至于上门两眼一抹黑。
   第二天上午10点,我准时来到面试地点,发现是在一个文化产业园里,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就一个大开间办公室,一个小会议室,一个老板的办公室。八个工作人员,面对着电脑在忙碌。有的在写东西,有的在剪辑,以年轻女孩居多。老板也年轻,有活力,很热情。助理把我带给他以后,他一刻不停地在说话,生怕冷场似的,这个性格和我还是有点像的。他手足无措,不是特别自然,大腿一会儿抬高,一会儿意识到有陌生人在,就又赶紧放下,我一直保持神秘尴尬的笑容到面试结束。
   我因为做过多年的采访工作,习惯了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所以倒不是特别紧张。而且我一再提醒自己,你今天来的是不一样的环境,这里不是你工作过几十年的事业单位,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私营老板。我随声附和,一直到他搜肠刮肚把所有可能找出关系的话都说完,把所有可能认识的人都聊遍。
   不是说这个世界,只要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特朗普吗?我们现在就把各自所有的关系户都构筑起一张虚拟的关系网。尽管有些人可能关系不过尔尔,但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哦,这个人我认识的,这个人的关系很好的,这个人和我一个人似的。其实心里都在暗笑,这个人我至少已经十八年没有见面了。这个人我认识他,他不一定认识我。这个人其实我本来就是点头之交,今天说起来倒像是在下世会着似的亲热。两个人都想结束谈话,但都一时结束不了。
   车轱辘话终于在我们自己也开始觉得无趣时停顿下来。功夫茶泡了又泡也实在淡水味了。他邀请我担任办公室主任,说可以给我隔一个办公室出来。我看看形势至此,乘机站起来向他告辞,顺便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一个月给我多少工资。我已经学会了,这些事情羞羞答答是很难说好的,不如明白直讲。亲兄弟明账目,有些话说在前头好。他说4000块,以后业务多了,形势好转再加薪水。我知道这些都是太平话,听听而已,就回答,我回家想想再告诉你。他说我还是希望你能来的,我们两个性格比较对路。我笑笑,告别出来。回家妻子关心地问结果如何。我说我是谁啊,当然马到成功。她说你出去找工作是有人要的,也没必要马上回复,考虑几天再说。毕竟换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还是需要一些心理建设的。
   于是,我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比较一下利弊后,我回复他,可以去上班。他很热情地说欢迎你的加盟,如果做得好,以后还有可能给股份的。我听了笑笑,股份是不可能给股份的,私营老板见得多了,把股份看得和血一样值钱。而且经济危机过后,股份明显就是个紧箍咒,能把人活活困死,我才不奢望什么股份不股份。
   第二天上午,我把自己拾掇清爽,就去上班了。虽然我从小就在民企上过班,毕竟那是在父亲的企业里打零工,没有多少工资,后来也在民企上过班,但那时年轻。现在老了,重做冯妇,也不是件让人省心的事,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那就是不去管别人闲三四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那个年轻的老板助理安排我坐在窗边,说是最好的位置,老板交代过的。的确不错,这个位置阳光很充足。整个大厅很空旷,有点阴冷,阳光照不进来,所以这个位置我还是喜欢的。
   这是一个以影视剧拍摄制作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我很开心能够接触这样的企业,自己把自己看成文化人的,都有写作和触电的梦想。我当然也不例外。老板背着双肩包进来,看见我打了个招呼,看得出来,他的确很高兴我能来,就让助理召集大家开会,正好一张乒乓桌坐得满满当当,我正襟危坐,听老板讲了一通企业文化方面的道理。然后他要求大家自我介绍,把我吹捧了一顿。我也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
   会后老板热情地把我拉到办公室聊了一个上午。我这个人很有事业心,巴不得马上就有工作给我,显示出我强大的工作能力,所以一直忐忑不安,功夫茶也喝得不是很宽心。他一直说没事的,你不要着急,事情要慢慢来,于是我陪他喝了一肚子的功夫茶。
   这个公司的卫生间不能算正经的卫生间,十来个人坐在一个宽阔的空间里,小会议室边上开门进去,是一个小型的蹲坑,然后谁一行动,都隔了两道玻璃门了,整个大厅都有响尾蛇似的动静,听着不是不害羞的。这个卫生间基本上可以认为属于老板专用了。老板歉意地说楼下大院那边进去有个公共厕所,我赶紧下楼找厕所。回来老板说,没关系的,你有空可以看看公司的资料,搜索一下行业有关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把公司的百度百科给修改一下,把老板个人的百度百科给整理一下。我接受了任务,赶紧出来坐到自己位置上去。我想老板四千块请你过来,肯定不是为了陪他喝茶。
   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公司和老板的百度百科,觉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着手操作这个事情。边上的小姑娘们沿用了在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就是一定会呼朋唤友把厕所进。过一阵子,就听见她们开始蠢蠢欲动,然后大个子搭配小个子,一起下楼放松去。我紧张地工作着,心无旁骛,但是被干扰是在所难免的。上班感觉过得特别快,很快就到了午餐时间,我有些犯愁,年轻人都叫了外卖,我一直告诉自己不吃外卖,不吃外卖,外卖很不健康。我要出去走走,乘这个机会放松放松。走了十几分钟,找到一家卖外卖的小饭店,外卖不健康,是不是吃堂食就健康一些?花了十三块钱,点了餐吃下肚子,就没地方可去了,我走到一个河边的凉亭,对着河面坐一会儿晾饭,旁边有人不高兴了,那是一个大胡子,看他的架势和凉亭的布置,这地方明显就是他的领地,他是一个半痴的乞丐,我看他泡了一个方便面,放了一根火腿肠,等着泡开。他抽烟,我陪着坐了一会儿,戒烟这么久,已经不习惯闻烟味了。看他吃得有味道,慢慢看久了,又觉得百无聊赖,就起身漫不经心溜达上班去。
   我整理了公司的百度百科资料,又为老板个人整理了百度百科资料,至于怎么修改怎么放上去,我也没有多问,他说有熟悉的人花钱能上去。我又帮助整理了一些发公众号的文章,有个小伙子很有灵性,学得很快。不久基本上都是他在更新,偶然客气地请教我一下,我都不用怎么出力了。老板还是每天朝气蓬勃地身背双肩包,从楼梯扑通扑通跑上来,然后和大家问个好,又单独向我示意。他身材不错,很爱笑,比较阳光的一个人。有时他会叫我过去,金老师金老师,过来过来,我们喝喝茶。我虽然有些不自然,还是配合地陪他喝茶,聊一些闲三四淡的天。他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说很喜欢和我聊天,从我这里听到了许多人生哲理,虽然我平时不好为人师,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人家的人生导师,这是意外的惊喜。他说公司需要有个长者担任定海神针的角色。
   他联系了一些文明办,接了一组单子,拍摄制作反映精神文明内容的电视剧,也叫我配一些配角的音,比如老年男子的几句话,改编一下电视剧里看上去还不大合适的细节。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我在这里工作已经几个月了。每天中午我准时去那个小饭店吃饭,一碗饭两碟菜,一个紫菜汤。十块钱,有时十二块钱。
   有时早晨到得早了,大门还锁着,我会在公司门口的河边坐一坐,看看鱼儿畅游水草呼吸,看看花朵开放蝴蝶来往。河道清理工作做得还不错,经常会听到扑通一声,有大鱼跃起,砸起一道水花。对岸小区有几个人在钓鱼,男的女的,年纪都有一把了,可能是退休后没有事情可做。他们显然钓起了一条大鱼,三五个人开心地扑过来,拿大网兜的,帮忙拉鱼线的,折腾了很长时间,终于把一条大鱼拉扯上岸,扔在岸边的草坪,蹦跶了许久。都说鱼有七秒钟记忆,这条鱼如果有脑子,会为它的愚蠢咬钩而后悔吗?估计不会,否则怎么解释它们为了一丁点诱饵前赴后继。我不吃淡水鱼,也一直不欣赏钓鱼,那么惨烈的游戏,用铁钩钓着鱼唇,把它拉扯上岸,剥夺它的生命,我不赞同。虽说吃鱼是食物链的一环,但是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温和的方法。至于只是因为无聊好玩去钓鱼,那就更不可取。我觉得自己也有点迂腐,干涉不了别人,我可以劝告我的姐夫不再去钓鱼。很早就想说这些话了,借这个机会唠叨几句。
   这条河岸能够体现悠闲的情景,因为河边的木长廊,经常有流浪者逗留。今天也是,有个流浪的女人,长发凌乱,望着河面发呆。我想不出这些人以后的归宿怎么样。也许她们就这样随波逐流自生自灭。
   悠闲的心情被钓鱼弄到乱糟糟的,我起身去单位上班。公司所处的院子,也雇了两个人看管着,其中一个是长脚妇女,耸着肩膀,瘦精精的,爱吊着眼梢看人,让我想到圆规二字。她经常要上五楼楼顶去晒衣服,然后把几条楼梯栏杆依次往上晒个遍。
   我中午没地方午休,就想了个办法,一天中午我把帆布床带到五楼通往楼顶晒台的门边铺开来。好像刚刚睡着不久,就自然惊醒,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这妇女站在我的面前沉默地看着我。我赶紧坐起来,屁股陷在帆布里,问她怎么了,她用刮玻璃似的尖厉的声音告诉我,你不能睡在这里。我反问她,我应该睡在哪里,她的回答非常妙,她说你应该睡在家里。的确很有道理。
   下雨又下雨。中午我选择跑到杨府山去熬时间。天天坐在盘溪廊看雨,窝了一个来月,心里都长出蘑菇来了。看今天的天气不错,似乎可以撑得住。于是,我匆匆通过长廊,往杨府山上走去。中午这时间节点选得不错,面积37公顷、海拔139.8米的杨府山,几乎空无一人。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风景点,杨府山向来是备受欢迎的。无人的空间,也就是雨后,中午才有可能出现。
   杨府山作为公园,还是相当不错的。曲曲折折走到瞰园廊,开始往山里去。健身步道蜿蜒围绕着杨府山,巧妙地利用了山道的地势,曲径通幽,设置得恰到好处。健步道边的报恩亭,典故无从查考。但从字面上看,应该不外乎报娘恩之类的传说吧。杨府山也可以组织一帮年轻人,像当年撰写雁荡山的传说那样去操作。
   杂草中,繁花星星点点,开得很是绚丽。想拍一朵小花,可是已经走过去几步。觉得前面一定还会有一模一样甚至更好看的花朵存在,就没有回头。但是,走过去以后,就不可遭遇一模一样的花朵。人生的许多事物也是如此,走过了错过了,就再也不可能有同样的风景。
   半山筑园,起得好有诗情画意。不断有飞蛾爬虫路过眼前的山道,我基本上都会相让一二,尽可能留给它们生存的空间。因为这里毕竟是它们的天下,我只是个匆匆过客。或者说,是一个入侵者。感觉上了年纪,自己慈悲了许多似的。前天在家开窗时,看见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纱窗时,冲冠一怒,灭了蜘蛛,过后便开始后悔,久久无法释怀。更何况,我素来有脚地轻,蚂蚁都踏不死的美誉。
   对面山上是一座非常宏大的墓群,据说那是叶学程夫妇合葬墓。叶学程为鹿城黎明街道上蒲州村当地名绅,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因带领蒲州人民抗击英国海盗商人,被赐封为四品同知。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市民捐资修建了他的坟墓。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以为那是叶适墓。孩子的外婆家姓叶,祠堂里把出生于瑞安县城南门望江桥的水心居士叶适写进本家族谱,还特地建立了叶适纪念馆。因此我们一直对叶适有些好感。不过,好在叶学程先生也姓叶,哈。
   2002年我曾参与过共青林种植。经过这片森林时,15年前挥汗如雨的景象历历在目。走过观城府,走上海拔139.8米的制高点,就是指观景台了。滨江部分尽收眼底,可惜今天的能见度相当差。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山下都是拆迁地,恐怕还需要大把钱财投入进去,方才有些像模像样。可眼前的经济环境明显太不景气。
   夕照亭的名称,取得还是有些学问的,可见做工程设计的,也不一定就都毫无情怀。通往凉亭的左右两条道路,都特地考虑到了游客的兴趣,保留比较原始的风貌,需要稍微用点心思,攀爬一下,出点儿汗。而不是为了安全起见,都是大条块石,来去自如。今天的爬山还是很有味道的,至少没有那种摩肩接踵的不快。想起前些年那句非著名的这片鱼塘,被我承包了。我一路走来,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油然而生,那就是,今天这座杨府山,被我承包了。下得山来,撑了几个小时的天空,又双叒叕开始下起雨来了。
   公司的业务很不忙,大家都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过着日子,剪辑的一部小片子,剪了几个月了,还是在那几个片段上打转转,尽管声音已经刻意关小了,但是每天听着同样的声音,再悦耳动听依然是一种折磨。我也从一开始的新鲜感,到厌倦感。老板倒是信心十足,每天依然还是这样精神百倍地从楼梯跳跃着进来,和大家神采奕奕打了招呼,然后待在闷热的办公室泡茶。说好的每周一晨会雷打不动,也已经好久没动了。会议桌上积了一层灰尘。期间我配合着配了几段老年人的音,帮忙写了几段戏,还跟着去一个中学拍摄了公安的一部片子。但是这个公司依然显得没有什么动力。我就向老板提出了辞呈,他很意外,挽留了好几次,我还是离开了。当然,到现在,我们还是朋友,年终节到,经常在微信上问候一下,有段时间,他又提出合作意向,到现在我决定不下,还没明确回复他。

共 52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讲述了作者在退休后进入民营企业打工的一段经历,通过这段经历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以厚重的文笔,讲述了在步入新职场后的复杂心情,从面试的微妙心理到工作的适应,再到对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深刻观察,看得出一个退休工作者的新诉求,重新定位自我,不断上进,寻找新的生活价值和工作意义。通过记录在民营企业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一个成熟个体如何与年轻团队融合,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且善于学习的人。散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让我们感受到他个人的成长,给予我们对于生活、工作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一篇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4-06-19 15:45:41
  原来这段时间乔兄去打工了,也好,因为打工有了这篇文字,见证了自己雄风不减当年,对工作的热情恰恰是因为热爱。恭喜挣了一笔银子,恭喜得了一篇佳作。哈哈……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6-21 07:45:1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06-21 17:26:14
  作者退休后还继续发挥余热,值得赞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都有所提升,退休后选择再就业是当下热门的话题。正如作者所说,自己外出打工是为了不落伍,不与社会脱轨。这句话说出来大多数人的心声。
   作者通过打工的所感所悟,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自我价值的评估。
   向作者致敬!遥祝夏日安康。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