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阳朔行(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阳朔行(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09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1发表时间:2024-06-23 07:25:30


   来到阳朔,在渡口下船。天哪!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幸好有导游,她扛起一根小小的杆子,上面绑上一条白色的手帕。她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与别的团队区分开来。
   她这么做是正确的,拥挤的人群里,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黄色的小旗在晃动着,她的独特标志,让人一下子就从众多的小旗里分辨出来。还别说,她的经验,让我们如鱼得水,十分畅快地在人海之中穿行着。
   我们去的地方是遇龙河景区,经过一座风雨桥,看见那条河上,也是船来船往。路过一条竹排,有游客询问船家这条河为什么叫遇龙河?他微微一笑,手里的竹竿轻轻一点,竹排像片竹叶子一样,轻悠悠地飘去河里,嘴里的话也随之送出——“当然是遇到龙喽!”
   是啊!名字在那里摆着,当然是有相应的机缘在那里了。此一去,说不定就能遇到龙呢,河道弯弯,繁花簇簇,那看不见的龙灵应运而生。
   河岸与河道同样繁忙,这里集中了广西四大少数民族的手工制品和民俗风情表演。四大少数民族是指壮、侗、苗、瑶,我刚刚来到一处表演场地,只见几位身着红艳服装的瑶族女人,披散着头发,正在起劲地甩着。我刚站稳脚跟,还没等到看仔细呢,她们停了下来,在向游客们鞠躬致谢了。
   嘿!怎么就结束啦?我有点蒙。旁边不远,还有表演,赶忙转身去那里。那里有几位侗族阿妈在咿咿呀呀地哼唱着,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我去的时候,正赶上鼓掌,跟着拍了一阵手,才发觉人家唱完了,要休息休息,啥时候唱还不一定。我不由地失望了,咕哝了一句,几位阿妈都看向我,眼神里充满了歉意。
   有几位壮汉在表演舞蹈。只见他们手里持着梭镖,起劲地挥舞着,显得孔武有力。他们穿着豹纹衣,可以想象成兽皮。他们在一起狩猎,共同对付凶猛的野兽。远古时代的人们,生存条件的万分艰难的。团结一致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一个部族能够延续下去的主要原因。
   听介绍,表演舞蹈的人们是佤族人,让我觉得奇怪的是,佤族通常是在云南生活居住的,在广西能够看到,真的难得。
   再往前走是民族工艺品展示区,有个摊位展出的商品的蜡染制品。蜡染是中国古老的印染方法之一,被誉为是“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蜡染以苗族蜡染为代表,眼前的这位摊主,便是一位身上穿戴着各种银饰的苗族女人。
   我们在摊前站定,不由地惊叹着,她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着蜡染这门艺术。
   蜡染其实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针织物上,然后,放入染色的染料缸里浸染。有蜡的地方是染不上色的,除去蜡之后,便现出了美丽的图案。
   她说着,便拿起一方手巾给我们展示。呀!几朵白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着,还有两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真的太美了。
   她继续给我们介绍着。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还不算新鲜。蜡染真正的灵魂是“冰纹”,她说着,又给我们拿起一条来。方巾展开,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只见近处的房屋田地都勾勒得十分清晰,而远方的山川河流都隐隐约约地表现了出来,意境深邃,仿佛那是用一根笔描绘出来的一样。
   这是把蜡块折断迸裂所导致的染料不均匀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纹理图案。天哪!我一下子便沉浸在这个画面之中。巧夺天工的制作,让人不能不为古老的艺术而叹服!
  
   二
   前往月亮山的路上,我们的大巴车开得很慢,这是在导游要求下这么做的。她不停地给我们介绍道路两旁的景观。没想到的是,这里竟然是著名的“十里画廊”。
   大概是我们下车走十里路,是时间不容许的,把车速调慢,能让大家认识多少就算多少。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来到十里画廊,就把汽车抛下,去租了辆自行车,慢慢骑行,去领略这里的旖旎风光。
   导游的责任心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既然不能步行,又不能骑自行车,只能在车上一掠而过了。我们被固定在车上,只能奔向一个最终的目标。一个个象形的山峰,还没有怎么看清就闪过去。我心里很惋惜,却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也许是处处都是风景,难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并没有多少人在关切这些风景,这种无动于衷实在让人感到悲切。其实,步行与疾驰而过所看到的风景差在哪里呢?有的人只是需要这个过程,风景于心不过就是一抹云烟,从眼前飘过就飘过了,干嘛那么较真地刻入到心里呢?心里挣扎与纠结,也不过就是我这样的人,对于风景的教化是秉承内心的,因为无限崇拜,才让风景至高无上。
   大巴车停下来的时候,山顶的那个大大的圆洞,一下子把我的眼神给套住了。这个圆洞被山体的遮挡,而成为半圆。我们的大巴车在这一线的公路上运行着,那个月亮的形状也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继而有变成下弦月,令人叹为观止。
   来这里打卡的人可真多,以这个月亮为背景,留下珍贵的照片,是谁都想做的事情。这里有专门摄影的个体户,大大的招牌上,一位青春靓丽的苗家少女,笑盈盈地摆出一个好柔美的姿势,一只手托着的正是那个月亮……
   这个动作太迷人了,也一下子提醒了前来打卡的人们。既然你能做出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这也不算什么高科技,无非就是找好角度而已。
   为了能让那个月亮飞来,落到手上,摄影的人不惜放下所有能放下的,降低身形,甚至是匍匐在地上,把那个镜头给拍上。
   那个专业摄影的人好不寂寞啊,胸前挂着大号的摄像机,却被冷落在一旁。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们忙着取景,而没他什么事儿,那份失落感都写在了脸上。
  
   三
   我们是在下午的时候,进入到阳朔县城的。县城给人的印象并不大,然而,转过一座山,现出许多的楼房与街道,再转过一座山,又继续呈现着,让人不能不想着,远处那一座座山后面呢?
   我们下榻的宾馆就在一座山的脚下,面前的街道就是一条打通的隧道,站在路边,便可以看见一条通途延伸到看不见的尽头。置身于群山之中,我对阳朔县城有说不出的浓情蜜意,天色尚早,按捺不住心潮的涌动,便出去走走。
   出门向南行走不到二里,有一座石桥。桥下的水是由城外的一条暗沟里流进来的,如一道瀑布注入一个深谷之中。深谷有四五丈的样子,四面有许多的石头环绕兀立着,有一个深潭在接纳着流水。只见进,不见出,也不见水满,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这种现象,真的让人醉了。
   我能感觉到脚下的大地,都是空空的,里面的流水在肆意流淌着。那看不见的暗流,在与城外的漓江通联着。有山就有水,山不孤立,水不断流,桂林山水就是这个特点。不知不觉地绕过了两座山,山山锦绣,山山不同,绿意葱茏间露出黑褐的岩石。有的尖耸,有的坡度稍缓些的,上面已经安装了小型的铁塔。
   我所下榻的宾馆后面的山顶,就安装了这种铁塔,走出去了几里远,依旧可以看见尖尖的塔顶。望一望,就能感知到自己的身位。信步而去,没有什么可顾忌的。随意从另一条街转过来,一眼便看见了隧道,心境不免大悦。
   夜晚来临,我们一起去西街游玩。西街在阳朔县城是很有名的,是这里最古老的街道。它始建于1674年,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橄榄纹的大理石铺成的,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它的得名源于地理位置。阳朔县城在元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
   华灯初放,我们已经漫步到西街的街头。西街的一种特色是充满西方色彩,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洋人街。它的阳朔充满个性的一条街,石板路、桂北民居、酒吧、餐馆应有尽有,当然,这里还能看见许多的民族特色,人工刺绣的荷包,挂带,还有不同样式的中国结和平安福。
   三五成群的旅行者,肤色不同,各自围聚在一张桌前,无所忌惮地喝着啤酒,品着咖啡。这里的朴素民风之中,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国际元素,阳朔人爱吃的糍粑和米粉,外国人爱喝的咖啡与西餐,似乎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融合着。什么是中洋合璧?走在这条街上,才感觉到交融的风华,是无比灿烂的。
   还没有走够呢,天空中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不行啊,得快些回去,这里一旦下雨,绝不是星星点点,这几天,我们已经吃尽了苦头。
   路边就有招手停,很简易,是三轮摩托安装了遮阴棚的那种。我们几个挤进去,雨已经下得很大了,坐在靠外的人,裤脚很快雨淋湿了。开出租的是一位中年汉子,他沉静地问我们去哪里?我们面面相觑,宾馆的名字没有记住,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他。我想起隧道,忙告诉他,宾馆就在隧道的旁边。他很快就明白,发动了车,便行进在风雨之中。
   很快就来到了宾馆前。我们下车,他又急急忙忙地返回去,那条街上有许多游览的人,他一定会生意不错的。
   坐在宾馆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心情十分的畅快。雨虽然下得很急,却只会下这一夜,明天一早会晴朗起来的,这就是桂林的风雨,是很理解远方游客的心。
  

共 35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一行走进阳朔,宛如画中游。作者去的地方是遇龙河景区,那里的河道与河岸同样繁忙,集中了广西四大少数民族的手工制品和民俗风情表演。作者有幸欣赏到蜡染制品。蜡染是中国古老的印染方法之一,被誉为“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那份灵动深邃、巧夺天工之美,令作者叹为观止。在著名的“十里画廊”,处处都是风景,难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而山顶那个大大的圆洞,一下子把作者的眼神给套住了。诗情画意的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在阳朔县城,有一座石桥,桥下的水由城外的一条暗沟流进,只见进,不见出,也不见水满,此番景象,令人啧啧称奇。作者能感觉到脚下的大地,都是空的,那看不见的暗流,在与城外的漓江通联着。有山就有水,山不孤立,水不断流,桂林山水的特点鲜明。作者一行夜游西街,西街是阳朔最古老的街道。它历史悠久,两旁是清代遗留的瓦房,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出租车司机在作者一行无法说清地址的情况下,凭着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感知力,将作者一行安全无误送达住宿的宾馆,可见此地民风的淳朴、乡民的热心与善解人意。该文匠心独运,视角独特,运笔详略得当,并非面面俱到地对阳朔的美景进行描写,而是追本溯源,深挖历史,精心选择民风民俗、特别的景致、建筑风格、人们温暖质朴的情怀进行描述,展现了阳朔山水的奇异,风土人情的与众不同。当地人们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对古老技艺的坚守和传承令人惊叹、敬佩不已,表达了作者对阳朔发自肺腑的热爱和赞美。情感深挚的美文,字字温润清透,似清风习习,明月朗照,令人心旷神怡。此篇笔法娴熟,气韵流畅,重在神韵的描画,感悟深刻,意境清幽,结尾意味深长,濡染情怀,读之受益,力荐赏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6-23 07:27:14
  该文匠心独运,视角独特,运笔详略得当,并非面面俱到地对阳朔的美景进行描写,而是精心选择民风民俗、特别的景致、建筑风格、人们温暖质朴的情怀进行描述,展现了阳朔山水的奇异,风土人情的与众不同。当地人们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对古老的技艺坚守和传承,表达了作者对阳朔的惊叹、热爱和赞美之情。情感深挚的美文,字字温润清透,似清风习习,明月朗照,令人心旷神怡。此篇笔法娴熟,气韵流畅,重在神韵的描画,感悟深刻,意境清幽,濡染情怀,读之受益。问候枫桦老师创作辛苦,谨祝夏日清凉!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2:34:22
  我的这一组广西系列要来到结尾了,估计再有两篇也就结束了,此行的采风也达到了预先的目的。桂林山水是值得一游的,不管怎样,一定会不虚此行。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编按,谢谢精彩解读,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3 07:42:27
  这篇文章对阳朔的描绘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遇龙河景区的繁忙与宁静、十里画廊的壮观与神秘、西街的古朴与温暖,以及当地人的热情与淳朴,一一展现给读者。特别是对蜡染艺术的赞美,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阳朔独特的风土人情。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读来如沐春风,让人对阳朔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这是一篇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强烈推荐给喜欢旅行和文学的朋友们。我几年前也去过阳朔,确实很美!祝枫桦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2:38:06
  漓江与遇龙河两岸,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这里的风景非同一般。山是可以自由畅想的,形态不同,给人的想象就有天马行空的感觉!这里的水与山相依,让山多了许多的可塑性。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3 08:11:52
  我去过几次阳朔,遇龙河、月亮山也游历过,今天,重温老师的文字,仿佛又回旧地一样,陌生而熟悉,扑面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亲切。如老师所言,那么多风景,飘过就飘过了,到头来,剩下的只有回忆。老师的游记,没有太多的铺陈,却将民俗风情表演、西街薄暮风情、桂林的风雨收于笔端,重点展现给读者,写法老练,气韵深幽,令人回味不尽。美文佳作,拜读学习,祝工作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2:43:23
  老师能够反复去桂林,真的太难得了。对于我而言,这一次的经历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想梅开二度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一次畅游已经心安了。看到了梦寐以求的风景,觉得人生的美意,是不可比拟的。知足常乐,有机会去向别处,桂林的美景会收藏于内心深处的。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顺祺!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6-23 08:53:41
  枫桦老师这篇《阳朔行》,不仅带给读者一幅幅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也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遇龙河的神奇传说和河岸的繁忙,月亮山的奇异风景,十里画廊的旖旎风光,蜡染的古老艺术,西街的中西文化融合等,文笔精美精粹,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拜读老师的美文佳作,大赞特赞!问好枫桦老师,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2:53:44
  广西的民族气息是非常浓烈的,这里的少数民族占人口比例是很大的。去的瑶寨和侗寨,似乎也在说明这一点。国家的富民政策和民族政策一直都非常好地执行和延续着,从行途所见的点点滴滴,就可以感受到。在瑶寨的时候,山野的田地里有耕作的妇女,我路过时格外跟她们聊聊,她们的男人基本都去城里打工,家里有她们守护着,村里安排她们在田里劳动,一天可以得到一百二十元的工钱。当然,她们所有的耕作是要听村里的统一安排。还有在侗寨里的女导游,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这个令人很惊奇。她们的日子好过了,侗乡的建设,更需要她这样的人。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遥握顺祺!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3 11:13:11
  我也特别觉得,我们的心是需要远方的,不然,我们会没有了诗意。渴求眼前的风景诗意,毕竟局促了。所以必须跟着出去,就去阳朔。喜欢这篇文章,在于我能随作者的心动而动。作者所写的那些风土人情,我不是十分注意,为什么?我想去,我想以我的视觉重新看,我想超过枫桦老师的视觉,我喜欢的是看枫桦老师淋湿了衣服,忘记了宾馆的名字,记住了那个隧道,我想看那个拿着单反相机感到失落的摄影人……非常精彩,爱不释手。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3:02:06
  老师的这句远方说到我心里去了。以后会有不定期的行走,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远方。尽管桂林之行不过一个多星期,却觉得已经达到了目的。看见了想看见的,心里得到了满足。这段日子的文章,下笔也觉得从容了,不艰涩了。广西的风土人情太厚重了,所展现的画面太凝重了。脑子里的东西,其实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在积累一定的时候,会有附加的东西出现,是深一层的东西吗?还不好说。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6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23 11:26:08
  阳朔,还正没去过,粗略读了老师的文,有一种想去的冲动!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3:03:18
  真心希望老师能去一次,相信会不虚此行的!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23 12:18:44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样的风景自古就有名家用文字,用画笔勾勒过,想写出不同太不容易,所以老师从人文,从历史,从和普通人的交流的角度去解读它,接近它。与风景中写人文,是文章的高明之处。还没去过阳朔,有时间走老师走过的路。拜读佳作,祝老师夏琪!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3:06:44
  阅读是一方面,一定写人家没有的,这是肯定的。然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好像就这么多。不为人后,敢为人先,写出自己的精彩,是游记所要做的。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欺骗自己!谢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8 楼        文友:简柔        2024-06-23 13:03:58
  广西的地名都如诗般美,桂林,阳朔,漓江,月亮山,冲着名字就得去。我想在遇龙河遇到龙,在月亮山托着月亮拍照,都是枫桦老师文章勾起的。通过老师的美笔,感觉那个隧道也是美的。最想去西街,为广西米粉。文章写得非常有味,很活泼轻松的读感。点赞佳作。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13:11:05
  月亮山、遇龙河,那些美好一定是每个人的希望。美丽在瞬间产生,老师的行走能力是可以的,何况你那里离广西不是很远啊,我这个东北人可是南北大跨越啊!太难了,旅途之后的半个月,身体还在忽忽悠悠的感觉之中呢。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23 15:29:12
  桂林山水甲天下,老师笔中的桂林又是另一番情景,这个情景根据人的心理而变化。古朴典雅的韵味,真挚暖心的情怀。不一般的景观给人不一般的感受。很美的游记,老师的这个系列,篇篇精彩!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23:31:43
  谢谢红花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顺祺!
10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3 17:00:56
  阳朔美,美在老师的文笔,锦上添花!
回复10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3 23:32:30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